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分为前后30年两个历史阶段。以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为界,前30年的主要内容是以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经营成果为主,着重表现音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目录
封面
福清音西村志
题词
--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军原第一政委、原司令员,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开国上将叶飞1993
--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福州市委原副书记、福州市原市长、福清市委原书记练知轩为本书出版致贺
--
福州市副市长、福清市委原书记陈大强为本书出版题词
--
福清市原市长陈伙金为本书出版题词
图片
--
199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前右二)第三次视察音西(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叶飞与音西村老干部王天来(右一)、陈德顺(左二)、林绍钦(右二)、陈金土(左一)合影留念(音西村史展
--
叶飞(前中)在福州市委原书记张继中(前排右二)陪同下视察音西村,与时任村党总支书记、全国劳模陈德清(
--
1997年5月,叶飞(中)在京亲切接见音西村党总支老书记、全国农业先进集体代表陈德顺(左)和时任村党
--
叶飞和音四群众在一起(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福建省领导伍洪祥(左五)、程序(左六)、温秀山(左四)、温附山(右四)参加音西金鹰大酒店剪彩仪式
--
1995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左)接见全国劳模陈德清(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福建省委书记(设第一书记期间)程序(前排右二)、省委常委温秀山(前排左一)与当年音西村主要领导干部陈
--
音西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右)和著名劳模郑依姆、黄宝洛、王茂玉聚首音西(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司令员、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任陈严彬(中)回乡省亲,与时任音西村村主任梁雄斌(右)
--
1963年2月,华东区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代表在上海参观时,福清音西劳模陈德顺(后排中)与福建日报记
--
20世纪60年代,驻队农业技术员林鸿达(中)和时任音西大队大队长林绍钦(左)、老农陈世良(右)在秧田
--
1964年,音西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德顺(中)、县委工作组长余敷蕴(左二)、副组长翁声勇(左)与采访音西
--
1963年,被音西大队党总支和管委会评为“开山尖兵”的林中村全体武装民兵(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1965年,音西大队参加民兵尖子试点班全体人员(毛祚华摄)
--
粉碎“四人帮”后,音西大队总支书记林绍钦(前中)、林友光(前左)、余木秋(前右)、洪金信(后右)与当
--
1977年,音西大队老支书王天来和知识青年一道参加开垦红山果林场劳动(毛祚华摄)
--
1977年12月,音西大队组织彩车游村,表彰先进(毛祚华摄)
--
1993年,音西村第一届村民代表暨全体党员大会召开(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音西村民代表大会(余建春摄)
--
1997年,音西村召开大会庆祝香港回归,部分与会人员合影(余建春摄)
--
2001年,音西村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余建春摄)
--
音西村党委原书记徐传宝(中)在一次大会上发言(余建春摄)
--
2006年,音西村党委换届选举大会(余建春摄)
--
2008年,音西村民代表大会召开,左为时任村主任梁雄斌(余建春摄)
--
2008年,音西村民代表大会会场外一景(余建春摄)
--
音西村党委书记杨昌兴主持召开村两委扩大会(顾新生摄)
--
音西村新老干部和省新闻界老朋友研究《福清音西村志》编写问题(顾新生摄)
--
2007年及2011年初,《福清音西村志》编纂人员合影(李开远、林小影摄)
--
音西村自然村分布图
--
20世纪80年代音西村全貌(毛祚华摄)
--
20世纪90年代音西村霞盛自然村田园风貌(毛祚华摄)
--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顾新生摄)
--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音西村两委办公大楼(顾新生摄)
--
音西大队队部旧址(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远眺东桥村(顾新生摄,2011年)
--
变化中的音西东桥自然村(顾新生摄,2010年)
--
霞盛自然村部分村民新居(顾新生摄,2011年)
--
园中自然村新貌(顾新生摄,2010年)
--
民房鳞次栉比村道坦荡如砺(李可灿摄)
--
轿车进入农家(顾新生撮)
--
绿叶红花映新居(顾新生摄)
--
音埔和林中自然村村民新居(顾新生摄)
--
林福泉父辈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砖瓦房(顾新生摄)
--
