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县土壤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旮(qiu求)犹,钟吾两小国之地,后相继为鲁、宋、楚所并。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时为下相,凌县两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三国、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为宿预县。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为避李豫之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宿迁地处鲁南,洪水走廊,传说旅人一宿而迁,不宜久留,故名宿迁。
                
            
            
            
        
    
    
    
        目录
        
            
            
            
            
            封面
        
        
            
            
            
            
            宿迁县土壤志
        
        
            
            
            
            
            图片
        
        
            --
            
            
            
            宿迁县行政图
        
        
            --
            
            
            
            宿迁县土壤速效钾含量图
        
        
            --
            
            
            
            宿迁县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图
        
        
            --
            
            
            
            宿迁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图
        
        
            --
            
            
            
            宿迁县土壤养分图
        
        
            --
            
            
            
            宿迁县土壤改良分布图
        
        
            --
            
            
            
            宿迁县土镶评级图
        
        
            --
            
            
            
            宿迁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宿迁县土壤图
        
        
            
            
            
            
            江苏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合格证书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宿迁概况
        
        
            --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二、社会经济概况
        
        
            --
            
            
            
            三、自然概况
        
        
            
            ----
            
            
            1、气候特征
        
        
            
            ----
            
            
            2、河流水文
        
        
            
            ----
            
            
            3、植被
        
        
            
            ----
            
            
            4、地质地貌概况
        
        
            --
            
            
            
            四、农业生产概况
        
        
            
            
            
            
            第二章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形成
        
        
            --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及命名
        
        
            
            ----
            
            
            1、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
        
        
            
            ----
            
            
            2、土壤命名
        
        
            --
            
            
            
            二、宿迁县土壤分类系统
        
        
            --
            
            
            
            三、土壤分布
        
        
            
            ----
            
            
            1、北部马陵低丘地区的土壤分布
        
        
            
            ----
            
            
            2、废黄河两岸地区的土壤分布
        
        
            
            ----
            
            
            3、东北地区的土壤分布
        
        
            
            
            
            
            第三章 土壤类型与特征
        
        
            --
            
            
            
            一、潮土土类
        
        
            
            ----
            
            
            (一)黄潮土亚类
        
        
            
            
            ------
            
            一)飞砂土土属(代号1)
        
        
            
            
            
            --------
            1、飞砂土土种
        
        
            
            
            ------
            
            二)砂土土属(代号2)
        
        
            
            
            
            --------
            2、砂土(代号2)
        
        
            
            
            
            --------
            3、粘心砂土(代号2)
        
        
            
            
            
            --------
            4、粘底砂土(代号2)
        
        
            
            
            ------
            
            三)两合土土属(代号3)
        
        
            
            
            
            --------
            5、两合土(代号3)
        
        
            
            
            
            --------
            6、粘心两合土(代号3)
        
        
            
            
            
            --------
            7、粘底两合土(代号3)
        
        
            
            
            
            --------
            8、砂心两合土(代号3)
        
        
            
            
            
            --------
            9、砂底两合土(代号3)
        
        
            
            
            ------
            
            四)淤土属性(代号4)
        
        
            
            
            
            --------
            10、淤土(代号4)
        
        
            
            
            
            --------
            11、砂心淤土(代号4)
        
        
            
            
            
            --------
            12、砂底淤土(代号4)
        
        
            
            
            ------
            
            五)岗底黄潮土土属(代号5)
        
        
            
            
            
            --------
            13、岗底砂土(代号5)
        
        
            
            
            
            --------
            14、岗底两合土(代号5)
        
        
            
            
            
            --------
            15、岗底淤土(代号5)
        
        
            
            ----
            
            
            (二)碱性潮土亚类
        
        
            
            
            ------
            
            六)面碱土土属(代号6)
        
        
            
            
            
            --------
            16、面碱土(代号6)
        
        
            
            
            
            --------
            17、粘心面碱土(代号6)
        
        
            
            
            
            --------
            18、粘底面碱土(代号6)
        
        
            
            ----
            
            
            (三)盐性潮土亚类
        
        
            
            
            ------
            
            七)盐碱土土属(代号7)
        
        
            
            
            
            --------
            19、盐碱土(代号7)
        
        
            
            
            
            --------
            20、粘心盐碱土(代号7)
        
        
            
            
            
            --------
            21、粘底盐碱土(代号7)
        
        
            
            ----
            
            
            (四)棕潮土亚类
        
        
            
            
            ------
            
            八)老黄土土属(代号8)
        
        
            
            
            
            --------
            22、老黄土(代号8)
        
        
            
            
            
            --------
            23、腰黑老黄土(代号8)
        
        
            
            
            
            --------
            24、底黑老黄土(代号8)
        
        
            --
            
            
            
            二、砂姜黑土土类
        
        
            
            ----
            
            
            (五)砂姜黑土亚类
        
        
            
            
            ------
            
            九)岗黑土土属(代号9)
        
        
            
            
            
            --------
            25、中位砂姜岗土(代号9)
        
        
            
            
            
            --------
            26、下位砂姜岗土(代号9)
        
        
            
