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县志

伊吾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30-1992

出版时间: 1994年04月

目录

封面
伊吾县志
伊吾县行政图
图片
-- 山城全貌
-- 县境南部天山之阴的自然景观
-- 海拔4888米的中国天山第四主峰喀尔里克山
-- 中国四大鸣沙山之首伊吾沙山子
-- 在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中立下巨大战功的军功马(石雕)
-- 中蒙边界国界碑
-- 伊吾四十天保卫占烈士陵园
-- 1.哈密地区行署副专员托乎提汗·司马义在淖毛湖乡检查计划免疫工作
-- 2.哈密地区防疫站工作人员深入特牧区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 3.食品监督员在县城食品商店检查食品卫生
-- 4.1985年建成的党政机关办公大楼
-- 5.伊吾镇振兴路街头小景
-- 6.1989年6月1日召开的独生子女家庭运动会
-- 7.赛马
-- 8.麦西莱甫
-- 分布在淖毛湖和下马崖之间的胡杨
-- 水晶石
-- 大理石
-- 种公羊
-- 夏牧场
-- 伊吾境内古遗址及出土文物
-- 下马崖古城遗址
-- 喀尔桑古遗址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划
---- 第四节 县城
---- 第五节 乡(镇)、场
-- 第二章 地质
-- 第三章 地貌
---- 第一节 “三山夹两盆”
---- 第二节 冰川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资源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七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简述
---- 第二节 植被类型
-- 第八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九章 矿藏
---- 第一节 金属矿
---- 第二节 其他矿
-- 第十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大风 干热风
---- 第三节 冰雹
---- 第四节 水灾
---- 第五节 雪灾
---- 第六节 地震
-- 第十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二编 经济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述
---- 第三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耕作技术
---- 第六节 作物品种
---- 第七节 作物保护
-- 第二章 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述
---- 第三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四节 牧事活动
---- 第五节 天然草场
---- 第六节 牲畜品种
---- 第七节 畜病防治
---- 第八节 草原建设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章 副业
---- 第一节 种植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采集
-- 第五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农机机构
---- 第三节 农机类型
---- 第四节 农机分布
---- 第五节 作业水平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渠道及河水沟
---- 第二节 坎儿井及机井
---- 第三节 储水窑及小型蓄水库
---- 第四节 小型水力发电站
---- 第五节 防洪渠坝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采矿业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 第八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涵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民间运输工具
---- 第五节 公路交通管理
-- 第九章 邮电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讯
-- 第十章 商贸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商业
---- 第三节 外贸
---- 第四节 物资
---- 第五节 粮食
--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经济合同与集市贸易管理
-- 第十二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审计监督
-- 第十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公债 保险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伊吾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伊吾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大会和历届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三章 民国政权
---- 第一节 设治局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四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选举
-- 第五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六章 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七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团组织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团组织
-- 第八章 公安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九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安置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殡葬管理
-- 第十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工人状况
---- 第三节 工资
---- 第四节 离退休待遇
---- 第五节 知识青年就业
第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国民党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征兵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队伍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历次民兵代表大会
-- 第三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伊吾农民暴动
---- 第二节 伊吾保卫战
第五编 教科文卫体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成果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事业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图书发行与借阅
---- 第五节 电影放映
---- 第六节 民族乐舞
---- 第七节 民间文学
---- 第八节 文化胜迹
---- 第九节 档案
-- 第四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卫生事业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
第六编 社会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维吾尔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哈萨克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 第二节 居民生活
-- 第四章 美德新风
---- 第一节 民族团结
---- 第二节 “五好”家庭
---- 第三节 “五讲四美”
---- 第四节 为人民发挥余热
第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阿布都·瓦依提
---- 古力阿洪·铁木尔
---- 李法
---- 赵富贵
---- 刘银娃
-- 第二章 英烈名录
-- 第三章 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受全国、自治区、地区表彰的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受全国、自治区、地区表彰的先进个人
附录
-- 一、编纂《伊吾县志》有关文件
-- 二、伊吾县1986~1992年大事记
-- 三、伊吾县1986~1992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 四、编纂《伊吾县志》参阅书目
编后语
《伊吾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审定验收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