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遵义县茅栗镇志》系首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直言记事、据事直书的原则,全面
记述茅栗镇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
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
二、本志时限上限不限,以实追溯,下限至2009年底。成书后的重大
史实记在“限外史实”里。
三、本志1992年10月2日前记叙的是尚稽区茅栗公社(乡)、复(富)
兴公社(乡)的历史状况,力求系统地、完整地反映茅栗镇在不同时期的历
史。
四、本志体例采用了章、节、目的结构,横排竖写,纵横结合。首列概
述、大事记统摄全书,分设地理·自然、人口与计划生育、经济、土地资源
和管理、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邮政·电信、
商业、粮食、镇村建设、财政·金融、中国共产党茅栗镇基层组织、基层地
方政权·村民自治组织、军事、人民政协·社会团体、政法、民政、人事,
劳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体育、医药卫生、习俗、地方语言等28章,
卷末置人物,附录、限外史实、《茅栗镇志》编纂始末。
五、本志体裁,有志、述、记、传、图、表、录。图表分附于有关章节
编以代号。文体为语体文、记述体。
六、本志纪年,民国及民国前均用当时年号,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七、本志所用计量,除少数沿用当时计量外,尽量使用国际标准量记述,
凡未加“公”字的度量衡单位为市制。
八、本志书中“解放前、后”,是指1949年1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遵义
县第四区(团溪区)工作委员会接管白果乡、张王乡、尚稽镇等地的国民政
权为界限。
九、本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对历史人物入志,主要视其在历史进
程中的贡献、作用和影响大小,以卒时为序,不以职位高低而取舍。人物简
介以搜集资料的先后为序,人物名录以茅栗籍和对茅栗有过贡献的外籍人员
入选。
十、本志资料来源于《遵义府志》、《遵义府志(续)》《遵义县志>、遵义
县各专业志及县档案馆档案、茅栗镇档案室档案、各站所、各村提供的资料
及本志书办公室的采访笔录。
十一、部份图片搜集到2014年12月底。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遵义县茅栗镇志》编纂委员
序
凡例
目 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自然
--
第一节 区位境域
--
第二节 区划建置
--
第三节 地质地貌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气候物候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七节 野生植物
--
第八节 野生动物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三章 经济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
第六节 经济建设发展
第四章 土地资源和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节 非耕地资源开发管理
--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监察与执法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基本生产条件
--
第三节 耕地改良
--
第四节 农业区划
--
第五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
第六节 作物种植
--
第七节 耕作制度和肥料农药
--
第八节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
--
第九节 推广农业机械化
--
第十节 农村副业
--
第十一节 茶场果场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山林权属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第七章 畜牧渔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鱼蜂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节 疾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牧管理
第八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发展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电力
第九章 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
--
第二节 酿酒
--
第三节 冶炼
--
第四节 部分企业简介
--
第五节 社队企业
--
第六节 招商引资企业
--
第七节 企业安全管理和治理矿山资源开发
第十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第十一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集市场期
--
第二节 食品经营
--
第三节 供销社经营
第十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站建设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农村生产队储备粮
第十四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镇村办公设施建设
--
第二节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
--
第四节 城乡居民住居环境建设
第十五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金融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茅栗镇基层组织
--
第一节 茅栗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
第二节 茅栗镇基层党组织
--
第三节 中共茅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历次党代会
--
第五节 重要决策
--
第六节 对党员的教育培养
--
第七节 政治运动
第十七章 基层地方政权村民自治组织
--
第一节 乡级政权组织
--
第二节 村民自治组织
--
第三节 镇人民政府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镇人民政府工作机构驻镇机构
--
第六节 惠民实务
第十八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关隘营盘
--
第四节 战事
第十九章 人民政协社会团体
--
第一节 人民政协
--
第二节 社会团体
第二十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司法所
第二十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公益事业和管理
--
第六节 老龄工作
第二十二章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务输出
--
第三节 接收安置精减下放职工
--
第四节 干部队伍
--
第五节 劳动保险
--
第六节 干部职工工资福利
第二十三章 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述
--
第二节 私塾教育
--
第三节 学前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初中教育
--
第六节 “两基”教育
--
第七节 师资队伍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第九节 校长名录
第二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民间艺术
--
第二节 民间曲艺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档案
--
第六节 电影
--
第七节 广播电视
--
第八节 文化遗产
--
第九节 宗教
第二十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竞技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社会体育
第二十六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民间医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六节 医疗体制改革
第二十七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人生礼仪习俗
--
第三节 其他习俗
--
第四节 用具
--
第五节 称谓习俗
第二十八章 地方语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熟语
人物
--
传
--
简介
--
名录
附录
限外史实
《遵义县茅栗镇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