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县志

江孜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江孜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4年09月

目录

封面
江孜县志
版权页
领导题词
纪念江孜抗英头争一百周年
《江孜县志》编纂领导小组
《江孜县志》编辑室
《江孜县志》审编人员
图片
-- 1963年,毛泽东主席(左一)接见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的前指政委阴法唐(中)等部队指战员
-- 1951年11月22日,18军52师154团领导与参加茶话会的江孜地区上层人士合影
-- 1951年12月13日,18军52师154团第一批转业地方的干部合影
-- 1951年12月15日,18军52师154团部队代表与印军代表合影
-- 1998年8月,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中)及夫人李国柱(右二)与定居江孜的18军老战士及家属合
-- 1994年8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垒无(右一)参加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奠基仪式
-- 1999年5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列确(左一)听取江孜县委工作汇报后作出重要指示
-- 1994年8月,江孜县满托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在龙马乡满拉举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自治区副主
-- 1998年8月,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右一)在阴法唐教育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作重要指示
-- 1991年9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左一)在江孜视察农牧民生产生活情况时,与曾经的帕拉朗生桑姆
-- 1999年5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布穷(左二)视察江孜农机化发展情况
-- 1998年10月,两藏自治区副主席拉巴平措(右一)在江孜听取汀孜县委书记凌德铭(左一)关于江孜城市建
-- 1998年6月,江孜县热烈欢送上海市第一批援藏的干部
-- 2000年江孜县委书记、援藏干部凌德铭在“三干会”上给先进工作者颁奖
-- 2003年,汀孜县委副书记,县长巴桑(右一)与农民住田间交谈
-- 2004年8月,江孜县委书记孙培龙(右二),县长巴桑(右一)慰问江孜驻军官兵,并进行座谈
-- 1987年12月,江孜县第六届人代会在江孜影剧院召开
-- 20世纪70年代,江孜县农业试验场场长王玉山(右二)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
-- 1998年,江孜县派工作组到寺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2000年9月,江孜县军民共同抗洪救灾
-- 江孜老街一瞥
-- 建设中的江孜新城
-- 1990年,新建的县委、政府办公楼
-- 1996年,由上海援建的江孜闵行中学教学楼
-- 1984年9月建成的江孜中学第一座教学楼
-- 江孜县电视塔
-- 帕拉庄园遗址(现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帕拉朗生院(现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世纪江孜地区典型的民房建筑
-- 勒金康桑大雪山
-- 金嘎溶洞
-- 20世纪70年代,北京杨在江孜安家落户
-- 年楚河两岸麦浪滚滚
-- 1989年8月建成的桑顶水库
-- 丰收的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余粮
-- 丰收后的农民向国家交售的粮油堆积如山
-- 年楚河两岸农牧民利川冬闲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 江孜中学夏季运动会
-- 江孜文艺宣传队深入农牧区文艺演出
-- 1992年举行的江孜达玛节赛马会场全景
-- 宗教界人士参加江孜达玛节
-- 1992年,在江孜达玛书上荣获赛马第一名的选手
-- 少年儿童参加江孜达玛节
-- 白居寺贝叶经《八千颂》
-- 白居寺立体坛城
-- 白居寺晒佛唐卡
-- 白居寺中著名的泥塑像
-- 坦觉林寺所藏珍贵唐卡
-- 紫金寺所藏石雕佛像
-- 珍藏在江孜县卡堆乡寺庙里的清道光年间的钹
-- 珍藏在江孜县卡堆乡寺庙里的软体珊瑚
-- 抗英炮台遗址
-- 抗英组雕
-- 抗英战士使用过的藏枪的配套器具
-- 在江孜抗英战争中使用过的“黄色兄弟俩”土炮
-- 立于宗山上的驻藏大臣巡边碑
-- 江孜宗山的蝎子洞地牢
-- 江孜妇女夏装
-- 江孜妇女的庆典服饰
-- 2004年7月7日,《江孜县志》评审会在拉萨召开
-- 《江孜县志》编辑廖文武、李红、徐海山(从左至右)
-- 《江孜县志》丰编巴桑次仁
-- 《江孜县志》编辑花地敏
-- 江孜县行政区划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貌地质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地质
-- 第二章 气候水文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三节 水文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力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五节 风能太阳能
---- 第六节 矿产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 第三节 气象观测与预报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 境域与设置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二章 区乡设置
---- 第一节 区划
---- 第二节 乡镇概况
第三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二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婚俗与节 日
---- 第三节 丧葬与禁忌
第四篇 政权政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三节 履行职能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中央官员驻巡江孜
---- 第三节 施政
---- 第四节 行政监察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价格及计量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统计
