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带岭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37-1985
目录
封面
带岭区志
编辑人员
图片
--
带岭林业实验局区划图
--
带岭林业实验局山水系图
--
自然因子(气候)图
--
土壤植被分布图
--
经营区划图
--
人工林分布图
--
带岭镇街道区划图
--
带岭镇朝陆地利用现状图
--
带岭林业实验局位置图
--
带岭林业实验局标高区分图
--
带岭镇鸟瞰
--
带岭区(局)机关办公楼
--
带岭第一中学
--
带岭镇迎宾路
--
一九六一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莅带岭视察(左为带岭局党委书记张子良)
--
右图为刘省奇主席到林场观察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到带岭视察工作(右2为张子良)。
--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于1985年2月17日莅带视察(图为赵紫阳总理接见碧水实验林场伐木工人)
--
上图为赵紫阳总理访问林业工人家属
--
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于1979年8月2日莅带视察工作。左1为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
--
1984年,带岭区(局)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六好企业”。上图是区(局)领导悬挂光荣牌匾情形。
--
1985年,带岭区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图为区领导接挂光荣牌匾情形。
--
落叶松人工林
--
樟子松人工林
--
白桦次生林
--
红松原始林
--
永翠河大桥。楼房为职工医院住院处
--
下:永翠防火瞭望塔
--
带(岭)——乌(马河)公路
--
带岭镇翠滨公园
--
采伐
--
集材
--
汽车运材
--
贮木场造材
--
带岭火车站
--
黎明石人峰
--
气象站
--
瑞雪
--
永翠河
--
松鼠
--
雀鹰
--
猞猝
--
鹿
--
棕熊
--
五味子
--
猴头
--
人参
--
刺五加
--
榆黄蘑
--
兴安灵芝
--
带岭镇迎宾路职工住宅
--
带岭站前公园
--
大箐山电视差转台
--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大学正门
--
省林业职工大学教学楼
--
育林路东段职工家属楼
--
林场早期木楁楞建筑
--
人工落叶松林间伐材集运
--
苗圃移苗
--
左下:防火宣传队。
--
下:张子良造林
--
六十年代初试办红星营林村村址
--
林政防火检查站
--
苗圃机械化铲趟作业
--
马套子集材
--
轮式原条予装架
--
采伐
--
贮木场电瓶车归楞
--
下:枝丫卸车
--
伐木工人磋商没锯使用和检修技术
--
原条卸车
--
带岭贮木场全景
--
加工厂锯木车间外景
--
板院车间扠车归楞
--
锯木车间内景
--
胶合板车间
--
造纸车间
--
锯木车间原料场
--
沃尔沃汽车在代区进行自装试验
--
下:人工喷药消灭人工林害虫
--
人工林集材机实验
--
枝丫予装装置实验
--
山地整地机试验
--
科研人员捕捉 收集瓢虫以作试验
--
飞机洒药消灭大面森林虫害
--
营养杯育苗实验
--
本区自行设计施工的拱桥
--
修建大青山电视差转台人工捣运设备情形
--
带岭发电厂外景
--
邮局一角
--
制瓦
--
彩色瓷砖
--
糕点生产
--
高层建筑施工
--
酱油、点心
--
农业承包户
--
喷洒农药
--
农田地膜复盖
--
农家小院
--
小麦收割
--
鸡雏
--
黄瓜丰收
--
木耳椴
--
人民银行带岭办事处一角
--
带岭百货商店一角
--
工贸市场一角
--
带岭五金商店一角
--
私营饭店、旅店
--
商品展销订货会
--
带岭农贸市场
--
职工医院医生们在做手术
--
带岭卫星电视接收站
--
带滑比赛
--
带岭二小幼儿园儿童们在做手工
--
儿童保健
--
大青川出土辽金时代农具渔具等
--
大青川出土辽金时代陶瓷器
--
职工篮球赛
--
赞歌唱“园丁”
--
二中学生上化学课
--
一九五四年五月带岭各界人士举行欢迎中南少数民族参观团大会
--
狩猎
--
军民共建红三公路
--
外宾来访
--
离休老干部活动室
--
向日本外宾介绍情况
--
带岭清真寺外景
前言
序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地质地貌
----
第三节土壤
----
第四节气候
----
第五节河流
----
第六节凉水自然保护区
--
第二章资源
----
第一节森林资源
----
第二节土地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水资源
----
第四节生物资源
------
附: 带岭区内现有森林植物名录
--------
Ⅰ、地衣植物
--------
Ⅱ、苔藓植物
--------
Ⅲ、蕨类植物
--------
Ⅳ、种子植物
------
本区现有森林鸟兽名录
--------
鸟类
--------
兽类
------
本区现有真菌名录
--------
子襄菌亚门
--------
担子菌亚门
------
本区现有昆虫名录
--
第三章建置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第二节名称由来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境界演变
----
第五节带岭镇
----
第六节乡、街道办事处
第二编城镇建设
--
第一章城建
----
第一节公用设施
----
第二节生产设施
----
第三节文教设施
----
第四节职工住宅
----
第五节重要桥涵与镇内主要道路
----
第六节重要建筑
--
第二章公益建设
----
第一节集中供热
----
第二节镇内给水排水
----
第三节城镇绿化
----
第四节环境保护
--
第三章居民点建设
----
第—节大青川街道
----
第二节林场、经营所
----
第三节村、屯
--
第四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基建机构
----
第二节基建设备
----
第三节基建队伍
----
第四节建材生产
----
第五节房产管理
------
附: 截止1985年全区房屋面积表
------
全局主要生产单位房屋建筑面积表
------
带岭区(局)基本建设投资额完成情况表
第三编 森林经营
--
第一章经营沿革
----
第—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营林生产沿革
----
第三节人工丰产林
----
第四节营林村
--
第二章资源管理
----
第—节森林经理调查
----
第二节资源复查
----
第三节人工林普查
----
第四节资源管理
------
附:带岭局1956年——1983年森林资源变化表
------
附:带岭局1946年——1983年森林资源变化表
--
第三章林木种子
----
第—节种子采集
----
第二节种子收购
----
第三节种子贮藏
----
第四节母树林
--
第四章育苗
----
第—节育苗基地
----
第二节林间苗圃
----
第三节山地苗圃
----
第四节整地播种
----
第五节圃地管理
----
第六节起苗
