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棠下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260-2000
出版时间:
2003年09月
目录
封面
棠下村志
版权页
《棠下村志》编纂领导小组
《棠下村志》编纂小组
审定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图片
--
杨资元,原广州市市长
--
钟洪满,棠下村民委员会主任
--
棠下村在天河区的位置
--
80年代棠下村鸟瞰图
--
领导活动
----
195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棠下,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
毛泽东主席在省市领导陪同下步入棠下村
----
毛泽东主席在村民的簇拥下,健步走在棠下大街上
----
“六级干部会议”
----
毛泽东主席参观干部试验田
----
棠下村民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钟银地老人向毛主席行礼
----
毛泽东主席在棠下与解放军战士亲切交谈
----
毛泽东主席与正在棠下参加勤工俭学劳动的广州第七中学学生亲切交谈
----
1997年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女儿李讷(前左三)、毛泽东媳妇刘松林(左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王定
----
1997年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女儿李讷访问棠下村,并签名留念
----
1998年10月,新华社记者、前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许实(微音)再访棠下,题词留念
----
1999年8月16日,原广州市市长杨资元(左四)在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门前与棠下村干部合影
----
2002年4月30日,天河区五套班子领导到棠下村视察并与村干部座谈
----
2002年4月30日,”天河区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棠下44周念,继续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大会在棠下小学召
----
2002年4月30日,省、市、区领导为棠下小学评为省一级学校揭幕
----
2001年12月,区政协、区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到棠下指导棠下村志编写工作
----
2001年,棠下街领导在村委会主任陪同下视察棠下农业生产情况
----
1977年,棠下村干部在制订农业发展规划
----
1995年,棠下村领导班子合影
--
村荣誉
----
1956年,农业部给棠下乡颁发的“爱国丰产奖状”
----
1992年2月,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棠下村颁发的“卫生村”奖杯
----
1994年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给棠下村颁发的“乡镇企业创亿元村”奖牌
----
1998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和广东省乡镇企业管理局为棠下村颁发的“广东乡镇企业百强村”
----
1997年,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棠下村评为“文明单位”
----
棠下村被评为天河区2000年村民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
村容村貌
----
60年代棠下福善社鸟瞰图
----
村内古老大屋
----
建于清代的红泥舂墙屋
----
私人猪舍
----
棠下村牌坊
----
棠下福善牌坊
----
棠下上社牌坊
----
2001年,改建落成的棠下村委会办公大楼新貌
----
富安花园(摄于1998年)
----
社员公寓远景楼(摄于2001年)
----
2000年,新建成的棠下幼儿园
----
老人康乐中心(摄于1994年)
----
2000年,新建成的棠下小学校门
----
整治前的棠下涌违章建筑成行
----
1997年,经过三次改建后的棠下涌新貌
----
1736年~1795年间,由棠下和车陂村协作兴建的陂头拦涌引水灌溉工程(1954年重修)
----
稻田金浪(摄于1996年7月)
----
菜田青绿(摄于1996年)
----
中山大道棠下人行天桥
----
1999年新建成启用的棠德综合市场
----
棠下二社工业园
----
90年代在棠下落户的私企浩和创业
--
村民活动
----
1988年棠下股份合作经济联社股员代表大会
----
1999年度村先进集体、个人表彰会
----
1998年,村民素质教育开学典礼
----
棠下村妇女业余文化学校开学
----
1998年老人节,村老人们观看文艺演出
----
2000年,棠下地区首届社区文化暨迎“九运”表演赛
----
2000年9月,棠下村男子篮球队荣获棠下街篮球冠军
----
1992年10月11日,参加“泰王杯”龙舟邀请赛荣获第三名的棠下运动健儿在泰国合影留念
----
1992年10月11日,棠下村代表中国广州参加“泰王杯”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第三名。图为赛前在龙舟上
----
1995年棠下村龙舟竞渡
----
泰王杯比赛奖杯
----
2001年春节武术表演
----
1994年象棋比赛
----
1998年“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
----
2001年春节醒狮表演
----
1999年足球赛
----
1997年欢送新兵入伍
----
治安巡逻
----
1999年3月,棠下共青团员在学雷锋青年服务日参加法律咨询活动
----
2001年民兵训练
----
2002年春节,棠下醒狮队在新落成的棠下牌坊前向棠下村民拜年
----
1997年,村干部向百岁老人何旺祝寿
----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棠下小学与英国、韩国等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摄于2002年3月)
----
1993年12月8日,韶山小学师生访问棠下小学
--
文物古迹及其他
----
196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以毛主席名义赠送给棠下村的两棵芒果树
----
1944年,被棠下村民救获的美国盟军飞行员所赠的佩刀(蔡维朗 摄于1994年2月)
----
毛泽东主席视察棠下时戴过的竹帽
----
棠下农业社办公室旧址(湛川祖)
----
1946年,国际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资助棠下上社兴建石仁窿蓄水湖碑刻
----
兴远堂的石鼓
----
钟光头的旗杆夹(1813年)
----
应章祖的砖雕
----
龙葵祖的木雕横梁
----
仅存的蚝壳屋(达善扶伦里6号)
----
余庆堂匾
----
福善庙
----
上社仁圣宫
----
资政大夫墓(钟轼墓)
----
