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大兴安岭垦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毓秀,明珠璀璨。四十五年寒来暑往,垦区各族人民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用勤劳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建设起一个初步繁荣兴旺、富裕文明的新型垦区。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以来,垦区经济蒸蒸日上,文化事业日益发辰,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可谓兴盛之世。
目录
封面
大兴安岭场管理局续志
新世紀 新农垦 新奉献
序
凡例
图片
--
垦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土质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士带之一。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油菜、芸豆
--
垦区内河流纵横,大河有:嫩江、甘河、诺敏河、多布库尔河等。
--
交通便利,齐加铁路,111国道横空垦区。
--
农业机槭化程度高:机械总动力13.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5%以上。
--
农产品商品率高:年产粮豆4.03亿斤,提供商品粮3.3亿斤,商品率89%以上。
--
科技含量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0多人,年培训员工8000人次,种子包衣、大豆密植等新技术应用10
--
垦区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捌为东北肉牛肉羊优势产区。
--
垦区年度牲畜存栏近50万头(只)。
--
垦区特色养殖多样化发展,涌现出干只狐、百头鹿、万只兔等一大批养殖户。
--
垦区自营经济从业人员:8006人:总收入:1.56亿元:人均自营经济收入1250元。
--
实施工业兴垦战略,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大豆、畜产品、种子、饲料、物流、热电六大专业公司。
--
年度公益和基本建设投资近5000万元。
--
先后建成了111国道大杨树东出口路,职工休闲文化广场,员工商住楼等十大工程。
--
自治区批准管理局中心医院为“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敷治中心”。
--
成功举办了垦区首届文化艺术节。
--
全面加强垦区党的建设,强化党贯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促进党员综合素质提高,培养造就适应经济、
--
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翻主席丁哲元(左一)来垦区调研
--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右二) 来垦区视察工作
--
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右一)来垦区视察工作
--
理局原党委书记苏和(左二)到基层检查工作
--
管理局原局长马珩(左)与时任甘河农场场长马岩松签定经济工作责任状
--
理局原党委书记张小弟(左一)、与时任甘河农场场长马岩松(左三)陪同老领导参观双高大豆田
--
管理局原党委书记李宗峨(左一)下基层检查工作
--
理局原局长卢正彦(中)检查苗情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在哈洽会期间陪同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左)参观我局展区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左二)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左三)视察工作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右二)陪同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杨绍品(中)在海拉尔垦区检查工作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左二)深入基层检查节水灌溉项目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看望参加首届垦区文化艺术节的演职人员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左)、总经理马岩松(中)、党委副书记黄元勋参观欧肯河农场企业文化展
--
管理局局长崔运来(右二)向日本客商介绍大豆精深加工项目
--
马岩松总经理(左三)主持集团公司挂牌揭匾仪式
--
马岩松总经理(中)陪同原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赵金才(左一)检查基层工作
--
黄元勋副书记(左)赴南方六省考察期间与带领18名农民在全国第一个开展“大包干”的生产队长严宏昌合影
--
黄元勋副书记(右四)参加工青妇关工委工作会议
--
工会主席唐文悦参加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一届四次全委会留影
--
邱发常务副总经理(左一)在全局工作会议上为获奖单位领导颁奖
--
邱发常务副总经理(右二)参加集团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公安工作会议
--
在集团公司第一次段东大代表大会上,孙洪波副总经理(左二)与经理层各位领导合影
--
李洪斌副总经理(右二)向基层员工传授农业生产新技术
--
梁吉宏副总经理(左)就农业结构调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二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壤耕作
--
第二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主要河流及防洪筑堤
----
第二节 节水灌溉
--
第三章 主要作物栽培
----
第一节 良种引进与繁育
----
第二节 大豆栽培
----
第三节 小麦栽培
----
第四节 玉米栽培
----
第五节 云豆(白沙克)栽培
----
第六节 马铃薯增产技术
--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
----
第一节 播种面积
----
第二节 结构调整
----
第三节 产品产量
--
第五章 生态农业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绿色食品生产检验与认证
----
第三节 绿色食品销售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确权工作
