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湄潭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目录
封面
湄潭县志
图片
--
县政府办公楼
--
中共湄潭县委第一届委员会部份委员 右起:李明、赵力中、张军直(书记)、王俊杰
--
第五届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调研员右起:前排:白梓德、饶志祥、周大新(县长)、余士哲后排:陈国荣、任
--
中共湄潭县委第六届常委右起:前排:华金河(书记)、张仁敏、严科太、罗章伦。后排:周大新、王启扬、赵家
--
文庙在县城内,占地约15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48年。由大成殿、崇圣殿、东西廊、大成门、棂星门等组
--
状元桥原位于文庙门前,现已毁。
--
石雕文庙大成门御道石雕刻于明万历48年(1620年)。
--
天主堂建于清道光23年(1842年)砖木结构,高儿11.7米,面积302平方米,座落在县城南街东侧。
--
红军标语1935年红一军进驻湄潭后在天主堂内书写标语39条,图为其中一部份。
--
百年古树:黑榻树
--
石牌坊梭塘乡大水井村的石牌坊,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
--
浙大在湄潭
----
浙大西迁示意图
----
浙大在湄潭的校址
----
文庙大成殿曾为浙大办公室,前排右起第一人为浙大校长竺可桢。
--
精心培育协育乡兰江村农民正在精心培育水稻良种。
--
菜花金黄黄家坝民建大坝的大片油菜田。
--
烟叶飘香申湄烟草基地。
--
锦绣茶园国营湄潭茶场打鼓坡茶园一角。
--
喜采新茶,在省茶科所指导下核桃坝村新辟良种茶园2千亩,成为全省种茶致富先进典型。
--
老当益壮省茶科所年近7旬的研究员夏怀恩仍坚持在茶园中搞试验。
--
碧波万顷图为湄江上游的湄江水库。
--
古老水车
--
水力提水协育兰江拦河大坝
--
跨坝长龙图为鱼泉新江引水渡槽。
--
正在兴建中的角口电站
--
角口电站原貌
--
1988年湄江桥新貌
--
1946年湄江桥原貌
--
七星桥畔新楼林立。(1990年摄)
--
昔日的七星桥(1946年摄)
--
湄潭新城一角(一)
--
湄潭新城一角(二)
--
国优湄窖香飘四海
----
湄潭酒厂一瞥
----
莱比锡国际金奖证书
----
厂领导班子。
----
国优酒证书
----
包装新颖,质量优良
--
湄潭县复烤厂外貌
--
车间一角
--
县化肥厂
--
县饲料厂
--
湄潭印刷厂彩印车间。
--
湄潭县机械厂生产的两用犁。
--
欣然受命1991年湄窖集团成立时,县长伊延兴向经理颁发任命书。
--
县丝织厂生产的锦绣被面。
--
清江茶场生产的清江绿。
--
县植物油厂生产的菜油获省优产品称号。
--
车间—角
--
县城自动电话
--
湄江远眺
--
宝石坛
--
湄潭八景之一:水源洞天。
--
湄谭八景之一:寒潭映月。
--
茁壮成长
--
精心治疗全国先进医院--湄潭县医院
--
耐心辅导
--
湄潭职业高中,面向社会,开门办学
--
全国乡镇“百颗星”之一的抄乐乡农民正进行球赛
--
全县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入场式
--
县体育馆
--
老干活动中心一角
--
湄谭县第二建司承建
--
国营湄江林场
--
江水猛涨
--
永兴集市远眺
--
县五金公司门市部一瞥
--
《湄潭县志》编委会主任洪星在会上作报告。
--
普法教育
--
苗族同胞在县城合影
--
漫画《描红》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
--
漫画《物资转运站》1988年获中国新闻漫画优秀奖。
--
长篇小说《侠义风尘传》
--
剧本《花园里的故事》获1986年文化部奋发奖
--
国画《山乡风云》是农民唐官镛的作品。
--
县志编辑部全体人员右起:前排:张中兴、黄振霞、刘兴盛、许子尹后排:谢文龙、曹前军、李洁方、保友智
--
湄潭县政区图
--
湄潭县地质图
--
湄潭县地势图
--
湄潭县公路交通图
湄潭县志编纂委员会
湄潭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湄潭县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置县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区划沿革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现行政区
----
第一节义泉镇
----
第二节城关区
----
第三节永兴区
----
第四节兴隆区
----
第五节高台区
----
第六节黄家坝区
----
第七节鱼泉沟区
----
第八节马山区
----
第九节复兴场区
----
第十节茅坪区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水文特征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四章土壤
----
第一节类型
----
第二节理化状态
----
第三节等级
--
第五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水灾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雪凌
----
第五节倒春寒、霪雨、秋风
----
第六节地震
第三编人口 民族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规模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第三节人口素质
----
第四节人口变动
----
第五节家庭结构
----
第六节人口控制
----
第七节人口普查
--
第二章民族
----
第一节民族分布
----
第二节苗族
----
第三节民族工作
第四编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经济恢复时期
----
第二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节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四节经济调整时期
----
第五节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六节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七节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八节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九节1988年计划实施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工农业比重
----
第三节农林牧副渔各业比重
----
第四节轻重工业比重
--
第三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五节人民公社
----
第六节经济责任制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消费水平
----
