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记述大南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及现状,力求起到“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二,本志按“略古详今”的原则,力求略而不漏。
目录
封面
大南乡土志
编纂人员
图片
--
大南乡郊区行政区划图
--
伊通州边台驿站图
--
1.乡机关大楼
--
2.敬老院
--
3.团山子水库
--
4.乡中心幼儿园
--
5.五十五中教学楼
--
6.大南中心小学校
--
7.大南机械厂
--
8.大南面粉厂
--
9.大南饲料厂
--
10.农电所
--
11.农机站
--
12.炼油厂(原畜牧场)
--
13.农民新居一角
--
14.农民百花会一角
--
15.养鸡厂
--
16.大南乡卫生院
--
17.大南粮食所
--
18.大南派出所
--
19.美国社会福利院代表同敬老院老人一起合影
--
20.保险屯主碑纪念
--
21.保险屯一侧
--
22.大南银行
--
23.大南供销社
--
24.大南信贷社
--
25.乡党委成员
--
26.乡政府成员
--
27.乡调研员合影
--
28.乡志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合影
--
29.主笔在工作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貌
----
第一节 位置境界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节 山脉河流
--
第二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种类
----
第二节 土壤特征
----
第三节 土壤分布
--
第三章 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物
--
第四章 气候与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自然灾害
第二篇 民族人口和计划生育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变迁史略
----
第二节 少数民族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户籍
----
第三节 年龄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方针政策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工作方法
----
第四节 实施过程
第三篇 建置沿革区划境界街村简况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区划境界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区划境界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区划境界
--
第三章 街村简况
----
第一节 大南街道
----
第二节 各村简况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解放前的农业概况
----
第一节 生产关系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二章 解放后的农业发展
----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二节 耕作制度的改进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种子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产量产值
----
第八节 劳动工具
--
第三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管理业务
----
第二节 核算与分配
第五篇 庭院经济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果树
----
第三节 瓜类
----
第四节 药材
--
第二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四节 其它生物
--
第三章 贮藏业
----
第一节 鲜菜贮藏
----
第三节 水果贮藏
--
第四章 加工业
----
第一节 豆腐坊
----
第二节 小油坊
----
第三节 粮米加工
----
第五节 编织
----
第六节 草制品加
--
第五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饭店
----
第二节 缝纫
----
第三节 理发
----
第四节 电器修理
----
第五节 钟表修理
----
第六节 胶车修理
第六篇 水利农电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二章 农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电设施
第七篇 林业畜牧业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解放前林业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林业发展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解放前畜牧业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畜牧业发展
----
第三节 畜牧管理
----
第四节 品种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发展史略
----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概况
----
第二节 解放后工业发展
--
第二章 工(企)业概况
----
第一节 乡办工业
----
第二节 村办工业
----
第三节 个体工业
----
第四节 联营工(企)业
----
第五节 驻乡工业
第九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解放前的交通
----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交通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解放前的邮电
----
第二节 解放后的邮电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解放前商业概况
--
第二章 解放后商业发展
----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三节 废品收购
----
第四节 农贸市场
第十一篇 粮食
--
第一章 解放前粮食管理概况
--
第二章 解放后的粮食事业
第十二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公债和国库券
----
第三节 税收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高利贷
----
第二节 流通货币
----
第三节 金融机构
第十三篇 政事
--
第一章 政权建设
----
第一节 解放前的政权建设
----
第二节 解放后的政权建设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军事武装
----
第一节 敌伪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兵役制度
----
第四节 抗美援朝
--
第三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解放前的社会治安
----
第二节 解放后的社会治安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事件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司法业务
----
第三节 法庭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附:人物简介
--------
江兵
--------
朴守一
----
第三节 敬老院
第十四篇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织组建设
----
第二节 党务工作
----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第十五篇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团代会
--
第二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妇代会
--
第三章 工会
--
第四章 其他组织
----
第一节 商务会
----
第二节 农民协会
第十六篇 文化教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站
----
第二节 广播站
----
第三节 电影放映队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民间工艺
----
第六节 摄影
----
第七节 绘画
----
第八节 书法
----
第九节 文物古迹
----
第十节 文化拾零
----
第十一节 传说和民谣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发展史略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人民教师
----
第八节 教育制度及教材教法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十节 勤工俭学
第十七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卫生状况
----
第二节 解放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预防医疗工作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解放前的体育活动
----
第二节 解放后的体育事业
第十八篇 社会
--
第一章 岁时习俗
----
第一节 风俗节日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陋俗
--
第二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喜事新办
----
第二节 丧事简办
----
第三节 五讲四美
----
第四节 拾金不昧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衣着和头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室
第十九篇 宗教
--
第一章 回教
--
第二章 道教
--
第三章 九宫道
编后记
大南乡土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