--
第五章更新造林
----
第—节更新调查设计
----
第二节整地
----
第三节天然更新
----
第四节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
第五节 人工更新
--
第六章抚育
----
第一节天然林抚育
----
第二节人工林抚育
----
第三节低价林改造
--
第七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病虫鼠害防治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森警队
----
第四节林政管理
第四编木材采运
--
第一章历史沿革
----
第一节解放前后
----
第二节机构演变
----
第三节经营方式演变
----
第四节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
第五节生产技术管理
--
第二章采伐
----
第一节调查设计
----
第二节准备作业
----
第三节采伐方式
----
第四节采伐机具
----
第五节打枝清林
--
第三章集材装车
----
第一节畜力集材
----
第二节冰道滑道集材
----
第三节新工具集材
----
第四节索道绞盘机集材
----
第五节拖拉机集材
----
第六节归楞
----
第七节装车
--
第四章运材
----
第一节 水运
----
第二节 森铁运材
----
第三节 汽车运材
--
第五章贮运
----
第一节卸车
----
第二节造材
----
第三节选材
----
第四节木材检验
----
第五节楞场
----
第六节装车调拨
--
第六章林场
----
第一节伐木场经营林场
----
第二节实验林场
------
附:伐木场建制演变表
------
附:林场(经营林场)建制演变表
--
第七章伐区贮运管理
----
第一节伐区管理
----
第二节运输管理
----
第三节贮木场管理
--
第八章安全生产
----
第—节安全教育
----
第二节安技管理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锅炉压力容器管理
----
第五节事故处理
----
第六节安全管理机构
第五编林产工业
--
第一章木材加工
----
第一节制材厂发展沿革
----
第二节锯木车间
----
第三节板院
----
附:1950—1985全局锯材产量完成情况
--
第二章木材综合利用
----
第—节细木生产
----
第二节人造板
----
第三节造纸
----
第四节纸箱
----
第五节木炭
----
第六节枝丫利用
----
附: 三十年来带岭局木材综合利用产品产量
--
第三章林化生产
----
第一节桦皮焦油提炼
----
第二节松根浸提
----
第三节立木采脂和水煮明子
--
第四章林产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木材销售管理
----
第三节综合利用管理
----
第四节烧柴管理
----
第五节林产工业工人队伍
第六编科学实验
--
第一章科学研究
----
第—节发展沿革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第三节科研项目
------
附:本局历年科研项目表
----
第四节科研成果
--
第二章技术进步活动
----
第一节群众性“双革”活动
----
第二节技术改造
--
第三章科技情报与技术引进
----
第一节科技情报机构
----
第二节技术储备
----
第三节技术引进
----
第四节科技译著
------
附:本局科技人员在大型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
------
本局科技人员已出版的著作
------
在本局科技工作人员发表在国家、省级专业刊物上的论文及科技实验资料
------
本局经济工作人员发表在国家、省、市专业刊物上的论文
------
本区局科技,经济工作人员的著作(实验成果)
------
本局科技、经济工作人员发表在省、国家级刊物上的译文
--
第四章实验设施
----
第一节实验室
----
第二节树木标本园
----
第三节标本室
----
第四节种子园
------
附: 种子园建立概况及技术措施表
--
第五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科委
----
第二节质量管理
----
第三节计量工作
----
第四节科普活动
第七编工交邮电
--
第一章地方工业
----
第一节发展沿革
----
第二节工业厂、社
----
第三节产品产量
----
第四节知青、个体木器生产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铁路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梁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三章邮电
----
第—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四章 电力
----
第—节电力生产
----
第二节电力设备
----
第三节电业管理
--
第五章机械
----
第一节机械检修
----
第二节机械管理
第八编 农业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沿革
----
第二节生产组织
----
第三节技术推广
----
第四节土地管理
----
第五节农田水利
----
第六节农业机械
----
第七节计划、财务、信用社
--
第二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生产沿革
----
第二节种植业
----
第三节养殖业
----
第四节加工业
----
第五节采集业
第九编财贸金融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伪满时期带岭商业
----
第二节解放后商业概况
----
第三节商业网点
----
第四节商品贮运
----
第五节经营管理
----
第六节对外贸易
--
第二章粮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粮食供应
----
第三节粮库管理
----
第四节熟食加工
----
第五节饲料供应
--
第三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购货
----
第二节贮运
----
第三节供应
----
第四节材料管理
----
第五节大青川供应站
--
第四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三节市场
----
第四节商标广告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物价管理
--
第五章税务
----
第—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税收管理
----
第三节促产帮户
--
第六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信贷业务
----
第三节货币结算
----
第四节储蓄
----
第五节保险
--
第七章财务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会计核算
----
第三节成本管理
------
附: 1952—1985年产品生产成本情况表