            
            ------
            
            十)湖黑土土属(代号10)
        
        
            
            
            
            --------
            27、湖黑土(代号10)
        
        
            --
            
            
            
            三、紫色土土类
        
        
            
            ----
            
            
            (六)紫色土亚类
        
        
            
            
            ------
            
            十一)紫砂土土属(代号11)
        
        
            
            
            
            --------
            29、紫砂土(代号11)
        
        
            
            
            
            --------
            30、底黑紫砂土(代号11)
        
        
            --
            
            
            
            四、棕壤土土类
        
        
            
            ----
            
            
            (七)粗骨棕壤亚类
        
        
            
            
            ------
            
            十二)酥石土土属(代号12)
        
        
            
            
            
            --------
            31、岭砂土(代号12)
        
        
            
            
            
            --------
            32、砾质岭砂土(代号12)
        
        
            
            ----
            
            
            (八)棕壤土亚类
        
        
            
            
            ------
            
            十三)包浆土土属(代号13)
        
        
            
            
            
            --------
            33、包浆土(代号13)
        
        
            
            
            
            --------
            34、黄泥土(代号13)
        
        
            
            
            ------
            
            十四)白浆土土属(代号14)
        
        
            
            
            
            --------
            35、白浆土(代号14)
        
        
            
            
            
            --------
            36、炉底白浆土(代号14)
        
        
            
            
            ------
            
            十五)潮板土土属(代号15)
        
        
            
            
            
            --------
            37、黑板土(代号15)
        
        
            
            
            
            
            第四章 土壤肥力
        
        
            --
            
            
            
            一、土壤物理性状
        
        
            
            ----
            
            
            1.土壤质地
        
        
            
            ----
            
            
            2、土体构型
        
        
            
            ----
            
            
            3、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
            
            
            4、土壤耕层和犁底层
        
        
            
            ----
            
            
            5、土壤水分
        
        
            
            
            ------
            
            (1)田间持水量
        
        
            
            
            ------
            
            (2)土壤有效水
        
        
            
            
            ------
            
            (3)土壤透水性
        
        
            --
            
            
            
            二、化学性质
        
        
            
            ----
            
            
            1、土壤养分含量概况
        
        
            
            ----
            
            
            2、土壤养分与成土母质因素的关系
        
        
            
            ----
            
            
            3、全县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
            
            
            4、土壤有机质与氮素
        
        
            
            ----
            
            
            5、土壤磷素
        
        
            
            ----
            
            
            6、土壤速效钾、缓效钾
        
        
            
            ----
            
            
            7、土壤代换量
        
        
            
            ----
            
            
            8、土壤酸碱度及碳酸钙
        
        
            
            
            
            
            第五章 土壤资源及其利用
        
        
            --
            
            
            
            一、土地资源概况
        
        
            --
            
            
            
            二、土地质量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
            
            
            
            三、土壤质量评价的项目和指标
        
        
            --
            
            
            
            四、土地面积调查方法
        
        
            --
            
            
            
            五、土地利用现状
        
        
            
            
            
            
            第六章 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土壤肥料问题
        
        
            --
            
            
            
            一、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增厚、土壤物理性状差
        
        
            --
            
            
            
            二、土壤耕层偏碱,石灰反应强,磷素易被固定
        
        
            --
            
            
            
            三、水田重灌轻排,次生盐碱的威胁仍然存在
        
        
            --
            
            
            
            四、土壤养分含量低,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
            
            
            
            五、施肥结构不合理,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
        
        
            --
            
            
            
            六、在土壤利用上,存在重用轻养倾向,致使士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
        
        
            --
            
            
            
            七、低产土壤面积大,影响平衡增产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
            
            
            
            二、分区概述
        
        
            
            ----
            
            
            1.运西黄泛高平原增肥改土区
        
        
            
            ----
            
            
            2.运东黄泛低平原治水改土区
        
        
            
            ----
            
            
            3、砂姜黑土深耕培肥改土区
        
        
            
            ----
            
            
            4.晓店丘陵水土保持区
        
        
            
            
            
            
            第八章 水肥齐抓改土快,宿迁大地变新颜
        
        
            --
            
            
            
            一、改土治碱的回顾
        
        
            --
            
            
            
            二、大面积旱改水,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
            
            
            
            三、积极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促进土壤大面积升级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
        
        
            --
            
            
            
            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行因土种植,合理利用土壤
        
        
            --
            
            
            
            二、因地因时提倡深耕晒垡,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免耕技术
        
        
            --
            
            
            
            三、继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灌排系统,实行科学管水,合理用水
        
        
            --
            
            
            
            四、土壤缺磷已成增产的障碍因素,必须做到氮磷合理配施,提高化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五、千方百计广辟肥源,提高施肥水平
        
        
            --
            
            
            
            六、普及土壤肥料科学知识,并展科学实验,提高干群科学种田水平
        
        
            
            
            
            
            附录
        
        
            --
            
            
            
            一、宿迁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小结
        
        
            --
            
            
            
            二、宿迁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工作小结
        
        
            --
            
            
            
            三、宿迁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整理小结
        
        
            --
            
            
            
            四、宿迁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主要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