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县志

密山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密山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3年11月

目录

封面
密山县志
图片
-- 领导题词
-- 密山镇平面略图
-- 密山县委,县政府
-- 密山火车站
-- 大兴凯湖远眺
-- 小兴凯湖日出
-- 远眺蜂蜜山
-- 1980年前的东方红大街
-- 现在的东方红大街
-- 密山县城一角
-- 密山穆棱河大桥
-- 路旁绿化
-- 密山养鱼池
-- 密山啤酒生产车问
-- 密山制油厂生产车问
-- 稻田一角
-- 大豆丰收
-- 密山青年水库
-- 密山客运站
-- 密山邮电局
-- 密山百货楼
-- 丝绸厂部分产品
-- 市场大朋
-- 实验一中
-- 实验小学
-- 春节秧歌汇演
-- 麦收
-- 新开流文化遗址
-- 中苏边界第23记号土堆牌
-- 中苏边界玛字界牌
-- 1931年中共密山县委散发的传单
-- 1950年李延录回访密山全家合影(影集)
-- 1934年李延录去上海找党(影集)
-- 土改时期人民武器
-- 袖章
-- 土改翻身后的农民选举(影集)赵志萱(中女)在领导投豆选举
-- 1946年县人民政府领导合影 (张笃左一,李向光右二)
-- 李向光(右一)回访兴凯湖乡老村长
-- 侯凯(左三)回访三梭通乡临河村房东
-- 苏军票
-- 关金
-- 密山发行的手帖
-- 东北地方流通券
-- 旧人民币
-- 烈士陵园纪念碑墓
-- 清明节密山人民祭扫烈士墓
-- 柳知一纪念碑
-- 站前烈士纪念碑
-- 密山解放纪念碑
-- 密山光复纪念碑
-- 金代陶罐
-- 金代征行万户合金印
-- 金代行军万户铜印
-- 密山县政区图
-- 密山县地势图

