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域环境、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排涝工程、蓄水保水工程、引水提水工程、筑圩围田等章。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2年06月
目录
封面
高淳县水利志
版权页
《高淳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审稿人员名单
《高淳县水利志》编写小组
领导题词
序
凡例
图片
--
高淳县行政区划图
--
高淳县水利工程图
--
领导视察
----
1992年,省委书记沈达人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视察水利工程
----
1999年7月14日,省委书记陈焕友(左二)、市委书记王武龙(左三)、县委书记臧正金(左一)在茅东闸
----
1996年1月,省长郑斯林(中)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视察蛇山抽水工程设施。
----
1983年7月,民政部副部长邹恩同(右一)、省民政厅副厅长郭玉汉(左一)在固城镇察看灾情。
----
副省长姜永荣(左二)、省水利厅厅长黄莉新(左三)在市、县领导陪同下,视察固城湖防汛工作。
----
2000年8月,市长王宏民(右)在县领导陪同下,视察团结圩
----
1996年1月,市长王宏民(左一)等在县领导陪同下,视察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
1998年,市委副书记汪正生等在固城镇检查水利工作。
----
副市长盛金隆(左四)在县领导陪同下,检查水利设施。
----
1983年7月,副省长凌启鸿(右一)等省、市领导和县长邢华昌(右三)与灾民亲切交谈
----
1983年8月,镇江地区副专员王去海在永联圩视察灾情。
----
1983年8月,省民政厅副厅长王涛看望灾民
--
防汛指挥
----
1983年,副省长凌启鸿(右二)及省、市水利部门领导在永胜圩指挥防汛抗洪
----
1983年,市长张耀华(左一)、省水利厅副厅长戴丘凯(右一)等在联合圩指挥圩堤加固
----
1983年县委书记邢华平(后右)、县长邢华昌(后左)部署防汛工作。
----
1983年,县防汛指挥部副指挥蒋国屏(右二)在朝阳圩抢险现场研究抢险措施
----
县委书记记臧正金(左一)等县领导在沿水阳江的相国圩察看水情
----
县长焦祖滨(右四)等县领导在埠镇检查防汛抗旱准备情况
----
县委副书记张立新(左四)等县领导检查防汛抗旱工作
----
县委副书记束建民(左二)等县领导汛前在淳溪镇检查水利工作。
----
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戴新和(左二)等县领导在东坝镇检查防汛抗旱准备情况
--
工程建设
----
湖西灌溉总渠渠首闸工程
----
蛇山抽水站
----
茅东进水洞
----
杨家湾水利枢纽节制闸
----
永北机电排涝站
----
龙墩河水库大坝溢洪闸
----
机械开挖沟渠
----
机械开控石固河
--
提防建设
----
块石护坡
----
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县城防洪堤
----
加固圩堤
----
挑土培堤
----
水利工地现场
----
夯实圩堤
--
农田水利
----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
田间大道一角
----
控水涵闸
----
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
小流域治理
----
路、林、渠、闸配套一暼
--
军民同心
----
整装待发
----
军民一条心
----
通报汛情
----
军民共建防洪堤
----
1999年,副县长罗爱玉(左)慰问抗洪部队战士
----
1983年,八三○一部队战士和下坝民兵并肩共守茅东闸
--
抢险措施
----
挡浪
----
战塌方
----
打桩
----
囤包
----
开沟导渗
----
查险
----
撑龙
----
固基
--
抢险物资
----
木材
----
抢运草包
----
石块
----
抢运防汛物资
--
受灾现场
----
大水中的集镇
----
受灾群众
----
鸭栖屋顶
----
电线水上飘
----
被大水淹毁的农田
----
1991年胜利圩决口处
--
情系灾民
----
县长薛乐群(左一)、副县长罗爱玉(左二)为灾民发放救济粮
----
老农喜领救济粮
----
组织转移灾民
----
抢运救灾物资
--
生产自救
----
制渔船
----
织渔网
----
开荒种菜
----
涝后治虫
--
翻水抗旱
----
历史上的人力翻水
----
淳东抽水站北站
----
淳东抽水站南站
----
送水渡槽
--
高淳县水利局
----
局领导班子
----
民办公大楼
--
水利行政执法
----
水利清障
----
水法宣传
----
水利执法
--
南京振高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承建的苏州工业园区RBF二幢四层标准厂房D幢
----
承建的南京市下关区金川河防洪墙
----
承建的南京鼓楼区里圩泵站改造工程
--
中外合资南京高恒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联笨苄基脂
----
二甲氧基甲基联苯
----
硫化剂MOCA
----
联苯苄基氯
----
chemcure-481
----
chemcure-709
----
吡啶-3-磺酸
----
硫化剂MOCA
--
淳东灌区示意图
--
龙墩河水库灌区示意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地域环境
--
第一节境域
----
一、境界
----
二、面积
--
第二节地貌
----
一、平原
----
二、丘陵
----
三、岗地
--
第三节气候特征
----
一、四季气候
----
二、气温
----
三、降水
----
四、蒸发量
----
五、风
----
六、气候极值
--
第四节河流湖泊
----
一、河流
----
二、湖泊
--
第五节水文特征
----
一、水位
----
二、流量
--
第六节水资源
----
一、地表径流
----
二、过境水
----
三、地下水
----
四、供需平衡
第二章水旱灾害