-- 第四章 人事与劳动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优抚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陵园建设
---- 第七节 勘界工作
---- 第八节 民工动员
-- 第六章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五篇 政党 政协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宣传思想工作
---- 第五节 统战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党校工作
---- 第八节 档案管理
---- 第九节 政法
-- 第二章 政协
---- 第一节 政协会议
---- 第二节 履行职能
-- 第三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妇联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工商联
---- 第五节 其他组织
第六篇 农牧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耕地与劳动力
---- 第三节 农业生产
---- 第四节 生产工具及农业机械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牧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草场
---- 第三节 牲畜
---- 第四节 保护与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及抗灾保畜
---- 第六节 牧业机械
---- 第七节 机构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护
---- 第四节 林木采伐
---- 第五节 机构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引水工程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农村小水电站
---- 第四节 机构
第七篇 工商业旅游业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布局
---- 第三节 民族手工业
---- 第四节 建筑建材业
---- 第五节 电力
-- 第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布局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畜产品购销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储运保管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四节 机构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结构与布局
---- 第二节 乡镇企业
---- 第三节 家庭养殖业
---- 第四节 副业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五章 旅游业
---- 第一节 景点分布
---- 第二节 旅游景点
---- 第三节 饭店
---- 第四节 机构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城建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骡马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民间运输
---- 第六节 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民居建设
---- 第二节 江孜镇建设
---- 第三节 区乡所住地建设
第九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人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种类
---- 第二节 税务征收
---- 第三节 税收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流通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篇 文化卫生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学
---- 第三节 歌舞
---- 第四节 绘画
---- 第五节 地方志
---- 第六节 语言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础教育
-- 第三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电影放映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民族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 第五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中西医疗
---- 第三节 藏医藏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卫生保健
---- 第六节 医学教育
---- 第七节 卫生经费
---- 第八节 药品药政
第十一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中央驻军
---- 第二节 地方驻军
---- 第三节 英印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现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章 战事
---- 第一节 地方战事
---- 第二节 江孜抗英保卫战
人物
-- 一、传
---- 宇妥萨玛·云丹贡布
---- 藏巴甲热益西多杰
---- 堪青·洛桑扎巴
---- 杰曹杰·达玛仁青
---- 热丹贵桑帕
---- 桑杰坚参
---- 颇罗鼐·索朗多杰
---- 张清景
---- 尼玛旺堆
---- 王玉山
-- 二、简介
---- 拉巴次仁
---- 张方
---- 郄晋武
---- 赵年祥
---- 宋全友
---- 王立仁
---- 阴法唐
---- 周家鼎
---- 木玉亭
---- 桑珠
---- 拉巴平措
---- 平措
---- 列确
---- 杨月明
---- 刘春林
---- 刘月亮
---- 王俊杰
---- 喻海泉
---- 姚秉顺
---- 于乃鼎
---- 徐皖
---- 张士俊
---- 张长卿
---- 迟经堂
---- 次成木
---- 张启瑞
---- 吉普·平措次登
---- 王贵
---- 李国柱
---- 张琳
---- 郑英
---- 张耀东
---- 董慧
---- 生钦·洛桑坚赞
---- 高世珍
-- 三、表
大事记
附录
-- 一、史料摘录
-- 二、重要文献
-- 三、援藏工作
-- 四、其他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