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福海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9
出版时间:
2003年07月
目录
封面
福海县志
版权页
福海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福海县史志办公室
《福海县志》编纂人员
《福海县志》参与初稿撰写及提供资料人员
《福海县志》审定验收单位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图片
--
福海县行政区划图
--
福海县地形图
--
福海县城区平面图
--
领导关怀
----
1990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恩茂视察福海县
----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钱伟长视察福海县
--
自然资源
----
1.避暑、观光、疗养胜地——阿拉善温泉
----
2.雅丹地貌
----
3.阿尔泰山原始森林
----
4.乌伦古河
----
繁茂幽深的乌伦古湖芦苇
----
鸟类的乐园
----
5.黄金原生金块
----
6.海蓝宝石
----
7.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狸
----
8.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
城镇建设
----
1.花园小区
----
2.县综合办公楼
----
3.河滨公园
----
4.团结路人行道
----
5.安居小区
----
6.新世纪广场夜景
----
附图一
----
附图二
----
7.旅游宾馆
----
8.团结路
----
9.县文化中心
----
10.老干活动中心
--
农业
----
覆膜播种
----
高产玉米
----
小麦收割
----
水稻丰收
----
大面积油葵
----
大棚蔬菜
----
枸杞
----
香料烟
--
牧业
----
引进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
----
定居后的牧民忙于贮运冬草
----
附图
----
牧区推广承压井,人畜均饮用上清洁水
----
1.养畜暖棚
----
2.暖棚内,早春羔生产景象喜人
----
3.福海大尾羊
----
4.改良黄牛
--
渔业
----
冬季冰下布网
----
收网
----
丁(鱼岁)(黑鱼)
----
银鲫
----
白鲢
----
江鳕(鲶鱼)
----
草鱼
----
鲤鱼
----
投放鱼苗
----
泊网捕鱼
----
收获
----
池沼公鱼
----
白斑狗鱼
----
东方欧鳊(鳊花)
----
梭鲈
----
鳙(花鲢)
--
林业
----
1.农田防护林
----
2.县乡绿色通道
----
3.苗圃基地
----
4.荒漠林封育
--
水利
----
1.福海水库引水渠首
----
2.福海水库放水大渠
----
3.县领导检查渠道防渗工程
----
4.塑膜防渗
----
5.荣获国家专利的“曼苏尔井”
----
6.哈拉霍英水库进水闸
----
7.阿克达拉防病改水工程
--
工业
----
1).80年代末兴建的福海糖厂
----
2).1995年建成的县人造板厂
----
3).110千伏变电所
----
4).1994年建成的县水泥厂
----
5).1994年建成的县二级电站
----
6).90年代初县农机修造厂开发钢窗生产
--
商业
----
金福海大酒店
----
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
----
福海商场
----
哈萨克族牧民经商
----
福海县综合市场
----
红山嘴口岸
--
交通邮电
----
1.县领导为城乡公路开工剪彩
----
2.县客运站
----
3.交通管理
----
4.邮电大楼
----
5.邮电服务大厅
--
科技教育
----
福海县第一中学
----
多尔布力津村小学
----
中国天然气总公司援建的牧区“石油希望小学”
----
乌伦古湖水质监测
----
附图
----
个体科技户张若林研制的飞蝶风力发电机
--
文化体育
----
县文化队下乡巡回演出
----
新华书店送书下乡与农牧民联欢
----
福海县在夏牧场承办的地区第十二届阿肯弹唱会
----
沙滩排球赛
----
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
附图
----
福海县50年建设成就图片展
----
附图
--
卫生
----
县中医院开业典礼
----
助老公益药房建成
----
县人民医院应用核磁共振仪诊疗
----
附图
----
县人民医院一瞥
--
精神文明建设
----
1990年福海县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
县老年活动中心歌舞表演队
----
县领导慰问光缆施工部队
----
齐干吉迭乡首届种羊节
----
见义勇为少年秦崇伟,沙恒古丽受到隆重表彰
----
庆香港回归
----
宗教工作检查
----
哈萨克族青年举办集体婚礼
----
附图一
----
附图二
----
附图三
----
(左)姚文柱书法作品
----
(右)周国棠书法作品
--
旅游
----
1.第四届旅游节开幕式
----
2.黄金海岸
----
3.海滨浴场
----
4.水中拔河
--
文物古迹
----
1.汉代铜镜
----
2.汉代陶罐
----
3.古钱币
----
4.清代犁
----
5.古墓
--
修志工作
----
1992年福海县史志工作“双先”表彰大会上,县领导与代表合影
----
1997年福海县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
----
2000年11月《福海县志》评审会
----
修志人员精研志稿
----
修志对联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福海镇
----
第二节 解特阿热勒乡
----
第三节 喀拉玛盖乡
----
第四节 阔克阿尕什乡
----
第五节 齐干吉迭乡
----
第六节 阿尔达乡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物候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主要野生植物
----
第三节 主要野生动物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风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霜灾
----
第四节 寒潮
----
第五节 洪灾
----
第六节 旱灾
----
第七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土地
--
第一章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章 地藉管理
----
第一节 土地保护
----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和管理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
第五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法规宣传
第四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化
----
第一节 自然变化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结构
----
第二节 年龄结构
----
第三节 民族结构
----
第四节 文化结构
----
第五节 职业结构
----
第六节 城乡人口结构
--
第四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常住人口管理
----
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政策与机构
----
第二节 措施与效果
--
第六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第五编 养殖业
--
第一章 牧草资源
----
第一节 天然草场
----
第二节 人工草场
----
第三节 牧草品种
--
第二章 品种
----
第一节 羊
----
第二节 牛
----
第三节 马
----
第四节 驼
----
第五节 猪
----
第六节 禽类品种
----
第七节 品种改良
--
第三章 养殖业生产
----
第一节 生产体制变革
----
第二节 生产形式
----
第三节 产品
----
第四节 效益
--
第四章 畜(禽)病防治
----
