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铜陵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
内容时限:
1991-2000
出版时间:
2006年10月
目录
封面
铜陵县志(1991-2000)
版权页
图片
--
铜陵县行政区划图
--
铜陵县城关地区地图
--
领导关怀
----
1999年7月23日,安徽省省长王太华(前中)赴铜陵长江大堤检查防汛工作
--
城乡风貌
----
观湖广场
----
县城东路
----
临湖广场
----
铜陵县城全景
----
城关居民住宅小区——观湖东苑
----
大通镇居民新居
----
铜陵长江黄金水道
--
经济建设
----
内河运输
----
沿江快速通道
----
县水利国债工程——钟仓二站
----
长江西联圩大堤
----
机械收割
----
老洲乡牧场
----
董店珍稀动物养殖场
----
城关镇联盟村农民家庭养鸡场
----
东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
太平乡冬季大棚蔬菜种植
----
新桥镇高科技示范园
----
黄狮涝金矿
----
安徽亚邦有限责任公司
----
铜陵建鑫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天工建设集团
----
皖江机械总厂生产车间
----
钟鸣教学仪器厂生产车间
----
金长江食品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姜生产线
----
海马假日饭店
----
月瀛山庄
----
县城南大市场
----
顺安三月三庙会
----
赶集
----
黄金锭
----
老洲地毯厂生产的出口产品
----
皖江机械总厂生产的舵机操纵器
----
皖江机械总厂生产的船用挂浆机
----
安徽科慧教学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学具产品
----
大蒜
----
凤丹
----
糖冰姜
----
大通小磨麻油
----
酥糖
--
事业发展
----
全县“大讨论”科技报告会
----
县科委、科协送科技下乡在胥坝乡
----
铜陵县第一中学
----
铜陵县高级职业中学
----
铜陵县第二中学电脑室
----
铜陵县实验小学教学楼
----
1991年铜陵县“迎春杯”民歌大赛
----
县著名民歌手、县政协常委王小梅在舞台上
----
送文化下乡
----
文艺宣传活动
----
广场文艺活动
----
铜陵县人民医院
----
送卫生下乡活动
----
全民健身年活动
----
端午节大通龙舟赛
--
名胜·古迹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大士阁
----
大明寺
----
陈翥墓
----
古银杏
----
清凉寺
----
天门山
----
杉木王
----
滴水崖
----
顺安古桥
----
凤凰山牡丹园
----
全榔紫藤
----
相思树
----
葛仙洞内景——天柱峰
----
天井湖
----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
春秋礼器—盖鼎
----
商代酒器—斝
----
西周调酒器—盉
----
西周炊具—甗
----
商代酒器—爵
----
春秋乐器—编钟
序
凡例
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铜陵县志》编辑人员
《铜陵县志》审定单位
目录
Gatalog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变更
----
第二节 乡镇概况
第二篇 环境·资源·人口
--
第一章 环境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环境质量
----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
------
安徽亚邦有限责任公司环保处理站
----
第四节 环境治理
----
第五节 环境管理
------
专记:水污蟹死案
----
第六节 生态建设
--
第二章 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
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悦洲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受教育人口
----
第五节 人口流动
----
第六节 人口控制
第三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市政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道路
------
城关建设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排水
----
第五节 防洪
----
第六节 道路照明
----
第七节 绿化
----
第八节 供水
----
第九节 供气
----
第十节 环境卫生
------
1974年铜陵县城全景
----
第十一节 居民住宅
------
城关居民新居——伯乐花园
--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大通镇居民新住宅小区
----
第三节 移民建镇
--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 建设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建设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房屋拆迁管理
----
第四节 法制安全督查
第四篇 农村经济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
第四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减负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种植
------
优质杂交水稻
----
第二节 油料种植
------
永丰乡杂交油菜
----
第三节 棉花种植
------
县棉科所棉种试验
----
第四节 蔬菜种植
------
老洲乡蔬菜大棚
----
第五节 瓜果桑茶种植
----
第六节 名特优产品种植
------
美国牡丹专家大卫·诺(右二)在铜陵县凤凰山考察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养殖
------
东湖养殖场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三节 养殖大户选介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营林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森林科技
----
第四节 森林资源清查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专记:铜陵县国营叶山林场
------
叶山森林公园
--
第五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思路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资源开发
------
专记:江砂开发
----
第四节 综合效益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铜陵县小岭煤矿
----
第六节 企业选介
------
专记:安徽黄金第一村一朝山村
------
西湖镇湖山村农民别墅小区
--
第六章 农业生产力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
第三节 农业技术开发推广
第五篇 水 利
--
第一章 水利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圩堤涵闸
----
第二节 水库塘坝
------
长冲水库
----
第三节 机电排灌设施
----
第四节 国债水利工程
--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河湖治理
----
第二节 中低产田综合治理
--
第三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水文记载
----
第二节 防汛排涝
------
专记:安平圩溃破、安置、堵口记实
------
慰问援铜抗洪抢险人民子弟兵
----
第三节 抗旱
--
第四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利资金管理
第六篇 工业经济
--
第一章 工业经济概况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经济类型与产品结构
----
第三节 规模工业企业
----
第四节 问题与不足
--
第二章 县办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方式改革
----
第二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
----
第四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县办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化工
----
第二节 教学用品印刷
----
第三节 金属矿采选冶炼
------
县黄狮涝金矿办公楼
----
第四节 建筑材料
----
第五节 机械五金
----
第六节 纺织缝纫
----
第七节 粮油食品加工
----
第八节 塑料制品
----
第九节 其他
----