----
第四节销售利润
------
附: 1952—1985年产品销售、利润情况表
----
第五节审计工作
----
第六节资金管理
------
附: 育林基金提取,上缴,留用,支出情况表
第十编政治
--
第一章中共地方组织
----
第—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次党代会
----
第三节宣传教育
----
第四节组织工作
----
第五节干部管理
----
第六节统战工作
----
第七节纪检工作
----
第八节政法委工作
--
第二章人大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区局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基层单位
--
第四章政协
----
第一节常设机构
----
第二节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委员视察
--
第五章社团
----
第一节带岭分区工会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科学技术团体
----
第五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政法武装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检察院
----
第三节法院
----
第四节司法
----
第五节武装
第十一编文教卫生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技工学校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第六节教师队伍
----
第七节教育经费
----
第八节教育管理
--
第二章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
----
第一节学院沿革
----
第二节房舍及有关设施
----
第三节教学组织与课程设置
----
第四节教师队伍
----
第五节毕业分配
--
第三章文化
----
第一节文化组织及活动
----
第二节文化机构
----
第三节群众业余创作
----
第四节文物
----
第五节广播电视
----
第六节档案工作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体育设施
----
第四节体育成绩
--
第五章卫生
----
第—节沿革
----
第二节基层卫生组织
----
第三节农村及青年点合作医疗
----
第四节医药医政管理
----
第五节林业职工医院
----
第六节防疫站
----
第七节妇幼保健站
第十二编社会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概况
----
第二节民族状况
----
第三节人口管理
------
附: 1982年人口普查金字塔
----
第四节计划生育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居民收入就业状况
----
第二节城乡居住条件
----
第三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
第四节社会福利设施
----
第五节生活管理
--
第三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普选
----
第四节婚姻
----
第五节殡葬
--
第四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组织领导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知青管理
----
第四节定额管理
----
第五节工资管理
----
第六节劳动保险
----
第七节职工离退休管理
--
第五章 国家领导人莅带视察
----
第一节国家主席刘少奇
----
第二节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
----
第三节赵紫阳总理和王任重委员长
----
第四节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
----
第五节国务院副总理孙健
----
第六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
----
第七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
----
第八节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
--
第六章外事往来
----
第一节外宾来访
------
苏联林业代表团
------
埃德加·斯诺
------
理查森
------
越南林业考察团
------
布特基斯道夫妇
------
韦斯托此(英籍)夫妇
------
日本林业技术访华团
------
加拿大林业代表团
----
第二节出国考察援外
------
孟昭贵赴越南坦桑尼亚
------
刘汉田赴桑给巴尔援助
------
蒋基荣考察北欧四国考察
------
孔繁明赴罗马尼亚考察
------
关士才赴英国、希腊
------
萧永贵赴芬兰考察
------
李居龄赴加拿大参观实习
------
周永言、李文杰赴美考察
--
第七章逸闻轶事
----
西山头战斗
----
暗洞暗窖之谜
----
吃鱼开禁
----
蛇进被窝
----
张学第巧摆地雷阵
----
董必武赋诗颂带岭新林
----
带岭的“第一个”
--
第八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饮食起居
----
第二节年节
----
第三节婚姻丧葬
----
第四节家庭
----
第五节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三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张子良
----
宋莹
----
毕德育
----
戚春霖
--
第二章革命烈士 因公殉职人员
----
第一节革命烈士英名录
------
附:革命烈士英名录表
----
第二节殉职人员
--
第三章模范人物先进集体
----
第一节模范人物
------
附: 历年箥以上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
第二节先进集体
------
附:出席省以上先进集体(区、局级)
------
出席省级先进集体(科、场及包车组)
------
出席省森工总局先进集体
附 录
--
附录一张子良为林业工人报题词等
--
附录二毕德育文章:森林调查的几个问题
--
附录三张子良文章:多快好省地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
附录四周永言文章:坚持采育结合,努力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
附录五 关士才文章: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
附录六唐的散文:我爱带岭
--
附录七梁希题诗一幅美丽的远景
--
附录八在带岭发现一株野生灵芝
修志始末
带岭区志历届编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