第一节 畜(禽)病种类及防治
----
第二节 兽医队伍
--
第五章 牧业基本建设
----
第一节 牧民定居
----
第二节 牧区水利建设
----
第三节 牧道棚圈
----
第四节 治蝗灭鼠
----
第五节 药浴池 配种站建设
----
第六节 畜牧业基地建设与减灾防灾
第六编 种植业
--
第一章 生产体制变革
----
第一节 个体经营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集体经营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作物种植
----
第一节 作物品种
----
第二节 耕作管理
--
第三章 农业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农业分区
----
第二节 农田规划
--
第四章 服务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五章 农业经济效益
----
第一节 综合效益
----
第二节 增产措施
第七编 农牧机械
--
第一章 农牧机具类型
----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
----
第二节 半机械化农牧具
----
第三节 机械化农牧具
--
第二章 机械化作业水平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
第二节 牧业机械化程度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县属引水工程
----
第二节 驻县团场主要干渠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排水工程
----
第五节 地下水开发
----
第六节 主要水工建筑物
--
第二章 水能开发与水利分区
----
第一节 水能资源
----
第二节 水电站
----
第三节 水利分区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灌溉管理
----
第四节 水费征收与管理
第九编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资源分布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树种
--
第二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林木采伐
----
第二节 人工造林
----
第三节 苗圃培育
----
第四节 林产品加工
--
第三章 林木保护
----
第一节 山地林保护
----
第二节 平原河谷林防护
----
第三节 城乡绿化林保护
--
第四章 林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第十编 渔业
--
第一章 渔业资源
----
第一节 水 域
----
第二节 鱼种
--
第二章 渔业生产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捕捞
----
第三节 鱼产品加工与销售
----
第四节 福海县渔场
--
第三章 渔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渔业法规
第十一编 乌伦古湖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成因
--
第三章 水域
----
第一节 大海子
----
第二节 小海子
--
第四章 湖体效应
----
第一节 气温变化
----
第二节 降水、蒸发
----
第三节 对湖区生态的影响
--
第五章 湖区资源
----
第一节 鱼资源
----
第二节 芦苇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鸟类资源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
第六章 湖体变化
----
第一节 水位与水量
----
第二节 水体物理变化
----
第三节 水质化学变化
--
第七章 湖区开发利用
----
第一节 渔业开发
----
第二节 芦苇开发利用
----
第三节 矿产开发
----
第四节 旅游业开发
--
第八章 湖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措施
第十二编 屯垦
--
第一章 清代民国年间屯垦
----
第一节 清代屯垦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屯垦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屯垦
----
第一节 农十师属屯垦单位
----
第二节 阿勒泰地区一农场
----
第三节 自治区福海监狱
第十三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全民工业
--
第二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矿产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节 电力工业
----
第四节 食品工业
----
第五节 其他
--
第三章 独立核算工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重点企业
--
第四章 福海糖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建设规模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第四节 综合效益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五章 工业管理与效益
----
第一节 工业管理
----
第二节 工业效益
第十四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民营企业
----
第三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
--
第二章 企业门类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 商品流通企业
----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管理与效益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效益
第十五编 商贸
--
第一章 商贸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私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边贸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市场概况
----
第二节 市场交易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市场介绍
--
第六章 国营专业公司
----
第一节 贸易公司
----
第二节 食品公司
----
第三节 糖业烟酒公司
----
第四节 医药公司
----
第五节 石油公司
----
第六节 农机公司
----
第七节 物资公司
第十六编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旅游开发规划
----
第二节 旅游开发优惠政策
----
第三节 主要景点建设
--
第二章 旅游活动
----
第一节 湖区旅游
----
第二节 特色鱼宴
----
第三节 山区旅游
----
第四节 考古活动
----
第四节 历届旅游节
--
第三章 旅游管理、服务和宣传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旅游管理
----
第三节 旅游服务
----
第四节 旅游宣传
第十七编 供销合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经营
----
第一节 购销
----
第二节 流动送货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第二节 经营责任制
第十八编 粮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购销
----
第一节 征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民间储藏
----
第二节 粮食部门储存
----
第三节 调拨运输
--
第四章 企业
----
第一节 企业发展
----
第二节 经营管理与改革
第十九编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桥涵
