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紫胡店镇志

滕县紫胡店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志名 本志定名为《柴胡店镇志》。 二、指导思想 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三、内容 本志内容分为为自然与社会两大部分。自然包括地理位置,疆域、建置沿革、地名、人口、自然环境、气象、地形、山脉、河流、土壤、资源、灾害等;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卫生、宗教、人物、风土、民情、名胜古迹等。内容排列秩序是先自然后社会;社会部分是先经济后政治、军事、文化;在经济方面是先农业、工业、后商业、财贸,与国民经济各部分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

目录

封面
柴胡店镇志
董一博题书名
题词
图片
-- 柴胡店镇人民政府
-- 镇党委,政府成员。
-- 柴胡店镇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 新建大庙大桥
-- 十字河大桥
-- 再生胶厂
-- 镇砖厂
-- 1 龚兴贵(1962-1966)
-- 2 孔庆班(1966-1979)
-- 3 阎金荣(1979-1981)
-- 4 马延明(1981-1984)
-- 5 孙金贵(1984-1987)
-- 官路口村唐代古槐
-- 滕县果树园艺场
-- 镇石料厂
-- 龙山林场
-- 1 十里槐林
-- 2 黄庄煤矿
-- 3 井亭煤矿
-- 4 山东省输油公司藤县输油站
-- 5 郝王庄村古皂荧树
-- 柴胡店煤矿
-- 刘村煤矿
-- 刘村梨园
-- 高桥山楂园
-- 镇农民技术学校
-- 柴胡店镇中心幸福院
-- 黑龙潭
-- 老北宫遗址
-- 烈士陵园
-- 王守银烈士纪念碑
-- 1 第十四中学
-- 2 柴胡店镇中心学校
-- 3 柴胡店镇中心幼儿园
-- 柴胡店交通管理所获省文明单位奖
-- 柴胡店镇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柴胡店镇地图
-- 柴胡店镇水利图
序言
序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镇驻地
---- 第五节 村名考述
------ 附:柴胡店镇所属村民委员会统计表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 地貌
---- 第二节 地质
---- 第三节 山脉
---- 第四节 河流
---- 第五节 地下水 泉水
---- 第六节 气候
---- 第七节 物候
---- 第八节 自然资源
---- 第九节 士壤
---- 第十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民族姓氏
---- 第五节 人口普查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变革
----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 第二节 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 第一节 农作物结构的演变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肥料应用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中、西部平原粮经区
---- 第二节 东部低山丘陵粮油林果牧区
-- 第五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第三节 水利建设
---- 第四节 水利建设规划
-- 第六章 农业机械与农村用电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农村用电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管理与权属
---- 第四节 病虫防治
-- 第八章 果业
---- 第一节 栽培起源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种类与分布
---- 第四节 栽培管理
---- 第五节 病虫防治
---- 第六节 发展规划
---- 第七节 滕县果树园艺场
-- 第九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家畜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十章 副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家庭副业
---- 第三节 集体副业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建国前工业、手工业概况
-- 第二章 集体 工业
---- 第一节 镇办工业
---- 第二节 村办工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职工
---- 第三节 工资管理
---- 第四节 生产管理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七节 劳保福利
---- 第八节 计划管理
---- 第九节 质量管理
---- 第十节 物质管理
---- 第十一节 销售管理
---- 第十二节 成本管理
-- 第四章 煤矿建设
---- 第一节 县镇联办煤矿
---- 第二节 县营煤矿
---- 第三节 省属煤矿
-- 第五章 交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交通工具
---- 第五节 客货运输
-- 第六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七章 驻镇单位
---- 山东输油公司滕县输油泵站
第六篇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镇驻地建设
---- 第一节 公用建筑
---- 第二节 民用建筑
---- 第三节 道路街巷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三章 水电配备
---- 第一节 水
---- 第二节 电
-- 第四章 农村建设管理
---- 第一节 规划设计
---- 第二节 征用土地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章 大庙 大桥
-- 第六章 柴羊公路
-- 第七章 农贸市场
第七篇 财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
---- 第二节 饮食服务
---- 第三节 食品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油管理
---- 第三节 征购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市场交易
---- 第五节 粮食储藏
---- 第六节 粮食加工
-- 第三章 工商 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古会,物资交流会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节 个体商业管理
---- 第七节 度、量、衡管理
---- 第八节 物价今昔
---- 第九节 物价管理
---- 第十节 物价调整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现金管理
