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陕西社会主义经济简史》序
陕西是个文明而古老的省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起
过重要作用。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具
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它以雄昂的
姿态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经过38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
内陆一个既有古代文化风貌,又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兴工业基
地。
陕西作为我国内陆的一个新兴工业基地,经历,个艰巨而
又不平凡的历史发展过程。,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
时,陕西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省。当时在工农业总产值中
工业总产值仅占18.8%,其中轻工业占14.8%,重工业只占
4%。1950年至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胜利地完
成了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镇压反革命等任务,
推动了陕西经济的发展,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3%,这样就为陕西经济的大发展,不仅提
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1953年
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陕西作为国家的战略大后
方,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围绕国家“156”项重点
工程在陕的24个项目,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全
省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5.3%,为把陕西
建成我国新兴的内陆工业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时限:
1950-1957
出版时间:
1988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序
目录
第一编 国民经济的改组和恢复时期(1949-1952)
--
第一章 解放前陕西的经济结构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第一节 解放前陕西的经济结构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在陕西的实践
--
第二章 没收官僚资本,扩大和发展国营经济
----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扩大国营经济
----
第二节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
第三节 重点建设
--
第三章 统一财经扭转财政经济状况困难的局面
----
第一节 人民政权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
----
第二节 解放初期稳定物价的斗争
----
第三节 贯彻统一财经决定,进一步稳定物价
--
第四章 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完成,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
第一节 新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
--
第五章 调整工商业,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
第一节 调整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产生
----
第二节 “三反”、“五反”及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促进
--
第六章 国民经济改组和恢复时期的成就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的形成
----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三节 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初步改善
第二编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
第七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一节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
第二节 陕西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
第八章 逐步实现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贯彻两个互助合作决议,普遍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高潮与对农业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第三节 落实经济政策,巩固新生的集体经济
----
第四节 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九章 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逐步扩展公私合营
----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与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期的调整
--
第十章 对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和完善
----
第一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
第二节 统购统销政策的逐步完善
----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十一章 新工业基地基础的初步建立
----
第一节 国家在陕西地区的大工业建设
----
第二节 地方工业建设的发展
----
第三节 城市建设和一批小工业区的兴起
--
第十二章 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迅速增长
----
第二节 工业生产高速度发展
----
笫三节 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相应发展
----
第四节 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
第五节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第六节 几点值得注意的经验
第三编 第二个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
第一节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第二节 陕西省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
第十四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一节 “大跃进”的发动准备阶段
----
第二节 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十五章 人民公社的整顿和“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整顿
----
第二节 从“马鞍形”到新“跃进”
----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的失调
--
第十六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
第二节 调整的主要措施
----
第三节 国民经济由下降到上升的转折
--
第十七章 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的三年
----
第一节 继续调整的主要任务
----
第二节 继续调整工作的特点
----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
第十八章 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
第一节 经济建设的成就
----
第二节 主要经验和教训
第五编 伟大的转折和新的历史时期(1976年10月-1985年12月)
--
第二十六章 新时期的开始和前进中的挫折
----
第一节 新时期的开始与经济的迅速恢复
----
第二节 前进中的挫折
--
第二十七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
第一节 扭转揭批查群众运动中的被动局面
----
第二节 伟大战略转变的起步
----
第三节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
第二十八章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
第三节 专业户、专业村和新的农业经济联合的形成和发展
----
第四节 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
----
第五节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制度的改革
--
第二十九章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一节 农村生产布局的调整
----
第二节 农林牧副渔结构的调整
----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
第三十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上)
----
第一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
第二节 流通体制的改革
--
笫三十一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
----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改革经济联系的方式
----
第二节 实行市领导县的改革,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笫三十二章 科技、教育及国民经济综合方面的几项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科技、教育改革
----
第二节 财政、计划体制的改革
----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第三十三章 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六五”计划胜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