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菁书院志

南菁书院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序一 杨培明 教育,是照亮民之心灵的第一道阳光。 南菁书院,正是这七彩阳光中闪亮的一缕,升起在晚清的天空。作为清末时期 江苏全省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建院伊始,书院创始人黄体芳就十分重视营造宽松 和自主的学习氛围,提倡研讨和辩论,初步为书院定下了崇尚勤读、提倡朴学、知行 并重、关注社会的独特文化品格。王先谦、张文虎、黄以周等先辈秉持开放的学术 态度,汉宋兼采,义理融通,塑造了南菁的治学方向,使得南菁书院在晚清学术界名 重一时,风骚独领。 南菁书院时代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书院当年的讲堂、藏书楼、观星台,也已无 迹可寻,但书院时刻印的《皇清经解续编》,依然散发着香远溢清的浓郁书香,留存 至今的书院古井,也依然清冽甘甜。南菁的精神仍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南菁风雨 兼程,虽几经烽火,校名几经更改,从书院、到高等学堂、到新型中学,但“南菁”二 字,一直岿然不动;校址几经搬迁,曾经辗转沪校,回归故址,又搬迁至今天的敌山 之侧,但“忠恕勤俭”的校训,伴随着开放包容、自主自由、经世致用的书院文化,跨 越了三个世纪,依然代代相传,是南菁人受用至今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根砥。 今天的南菁,力求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务实求进,励精图治,以成就 南菁更崭新的现在和未来。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南菁文化精神的滋养,从 历史中获得智慧,方能传承、创新和超越。 作为南菁文化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中的一员,赵统先生以一己之力,几易其稿, 几番增修,穷经皓首,完成了这沉甸甸的《南菁书院志》,对书院时期和高等学堂时 期的南菁,从制度沿革、治学方式、人物列传三个方面,作了系统而详尽的梳理,使 得南菁书院的格局嬗变和文化影响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呈现。 赵统先生是一位热爱教育、对南菁倾注满怀深情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精益 求精的严谨学者。他对南菁书院的情况如数家珍,对清代的书院制度、科举教育制 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记述南菁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言简意赅,脉络分明,记述 南菁的治学理念、社会背景客观中肯,对师生交往的刻画栩栩如生。赵统先生读千 册书,行万里路,走过很多地方,翻阅过大量资料,进行过多方考证,夙兴夜寐,多年 如一日,才能拂去历史尘埃,透过沧桑之变,完成这部资料性强、科学性高、内容丰 富、考证精密的志书。赵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南菁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对南菁未来的 发展意义重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 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教育部也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 文素养”列入近年的工作要点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 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其自强进取、诚实守信、兼容并包、强调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 任感等精神内核,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南菁高中也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施学校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 探源索泉,书院文化是南菁独特的宝贵财富与精神根基,书院文化的深厚底蕴 滋养了一代代南菁人。传承南菁书院文化,让南菁文化的火炬照亮学生成长的道 路,培养学生独特的南菁气质,是南菁管理者的使命。“南菁文化与南菁人物研 究”,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课题,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的赵统先生,付出了大量 的努力。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经过补充完善,增修到的五十多万字的《南菁书院 志》,是这一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南菁高中是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美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气质、胸襟,将 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幸福,这是单纯的知识教育难以达到的。南菁将学生 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纳入了常态化教学视野。学校不仅利用独特的艺术馆 资源,开设了名为“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的美育系列课程,更以潜移默化、熏陶浸 润的方式,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与活动中,《南菁书院志》也将 是学校美育的校本教材之一。 感谢赵统先生和众多的南菁文化研究者,他们的工作,不仅对南菁书院的历史 文化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与传承,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翔实的书院研究史料,也可 以让新一代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学校历史,学习南菁先贤的品格,使一代代南菁人探 幽钩沉,熔炼出的永不磨灭的南菁精神——人文与创新,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页
《南菁文化丛书》编委会
图片
序一
序二
序三 斯楼应许附千秋
目录
上编 南菁书院的沿革
-- 第一章 黄体芳创建南菁书院于江阴
---- 第一节 创建南菁书院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创建南菁书院
---- 第三节 南菁书院创建时的规模和设施
---- 第四节 建院经费
---- 第五节 张文虎和黄以周先后主讲南菁书院
---- 第六节 南菁书院的监院与经董
---- 第七节 南菁书院专课通省经古
---- 第八节 书院命名“南菁”
-- 第二章 王先谦开创书院的学术辉煌时期
---- 第一节 王先谦接任江苏学政
---- 第二节 王先谦设立南菁书局
---- 第三节 关于《皇清经解续编》
---- 第四节 王先谦与南菁沙田
-- 第三章 南菁书院的继续发展
---- 第一节 杨颐扩充书院规模
---- 第二节 溥良遵循书院旧章
---- 第三节 龙湛霖对书院的“西化”改革
-- 第四章 书院改办高等学堂
---- 第一节 瞿鸿禨遵旨改南菁书院为高等学堂
---- 第二节 南菁书院再次奏改高等学堂
---- 第三节 李殿林、唐景崇相继主政南菁高等学堂
---- 第四节 南菁改办高等文科学堂
---- 第五节 南菁书院之流风余韵
中编 南菁书院的治学
-- 第五章 学使主政和院长主讲
---- 第一节 学使主政
---- 第二节 院长主讲
-- 第六章 书院自由的治学风气
---- 第一节 课生自由研习
---- 第二节 治学之余
---- 第三节 师生之谊
---- 第四节 南菁同窗友谊的回忆
-- 第七章 南菁书院的治学理念、方法和成果
---- 第一节 汉宋兼采
---- 第二节 黄以周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
---- 第三节 黄以周与南菁诸生讲学论道
---- 第四节 浙东学术的影响
---- 第五节 南菁讲舍文钞
下编 南菁书院的人物
-- 第八章 南菁书院名人传
---- 第一节 师长
---- 第二节 院生
-- 第九章 南菁书院历年学友录
---- 书院时代
---- 《学友录》补遗
---- 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时代
---- 《学友录》人名索引
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