村民林福泉新居客厅(顾新生摄)
--
音埔村民林兴尚未竣工的新居(顾新生摄)
--
林兴父辈居住的泥瓦房(顾新生摄)
--
如今天宝陂已成福清市旅游景点之一(顾新生摄)
--
昔日天宝陂(顾新生撮)
--
穿村而过的清昌路(林小影摄)
--
音西境内元洪路段(林小影摄)
--
霞盛自然村李氏宗祠(林小影摄)
--
霞盛自然村周家祖厅(林小影摄)
--
1964年,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同志在红山果林场种下的橄榄树,如今枝繁叶茂(李可灿摄)
--
1978年,音西公社音西大队干部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毛祚华摄)
--
20世纪70年代末,可洛溪荒滩围垦工程(毛祚华摄)
--
1977年,音西大队社员在过溪围垦荒滩造田(毛祚华摄)
--
过溪140亩新耕地在荒滩上建成(毛祚华摄)
--
20世纪60年代,刊登在《福建日报》的图片新闻——音西大队社员平整土地(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20世纪70年代,音西大队社员正在种甘蔗(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音西田园纵横交错灌溉网(毛祚华摄)
--
20世纪70年代,农业机械在音西农耕中起重要作用(毛祚华摄)
--
音西大队农具组人员正在维修自制的农业机械(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驻村农业科技人员翁兆珠(右)在地里检查花生生长情况(毛祚华摄)
--
1978年,福清县组织社队干部赴大寨参观学习(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1977年12月,福清音西大队在田头召开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毛祚华摄)
--
音西大队老支书王天来向回乡知青描绘音西农业发展远景(毛祚华摄)
--
20世纪80年代,霞盛自然村晒谷埕上一派繁忙(毛柞华摄)
--
1977年,音西小麦大丰收(毛祚华摄)
--
早在20世纪50年代,音西农民就十分重视套种、轮作,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农作物产量(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1978年,音西社员正在运送刚收成的油菜(毛祚华摄)
--
2007年的音西大山坡茶园(李可灿摄)
--
音西大队红旗馆旧址(李可灿摄)
--
五四果林场旧址(李可灿摄)
--
2007年的红山林场(李可灿摄)
--
1984年的大山坡茶园(顾新生摄)
--
1992年,音西橘子大丰收(毛祚华摄)
--
村民李新光经营的花圃一角(李开远摄)
--
时任音西村党总支书记、全国劳模陈德清(中)在民营企业融音鞋革厂询问生产情况(李开远撮)
--
当年大队农械厂的翻砂车间(毛祚华摄)
--
20世纪,溪前机砖厂是音西最早队办企业之一(毛祚华摄)
--
音西大队第一家粮食加工厂旧址(李可灿摄)
--
村民陈严雄创办的音西民营食业福清市鞋业公司,年加工出口沙滩鞋200多万双(顾新生摄)
--
音西村民杨秀林创建的郑州中油置业有限公司,每年为社会建设16万平方米商品房,这是郑州运河上郡住宅区一
--
音西村民林福泉(中)创办的福建章诚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清分公司,年竣工面积达25万平方米。这是他与副
--
三星级的金鹰大酒店开业剪彩仪式(李开远摄)
--
音西大队招待所旧址,20世纪60年代许多领导、新闻记者和省内外来队参观访问的农业干部曾经是这里的客人
--
占地100亩、商场面积35000平方米的音西建材市场(林小影摄)
--
园中自然村村民陈美英(前)、王国强(后)夫妇创办的福清市火麒麟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生产、
--
音西建材市场中的卫生洁具商店(李开远摄)
--
民营企业融音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顾新生摄)
--
音西液化气站为福清市民供应液化气(顾新生摄)
--
音西农贸超市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顾新生摄)
--
音西面粉厂车间一角(顾新生摄)
--
年出栏7000头生猪的溪前自然村村民张可光养猪场(顾新生摄)
--
民营企业音西村办游泳池(李可灿摄)
--
音西农贸市场商住楼(林小影摄)
--
投资1500万元建起的农贸综合市场商住楼,成为福清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李开元摄)
--
20世纪50-60年代,音西农民夜校为扫盲立了大功(毛祚华摄)
--
音西中心小学学生正在上电脑课(顾新生摄)
--
音西音埔小学一瞥(顾新生摄)
--
音西中心幼儿园活动场所(李可灿摄)
--
原音西小学(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华侨蔡道行先生捐建的康辉中学(顾新生摄)
--
20世纪60年代音西大队三结合科技小组在做实验(毛祚华摄)
--
20世纪60年代,音西大队办起第一个村办医院——音西医院(毛祚华撮)
--
音西五个工作片都建有村民健身中心和老人活动室,图为霞盛门球场(顾新生摄)
--
2005年5月,音西门球队在上海参加中国国际门球邀请赛(陈宝瑞提供)
--
村民在健身中心活动(顾新生摄)
--
村民在做健身操(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村民舞蹈队(音西村史展览室供稿)
--
村民在老人活动室玩棋牌(顾新生摄)
--
1975年12月,音西大队业余文艺队参加福建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前积极排练(福清新闻网供稿)
--
音西大队戏院旧址(李可灿摄)
目录