第十节 县办工业产品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第七篇 商业经济
--
第一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商贸企业“四放开”改革
----
第二节 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二章 经营机构·网点
----
第一节 经营机构
------
铜陵县百货大楼
----
第二节 经营网点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购销渠道
----
第二节 购销种类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第四节、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章 餐饮·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社会服务业
--
第五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粮食市场与购销企业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四节 粮油饲料加工
--
第六章 物资经营
----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物资经营情况
--
第七章 对外与对港台经济贸易
----
第一节 经营机构
----
第二节 出口贸易
----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
第八篇 交通·邮电·供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水路
------
顺安河疏浚工程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运输建设与管理
--
第二章 邮 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设施
----
第三节 邮政网络
----
第四节 邮政业务
----
第五节 行业管理
--
第三章 电 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信设施
----
第三节 电话
----
第四节 电报
----
第五节 无线通信
----
第六节 行业管理
--
第四章 供 电
----
第一节 电力设施
----
第二节 电力供应
----
第三节 电业管理
第九篇 建筑·房地产
--
第一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建筑施工管理
----
第四节 建筑企业选介
--
第二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第十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预决算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乡镇财政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税收体制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税源
----
第四节 税收征管
--
第三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构
------
县工商银行营业楼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现金投放与回笼
----
第五节 结算
----
第六节 金融管理与监督
----
第七节 保险
第十一篇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 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重点项目建设与管理
--
第二章 统 计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
第三节 统计咨询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五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六节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改革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农副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
第四节 物价监督
----
第五节 物价水平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产品质量监督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代码管理
----
第五节 行政执法
--
第六章 审 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
--
第七章 土地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出让土地使用权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土地市场管理
----
第六节 土地监察
--
第八章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地质勘查管理
----
第二节 矿产开发管理
第十二篇 中共铜陵县委员会
--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基层党委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委工作机构
------
中共铜陵县委综合办公大楼
----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三章 党 员
----
第一节 党员发展
----
第二节 党员构成
--
第四章 重大决策
----
第一节 “八条龙”工程与农业产业化
----
第二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
第四节 加快城镇化建设
----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七节 科教兴县战略
----
第八节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章 综合党务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宣传工作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机要保密工作
----
第五节 党校干部培训工作
----
第六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七节 党史研究工作
----
第八节 信访工作
--
第六章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节 预防教育
----
第二节 干部廉洁自律
----
第三节 案件查处
----
第四节 纠风治乱
第十三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铜陵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监督工作
----
第五节 调研工作
----
第六节 信访工作
----
第七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
--
第二章 铜陵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铜陵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第二节 施政方法
----
第三节 依法行政
----
第四节 利民实事工程
----
第五节 外事侨务
----
第六节 实施招商引资战略
--
第三章 政协铜陵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
第三节 提案工作
----
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
----
第五节 专题调研
第十四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 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共青团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青年志愿者活动
----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工作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妇女参政
--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残疾人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协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县科协在流潭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
--