------ 第六节 社会保险
---- 第五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税机构
------ 第二节 旧时赋税
------ 第三节 人民税收
------ 第四节 税率
------ 第五节 减税免税
------ 第六节 财税管理
第八篇 党政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早期活动
---- 第二节 组织沿革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 第五节 党的教育和纪律
---- 第六节 党的代表会议
---- 第七节 党的信访工作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权力机构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章 群众 团体
---- 第一节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妇女组织
---- 第三节 农民组织
---- 第四节 工会
----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节 少年儿童组织
-- 第四章 政协
-- 第五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力的管理与调配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节四节 劳动福利
-- 第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工作
---- 第二节 烈军属优待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民调与信访
-- 第七章 政法
---- 第一节 旧时司法
---- 第二节 人民公安
---- 第三节 人民法庭
---- 第四节 司法
-- 第八章 统战 侨务
---- 第一节 统战
---- 第二节 侨务
第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国民军
----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第四节 人民武部装
-- 第二章 战事
---- 第一节 一次军阀战斗
---- 第二节 宫路口阻击战
---- 第三节 大官庄自卫战
---- 第四节 一次狗咬狗的战斗
---- 第五节 夜袭小石楼
---- 第六节 柴胡店包围战
---- 第七节 后黄庄反“扫荡”战斗
---- 第八节 大官庄反“扫荡”战斗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兵役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武器
---- 第二节 民兵活动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民兵整组
第十篇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 第三节 音乐美术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广播
---- 第六节 电影电视
---- 第七节 民间艺术
---- 第八节 影剧院
---- 第九节 群众文化
---- 第十节 文艺创作
---- 第十一节 业余文艺宣传队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教学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私营药铺诊所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卫生院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医疗
---- 第六节 护理
---- 第七节 妇幼保健
---- 第八节 药械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社会体育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民间歌谣
---- 第三节 方言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歇后语
-- 第六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汉画石像
---- 第四节 文物
---- 第五节 历代庙宇
---- 第六节 现存古树
---- 第七节 黑龙潭白虎泉
---- 第八节 烈士陵园
---- 第九节 王守银烈士纪念碑
第十二篇 风俗
-- 第一章 生产 习俗
---- 第一节 五忙日
---- 第二节 农事准备
---- 第三节 过麦季
---- 第四节 上三,下四,地头一蹲
---- 第五节 垛麦草
---- 第六节 打井
---- 第七节 祭风神
-- 第二章 衣食住行
---- 第一节 衣着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宅
---- 第四节 交通工具
-- 第三章 婚嫁丧葬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四章 喜庆节日
---- 第一节 喜庆
---- 第二节 节日
-- 第五章 陋习流弊
---- 第一节 迷信
---- 第二节 陋习
-- 第六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喜事新办
---- 第二节 丧葬改革
---- 第三节 尊老爱幼
---- 第四节 助人为乐
---- 第五节 拾金不昧
-- 第七章 宗教信仰
---- 第二节 宗教的分类
第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先烈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略
------ 四位烈士英绩
-------- 曹兴中
-------- 王占魁
-------- 韩超
-------- 刘刚
------ 王守银传略
-------- 王守银
------ 朱化南传略
-------- 朱化南
------ 何吉全传略
-------- 何吉全
------ 邵泽山传略
-------- 邵泽山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历史名人
---- 第一节 古代名人
------ 奚仲传略
-------- 奚仲
---- 第二节 近代名人
------ 张瑞五传略
-------- 张瑞无
---- 第三节 农业名人
------ 谢文然传略
-------- 谢文然
------ 杨清芝传略
-------- 杨清芝
---- 第四节 卫生名人
------ 刘荣贤传略
-------- 刘荣贤
---- 第五节 名厨师
------ 张绪连传略
-------- 张绪连
-- 第三章 先进模范
---- 第一节 先进个人
---- 第二节 镇级先进单位
---- 第三节 县团级以上人员名录
第十三篇 附录
-- 第二章 诗文集录
---- 第一节 近代诗选
---- 第二节 现代诗选
-- 第三章 建桥碑文
---- 第一节 大庙大桥落成记
---- 第二节 柴胡店大桥落成记
-- 第四章 奇闻四则
本志编篡始末
编后记
《柴胡店镇志》编篡领导小组
《柴胡店镇志》编选委员会
柴胡店镇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