第三节文化生活
第五编农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 劳力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作物种植
----
第四节作物品种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六节农场
----
第七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采伐运销
----
第五节林业技术
----
第六节国营林场
----
第七节林政管理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类
----
第二节禽类
----
第三节水产
----
第四节养蜂 养蚕
----
第五节饲料饲草
----
第六节疫病防治
----
第七节养殖场站
----
第八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水利 电力
----
第一节水利建设
----
第二节电站建设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第四节管理
--
第五章农机具
----
第一节使用与推广
----
第二节供应 管理 维修
----
第三节机构
第六编工业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私营企业 个体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公私合营工业
----
第四节国营工业
----
第五节产量产值
----
第六节管理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管理
--
第三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讯
第七编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公共设施
----
第四节县城规划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区公所所在地
----
第二节乡场建设
----
第三节农房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第三节建筑技术
----
第四节建筑管理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规划管理
----
第二节房屋管理
----
第三节宅基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八编乡镇企业
--
第一章沿革
--
第二章行业结构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工业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商业、服务业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经济效益
第九编贸易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商业体制
----
第三节商品购销
----
第四节基建储运
--
第二章供销合作
----
第一节组织与管理
----
第二节社员
----
第三节采购
----
第四节销售
----
第五节支援生产
----
第六节农村饮食服务业
----
第七节储运加工
--
第三章粮油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购销
----
第三节储运加工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购销
----
第二节扶持出口商品生产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五章物资
----
第一节购销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六章烟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购销
----
第三节申湄优质烟生产基地
--
第七章集市交易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交易
第十编名优特产
--
第一章名优产品
----
第一节酒类
----
第二节茶叶
----
第三节农机
----
第四节油料
----
第五节刺绣
--
第二章土特产品
----
第一节烤烟
----
第二节油菜子
----
第三节茶叶
----
第四节茅坝米
----
第五节藤制品
----
第六节棕制品
--
第三章风味小吃
----
第一节荞面条
----
第二节金家豆腐丸
----
第三节周五椒麻鸡
----
第四节湄潭永兴绿豆粉
----
第五节湄潭豌豆粉
第十一编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审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入
----
第四节财政支出
----
第五节财政管理
----
第六节审计
----
第七节债券发行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捐
----
第三节税收征管
----
第四节税收减免、罚款
----
第五节国营企业利润监交
--
第三章金融 保险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会计核算
----
第六节基本建设投资拨款
----
第七节代理业务
----
第八节农村信用社
----
第九节保险
第十二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体制
----
第二节编制程序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全面统计管理
----
第二节统计报表
----
第三节统计调查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商品价格
----
第二节价格管理
----
第三节价格改革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节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打击投机倒把
----
第七节管理机构
第十三编政党群团
--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党务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地下组织
----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委员会
----
第三节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五节县委直属机构
----
第六节党员教育
----
第七节整党整风
----
第八节落实政策
----
第九节宣传工作
----
第十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十一节纪律检查
