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海淀区水利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设有建置变迁和自然地理、水资源、自然灾害与防汛抗旱、建国前水利建设、河湖治理、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等篇章。
内容时限:
1949-1990
目录
海淀区水利志
彩图
--
市委书记李锡铭,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王宪,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定潮视察北旱河治理工地。
--
市长陈希同在市水利局长颜昌远、海淀区副区长李进山陪同下视察海淀区水利规划。
--
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王宪在区委书记张福森,沈仁道的陪同下在北旱河水利工地劳动。
--
黄超副市长写:“根治南沙河变害为利”的题词
--
胡绍广区长为南沙河“玉河橡胶大坝”题写的坝名。
--
海淀区水利志编写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
治理后的万泉河成府闸
--
治理后的小月河蓟门桥北侧
--
上庄闸下游
--
跨越海淀区南部及贯穿海淀区南北的“永引、京引”两大水渠的汇流处
--
丰收在望的京西稻田
--
南长河分流处
--
张还吾题词
--
李荻生题词
--
史定潮题词
--
张宝章题词
--
李进山题词
--
海淀区水利工程略图
--
海淀区行政区划演变图
《海淀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
序
编写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篇建置变迁和自然地理
--
第一章建置变迁
----
第一节历代建置变迁
----
第二节建国后行政区的演变
----
第三节文教与科技
----
第四节名胜古迹
----
第五节社会经济
--
第二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形
------
一、地形
------
二、土壤
------
三、植被
----
第二节地质
------
一、区域地质
------
二、水文地质
----
第三节气候
------
一、气候概况
------
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三、主要的气候要素年值
------
四、降水
--------
1949-1990年海淀区年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
第四节河流、湖泊
------
一、河流
------
二、湖泊
第二篇水资源
--
第一章水资源量
----
第一节水文特征
------
一、降水
------
二、径流
------
三、人渗补给
------
四、蒸发量
----
第二节地表水资源
------
一、地表水资源的变化阶段
------
二、地表水的用途
------
三、地表水量
----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
------
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二、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
----
第一节水资源量的变化
------
一、人口结构变化
------
二、农业灌溉形式的变化
----
第二节地表水资源利用
----
第三节地下水利用
----
第四节供需矛盾
--
第三章地下水观测
----
第一节地下水动态观测站的布设
------
一、地下水动态观测站布设原则
------
二、地下水动态观测站网的布设
----
第二节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
------
一、观测方法
------
二、观测成果
----
第三节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
------
一、影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
二、动态变化
--
第四章水源污染与治理保护
----
第一节八十年代前地表水污染概况
----
第二节水质监测与评价
------
一、1980年地表水监测与评价
--------
各河综合评价的指数列表
------
二、1980年地下水监测与评价
----
第三节九十年代初水源污染情况
------
一、地表水调查监测范围及污染源分类
------
二、地表水水质评价
------
三、地下水水质分析
----
第四节水源治理与保护
------
一、水源治理
------
二、水源保护措施
第三篇自然灾害与防汛抗旱
--
第一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涝灾害
------
一、旱灾
------
二、涝灾
--------
海淀区1949-1990年期间重大洪涝灾情况统计表 表3-1
----
第二节其它自然灾害
--
第二章防汛抗旱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海淀区1980-1990年防汛指挥部成员表 表3-2
----
第二节防汛措施
第四篇建国前水利建设
--
第一章永定河故道上的河流与湖泊
----
第一节东汉至辽代的高梁河
------
永定河故道示意图 表4-1
------
高粱河故道推测示意图 表4-2
----
第二节金、元时代的金水河
------
一、金代的金水河
--------
金水河进城示意图 表4-3
------
二、元代的金水河
--------
西山引水石槽示意图 4-4
----
第三节金代以后的南长河
----
第四节清代的南旱河
----
第五节湖泊
------
一、高水湖与养水湖
--------
高水湖 养水湖遗址牌楼
------
二、昆明湖
--------
昆明湖入水口 表4-1
--------
昆明湖出水口 表4-2
--------
昆明湖及附近水系形势图 图4-5
------
三、玉渊潭
------
