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志

黄山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发展观,全面真实地记载黄山区的地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目录

封面
黄山区志
图片
-- 黄山区行政区划图
-- 黄山区城区图
-- 黄山
-- 太平湖
-- 日破云涛万里红
-- 两岸青嶂迎客开
-- 站在城区眺黄山
-- 眼前胜景即蓬莱
-- 政务新区
-- 原区委区政府办公楼
-- 甘棠镇党委政府大楼
-- 太平湖镇党委政府大楼
-- 永丰乡党委政府大楼
-- 原办公楼
-- 欣欣向荣的城区一角
-- 街市夜景
-- 芙蓉住宅小区
-- 城区主景
-- 平湖路
-- 改造前的平湖路
-- 城区公共绿地
-- 改造前的北海路口
-- 北海路、平湖路交叉路口
-- 平湖广场幽雅的休憩园
-- 城区雕塑之一
-- 晨曦中的邮政大钟楼
-- 三口镇集镇建设新貌
-- 绿树掩映的城区
-- 不夜的耿城
-- 谭家桥集镇新貌
-- 汤口翡翠人家
-- 甘棠庄里夜景
-- 太平湖双桥雄姿(右为103省道大桥,左为高速公路大桥)
-- 城区连接黄山的金鼎大道
-- 原甘芙公路
-- 铜黄高速公路
-- 乡村公路
-- 黄山工业园区
-- 黄山工业园区一角
-- 招商引资企业——新医药业有限公司
-- 民营工业企业——海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民营工业企业——新丰兴达茧丝绸有限公司
-- 山区梯田
-- 水网田畈
-- 岸口里水库立体养殖
-- 三口优质米基地
-- 新丰高产优质桑园基地
-- 新明香榧
-- 广阳西瓜
-- 耿城镇猕猴桃
-- 乌石吊瓜
-- 太平猴魁名茶万国博览会奖牌
-- 冲泡后的太平猴魁
-- 高山茶园
-- 太平猴魁茶
-- 黄山毛峰茶
-- 黄山太平国际大酒店
-- 黄山地平线大酒店
-- 黄山饭店
-- 秀湖山庄
-- 太平湖白鹭洲宾馆
-- 地区首家拥有自动扶梯的超市——北海商场
-- 城区茶叶市场交易场面
-- 丰富的商品供应
-- 龙井农贸市场
-- 全国优美乡镇——耿城
-- 国家级湿地公园
-- 太平湖天下太平城
-- 黄帝源景区
-- 彩虹谷景区
-- 翡翠谷景区
-- “全国媒体看黄山”大型记者团在太平湖采风
-- 太平湖游客如织
-- 飞龙瀑景点
-- 外国游客在猴鹿岛与猴嬉戏
-- 新兴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业——甘棠镇十里山土菜馆
-- 樵山神仙洞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乔羽为太平湖题词
-- 石门峡景点
-- 东黄山度假村
-- 黄山一中秀丽的校园
-- 农村教学环境普遍改善图为三口中心学校
-- 电子化教育课堂
-- 受表彰的优秀学生
-- 中学网络化教育
-- 世界华人华侨龙舟赛
-- 1998年5月27日,著名作家石楠在黄山区与苏雪林合影
-- 黄山民俗文化节
--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
--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盛况
-- 国际选美比赛小姐在黄山区
-- 太平盛世狂欢节
-- 民间奇石收藏
-- 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广阳龙狮队表演
-- 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渔家赛舟
-- 黄山革命烈士陵园
-- 松柏掩映中的粟裕将军骨灰墓
-- 新四军麻村兵站遗址
-- 六角楼
-- 古牌坊
-- 海宁学舍
-- 西峰寺真身菩萨
-- 古桥
-- 兴村古槠树
-- 古村落
-- 战国时期的武器
-- 兴村程氏宗祠
-- 杜冠英故居希范堂门扇木刻字及中堂匾额
-- 苏氏宗祠内的朱熹题字
-- 黄山区博物馆暨部分馆藏文物
-- 晋代鸡头壶
-- 汉代清铜洗
-- 民间英雄杜冠英的故居——希范堂
-- 民间玉器
-- ①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1992年7月视察黄山区为区政协题词
-- ②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1992年5月视察黄山区并题词
-- ③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1990年9月视察黄山区并题词
-- ④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第一、五、六全国政协常委刘宁一1986年7月视察黄山区并题词
-- ⑤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2005年8月视察黄山区并题词
黄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黄山区志》审稿组
《黄山区志》人物入选审定组
《黄山区志》学术顾问
《黄山区志》编辑部

