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志

泾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泾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6年02月

目录

封面
泾县志
图片
-- 中共泾县县委机关
-- 县级领导机关
--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 江泽民题词
-- 李鹏题词
-- 县城鸟瞰
-- 新四军军部旧址
-- 王稼祥故居
-- 附图1
-- 附图2
-- 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 叶挺军长铜像
-- 云岭村一角
-- 中共东南局旧址
-- 新四军司令部旧址
-- 叶挺军长办公室
-- 新四军军部修械所
-- 茂林镇远眺
-- 乔石视察宣纸厂
-- 宣纸产品
-- 李岚清为泾县题词
-- 泾县宣纸厂
-- 李瑞环视察李园宣纸厂
-- 揭焙宣纸
-- 自然漂白的宣纸原料
-- 宣纸大厦
-- 宣笔厂工人修笔
-- 检验宣纸
-- 刘海粟为宣笔题词
-- 青檀王(树皮为宣纸主要原料)
-- 各种茶叶
-- 佐茶珍品-琴鱼
-- 采新茶
-- 传统糕点
-- 泾县酱菜
-- 竹海
-- 尚香竹制品厂产品
-- 大王松林
-- 割松脂
-- 火柴原料基地
-- 七叶一枝花
-- 江南牡丹草
-- 木珠产品
-- 县酒厂产品
-- 网箱养鱼
-- 家庭养蚕
-- 现代化示范养鸡场
-- 猕猴桃丰收
-- 人工培植的灵芝
-- 皖南电机厂及其产品
-- 氟塑料泵阀厂及其产品
-- 能造多种类型纸的李园造纸厂
-- 县卫生纸厂及其产品
-- 建华造纸厂及其产品
-- 县造纸厂车间一角
-- 县缫丝厂车间
-- 县丝织厂车间
-- 中外合资银达制衣有限公司
-- 县齿轮箱厂的农用变速箱检测分站
-- 县火柴厂车间
-- 县钢铁厂
-- 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北小区
-- 县有线电视台
-- 县农行大厦
-- 县宾馆内景
-- 县城一条街夜景
-- 县邮电大厦
-- 县保险大楼
-- 二○五国道泾县路段
-- 青弋江综合利用枢纽工程——溪口大坝
-- 人工运河
-- 陈村水电站
-- 县幼儿园
-- 茂林小学
-- 泾县中学教学楼
-- 县城关一小
-- 县职业高中教学楼
-- 县康复中心
-- 无影灯下的县医院医生
-- 县体育馆内景
-- 县中医院
-- 县磁性材料厂产品及其科技奖状
-- 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 泾县中学运动会
-- 县工人文化宫
-- 桃花潭畔的踏歌古岸
-- 陈村文昌阁
-- 章渡特色民宅——吊栋阁
-- 桃花潭远眺
-- 陈村明代民居
-- 黄村百岁坊
-- 琴高山
-- 查济明代石桥
-- 唐始建宝胜禅寺
-- 宋代崇宁塔
-- 包合包人智坊
-- 李可染为宣纸厂所作画
-- 县人吴作人题词
-- 县人胡韦平画作
-- 刘海粟题词
-- 县人吴玉如书法
-- 旧县志与丛书
-- 县内出土的战国青铜剑
-- 县内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瓷枕
-- 县内出土的宋代影青瓷
-- 县文化等部门出版编写的书刊
-- 张凯帆为泾县方志办题词
-- 泾县行政区划图
-- 泾县城区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版权页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境域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一 清及以前行政区划
---- 二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三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 地质
---- 二 地貌
-- 第二节 气象
---- 一 气候
---- 二 物候
-- 第三节 水资源
---- 一 地表水
---- 二 地下水
---- 附 古池、塘、泉、井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一 土壤
---- 二 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一 矿产资源
---- 二 植物资源
---- 三 野生动物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 水、旱灾害
---- 二 地震
第三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增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 民族 姓氏
---- 二 年龄 性别
---- 三 婚姻 家庭
---- 四 职业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一 计划生育
---- 二 优生 优育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一 职工、农民收入
---- 二 生活条件
第四章 农 业
-- 第一节 资源
---- 一 耕地
---- 二 劳力
---- 三 畜力
---- 四 灌溉条件
-- 第二节 体制变革
---- 一 封建土地私有制
---- 二 土地制度改革
---- 三 农民个人所有制
---- 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
---- 一 粮食作物
---- 二 油料作物
---- 三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耕作与农艺
---- 一 耕作制度
---- 二 耕作机具
---- 三 主要作物栽培
-- 第五节 农业科技
---- 一 品种改良
---- 二 土壤普查与应用
---- 三 肥料施用改进
---- 四 农业区划
---- 附 泾县综合农业区划图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一 主要病虫害
---- 二 农田草害鼠害
---- 三 病虫害防治
-- 第七节 畜禽饲养
---- 一 家畜饲养
---- 二 家禽饲养
---- 三 畜疫防治
-- 第八节 水产
---- 一 可养水面
---- 二 水产种类
---- 三 养殖与产量
第五章 林 业
-- 第一节 资源
---- 一 面积 蓄积
---- 二 树种 分布
---- 三 名树 古树 奇树
---- 附 全县森林分布示意图
-- 第二节 营林生产
---- 一 采种育苗
---- 二 植树造林
---- 三 抚育更新
---- 附 泾县林业基地示意图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一 封山禁园
---- 二 防火
---- 三 防治病虫害
-- 第四节 采伐储运
---- 一 采伐
---- 二 运输
-- 第五节 权属 林政
---- 一 权属
---- 二 林政
---- 附 国营林场、苗圃简介
第六章 水 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一 河道治理
---- 二 堰堤塘坝修治
---- 三 水渠、水库工程
---- 附 主要水库简介
