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志(1949-198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_所综合性的临床教学医院。它创建于1949年4月,迄今已有三十六年的历史。几十年来附属一院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等任务,为卫生教育战线培养了众多的医疗骨干和临床师资,为省内外千千万万个患者解除了痛苦,挽救了无数个危在旦夕的生命,同时还完成了一些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直接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民。
内容时限:
1949-1985
目录
封面
图片
--
门诊楼
--
原附属医院(哈卫戍医院)
--
实验楼
--
职工住宅楼
--
病房楼
--
原附属第一医院
--
原外科楼
--
改革工作会议
--
教师指导学生临床实习
--
学生教室
--
中西医结合查房
--
手术室
--
监护病房
--
腔镜室
--
心血管研究所生化室
--
超声波诊断室
--
CT室
--
X光机室
--
激光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志编纂委员会
前言
序言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沿革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院名院址更迁
----
第一节 哈尔滨卫戍医院
----
第二节 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第二分校附属医院
----
第三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第三章 建筑设施
----
第一节 住院区
----
第二节 门诊区
----
第三节 行政区
----
第四节 家属住宅区
--
第四章 医院体制演变
----
第一节 战时体制(抗美援朝时期)
----
第二节 日籍职工回国
--
第五章 医院建设历程
----
第一节 创业时期(1949~l953)
------
一、 迁院后的整顿
------
二、 全面学习苏联
----
第二节 提高时期(1954~l957)
------
一、 病房专科化
------
二、 工作制度化
------
三、 治疗计划化
------
四、 向外输送干部、实行横向交流
----
第三节 大跃进年代(1958~1960)
----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时期(196l~l966)
----
第六节 振兴时期(1976~l985)
笫二篇 医疗
--
第六章 门诊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门诊部工作
----
第三节 挂号室、收款处
--
第七章 医疗科室
----
第一节 普通内科
----
第二节 呼吸内科
----
第三节 心血管内科
----
第四节 消化内科
----
第五节 神经内科
----
第六节 传染病
----
第七节 小儿内科
----
第八节 普通外科
----
第九节 心胸外科
----
第十节 骨外科
----
第十一节 泌尿外科
----
第十二节 神经外科
----
第十三节 烧伤整形外科
----
第十四节 妇产科
----
第十五节 皮肤科
----
第十六节 眼科
----
第十七节 耳鼻咽喉科
----
第十八节 口腔内科
----
第十九节 颌面外科
----
笫二十节 口腔修复科
----
第二十一节 口腔正畸科
----
第二十二节 麻醉科
----
第二十三节 手术室
----
第二十四节 急诊科
----
第二十五节 理疗科
----
第二十六节 运动医学科(原名体疗科)
----
第二十七节 精神病科
----
第二十八节 营养部
--
第八章 医技科室
----
第一节 药剂科
----
第二节 放射线科
----
第三节 检验科
----
第四节 病理科
----
第五节 核医学科
----
第六节 血库
--
第九章 中医
----
第一节 中医科
----
第二节 西医学习中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中药制剂
------
附l、各科中医药治疗病种
------
2、1985年中医中药研究项目
----
第五节 针灸科
--
第十章 护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任领导
----
第三节 护理队伍
----
第四节 业务管理与进展
----
第五节 规章制度
----
第六节 供应室
----
第七节 护理教学
--
第十一章 院际医疗协作
----
第一节 业务指导
----
第二节 抢救危重病人
----
第三节 医疗协作
----
第四节 会诊与技术鉴定
----
第五节 专科协作
----
第六节 签订协议
--
第十二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职工、学生保健
----
第二节 地段医疗
----
第三节 农村巡回医疗
----
第四节 援外医疗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六节 外国专家保健
----
第七节 高干保健
----
第八节 爱国卫生
----
附l、哈医大一院历年医疗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2、各科室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表
----
3、各时期住院病人疾病分类表
----
4、1985年住院病人病种医疗费用表
第三篇 教学
--
第十三章 教务
----
第—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学任务
----
第三节 师资
----
第四节 教材
----
第五节 招收研究生
--
第十四章 历程与变革
----
第一节 专科教学(1949~1952)
----
第二节 本科教学(1953~1957)
----
第三节 教育革命(1958~1960)
----
第四节 贯彻“高教60条”(196l~l966)
----
第五节 “文革”时期(1966~l976)
----
第六节 拨乱反正 重上轨道(1977~l985)
----
第七节 图书馆
----
第八节 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学教研室
--
第十五章 业务培训
----
第一节 干部培养
----
第二节 进修员代培
--
第十六章 哈医大口腔医学系
第四篇 科学研究
--
第十七章 机构、设施、项目、成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责
----
第三节 主要规章制度
----
第四节 研究室设置
----
第五节 历年科研工作进展
----
第六节 科研成果简介
------
附:统计表l——8
------
历年论文刊登统计表
第五篇 党派、社团
--
第十八章 党务及组织建设
----
第一节 中共哈医大附属医院委员会
----
第二节 总支委员会
----
第三节 党委(总支)领导人更迭
----
第四节 党支部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笫六节 党员教育及整顿
----
第七节 落实党的政策工作
--
第十九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主同盟
----
第二节 九三学社
----
第三节 农工民主党
----
第四节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五节 民主党派的组织作用
--
第二十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侨联
--
第二十一章 政治运动
第六篇 政务
--
第二十二章 行政设置
----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演变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行政领导人更选
----
第四节 各委员会领导成员
----
第五节 干部任免
----
第六节 技术职称晋升
----
第七节 治保工作
----
第八节 民兵工作
----
第九节 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
第十节 高级知识分子担任社会职务
--
第二十三章 职工
----
第一节 职工构成
----
第二节 职工工资
----
第三节 职工转正及离退休
----
第四节 文化教育
----
第五节 职工福利
----
第六节 文体活动
----
第七节 劳动竞赛
----
第八节 劳动锻炼和精减下放
----
第九节 知青工作
--
第二十四章 医院管理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第二节 医务行政管理
----
第三节 仪器设备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勤俭办院
----
第六节 住院处
----
第七节 病案管理
----
第八节 医疗统计
----
第九节 改革
----
第十节 建设文明医院
----
第十一节 外事工作
第七篇 后勤
--
第二十五章 营运维修系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水、电、气
----
第四节 铁、木、瓦
----
第五节 通讯
----
第六节 电梯
--
第二十六章 物资保障系统
----
第一节 房屋建筑
----
第二节 生活福利
----
第三节 托幼设施
--
第二十七章 社会服务系统
----
第一节 工厂
----
第二节 农场
----
第三节 服务公司
----
第四节 战备医院——地下旅社
附录:大事记、后记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