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卫生志

易门县卫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易门县卫生志》是一部记述易门县卫生方面历史事件的地方性专业志。二、本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四项基本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著述性的统一。三、本志上限断于1 905年,下限断于2000年,结合易门县卫生特点,个别内容追溯于前。

目录

封面
易门县卫生志
易门县卫生志第一届编纂领导小组及编辑人员名录:(1988年前)
易门县卫生志第二届编纂领导小组及编辑人员名录:(1988年至2000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易门县卫生网络图
-- 1953年,易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次卫生员训练班在县人民政府卫生院举行;图为全体学员合影。
-- 1966年11月,易门县城关镇首批卫生员训练班在城关合作医疗站举行;图为全体学员合影。
-- 1981年11月,易门县首期赤脚医生培训班在县防疫站院内原卫生局培训基地举行;图为全体学员合影。
-- 1991年6月25日,卫生部防疫司司长载志澄到易门县考察防保工作,在县委会议室由县委副书记张田欣和副
-- 2002年元月29日,历届易门县卫生局领导会集易门县卫生局新建办公楼,参加《易门县卫生志审稿会》
-- 卫生局领导及工作人员合影
-- 《易门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辑人员合影(2002年元月29日)。
-- 《易门县卫生志审稿会》于2002年元月29日在县卫生局举行,图为会场一角。
-- 《易门县卫生志》审稿人员合影(2002年元月29日上午)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 卫生局
---- 二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党群组织
---- 一 共产党组织
---- 二 共青团组织
---- 三 工会及女工委员会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 一 医师公会
---- 二 农村卫生协会
---- 三 医学会
---- 四 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五 红十字会
---- 六 预防医学会
-- 第四节 卫生机构
---- 一 卫生防疫站
---- 二 妇幼保健院
---- 三 皮肤病防治站
---- 四 药品检验所
-- 第五节 医疗机构
---- 一 县人民医院
---- 二 县中医医院
-- 第六节 乡、镇卫生院
---- 一 十街乡中心卫生院
---- 二 六街镇中心卫生院
---- 三 铜厂乡卫生院
---- 四 绿汁镇卫生院
---- 五 方屯乡卫生院
---- 六 龙泉镇卫生院
---- 七 浦贝乡卫生院
---- 八 小街乡卫生院
-- 第七节 乡镇联合诊所
---- 一 城关公社卫生所
---- 二 浦贝乡联合诊所
---- 三 绿汁镇联合诊所
---- 四 六街镇联合诊所
-- 第八节 驻县及县内其它医疗机构
---- 一 易门矿务局职工医院
---- 二 工厂、学校医务室
-- 第九节 农村卫生所与个体开业诊所
---- 一 农村卫生所
---- 二 个体开业诊所
-- 第十节 卫生机构、病床与人员结构
---- 一 县乡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统计
---- 二 农村卫生机构与人员统计
第二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一 医疗卫生管理
---- 二 农村卫生管理
---- 三 医疗纠纷处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一 禁烟禁毒
---- 二 麻醉药品管理
---- 三 药品质量检验与监督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一 人事档案
---- 二 人事调转与任免
---- 三 职称晋升
---- 四 文书档案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一 财务制度与政策
---- 二 卫生经费与分配
---- 三 工资与调资
---- 四 津贴、福利、奖金
--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
---- 二 公费医疗的改革与深化
-- 第六节 卫生改革
---- 一 改革管理体制
---- 二 改革管理方法
---- 三 卫生院下放
---- 四 改革的深化
-- 第七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八节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 一 试点阶段的初保工作
---- 二 普及阶段的初保工作
第三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卫生
---- 一 建国前卫生状况
---- 二 爱国卫生
---- 三 卫生宣传
---- 四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
---- 五 学校卫生
---- 六 劳动卫生
---- 七 放射卫生
---- 八 公共场所卫生
---- 九 饮水卫生
-- 第二节 防疫
---- 一 三级防疫网建设
---- 二 疫情报告与管理
---- 三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 四 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