----
第十二节重大政治运动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青年团体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
----
第五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第六节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七节农(协)会
----
第八节工商联合会
----
第九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十节消费者协会
第十四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明、清、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
第一节县衙 县署 县政府
----
第二节县参议会
--
第二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县人民代表的活动
----
第五节提(议)案的办理
----
第六节选举
--
第三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直属机构
----
第三节派出机构
----
第四节乡(镇)人民政府
--
第四章政务
----
第一节民政
----
第二节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三节土地管理
----
第四节监察工作
----
第五节档案工作
----
第六节信访工作
----
第七节战备工作
--
第五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县政协历届会议
----
第三节提案工作
----
第四节文史资料征集
----
第五节其它活动
第十五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民武装警察
----
第三节治安保卫
----
第四节户政管理
----
第五节消防管理
----
第六节监所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行政审判
----
第七节执行工作
----
第八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法律顾问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调解
第十六编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三章民众武装
----
第一节组织建制
----
第二节民兵活动
--
第四章战事纪略
----
第一节庚子平播
----
第二节白号起义
----
第三节红军长征在湄潭
----
第四节遵、湄、绥游击队活动
----
第五节解放湄潭
----
第六节剿匪战斗
第十七编教育
--
第一章私塾 书院 义学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义学
------
附:科举制度
--
第二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第二节师范
----
第三节中等专业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二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三节电大函授教育
--
第五章教师
----
第二节素质与培训
----
第三节任用
----
第四节待遇
--
第六章学生
----
第一节学生组织及活动
----
第二节待遇
----
第三节学生守则
----
第四节接受义务教育
--
第七章教育研究
----
第一节教研机构
----
第二节教研活动
--
第八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教育管理
----
第二节教育经费
----
第三节教学措施
--
第九章浙江大学在湄潭
----
第一节迁湄始末
----
第二节教学组织
----
第三节活 动
第十八编科技文化
--
第一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科技活动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科技管理
--
第二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电影发行、放映
----
第三节图书发行、阅览
----
第四节文艺创作
----
第五节文物古迹
----
第六节风景名胜
----
第七节文化行政机构
--
第三章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通讯
----
第三节广播
----
第四节电视
第十九编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卫生防疫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节医疗
----
第五节医药
----
第六节医学教育及科研
----
第七节计划生育手术
----
第八节卫生事业费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机构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体育培训
----
第六节体育经费 场地设施
第二十编民情习俗
--
第一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
第六节宗教管理
--
第二章会道门
----
第一节一贯道
----
第二节同善社
----
第三节归根道
----
第四节万全道
----
第五节西华堂
----
第六节皇极道
--
第三章民俗
----
第一节生产
----
第二节生活
----
第三节婚丧
----
第四节节日
----
第五节生辰
----
第六节传统美德
----
第七节陋习
--
第四章宗族
----
第一节家族
----
第二节家庭
----
第三节宗祠
----
第四节族规
----
第五节族谱
----
第六节姓氏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语法
第二十一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25名)
----
郑之(珖)
----
李之华
----
范(鑛)
----
冯世宠
----
钱邦芑
----
唐宗
----
安盘金
----
李廷瑛
----
欧阳曙
----
魏维新
----
梁友轩
----
李由之
----
王友发
----
关祖潜
----
陈光型
----
乔光鉴
----
李卓然
----
王陶薰
----
杨世操
----
苟中一
----
竺可桢
----
侯正修
----
邹卓群
----
郑周康
----
吴雪俦
--
第二章革命烈士英名录(烈士153名)
附录:
--
一、专志稿存目
--
二、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