----
第二节 耕地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综合治理
----
第四节 土地规划与利用
----
第五节 土地评估与地籍调查
第三篇 畜牧业
--
第七章 发展概况
--
第八章 饲养管理
----
第一节 饲养模式
----
第二节 饲草饲料
----
第三节 管理革新
--
第九章 牛羊饲养技术
----
第一节 奶牛饲养管理
----
第二节 肉牛饲养管埋
----
第三节 肉羊饲养管理
--
第十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主要品种与引进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十一章 疫情防治
----
第一节 疫病种类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十二章 畜牧业产业化
----
第一节 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
----
第二节 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篇 林业
--
第十三章 植树造林
--
第十四章 林木管理
--
第十五章 退耕还林工程
第五篇 农机管理
--
第十六章 农机具更新
--
第十七章 农机管理
--
第十八章 标准化作业
第六篇 科技工作
--
第十九章 科技教育与普及
--
第二十章 科技项目与成果
--
第二十一章 适用增产新技术
----
第一节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
第二节 纳米技术及应用
----
第三节 云大120及应用
----
第四节 积温区划分及大豆品种
----
第五节 农药、种衣剂的品种和选用原则
----
第六节 沙性土、山坡地、白浆地配方施肥
--
第二十二章 农业科研机构
第七篇 自营经济
--
第二十三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措施
--
第二十四章 经济类别
--
第二十五章 经济效益
第八篇 工业
--
第二十六章 煤炭生产
----
第一节 大兴煤矿
----
第二节 大杨树煤矿
--
第二十七章 电业局
--
第二十八章 植物油厂
----
第一节 管理局植物油厂
----
第二节 物石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
第二十九章 机械修造
--
第三十章 矿泉水生产
--
第三十一章 畜产品加工
--
第三十二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筑业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全局重点工程建设
----
第四节 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五节 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
----
第六节 管理局建筑设计所
----
第七节 建筑材料厂
第九篇 物资流通
--
第三十三章 机构设置沿革
--
第三十四章 生资购销
--
第三十五章 石油购销
--
第三十六章 粮食销售
--
第三十七章 大宗物资采购调控
第十篇 交通通讯
--
第三十八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业务范围
----
第二节 公路(桥涵)建设
----
第三节 客、货运输与驾驶员培训
--
第三十九章 通讯
第十一篇 财务与审计
--
第四十章 财务队伍
--
第四十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八五”期间计划管理工作
----
第二节 “九五”期间计划管理工作
----
第三节 “十五”期间计划管理工作
--
第四十二章 扶贫工作
----
第一节 “八五”扶贫
----
第二节 “九五”扶贫
----
第三节 “十五”扶贫
--
第四十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财务核算改革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十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四十五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基层基础建设
----
第三节 大型国家调查工作
----
第四节 统计法制建设
----
第五节 统计资料管理与公布
--
第四十六章 审计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计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审计制度与审计工作
第十二篇 教育
--
第四十七章 概况
--
第四十八章 组织机构
--
第四十九章 幼儿教育
--
第五十章 中小学与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一节 中小学集中办学
----
第二节 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三节 高中教育
----
第四节 素质教育
--
第五十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改革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师资管理
----
第四节 校园管理
----
第五节 后勤管理与教育收费
----
第六节 文体活动
--
第五十二章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五十三章 职业教育
--
第五十四章 教育移交地方
--
第五十五章 学校选介
----
第一节 管理局第一中学
----
第二节 管理局实验小学
第十三篇 医疗卫生
--
第五十六章 机构设置
--
第五十七章 医疗队伍
--
第五十八章 卫生防疫
--
第五十九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妇科病普查
----
第三节 母婴保健
----
第四节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
第六十章 中心医院简介
第十四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六十一章 人口结构
--
第六十二章 计划生育
第十五篇 文化 体育
--
第六十三章 《大兴安岭农垦》报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历届编辑
----
第三节 历年主要专版(专栏)及要闻
--
第六十四章 广播电视
--
第六十五章 群众性文化活动
--
第六十六章 出版书籍与摄影展
--
第六十七章 体育活动
第十六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六十八章 职工队伍状况
--