代序:叶飞同志与音西——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感人篇章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方概况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姓氏宗族
--
第三节 自然环境
----
一、地理环境
----
二、自然生态
--
第四节 历史纪要
----
一、新中国建立以前的“旧音西”
----
二、新中国建立初的音西
----
四、改革开放后的新音西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田基本情况
----
一、耕地面积
----
二、耕地情况
--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
一、互助组
----
二、初级社
----
三、高级社
----
四、人民公社
----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
一、平整土地,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二、兴修水利
----
三、改良土壤,改造低产田
--
第四节 科学种田,运用农业新技术
----
一、改革旧耕作制度
----
二、推广优良品种
----
三、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
四、植物保护
----
五、肥料施用
--
第五节 新式农机具的使用和推广
--
第六节 农业先进典型之路
----
一、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
二、大搞科学种田
----
三、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
--
第七节 农业生产创新
----
一、改革耕作制度
----
二、创新品种
----
三、开发荒地、大种果树
--
附1:历史资料
--
附2:1954~1999年音西村农产品部分对国家贡献统计表
第三章 企业
--
一、个体经济时期(含解放前)的小作坊
--
二、农业集体化时期(含公社化)的小企业
--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企业经济
第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古遗址及古建筑
----
一、古遗址
----
二、古建筑
--
第二节 福清革命历史纪念碑
--
第三节 民间传统习俗
----
一、婚丧喜庆
----
二、岁时节令
--
第四节 民间文化艺术
----
一、流传在音西境内的民间故事
----
二、民歌、民谚、童谣及民间曲艺
----
三、民间谚语
----
四、主要传统礼仪文化
----
五、民间手工工艺
----
六、玩耍杂艺
----
七、民间说教文化
--
第五节 美食文化
----
一、节日美食
----
二、农民家酿和腌制技术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七节 农村俱乐部文化
----
一、俱乐部设置
----
二、俱乐部活动
--
第八节 老龄文化
第五章 教育
--
一、旧时的办学形式(1949年以前)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事业
第六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传染病防治措施
----
三、环境卫生
----
四、医疗保健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章 社会发展
--
第一节 居住
--
第二节 基本生活状况
--
第三节 物质文明的发展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向更高层次发展
--
第五节 现代卫生保健新理念
--
第六节 先进交通设施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应用
----
一、先进的交通设施
----
二、现代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
--
第七节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
第八节 创业意识的转变
--
第九节 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第八章 音西之光
--
第一节 斗天绣地音西人
----
一、部分人物简介
------
王天来
------
余泽昇
------
林绍钦
------
蔡云辉
------
林孝涌
------
陈德顺
------
陈金土
------
陈严彬
------
陈德清
------
陈宝瑞
------
蔡道行
------
杨德兴
------
徐传宝
------
杨昌兴
------
陈严政
------
染雄斌
----
二、音西近、现代任团、处级以上职务(或相当于团、处级)以及大学教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三、教科文卫工作人员和学位、职称统计表
----
四、海外华人史略
--
第二节 音西集体、个人所获荣誉
附录
--
依靠集体,向土地要粮——福清县音西大队在发展生产基础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
福清县音西大队合理轮作增产经验
--
高产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
音西巨变
--
在最广阔的天地里成长——访福建农学院毕业生林鸿达
--
1964年宣传音西先进经验的报纸版面(选登)
--
1969年批判音西“黑样板”的报纸版面(选登)
--
重访音西(节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