凡例
目录
总述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乡镇简况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自然资源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土地环境保护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土地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第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
-- 第五节 市容环境卫生
-- 第六节 乡镇建设
-- 第七节 建筑业
-- 第八节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第五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建设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第六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水力发电
--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
-- 第四节 防汛抗旱
-- 第五节 水政管理
第八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蚕桑业
-- 第四节 耕作与农艺
-- 第五节 畜牧业
-- 第六节 渔业
-- 第七节 结构调整与农业开发
-- 第八节 农业机械
-- 第九节 农业管理
第九章 茶业
-- 第一节 产区产量
-- 第二节 茶园垦辟
-- 第三节 茶园园艺
-- 第四节 采制与保鲜
-- 第五节 传统名茶
-- 第六节 茶叶营销
-- 第七节 茶政管理
-- 第八节 茶文化
第十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业发展政策
-- 第三节 营林生产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森林利用
-- 第六节 林政管理
第十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所有制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工业运动及发展举措
-- 第五节 技术改造与工业拓展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七节 工矿企业选介
第十二章 旅游
-- 第一节 黄山
-- 第二节 太平湖
-- 第三节 其他景点
-- 第四节 旅游发展举措
-- 第五节 社会办旅游
-- 第六节 旅游服务
-- 第七节 旅游宣传
-- 第八节 旅游经营
-- 第九节 旅游管理
第十三章 商贸服务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商贸市场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四节 旅外商业
-- 第五节 粮油购销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第七节 社会服务业
第十四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金融业务
-- 第四节 信托·证券
-- 第五节 金融监管
-- 第六节 保险业务
第十五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第十六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与发展
-- 第二节 物价调控
-- 第三节 综合统计
-- 第四节 审计监督
-- 第五节 质量与技术监督
-- 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十七章 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 民主党派
第十八章 人大
-- 第一节 选举与代表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第十九章 政府
-- 第一节 民国以前县治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权
-- 第四节 人民政府
第二十章 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全委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第二十一章 团体
-- 第一节 职工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科技团体
-- 第七节 文化艺术团体
-- 第八节 慈善维权团体
-- 第九节 国际友好团体
第二十二章 公检法司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二十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驻军与军事设施
-- 第四节 地方武装
-- 第五节 民兵活动
-- 第六节 兵事
-- 第七节 拥政爱民
第二十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救济救灾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民政事务管理
第二十五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
-- 第二节 人事
第二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结构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学校招生
-- 第五节 教育管理
第二十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应用
-- 第四节 科技服务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六节 科技管理
-- 第七节 科技体制改革
-- 第八节 气象与地震
第二十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医疗事业
-- 第四节 疾病防控
-- 第五节 卫生保健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节 药品生产与经营
-- 第八节 医政·药政
第二十九章 ·文化·传媒·体育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传媒
-- 第三节 体育
第三十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古遗址古墓葬
-- 第二节 古城池古村落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金石录
-- 第五节 馆藏文物
-- 第六节 革命纪念地
-- 第七节 文物管理与保护
第三十一章 艺文
-- 第一节 文学创书目
-- 第二节 艺文选
第三十二章 方言俗语
-- 第一节 方言分区
-- 第二节 语音
-- 第三节 词汇
-- 第四节 语法
-- 第五节 谚语
第三十三章 民俗宗教
-- 第一节 民俗
-- 第二节 宗教
第三十四章 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二节 人民生活
第三十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左难当
---- 焦炳炎
---- 焦焕炎
---- 崔涯
---- 周怡
---- 周子干
---- 毕锵
---- 王致和
---- 王华封
---- 苏成关
---- 苏式敬
---- 崔国因
---- 杨文会
---- 杜冠英
---- 胡师孝
---- 陈惟彦
---- 王魁成
---- 苏锡岱
---- 胡庆道
---- 徐建生
---- 王明文
---- 王明福
---- 苏锡第
---- 苏锡眉
---- 刘敬之
---- 陈少峰
---- 苏继庼
---- 赵德驹
---- 苏雪林
---- 孙梅轩
---- 焦鸣銮
---- 崔之兰
---- 胡寄南
---- 李步新
---- 曹祥麟
---- 方向明
---- 刘奎
---- 胡大侔
---- 张京武
---- 叶碧贞
---- 义方
---- 胡明
---- 孙宗溶
---- 赵廉义
---- 崔思权
---- 方咸松
---- 周恩嘉
---- 苏阿芒
---- 胡克家
---- 朱双喜
---- 张国胜
-- 第二节 人物传略
---- 李傅
---- 丁黼
---- 张尹甫
---- 焦煜
---- 刘元凯
---- 崔彪
---- 孙璧文
---- 孙孚侃
---- 陈之澍
---- 胡之桢
---- 苏锡衡
---- 杨光钰
---- 汤保衡
---- 杜树荣
---- 陈涤尘
---- 李柳和
---- 苏建芬
---- 陈志琪
---- 胡之灿
---- 盛挺森
---- 苏宗辙
---- 李继翰
---- 吴景澄
---- 王典明
---- 丁耕圃
---- 王家俭
---- 董玉书
---- 董南斌
---- 赵尔牧
---- 刘诸福
---- 刘雨岑
---- 杜德龙
---- 程自立
---- 陈光升
---- 赵节
---- 吕秋山
---- 李炳荣
---- 朱学富
---- 曹再生
---- 王春贵
--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 人物简介
---- 李钟英
---- 汤尚恭
---- 梅关桦
---- 谭永祥
---- 程克文
---- 胡鼎
---- 胡金生
---- 王士毅
---- 俞伯森
---- 方守贤
---- 苏寿祁
---- 黄剑杰
---- 项楚生
---- 谢芳庆
---- 崔思棣
---- 胡慧清
---- 崔维强
---- 叶良彪
---- 汤己生
---- 王士荣
---- 刘晖
---- 高剑峰
---- 项澄生
---- 郑中明
---- 陈秋云
---- 方继凡
---- 赵普
-- 第五节 人物表
附录
-- 文献辑存
-- 政治运动记略
-- 旅外经商记略
-- 杂存
-- 考辨
-- 历代名人咏黄山
-- 民间故事与楹联
索引
参考书目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