镇远县志1987-2010(下册)

镇远县志1987-2010(下册)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镇远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二、本志上限原则上起自前部县志的下限1987年。为反映事物的完整性和前部县志未记述的部分重要内容适当上溯,其中建置沿革上溯至有史记载的年代,改革方面的内容上溯至1978年;下限一律截至2010年。囿于照片缺少的客观原因,本志书彩页照片和插图照片内容的上下时限有所突破。

内容时限: 1987-2010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第十二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共镇远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镇远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镇远县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乡镇党委
---- 第五节 县委重大决策
-- 第二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纪检监察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机关党建
---- 第六节 党史编研
----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八节 党校教育
--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
---- 第二节 文明县城创建
---- 第三节 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小区创建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县总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镇远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节 县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八节 其他群团组织
第十三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四节 主要工作
----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会议与文件
---- 第三节 施政纪略
---- 第四节 信访工作
---- 第五节 侨务及对台事务
---- 第六节 法治工作
-- 第三章 政协镇远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全体会议
---- 第二节 常委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四篇 政法 军事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及队伍
---- 第二节 打击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七节 禁毒扫黄打非
---- 第八节 消防工作
---- 第九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
---- 第三节 反渎职侵权、预防职务犯罪
---- 第四节 纪检监察
---- 第五节 刑事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普法教育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 第五节 公证
---- 第六节 律师事务
---- 第七节 法律援助
---- 第八节 刑释解教和安置帮教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人防战备
第十五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村级政权建设
---- 第三节 拥军优抚安置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七节 社团登记管理
---- 第八节 殡葬管理
---- 第九节 地名及勘界管理
---- 第十节 老龄工作
--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就业安置劳务输出
---- 第三节 劳动安全保护
----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 第五节 职工技能培训
---- 第六节 工资福利
---- 第七节 下岗职工管理
---- 第八节 社会保障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 第三节 推行公务员制度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六节 工资福利
---- 第七节 离休退休退职
---- 第八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九节 人才交流与人事争议仲裁
-- 第四章 机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机构改革
---- 第三节 行政机构编制
---- 第四节 事业机构编制管理
第十六篇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二章 中等专业和成人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活动
---- 第二节 教研成果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六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及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第十七篇 文化 广电
-- 第一章 机构及网络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村文化网络建设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节 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培训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三节 文艺团体
-- 第四章 文物管理 图书发行 图书借阅
---- 第一节 文物管理
---- 第二节 图书发行
---- 第三节 图书借阅 送书下乡
-- 第五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文化市场种类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三节 文化产业
-- 第六章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报刊
-- 第七章 地方史志及档案
---- 第一节 地方史志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八章 方言
---- 第一节 镇远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及差异
---- 第二节 特色词汇
----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
---- 第四节 歌谣
第十八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机构 队伍 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设施设备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分配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预防接种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卫生监督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民间医疗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五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六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药政医政管理
---- 第二节 公费医疗及医保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节 红十字会和义务献血
-- 第七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环境卫生治理
---- 第二节 改水改厕
-- 第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民间体育活动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二、人物名录
附录
-- 一、文件报告选
-- 二、杂记艺文选
-- 三、古今对联选
-- 四、县藏书画作品选
-- 五、旧时珍影
索 引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