--
第一节洪涝
----
一、频率
----
二、洪涝灾害录
--
第二节干旱
----
一、频率
----
二、干旱灾害录
第三章河道治理工程
--
第一节胥溪河治理
----
一、鲁阳五堰
----
二、广通镇坝(东坝)
----
三、下坝
----
四、开凿芜沪运河高淳段
----
五、新中国建立后的历次疏浚
--
第二节骨干河道治理
----
一、桠溪河治理
----
二、漆桥河治理
----
三、运粮河治理
----
四、官溪河治理
----
五、沛桥河治理
第四章防洪排涝工程
--
第一节圩堤
----
一、复堤与岁修
----
二、联圩并圩
----
三、建设标准圩堤
----
四、块石护坡
--
第二节撇洪山河
----
一、藕丝闸东西山河
----
二、天保圩山河
----
三、漆桥山河
----
四、沛桥港东西山河
----
五、漕塘港东西山河
--
第三节水闸涵洞(陡门)
----
一、水闸
----
二、涵洞(陡门)
--
第四节机电排涝站
----
一、机排站
----
二、电排站
----
三、机电结合站
--
第五节县城防洪设施
----
一、建设防洪堤
----
二、加固筑城圩、太安圩
----
三、设立排涝泵站
第五章蓄水保水工程
--
第一节固城湖水源控制与补给
----
一、杨家湾水利枢纽
----
二、蛇山抽水站
--
第二节水库兴建
----
一、中型水库
----
二、小(Ⅰ)型水库
----
三、小(Ⅱ)型水库
--
第三节浚塘筑坝
----
一、梯级坝
----
二、当家塘
第六章引水提水工程
--
第一节茅东闸
----
一、主体工程
----
二、配套工程
--
第二节淳东抽水站
----
一、淳东北站
----
二、淳东南站
--
第三节机电灌溉站
----
一、机灌站
----
二、电灌站
----
三、机电结合站
--
第四节湖西灌溉总渠
----
一、渠道开挖
----
二、配套工程及效益
第七章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平整土地
----
一、双高公路片
----
二、向阳冲
----
三、跃进冲
----
四、前进冲
--
第二节“三沟”配套
----
一、普挖“三沟”
----
二、“三沟”配套典型
--
第三节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二、流失防治
--
第四节中低产田改造
----
一、中低产田类型
----
二、单项治理
----
三、综合开发
--
第五节小流域治理
----
一、向阳冲小流域治理
----
二、青山水库小流域治理
----
三、双游小流域治理
----
四、九龙水库小流域治理
----
五、丛塘小流域治理
----
六、松溪河小流域治理
----
七、荆塘水库小流域治理
第八章筑圩围田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的主要圩围
----
一、相国圩
----
二、大丰圩
----
三、永丰圩
----
四、保胜圩
----
五、南荡圩
----
六、藕丝堰
----
七、高宣圩
--
第二节新中国建立后新筑圩围
----
一、团结圩
----
二、永联圩
----
三、跃进圩
----
四、胜利圩
----
五、永胜圩
第九章防汛抗旱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防汛抗旱指挥组织
----
二、防汛抗洪责任制
--
第二节经费物资
----
一、经费
----
二、物资
--
第三节防汛抗洪纪实
----
一、1949年抗洪
----
二、1954年抗洪
----
三、1983年抗洪
----
四、1991年抗洪
----
五、1995年抗洪
----
六、1996年抗洪
----
七、1998年抗洪
----
八、1999年抗洪
--
第四节抗洪抢险技术措施及实例
----
一、抗洪抢险技术措施
----
二、抗洪抢险实例
--
第五节防旱抗旱纪实
----
一、1958年抗旱
----
二、1966年抗旱
----
三、1978年抗旱
----
四、1988年抗旱
----
五、1994年抗旱
第十章水利基础工作
--
第一节水文测报
----
一、水文测量
----
二、水文预报
--
第二节规划设计
----
一、规划
----
二、设计
--
第三节水利科技
----
一、科技人员
----
二、科技成果与应用
第十一章工程管理
--
第一节圩堤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管理举措
--
第二节水库塘坝管理
----
一、水库管理
----
二、塘坝管理
--
第三节水闸涵洞(陡门)管理
----
一、水闸管理
----
二、涵洞(陡门)管理
--
第四节机电排灌站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设施管理
--
第五节山河与渠道管理
----
一、山河管理
----
二、渠道管理
第十二章综合经营
--
第一节经营主体
----
一、局直单位企业
----
二、镇站圩局企业
--
第二节重点单位与企业
----
一、重点单位
----
二、重点企业
--
第三节经营效益
----
一、产值利税
----
二、以水养水
第十三章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一、县设机构
----
二、局直属机构
----
三、下派乡镇水利机构
----
四、队伍
----
五、党群组织
--
第二节水利政策
----
一、负担政策
----
二、拆迁挖废补偿与淹没移民安置
--
第三节水政措施与水政监察
----
一、行政措施
----
二、水政监察
--
第四节水费征收与使用管理
----
一、水费征收
----
二、使用管理
第十四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魏良臣
----
刘鉴三
----
胡儒
----
韩邦宪
----
董岐凤
----
宋祖腾
----
徐一范
----
张自超
----
钦琏
----
陶在铭
----
夏文源
----
王嘉宾
----
吴寿宽
----
赵竺珍
----
孙清
----
赵愚山
----
孔嗣圭
----
孟庆顺
----
邢朝钟
----
胡巧云
----
黄耀品
----
卢杰
----
邓英祥
----
程中
----
唐全伢
----
王桂荣
----
蒋国屏
----
王易达
----
甘兆卿
--
第二节先进人物名录
专记 边界水事纪略
附录
后记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