----
第一节 主要桥梁
----
第二节 主要涵道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四节 运价
----
第五节 运输企业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第二十编 邮 电
--
第一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政设备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信设备
----
第二节 电信业务
--
第三章 邮电网络
----
第一节 邮路网
----
第二节 电路网
--
第四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二十一编 财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财政体制
--
第三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第二十二编 税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务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税务机构
--
第二章 税制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税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税制
--
第三章 税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牧业税
----
第三节 工商各税
--
第四章 征管
----
第一节 征管方式
----
第二节 征管制度
第二十三编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人民银行福海县支行
----
第二节 工商银行福海县支行
----
第三节 农业银行福海县支行
----
第四节 建设银行福海县支行
----
第五节 农业发展银行福海县支行
----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七节 邮政储蓄专柜
----
第八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福海县支公司
----
第九节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福海县办事处
--
第二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清代、民国年间流通的货币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
----
第三节 外币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存款种类
----
第二节 居民储蓄
----
第三节 单位存款
--
第四章 信贷
----
第一节 农牧业贷款
----
第二节 工商贷款
----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贷款
--
第五章 现金管理与结算
----
第一节 现金管理
----
第二节 结算
--
第六章 债券
----
第一节 折实公债
----
第二节 经济建设公债
----
第三节 国库券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业务项目
----
第二节 理赔
第二十四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机 构
----
第一节 城乡建设局
----
第二节 环境保护局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绿化
----
第四节 房屋
----
第五节 水暖电
----
第六节 市容整顿
--
第三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五好”建设
--
第四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私房管理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保宣传
----
第二节 环境污染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施工设备
第二十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业务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统计业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
----
第三节 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业务
--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第二十六编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福海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委工作部门
----
第五节 党的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福海县地方组织
--
第三章 大政纪略
----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肃反”、“审干”
----
第四节 整风、反右
----
第五节 “大跃进”
----
第六节 “镇反”运动
----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九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十节 揭、批、查、打
----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
第十二节 整党、核查“三种人
----
第十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十四节 机构改革
----
第十五节 对外开放
----
第十六节 扶贫攻坚
第二十七编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贫下中农(牧)协会
--
第三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县妇女联合会及基层妇女组织
----
第二节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少先队
--
第五章 商业团体
----
第一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二节 消费者协会
----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十八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府工作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历届政协全委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二十九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七节 边境管理
----
第八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查批捕
----
第三节 审查起诉
----
第四节 侦查、审判活动监督
----
第五节 经济检察
----
第六节 法纪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八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九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司法业务
第三十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 队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兵役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政治工作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五节 民兵主要活动
