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断限时间:为追溯大城县教育的历史渊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7年底。贯彻“详今略古”和“贯通古今”的原则。
三、本志用事以类从,横排纵写的编纂方法,分编、章、节、目。
出版时间:
1999年01月
目录
封面
大城县教育志
《大城县教育志》编 纂委员会
本志编纂
序言
凡例
题词
图片
--
大城县中小学分布图
--
孙毅将军近照
--
大城教育局办公楼
--
1993年武警学院官兵捐资4万元为王轴北小学建成新学校,副省长(原廊坊市副市长)杨迁(前排右五)参加
--
省教委主任周治华(左三)、市教委主任王连清(左一)、副主任张佩瑶(右二)到大城县视察教育工作
--
市人大副主任王德恭在大城县庆祝教师节 大会上讲话
--
县委常委会研究教育工作
--
县委书记莫忠秀同志(左三)视察学校
--
县长李守政同志(左一)视察“园丁康居工程”住宅楼
--
县委副书记吕忠谦同志(右二)视察学校
--
县政协副主席(原副县长)魏秀俊同志(前一)视察学校
--
副县长刘喜銮同志(左二)视察学校
--
一中科技实验楼
--
祖寺小学教学楼
--
职教中心教学楼
--
“园丁康居工程”住宅楼
--
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楼
--
全县第一座中学教学楼——大广安乡中学教学楼
--
留各庄镇农民李金锋出资兴建的私立小学——兴华小学
--
臧屯乡刘演马村投资80万元建成的教学楼
--
大城县旺村镇成人学校
--
臧屯乡野固献村王善琳捐资35万元建起的村小教学楼
--
中学语音课堂
--
小学美术课堂
--
小学微机课堂
--
中学生物课堂
--
中学教师教研活动
--
小学自然实验课堂
--
小学生管乐队
--
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女子跨栏项目
--
小学生舞蹈课
--
小学生乒乓球比赛
--
小学生书法活动
--
廊坊市重点中学篮球赛在大城举行
--
中学生美术组活动
--
职业中学学生军训表演
--
职教中心校园一瞥
--
教育局新华教育用品门市部
--
大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印刷厂
--
教育局校办工业公司摩托车配件门市部
--
小学生学农基地
--
大城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合影
--
《大城教育志》编 纂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
目录
概述
教育大事记
第一编 教育行政及党、群组织
--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以前及民国教育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
附:教育局机关各股室的设置
----
大城县教育行政领导人一览表
--
第二章 教育系统的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 少先队组织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第二编 科举教育
--
第一章 县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私塾
--
第二章 科举考试
----
附:明清两朝大城县进士、举人表
----
附:清代大城县名儒塾师
第三编 学前教育
--
第一章 幼儿园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村幼儿园
----
第三节 县城机关工厂幼儿园
----
第四节 县直机关幼儿园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幼儿教师
----
大城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
第四编 小学教育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清末、民国学校
----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学校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小学教育
------
一、建国初期灾区教育
------
二、小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
三、“文革”时期的小学教育
------
四、改革十年的小学教育
------
五、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
大城县清末民国部分学校情况表
--
第二章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小学教学计划表
--
第三章 考试与招生
----
第一节 平时成绩考试
----
第二节 招生考试
----
附:重点小学简介
第五编 中学教育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学制和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学籍管理
----
中学教学计划表
--
第三章 考试与招生
----
第一节 平时考试
----
第二节 初高中招生考试
----
第三节 大专招生考试
----
大专考试情况表
----
附:重点中学简介
第六编 专业教育
--
第一章 师范学校
----
第一节 简易师范
----
第二节 大城县初级师范
----
第三节 大城县师范学校
----
第四节 大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
第二章 职业中学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大城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
--
第三章 其他专业学校
----
第一节 大城县工业学校
----
第二节 大城县卫生学校
----
第三节 大城县艺术学校
第七编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民众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和民众学校
----
第二节 解放区的农民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中的农民教育
----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六节 大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八编 教育方针、品德教育
--
第一章 教育方针
----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的教育宗旨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宗旨
------
一、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
------
二、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宗旨
----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四节 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
第二章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 品德教育概况
------
一、清以前的道德教育
------
二、民国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
------
三、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一)建国后的十七年
--------
(三)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十年
--------
(四)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思想教育
--------
(五)九十年代学校德育工作
----
第二节 政治课
----
第三节 班主任
第九编 体育卫生
--
第一章 体育工作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课外锻炼与“达标”
----
第三节 体育竞赛和运动队
----
第四节 业余体校和体育教师训练班
----
附:大城县体育运动会
--
第二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日常卫生
----
第二节 医疗保健
第十编 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
第一章 教学方法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教学方法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改革
----
第三节 教学实验和目标教学
----
第四节 教研著述
----
大城县教育科研著述登记表
--
第二章 电化教学
第十一编 教师
--
第一章 教师的任用与管理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教师的任用
----
第二节 新中国教师的任用与管理
----
大城县教职工发展情况表
--
第二章 教师的培训提高
----
第一节 建国前教师的培训
----
第二节 新中国教师的培训提高
--
第三章 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
第一节 教师的待遇
----
附:大城县中小学教师工资变化概况
----
大城县教育界离休干部、教师名册
----
第二节 教师的地位
----
第三节 民办教师
--
第四章 尊师重教
----
第一节 教师节
----
第二节 尊师重教纪事
第十二编 教育经费及勤工俭学
--
第一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新中国教育经费
--
第二章 校舍基建
----
第一节 校舍基建概况
----
第二节 改善办学条件
----
第三节 校舍建设标准化
--
第三章 教学设备
----
第一节 教学设备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学仪器
--
第四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生产劳动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附:1988年大城县中小学校办工厂名册
第十三编 教育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邓毓恺
----
邓毓怡
----
孙树华
----
王半痴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贾培诚
----
王同刚
----
张承骞
----
段振义
----
大城县教育工作者获得国家、省、市表彰名册
附录:
--
1998年大城县各级各类学校情况一览表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