第六十九章 劳动管理与福利
----
第一节 劳动用工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工资与福利
--
第七十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医疗保险
----
第三节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
第七十一章 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
第三节 局直工业企业职工转岗分流
----
第四节 原大杨树煤矿下岗失业人员安置
----
第五节 失业人员管理
--
第七十二章 城镇居民最抵生活保障
第十七篇 改革与开放
--
第七十三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深化和完善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解放思想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时期
----
第三节 组建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七十四章 对外开放
----
第一节 对外经商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第十八篇 农场发展
--
第七十五章 巴彦农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深化改革
----
第四节 社会发展
----
第五节 党的建设
--
第七十六章 欧肯河农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党的建设
--
第七十七章 甘河农场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党的建设
--
第七十八章 东方红农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党的建设
--
第七十九章 宜里农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党的建设
--
第八十章 扎兰河农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社会发展
----
第三节 党的建设
--
第八十一章 诺敏河农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经济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发展
----
第四节 党的建设
--
第八十二章 古里农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社会发展
----
第三节 党的建设
第十九篇 党的建设
--
第八十三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的组织沿革
----
第三节 党的组织基本情况
----
第四节 主要活动开展情况
----
第五节 党内表彰
--
第八十四章 干部工作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队伍状况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干部考核
----
第五节 科技干部工作
----
第六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八十五章 宣传思想工作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理论学习宣传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节 对外宣传
--
第八十六章 纪检监察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廉洁自律工作
----
第三节 查办案件工作
----
第四节 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工作
----
第五节 制度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工作
--
第八十七章 党政办公室工作
----
第一节 文秘工作
----
第二节 信息督查工作
----
第三节 档案工作
----
第四节 行政事务工作
----
第五节 防火防汛工作
第二十篇 群团工作
--
第八十八章 工会工作
--
第八十九章 女工工作
--
第九十章 共青团工作
第二十一篇 司法武装
--
第九十一章 农垦公安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公安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公安保卫工作
----
第四节 参与和协助处置突发性事件
--
第九十二章 民法庭
--
第九十三章 人民武装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九十四章 劳动模范
----
熊树兴
----
刘耀军
----
单洪山
--
第九十五章 人物简传
----
何其英贵
----
王英洲
----
孟林元
----
孙福才
----
吴海山
----
孟宪成
----
范志远
----
杜宝善
----
江崇明
----
张怀昆
----
董仁和
----
贾戊戌
----
胡相德
----
布彦
----
刘仁章
----
张向辉
----
刘国玉
----
杨林
----
魏延生
----
田双
----
刘德宝
----
幺树田
----
杨顺
----
张瑞球
----
芦悦经
----
林秀明
----
彭增泉
----
赵德全
----
孔庆昌
----
姚振彪
----
张春荣
----
项世福
----
曹洪臣
----
李兴国
----
曹成林
----
张锡兴
----
许发珍
----
李平
----
张世友
----
张贵
----
苑长明
----
吴玉祥
----
马景志
----
钟永祥
----
陈连杰
----
盛金先
----
王忠信
----
聂云美
----
李致文
----
王义钧
----
赵增贵
----
王宪武
----
孙万仁
----
苑玉库
----
张自友
----
陈景龙
--
第九十六章 人物简介
----
崔运来
----
马岩松
----
黄元勋
----
唐文悦
----
邸发
----
王欣
----
李洪斌
----
孙洪波
----
梁吉宏
----
姚畏
----
马珩
----
德玉庆
----
苏和
----
张小弟
----
卢正彦
----
李宗峨
----
李风库
----
刘古奇
----
孟凡第
----
黄玉生
----
佟宁鲲
----
金凤芝
----
高岩明
附记
--
附记之一 大事记
--
附记之二 主要史实
--
附记之三 大型家庭农场选介
--
附记之四 管理局党政主要领导文稿(讲话)辑录
--
附记之五 主要文件辑存
--
附记之六 主要荣誉
《大兴安岭管理局志》材料提供及主要撰稿人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