第七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五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 动
----
第一节 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
----
第四节 劳动力管理与服务
----
第五节 劳动保障
----
第六节 劳动安全与保护
----
第七节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二章 人 事
----
第一节 实施公务员制度
----
第二节 工资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
第六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七节 人才资源与人才交流服务
第十六篇 司法·武装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组织与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制度建设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
铜陵县交警在路上值勤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监所
--
第三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技术检察
--
第四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方式改革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执行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帮教安置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
第六章 武 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民兵
------
民兵军事训练
----
第四节 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
第十七篇 教 育
--
第一章 教育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施
----
第三节 其他设施
--
第二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师资结构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三章 教育结构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学校选介
------
铜陵县安平慈济初级中学
------
西湖镇朝山小学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督导
----
第二节 教研与教学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八篇 科 技
--
第一章 科技发展战略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政策与投入
----
第三节 “科技创先”活动
----
第四节 民营科技企业
--
第二章 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铜陵县科技工作领导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技培训
----
第二节 科技咨询与宣传
----
第三节 科技情报与学术交流
----
第四节 综合科技服务
--
第四章 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
第一节 科技立项
----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技术专利
----
第四节 科技推广应用
--
第五章 气象测报·防震减灾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防震减灾
第十九篇 文化·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文 化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当代咏赞铜陵诗文选介
------
姚时进 书
------
得气在水门 周礼树 作
------
岁寒三友 阮良之 镌刻
------
章尚朴 书
------
讲真话办实事汤乃煌镌刻
------
江涤华书
------
硕果累累高光明作
------
查日华书
------
咏梅王法满作
------
秦家扬书
------
畅游焦剑智作
------
春风又绿江南崖李冠梅作
------
岩寺凌空缪正明作
------
彩陶制作王智摄
------
杏花春雨江南陈济民镌刻
------
铜陵牡丹程健生作
------
王思贵书
------
杏山方白作
------
戏猫王小山作
------
施泽民书
------
临湖广场
----
第四节 民间工艺制作
------
专记:铜陵最后的缸窑
----
第五节 群众文化
------
送文化下乡
----
第六节 图书
----
第七节 文物
----
第八节 电影发行与放映
----
第九节 档案
----
第十节 地方志
----
第十一节 文化市场
----
第十二节 报刊 音像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无线电视
----
第三节 有线电视
第二十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 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县人民医院进行大型手术
----
第二节 卫生队伍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医政管理
----
第八节 药政管理
----
第九节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
第二章 体 育
----
第一节 团体队伍
----
第二节 场馆建设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亚运之光”火炬传递仪式:1990年9月12日下午,县委书记于振启点燃火炬,县长陶国喜致辞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第二十一篇 社会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明创建
----
第三节 公民素质教育
----
第四节 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
铜陵县党政领导与第三届“十杯”标兵合影
----
第五节 管理机制
----
第六节 精神文明典型选介
------
王惠明
------
陈国胜
------
苏启能
--
第二章 民 政
----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 社团管理
----
第三节 地名管理与勘界工作
----
第四节 优抚安置
----
第五节 灾害救济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八节 殡葬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家庭状况
----
第二节 居民收入
----
第三节 居民消费
----
第四节 小康村建设
------
小康示范村——城关镇城东村
------
专记:小康示范村——城关镇城东村
--
第四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五章 民情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回族习俗
----
第四节 节令习俗
------
龙腾狮舞闹元宵
----
第五节 休闲娱乐
------
千禧龙年老年诗词吟唱会
------
老年歌舞健身活动
----
第六节 生产习俗
----
第七节 经商习俗
人物
--
一、人物传
----
孙林
----
赵云
----
孙太然
----
孙运松
----
胡因
----
梅长龄
----
赵宽为
----
姚金奎
----
洪流
----
江涛
----
高寿昌
--
二、人物简介
----
陈爱曦
----
朱农
----
孙太英
----
文凯
----
张良震
----
崔爱玉
----
胡秉毅
----
汪修凤
----
肖尚忠
----
王惠通
----
姚能斌
----
林光辉
----
王思齐
----
江孝明
----
许克礼
----
姚成龙
----
崔厚贤
----
陈济民
----
陈儒俊
----
汪家玉
----
钟世信
----
殷石榴
----
石秉弥
----
张朝芝
----
焦照磊
----
迟秋燕
----
宋元俊
----
李忠平
----
陶月强
--
三、人物表、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中共铜陵县委、铜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土地承包制实行有偿承包经营的决定
----
中共铜陵县委、铜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
中共铜陵县委、铜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
--
三、编纂始末
索引
--
一、主题索引
--
二、表格索引
--
三、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