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山乡志

阜山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尊重历史、详今略古、实事求 是”的原则,突出时代精神、地方特色。 二、本志设《概述》统领全书。 三、本志《大事记》记述大、要事,采用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 四、本志采用编、章、节、目结构。 五、本志《人物》收录本乡籍古今有影响的人物,生卒并收。 六、本志断限:始于事件发端,止于2012年6月底,重大事件延至定稿时止。 七、本志纪年:朝代与公元纪年并用。 八、资料来源:主要来自档案、统计资料、史(志)书、宗谱、社会调查、互联网和 有关人士口碑,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0000-2012年6月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编委会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自然生态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水文气象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第二章 基础资源
---- 第一节 矿产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土地资源
---- 第四节 旅游资源
第二编 乡村经济
-- 第一章 第一产业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林业
---- 第三节 牧渔业
---- 第四节 体制
---- 第五节 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
-- 第二章 第二产业
---- 第一节 石雕业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矿产业
---- 第四节 电力业
-- 第三章 第三产业
---- 第一节 商贸业
---- 第二节 饮服业
-- 第四章 国内经商办企业
第三编 乡土文化
-- 第一章 人口与姓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姓氏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舞蹈、音乐
---- 第三节 演艺
---- 第四节 杂技
---- 第五节 曲艺
---- 第六节 民俗
---- 第七节 民间医药
-- 第三章 传统食品与器物
---- 第一节 传统食品
---- 第二节 传统器物
-- 第四章 文化人士与场所
---- 第一节 文化人士
---- 第二节 文化场所
第四编 乡村教育
-- 第一章 书院、私塾
-- 第二章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三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民办幼儿园
---- 第二节 公办幼儿园
-- 第四章 小学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教师
---- 第三节 学生
---- 第四节 校舍
-- 第五章 中学——阜山中学
---- 第一节 简史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学生
---- 第四节 教师
---- 第五节 办学业绩
---- 第六节 课外活动
---- 第七节 校舍
---- 第八节 董事会
---- 第九节 校友会和80周年校庆
-- 第六章 中学——双垟乡初级中学
---- 第一节 历程
---- 第二节 学生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校舍
-- 第七章 教工组织
---- 第一节 阜山乡教育会
---- 第二节 阜山公社中心学校(阜山乡中心学校、阜山中学)教育工会
---- 第三节 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鹤城镇分会阜山活动小组
-- 第八章 捐资助学
---- 第一节 部分捐助阜中芳名录
---- 第二节 部分阜山籍人士捐助其他学校(教育)一览表
-- 第九章 军事警察学校、海内外大专院校毕业生
---- 第一节 部分军事警察学校毕业生
---- 第二节 部分境外高等院校毕业生
---- 第三节 部分历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统招)
第五编 侨台
-- 第一章 华侨
---- 第一节 早期阜山华侨
---- 第二节 当代阜山侨情
---- 第三节 侨团与侨领
---- 第四节 知名侨胞
---- 第五节 参政议政 报效桑梓
---- 第六节 阜山乡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二章 旅台乡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乡缘永续
---- 第三节 知名旅台乡亲
---- 第四节 阜山乡台属联谊会
第六编 宗教信仰
-- 第一章 宗教团体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二章 宗教活动
---- 第一节 传统道教活动
---- 第二节 基督教“礼拜”
-- 第三章 宗教场所
---- 第一节 庙宇
---- 第二节 基督教会堂点
第七编 名胜古迹
-- 第一章 自然景观
---- 第一节 千米古河床 委婉玉带溪
---- 第二节 百丈漈
---- 第三节 七星环拱
---- 第四节 大奕平湖
---- 第五节 玉带观鱼
---- 第六节 梨花村
-- 第二章 人文景观
---- 第一节 古街区与古镇村
---- 第二节 古庙
---- 第三节 古祠
---- 第四节 古桥
---- 第五节 古道
---- 第六节 古树
---- 第七节 古宅
---- 第八节 古牌坊
---- 第九节 古墓
---- 第十节 故园寻梦
第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历史人物
-- 第二章 副处级(及以上)干部
-- 第三章 知名专家学者
-- 第四章 省级(及以上)劳模、先进
-- 第五章 专家、高级科技人员
-- 第六章 乡镇、科局、部门(单位)正职干部
第九编 政区政权
-- 第一章 政区与沿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 党、政、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十编 乡村建设
-- 第一章 民生基础
---- 第一节 公益事业
---- 第二节 邮电、广播、电视、通讯
---- 第三节 道路交通
---- 第五节 金融服务
-- 第二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五保
---- 第二节 低保
---- 第三节 卫生保健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第四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三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和谐家庭
---- 第二节 拾金不昧
---- 第三节 见义勇为
附录
-- 一、《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序言
-- 二、阜山——抗战时期的“世外桃源”
-- 三、柳志昌股匪覆灭记
-- 四、垟村“血案”始末
-- 五、构斗故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