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根据《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本志编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及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力求以系统科学、翔实可靠、完备充实的教育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存真求实为基本要求,使《永年县教育志》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
目录
封面
永年县教育志
编志领导小组
编志办公室
前言
图片
--
李志科 编志领导小组顾问县委副书记
--
靳琨 编志领导小组顾问政协主席
--
牛燕生 编志领导小组顾问政府副县长
--
李桂堂 编志领导小组顾问原文教局局长、党组书记
--
刘修义 编志领导小组组长教委主任、总支书记
--
玉林宗 编志领导小组组长原文教局长、总支书记
--
编志领导小组成员
--
编志办公室成员
--
杨文海 原永年政协副主席 二中副校长 199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叶振泰 原文教局局长 一中校长 1991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
苗培元 原文教局副局长 1984年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
杜发林 县教委副主任 1998年评为全国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先进工作者
--
陈汉祥 原二中校长 中学特级教师 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刘俊杰 二中校长 1993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李继良 原一中副校长 1995年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
马会森 县招办副主任 1996年获国家自考委荣誉证书
--
朱炬龙 县教委人事科科长 1996年获国家自考委荣誉证书
--
李旭藩 县招办副主任 1996年获国家自考委荣誉证书
--
武金云 特教学校校长 1989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邢现青 四中副校长 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李连喜 原广府镇中心校工会主席 1983年评为全国工会优秀积极分子
--
武士宗 永年一中 中学特级教师 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岳美淑 第一实验学校 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
马士芹 广府镇东街小学 1989年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
--
李泽民 永年一中 1991年、199 3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宋郴 永年二中 1991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
冯文林(中) 永年二中 1995年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
温淑华 永年一中 1995年评为全国优秀知识分子
--
永年教委
--
永年一中
--
永年职教中心
--
永年师范
--
永年二中
--
永年三中
--
永年县幼儿园
--
永年教委白云宾馆
--
临洺关镇中学
--
周村中学
--
临沼关镇南大街小学
--
曲陌二分村育新小学
--
私立育英学校
--
第一实验学校
--
第二实验学校
--
永年四中
--
永年五中
--
永年六中
--
永年七中
--
永年八中
--
永年九中
--
刘营中学
--
姚寨中学
--
刘汉中学
--
东杨庄中学
--
永合会镇张边小学
--
大北汪镇柳村小学
--
西苏乡孔村小学
--
界河店乡杜刘固小学
--
图1 永年县学校分布示意图
--
图2 紫山书院
--
图3 清晖收院
--
图4 文昌阁
--
图5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永年城内私塾分布图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第二编 学前教育
--
第一章 幼儿园
----
第一节 农村幼儿园(班)
----
第二节 城镇幼儿园
--
第二章 幼儿教师
----
第一节 农村幼儿教师
----
第二节 城镇幼儿教师
--
第三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材与教法改革
----
第三节 游戏与作业
--
第四章 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二节 体育卫生工作
第三编 小学教育
--
第一章 学校与学生
----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的学校与学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学校与学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与学生
--
第二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活动与教法改革
----
第三节 考试与招生
--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四章 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体育卫生工作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卫生工作
--
第五章 永年县厂矿子弟学校
第四编 中学教育
--
第一章 学校与学生
----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学校与学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与学生
--
第二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活动与教法改革
----
第三节 考试与招生
----
第四节 教育质量分析
--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政治课
----
第二节 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章 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工作
----
第二节 卫生工作
第五编 专业教育
--
第一章 师范学校
----
第一节 简易师范学校
----
第二节 河北永年师范学校
----
第三节 永年县师范学校
----
第四节 永年县耕读师范学校
--
第二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永年县农业大学
----
第三节 永年县林业中学
----
第四节 永年县“五七专科学校”
----
第五节 永年县卫生学校
----
第六节 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第七节 永年县服装技术学校
----
第八节 永年县太极学校
----
第九节 永年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第六编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一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全日制教育
--
第二章 农民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农民全日制教育
第七编 特殊教育
--
第一章 特教学校及教师
----
第一节 学校与学生
----
第二节 特教教师
--
第二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材与教法改革
----
第三节 游戏与作业
--
第三章 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
第八编 教师队伍
--
第一章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管理
--
第二章 教师的职责与考核
----
第一节 教师的职责与职业道德要求
----
第二节 教师的考核
--
第三章 教师进修
----
第一节 小学教师的进修
----
第二节 中学教师的进修
--
第四章 教师的工资待遇与政治地位
----
第一节 教师的工资
----
第二节 教师福利待遇
----
第三节 教师的政治地位
第九编 教育经费与教育资产
--
第一章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使用
--
第二章 教育资产
----
第一节 教学设备
----
第二节 学校基本建设
第十编 勤工俭学
--
第一章 一般形式的勤工俭学
----
第一节 生产自救
----
第二节 劳动建校
----
第三节 其他形式
--
第二章 校办四厂(场)
----
第一节 校办工厂
----
第二节 校办农场、林场、饲养场
--
第三章 勤工俭学的发展过程与成果
第十一编 教育行政及党群组织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县级教育行政
----
第二节 基层教育行政
--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团队组织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第四节 武装部
----
第五节 妇女委员会
第十二编 大事记
第十三编 人物传
--
杨鹤传
--
高广文传
--
金星垣传
--
李玉田传
--
刘敬吾传
--
郑炎传
--
马际阳传
--
王裕寿传
--
王继先传
--
李益斋传
--
李照甫传
--
皇甫在天传
--
杨毓琦传
--
李中山传
--
玉林宗传
--
孙庆云传
--
段茂清传
--
霍文山传
--
武立国传
--
孙其业传
--
杨文海传
--
杨恩科传
第十四编 教育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