--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 一 鼠疫
---- 二 霍乱
---- 三 天花
---- 四 病毒性肝炎
---- 五 细菌性痢疾
---- 六 伤寒和副伤寒
---- 七 艾滋病
---- 八 淋病、梅毒
---- 九 脊髓灰质炎
---- 十 麻疹
---- 十一 百日咳
---- 十二 白喉
---- 十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十四 猩红热
---- 十五 狂犬病
---- 十六 布鲁氏菌病
---- 十七 钩端螺旋体病
---- 十八 炭疽病
---- 十九 斑疹伤寒
---- 二十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二十一 疟疾
---- 二十二 结核病
---- 二十三 麻风病
---- 二十四 流行性感冒
---- 二十五 流行性腮腺炎
---- 二十六 风疹
---- 二十七 其它传染病
--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 一 地方性甲状腺肿
---- 二 地方性氟中毒
---- 三 克山病
-- 第五节 疾病监测
---- 一 钩体病监测
---- 二 麻疹免疫监测
---- 三 鼠疫监测
---- 四 出血热监测
---- 五 弓形体病监测
---- 六 肺吸虫病监测
---- 七 伤寒、痢疾病监测
---- 八 Ⅱ号病监测
---- 九 遗传病监测
---- 十 肿瘤监测
---- 十一 大气监测
---- 十二 微小气候监测
---- 十三 水质监测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一 妇女“四期”卫生保健
---- 二 妇女病普查普治
---- 三 围产期保健
---- 四 孕产妇系统管理与“两项保偿制”
---- 五 婚前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一 散居儿童保健
---- 二 集体儿童保健
---- 三 儿童系统管理
---- 四 儿童死亡监测
-- 第四节 妇幼卫生宣传
-- 第五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第六节 创等达标
---- 一 创建“文明妇幼保健单位”
---- 二 创建“爱婴医院”
---- 三 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
第五章 传统医药
-- 第一节 民间医药
---- 一 民间医生
---- 二 药铺堂店
---- 三 民间医案
---- 四 民间医术与验方
---- 五 中医歌诀
-- 第二节 中药资源
---- 一 中药资源普查概况
---- 二 中药资源蕴藏量
---- 三 中药资源分布
---- 四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 五 中药资源区划
-- 第三节 中医药
---- 一 中医政策
---- 二 中医技术
---- 三 中药
---- 四 中西医结合与发展
第六章 现代医药
-- 第一节 西医药的传人
-- 第二节 医疗技术的发展
---- 一 内儿科
---- 二 外科
---- 三 妇产科
---- 四 麻醉科
---- 五 急诊科
---- 六 口腔五官科
---- 七 检验科
---- 八 放射科
---- 九 功能科
---- 十 供应室
---- 十一 医疗质量统计
-- 第三节 护理
---- 一 护理人员
---- 二 护理工作
---- 三 护理技术
-- 第四节 药剂
---- 一 西药
---- 二 制剂
第七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一 农村卫生人员培训
---- 二 进修
---- 三 函授
---- 四 离职学习
-- 第二节 科技
---- 一 科技成果
---- 二 科技论文
第八章 荣誉表彰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一 荣获省级及以上部门表彰的单位
---- 二 荣获地市级及有关部门表彰的单位
---- 三 荣获易门县委政府表彰的单位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 一 荣获省级及以上部门表彰的个人
---- 二 荣获市级及有关部门表彰的个人
---- 三 荣获县委、政府表彰的个人
---- 四 荣获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表彰的个人
第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名医传
---- 一 王观
---- 二 王嗣祖
---- 三 吴延贵
---- 四 汤敬祖
---- 五 董玉芬
---- 六 董玉昌
---- 七 吴元三
---- 八 刘宝丰
---- 九 李天禄
---- 十 孙景登
---- 十一 张国礼
-- 第二节 卫生技术专业人才
---- 一 获高级职称的人员
---- 二 获中职职称的人员
-- 第三节 人大、党代表与政协委员
---- 一 人大代表
---- 二 党代表
---- 三 政协委员
-- 第四节 离退休人员
---- 一 易门县卫生系统历年离、退休人员名录
附录
-- 一 林佳楣易门行
-- 二 卫生改革重要文件选录
---- Ⅰ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卫生改革、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
---- Ⅱ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易门县卫生志》供稿人员名录
《易门县卫生志》审稿人员名录
《易门县卫生志》校稿人员名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