新墟重修后的华光庙
----
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水月宫
--
建国前日常生活用具
----
水壶、藤篮、热水瓶、提篮
----
茶壶及保暖藤箩
----
食盒(木盒)
----
饭桶(饭斗)
----
米缸、油罂
----
交椅及保暖茶壶
----
铜盆(蒸糕用)
----
果篮
----
椅笼(幼儿坐具)
----
面盆架及铜面盆
--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生活设施
----
竹磨(稻谷脱壳用)
----
石磨(磨粉用)
----
碓(舂米用具)
----
灶台
----
水井
--
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农具
----
铁犁(五一步犁)
----
风柜(稻谷除尘、除谷壳)
----
打禾桶、打禾围
----
铁耙
----
二人头大水车
----
(蓑)衣(挡雨)
--
地图
----
棠下村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番禺县鹿步司位置图
----
建国前后棠下村范围变化图
----
棠下村被征用土地图
----
建国前棠下村部分村路、山名、土名
----
建国初棠下达善主要街巷图
----
建国前上社村街巷简图
----
建国初新墟街巷图
----
棠下村地形地貌图
----
2002年棠下村路网图
----
棠下涌改造前后对照图
----
70年代棠下村机耕路
----
棠下村规划图在(达善)(2002~2010年)
----
棠下村规划图(上社)(2002~2010年)
----
棠下村规划图(新墟)(2002~2010年)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
一、南宋时期
--
二、清朝时期
--
三、中华民国时期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专记
--
一、毛泽东主席视察棠下
--
三、棠下村民勇救美国飞行员
第一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理范围
----
一、区域变迁
----
二、2000年边界
--
第二节自然环境
----
一、地形地貌
----
二、自然气候
----
三、自然资源
第二章建置
--
第一节建村源流
--
第二节建置沿革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分布
--
第二节人口发展
--
第三节人口结构
----
一、本地人口
--
第四节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第四章姓氏宗族
--
第一节主要姓氏宗族
----
一、钟氏
----
二、潘氏
----
三、梁氏
--
第二节其他姓氏宗族
--
第三节族谱
----
一、族谱概况
----
二、族谱节录
--
第四节寻根活动
----
一、钟氏寻根
----
二、潘氏寻根
----
三、梁氏寻根
第五章基础设施
--
第一节市政设施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街巷
--
第二节生活设施
----
一、水
----
二、电
----
三、燃料和器具
----
四、电讯
----
五、邮政
----
六、银行
----
七、医院
----
八、市场、商场
----
九、酒店
第六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旧村改造
----
一、旧村概况
----
二、对旧村的改造
----
三、村民建房
--
第二节新村建设
--
第三节住宅小区
----
一、村民住宅小区
----
二、驻村住宅小区
--
第四节驻村单位
第七章乡村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历代管理机构
----
二、2000年管理机构
----
三、村历次奖励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五节环境整治
----
一、整治概况
----
二、经费投入
--
第六节民政事务
第八章政治
--
第一节党派群团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共青团
----
三、妇联
--
第二节武装
----
一、建国前武装
----
二、建国后民兵建设
--
第三节重大政事
----
一、清匪反霸
----
二、减租减息
----
三、土地改革
----
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五、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
八、撤村改制
第九章经济
--
第一节经济发展
----
一、建国前村经济状况
----
二、建国后村经济状况
--
第二节农业
----
一、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
二、农业耕作技术
----
三、农作物
----
四、畜牧、水产
----
五、易地农业
----
六、土特产
--
第三节工副企业
----
一、村(社)企业
----
二、私人企业
--
第四节商业
第十章教育
--
第一节建国前教育
--
第二节建国后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成人教育
第十一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建国前
----
一、重大瘟疫
----
二、医生与药店
----
三、民间医疗方法
--
第二节建国后
----
一、“赤脚医生”
----
二、合作医疗
----
三、医疗保健中心
第十二章文化
--
第一节文体活动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文物古迹
----
一、祖祠
----
二、庙宇
----
三、古迹文物
--
第三节民间传说
----
一、棠下开村的故事
----
二、郝公和尚
----
三、社坛为什么没有瓦面遮头
--
第四节民谣、农谚
----
一、民谣
----
二、农谚
第十三章社会
--
第一节人民生活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风俗习惯
----
一、传统节日习俗
----
二、婚嫁旧俗
----
三、纳子延脉
----
四、乡规习俗
--
第三节宗教与民间信仰
人物
--
一、人物传
----
(一)钟文炳
----
(二)何昭瑞
--
二、历代举人秀才
--
三、村干部
----
(一)2000年在编干部
----
(二)历任干部
--
四、建国后村民光荣参军名单
--
五、外出工作的领导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
----
(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
(二)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附录
--
一、文件选辑
----
(一)党政文件
----
(二)乡规民约
--
二、资料选辑
----
(一)历代志书记载
----
(二)报刊资料
--
三、访谈录
----
三任书记谈如何打造美好棠下
--
四、回忆录
----
我是怎样当上广州市革委会副主任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