--
第四章 主要兵事
----
第一节 布伦托海屯民起义
----
第二节 白俄军入侵布伦托海
----
第三节 马赫英部溃逃福海
----
第四节 抗击乌斯满·斯拉木叛匪
--
第五章 边防与战备
----
第一节 边防建设
----
第二节 人防战备
--
第六章 军政、军民团结
第三十一编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优 抚
----
第一节 烈军属优待
----
第二节 烈军属补助
----
第三节 牺牲、病故、伤残抚恤
----
第四节 慰问表彰
--
第三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转、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
第三节 城市疏散下放人员安置
----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五节 自动进疆人员安置
----
第六节 返乡牧民安置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供养孤老残幼
----
第二节 残疾人工作
----
第三节 销售福利奖券
--
第六章 婚姻登记
--
第七章 殡葬管理
第三十二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工人队伍
--
第三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选拔录用
----
第二节 干部状况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五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
第四章 工资、奖金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奖金
--
第五章 劳保福利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福利
--
第六章 离休、退休
----
第一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
第三十三编 教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职工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四章 学制、课程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
--
第五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重点企业介绍
--
第六章 经费、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三十四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二章 哈萨克族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歌舞
----
第二节 阿肯弹唱
----
第三节 民间工艺
----
第四节 民间文学
--
第三章 报刊 图书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图书
--
第四章 档案 史志
----
第一节 档 案
----
第二节 史志
--
第五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遗址古墓葬
----
第三节 草原石人
----
第四节 名胜
第三十五编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章 广播
----
第一节 广播节目
----
第二节 广播设备
----
第三节 经费
--
第二章 电视、录像
----
第一节 设备建设
----
第二节 电视节目
----
第三节 电视收视
----
第四节 录像
--
第三章 新闻报道
----
第一节 新闻队伍
----
第二节 新闻质量
--
第四章 电影
----
第一节 电影发行
----
第二节 电影放映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第三十六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服务机构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人员
----
第二节 农(牧)民技术员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研经费、设施
----
第二节 科普活动与培训
----
第三节 学术交流
----
第四节 科技研究、实验与科技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技成果简介
----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
第三十七编 卫 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防治机构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卫生监管
----
第三节 预防接种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第三十八编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哈萨克传统体育活动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
第二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章 体育比赛
第三十九编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哈萨克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回族
----
第四节 维吾尔族
----
第五节 蒙古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宗教管理
第四十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宣传教育
--
第三章 群众性创建活动
----
第一节 创建“五好家庭”
----
第二节 创建文明先进县
----
第三节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
第四节 创建双拥模范县
第四十一编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农牧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生活质量
--
第二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生活质量
第四十二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张(兴心)
----
阿布都热苏力·迭格布尔
----
马力克·莫哈买提江
----
卡尔甫·张哈拜
----
哈德尔·萨合达提
----
安建华
----
孔盖·木哈江
----
叶志强
----
桑沛林
----
古道经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文献选编
----
布伦托海县政府呈省财政厅“关于不便土地验契报告”
----
新疆省政府关于布伦托海县更名批文
----
福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福海县志》资料的布告
----
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发展农业、渔业、乡镇企业、林业生产若干暂行规定
----
关于发展我县工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
福海县国有小企业改制试行方案
----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
----
福海县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二、艺文选
--
三、自然现象观察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