凡例
目 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 置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一节方位面积
---- 第二节疆域县界
-- 第二章历史沿革
---- 第一节明代以前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沿革
---- 第三节伪满洲国时期的历史沿革
---- 第四节解放后的历史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民国以前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三节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 第四章县城镇乡
---- 第一节县名由来
---- 第二节县城变迁
---- 第三节镇乡概况
-- 第五章国营农场
---- 第一书八五五农场
---- 第二节八五七农场
---- 第三节八五一一农场
---- 第四节兴凯湖农场
---- 第五节八五一○农场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结构
---- 第二节主要断裂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特征
---- 第二节地貌影响
---- 第三节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 第三节风
---- 第四节 日 照
---- 第五节四季气候特征
---- 第六节气候分区
-- 第四章水系水文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水文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暗棕壤
---- 第二节白浆土
---- 第三节草甸土
---- 第四节沼泽土
---- 第五节泥炭土
---- 第六节河淤土
---- 第七节砂土
---- 第八节水稻土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植被分布
---- 第二节植被类型
-- 第七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森林资源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动物资源
---- 第五节草地资源
---- 第六节植物资源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灾害种类
---- 第二节灾害摘记
第三篇农 业
-- 第一章土地开发
---- 第一节荒原开发
---- 第二节土地利用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解放前土地制度
---- 第二节解放后土地制度改革
---- 第三节生产体制变革
-- 第三章种植业
---- 第一节农作物生产
---- 第二节农技农艺
---- 第三节农田建设
---- 第四节农业区划
-- 第四章管理与机构
---- 第一节经营管理
---- 第二节农业机构
-- 第五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机具使用
---- 第二节农机具革新
---- 第三节农机具经营管理
---- 第四节农机队伍
第四篇林牧副业
-- 第一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林业生产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第四节林业机构及队伍
-- 第二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牧饲养
---- 第二节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畜牧业机构与队伍
-- 第三章副业
---- 第一节养殖业
---- 第二节种植业
---- 第三节编织业
---- 第四节采集业
第五篇水利水产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灌溉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补水工程
---- 第四节堤防与护岸
---- 第五节水利管理
---- 第六节水利机构及队伍
-- 第二章水产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第二节水产养殖
---- 第三节渔业生产
---- 第四节水产企业
---- 第五节渔政管理
---- 第六节水产机构
第六篇工 业
-- 第一章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二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农业机械制造业
---- 第二节工业生产机械制造业
---- 第三节生活用品机械制造业
---- 第四节主要厂家简介
-- 第三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砂石生产
---- 第二节建材生产
---- 第三节主要厂家简介
-- 第四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粮油工业
---- 第二节酿造工业
---- 第三节糕点工业
---- 第四节糖果工业
---- 第五节乳制品工业
---- 第六节调味品工业
---- 第七节卷烟工业
---- 第八节其他食品工业
-- 第五章纺织工业
---- 第一节纤维原料加工业
---- 第二节丝棉纺织工业
-- 第六章 缝纫制革工业
---- 第一节缝纫工业
---- 第二节皮革工业
-- 第七章造纸印刷工业
---- 第一节造纸工业
---- 第二节印刷工业
-- 第八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火工工业
---- 第二节橡胶塑料工业
---- 第三节国药工业
-- 第九章煤炭冶炼工业
---- 第一节煤炭工业
---- 第二节冶炼工业
-- 第十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电变电
---- 第二节供电
---- 第三节电力管理
-- 第十一章乡镇工业企业
---- 第一节集体工业企业
---- 第二节个体工业企业
-- 第十二章工(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职工队伍
第七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公路
---- 第二节铁路
---- 第三节水路
---- 第四节空路
---- 第五节运输
---- 第六节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八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房屋建筑
---- 第二节城镇道路
---- 第三节公共设施
---- 第四节供水
---- 第五节排水
---- 第六节供热
---- 第七节市容整顿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村民房屋
---- 第二节乡村道路
---- 第三节农村饮水
---- 第四节农村厕所
-- 第三章建筑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建筑队伍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水质普查
----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九篇商业粮食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围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四节集体商业
---- 第五节个体商业
-- 第二章粮食
---- 第一节征购与供销
---- 第二节粮油储藏运输
---- 第三节粮食管理机构
-- 第三章外贸
---- 第一节出口物资
---- 第二节外贸沿革
-- 第四章物资
---- 第一节物资供应
---- 第二节物资管理
第十篇工商物价计量
--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企业登记
---- 第二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节经济合同
---- 第四节商标注册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变动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物价管理的改革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计量及计量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量标准化
第十一篇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支
---- 第二节财政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种税率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信贷
---- 第三节储蓄及存款
---- 第四节金银管理
---- 第五节外汇
---- 第六节公债
---- 第七节金融机构
-- 第四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及收入
---- 第二节防灾理赔
---- 第三节保险机构
第十二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共东安地委
---- 第一节东安地委初建时期
---- 第二节东安地委发展时期
---- 第三节东安地委撤销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密山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的组织机构
---- 第二节党员代表会和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的建设
---- 第四节党的宣传工作
---- 第五节统战工作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密山县党部
---- 第一节东安支部
---- 第二节国民党密山县党部
-- 第四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密山抗日组织
---- 第二节工人组织
---- 第三节农民组织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青少年组织
---- 第六节其他社会组织
第十三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的府、县公署
---- 第二节伪满时期县公署
---- 第三节人民政府
---- 第四节行政机构的演变
---- 第五节执政制度
---- 第六节信访外事
-- 第二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基层选举
---- 第四节工作机构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重要会议
---- 第二节工作机构
第十四篇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支援前线
---- 第二节优抚安置
---- 第三节社会福利救济
---- 第四节移民自流人口安置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殡葬改革
---- 第七节碑塔陵园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工资福利
---- 第二节劳动保护
---- 第三节精减下放
---- 第四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五节劳动管理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管理
---- 第二节编制管理
-- 第三节干部结构
-- 第四节干部离退休
第十五篇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公安机构
---- 第二节治安
---- 第三节保卫
---- 第四节刑侦预审
---- 第五节武装警察
---- 第六节 “一站”“两所”
---- 第七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构
---- 第二节批捕起诉
---- 第三节检察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法院机构
---- 第二节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司法行政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第十六篇军 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与征兵
---- 第二节志愿兵与义务兵
---- 第三节机构沿革
-- 第二章武装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山林队与反动武装
---- 第三节人民武装
-- 第三章战事
---- 第一节中俄边界战事及冲突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战事
---- 第三节 日伪时期的战事
---- 第四节民主联军剿匪
第十七篇文 化
-- 第一章戏剧曲艺
---- 第一节评剧
---- 第二节京剧
---- 第三节曲艺
---- 第四节艺术教育
---- 第五节文工团及宣传队
---- 第六节演出场所
-- 第二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社会文化
---- 第二节图书事业
---- 第三节书店业
---- 第四节电影事业
-- 第三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节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 第四章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 电视事业发展及机构沿革
-- 第五章档案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档案管理
-- 第六章文物名胜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名胜
第十八篇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私塾教育
---- 第二节学龄前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第五节高等教育
---- 第六节专业教育
---- 第七节业余教育
---- 第八节少数民族教育
---- 第九节特种教育
---- 第十节考试制度
---- 第十一节教育经费
---- 第十二节师资队伍管理
---- 第十三节教育机构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技
---- 第二节地震
---- 第三节气象
第十九篇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卫生单位
---- 第二节医术及队伍
---- 第三节医疗设备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卫生防疫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运动
---- 第二节农民体育运动
---- 第三节学生体育运动
---- 第四节其他体育运动
---- 第五节体育工作
---- 第六节机构沿革
第二十篇社 会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来源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四节人口构成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节制生育手术
---- 第二节晚婚晚育
-- 第三章民族
---- 第一节民族分布
---- 第二节主要少数民族
-- 第四章宗教庙宇
---- 第一节天主教
---- 第二节基督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道教
---- 第五节佛教
---- 第六节庙宇
-- 第五章会道门
---- 第一节清理教
---- 第二节戒烟酒公所
---- 第三节道德会
---- 第四节反动会道门
-- 第六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职工生活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职工生活
-- 第七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衣食住行
---- 第二节婚嫁丧葬
---- 第三节礼仪
---- 第四节时令节日
---- 第五节传统禁忌
---- 第六节陋习流弊
---- 第七节移风易俗
-- 第八章方言谚语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九章民间传说
-- 第十章重大事故
---- 第一节交通事故
---- 第二节触电事故
---- 第三节食物中毒
第二十一篇人 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传记一
------ 杨泰和
------ 朴凤南
------ 刘曙华
------ 李延平
------ 李根淑
------ 黄玉清
------ 王 权
------ 朱德海
------ 池喜谍
------ 李延禄
---- 传记二
------ 胡魁章
------ 柳知一
------ 傅文忱
------ 杨恩彬
------ 毕连登
---- 传记三
------ 王 林
------ 黄芪王
------ 金永益
------ 李风岐
---- 传记四
------ 高金声
------ 郭清典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地(师)级以上干部表
---- 第二节模范人物表
-- 第三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后记
《密山县志》编纂委员会
《密山县志》审稿人员
《密山县志》编纂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