四、福海
------
五、紫竹院湖
--
第二章防洪、灌溉及水运
----
第一节戾陵堰与车箱渠
----
第二节金、元三开金口河
----
第三节白浮瓮山引水渠
------
白浮瓮山引水渠路线推测 图4-6
------
白浮泉遗址
----
第四节水运
--
第三章名泉和园林
----
第一节名泉
------
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宝塔
------
万泉河源地及河道流向图 图4-7
------
一九八○年海淀区泉眼调查表 表4-3
----
第二节西郊风景区——颐和园
----
第三节其它寺院庙宇
------
龙泉寺古桥
第五篇河湖治理
--
第一章河道治理
----
第一节通惠河水系的河道
----
第二节清河水系的河道
------
清河闸
------
闸门结构尺寸 表5-1
------
万泉河稻香园小区
------
万泉河平面示意图 图5-1
------
万泉河裂缝处理直墙横断面图(1)图5-2 万泉河三十米段“加筋钻孔环氧灌浆”横断面图(2)
------
北土城沟上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
------
迁居小月河的广济桥
------
小月河及西北土城沟平面示意图 图5-3
----
第三节温榆河水系的河道
--
第二章湖泊治理
----
第一节昆明湖
------
昆明湖及河湖分流工程示意图
----
第二节玉渊潭
------
玉渊潭水系示意图
----
第三节紫竹院湖
----
第四节福海
----
第五节“八一”湖及其它湖泊
第六篇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
--
第一章平原灌溉
----
第一节机井建设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灌区建设
------
海淀区万亩灌区调查表 表6-1
------
海淀区千亩灌区调查汇总表 表6-2
--
第二章蓄水扬水工程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一、截流、塘坝及蓄水池
--------
海淀区山区小塘坝和截流工程表 表6-3
--------
北安河乡山区蓄水工程表 表6-4
--------
温泉乡山区蓄水工程表 表6-5
------
二、“五七”水库
--------
“五七”水库
----
第二节扬水工程
------
西山农场扬水站情况表 表6-6
------
北安河乡扬水站情况表 表6-7
------
温泉乡扬水上山工程统计表 表6-8
----
第三节人畜饮水高氟改水
------
高氟改水情况表 表6-9
--
第三章平地、除涝、治碱及其他
----
第一节平整土地
----
第二节除涝治碱
------
土地平整后的稻田水稻丰收在望
----
第三节洼地改鱼池
------
海淀区主要河道排水调查表 表6-10
------
各河系排水沟按乡分布情况表 表6-11
------
海淀区排水河道及排水沟调查表 表6-12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概况
----
第二节治理措施
------
一、工程措施
------
二、生物措施
--------
河道两岸的绿化
第七篇水利科技
--
第一章节水型工程
----
第一节渠道防渗
------
一、矩形槽
------
二、梯形渠
------
三、“U”形渠
----
第二节节水管道
------
一、混凝土管
------
二、灰土水泥管
------
三、铸铁管
------
四、塑料管
----
第三节其它节水措施
------
一、弃水回收试验
------
二、利用河道回灌试验
------
三、利用雨水回灌的尝试
--
第二章节水试验
----
第一节水稻节水灌溉试验
------
一、东北旺乡唐家岭一队中稻节水试验
------
二、海淀乡大石桥生产队麦茬稻早熟高产试验
--------
大石桥生产队小麦、中稻高产记录表 表7-1
----
第二节滴灌试验
------
一、温室黄瓜滴灌
------
二、柿子椒滴灌
------
三、大白菜滴灌试验
------
四、鲜姜滴灌试验
------
五、粮食作物滴灌
--------
粮食作物滴灌亩产统计表 表7-2
------
六、果树滴灌
------
七、滴灌的优缺点
--------
右:滴灌后的玉米根系 左:无灌的玉米根系
--------
上:浇灌后的黄瓜根系 下:滴灌后的黄瓜根系 注:些照片为水中摄影
--------
左:滴灌后的玉米棒子 右:无灌条件的玉米棒子
--------
右:滴灌后最大的黄瓜 左:浇灌后最大的黄瓜
----
第三节喷灌试验
------
一、喷灌发展概况
------
二、固定式喷灌
------
三、移动式喷灌
----
第四节果树小管出流灌溉
------
一、寻求新的灌水方法
------
二、小管出流环沟灌溉
------
三、小管灌的特点和效果
第八篇水利机构与管理
--
第一章行政机构设置
----
第一节水利机构沿革
----
第二节水利队伍发展概况
--
第二章局属单位
----
第一节凿井队
------
凿井队领导成员一览表
----
第二节水利物资站
------
水利物资站领导成员一览表
----
第三节河道管理所
------
一、河道管理所的建立
------
二、河道管理所的发展
--------
海淀区河道管理所领导成员一览表
----
第四节水泥制管厂
----
第五节水电工程公司
--
第三章各乡水利管理机构
----
苏家坨乡
----
北安河乡
----
上庄乡
----
东北旺乡
----
永丰乡
----
温泉乡
----
西山农场
----
四季青乡
----
玉渊潭乡
----
东升乡
----
海淀乡
--
第四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一、专管机构
------
二、乡管机构
------
三、群管机构
----
第三节水费征收
--
第五章水利法规与水政监察
----
第一节水利法规建设与发展
----
第二节建立执法体系,实施水政监督
第九篇治水人物
--
第一章局级领导人员
----
第一节正职领导简介
----
第二节分管水利的副职领导简介
--
第二章科级和工程师以上干部简介
--
第三章区、乡水利部门长期从事水利的人员
第十篇水利大事记(1949-1990)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