---- 四 小水电站
-- 第二节 灌 溉
---- 一 面积
---- 二 排灌站
---- 三 机具
-- 第三节 防洪抗旱
---- 一 机构
---- 二 防洪抢险
---- 三 抗旱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一 机构
---- 二 制度
第七章 工 业
-- 第一节 体制
---- 一 私营工业
---- 二 国营工业
---- 三 集体工业
---- 四 乡镇(社队)工业
---- 五 部门工业
---- 六 合资工业
-- 第二节 主要工业门类
---- 一 造纸 印刷
---- 二 机械
---- 三 化学
---- 四 建材
---- 五 采矿冶炼
---- 六 电力
---- 七 食品
---- 八 纺织 服装
---- 九 其他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一 产品 产量
---- 二 劳动管理
---- 三 产值利润
-- 第四节 主要工厂简介
第八章 宣纸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经营
---- 一 私营
---- 二 宣纸生产合作社
---- 三 联营、合营、国营、集体经营
-- 第三节 生产
---- 一 原料产地与制作
---- 二 生产工序与设备
---- 三 品种规格
---- 四 包装
---- 五 运输
-- 第四节 获奖产品
-- 第五节 销售
---- 一 渠道
---- 二 价格
-- 第六节 企业管理
---- 一 生产管理
---- 二 计划管理
---- 三 质量管理
---- 四 财务管理
---- 五 劳动管理
-- 第七节 工资福利
---- 一 工资
---- 二 福利待遇
---- 三 劳动保护
-- 第八节 杂录
---- 一 民间传说
---- 二 蔡伦祠
---- 三 文存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交通
---- 一 驿道
---- 二 古道
---- 三 公路
---- 附 轻便铁路
---- 四 桥梁
-- 第二节 水路交通
---- 一 航道
---- 二 码头
---- 三 渡口
-- 第三节 运输
---- 一 客运
---- 二 货运
---- 三 搬运装卸
-- 第四节 管理
---- 一 公路养护
---- 二 车辆管理
---- 三 航运管理
第十章 邮 电
-- 第一节 邮政
---- 一 驿铺
---- 二 邮政局、所
---- 三 邮路
---- 四 投递
---- 五 汇兑
---- 六 邮储
---- 七 报刊发行
-- 第二节 电讯
---- 一 电话
---- 二 电报
第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体制
---- 一 私营商业
---- 二 公私合营商业
---- 三 集体商业
---- 四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经营流通
---- 一 购销渠道
---- 二 农副产品购销
---- 三 日用工业品购销
---- 四 物资供应
-- 第三节 饮食服务
---- 一 饮食业
---- 二 旅馆业
---- 三 服务业
-- 第四节 对外贸易
---- 一 外贸渠道
---- 二 出口商品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一 农贸集市
---- 二 庙会 交流会
第十二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购销
---- 一 市场
---- 二 收购
---- 三 销售
---- 四 价格
-- 第二节 储运
---- 一 仓储
---- 二 保管
---- 三 调运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一 粮食加工
---- 二 油脂加工
---- 三 饲料加工
第十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管理措施
---- 三 市场建设
---- 四 案件查处
---- 附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一 商标管理
---- 二 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物价管理
---- 一 物价变动
---- 二 管理监督
---- 三 违章查处
--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
---- 一 制度
---- 二 计量管理
---- 三 标准化推广与质量监督
第十四章 财 税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一 收入
---- 二 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监察审计
---- 一 机构
---- 二 检查审计
---- 三 财经纪律查处
-- 第四节 农业赋税
---- 一 田赋
---- 二 农业税
---- 三 减免
-- 第五节 工商各税
---- 一 税制
---- 二 税种 税率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企业
---- 一 当铺 钱庄
---- 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
---- 三 银行
---- 四 保险公司
---- 五 城市金融服务社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一 种类
---- 二 流通
---- 三 比值
---- 四 管理
-- 第三节 存款
---- 一 储蓄
---- 二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一 农业贷款
---- 二 工商贷款
---- 三 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贷款
---- 四 信托贷款
-- 第五节 代理债券
---- 一 公债
---- 二 国库券
---- 三 金融债券
-- 第六节 保险
第十六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旧城池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集镇建设
---- 附 昔日马头镇
-- 第四节 农村建设
---- 一 公共设施
---- 二 农村住房
-- 第五节 建筑
---- 一 行业
---- 二 设计施工
---- 三 质量监督
--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 一 私房
---- 二 公房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一 污染
---- 二 治理
第十七章 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 基层组织
---- 二 县委
---- 三 党代会
---- 四 党员与教育
---- 五 宣传
---- 六 统一战线
---- 七 纪律检查
---- 八 信访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一 县党部
---- 二 基层组织与党员
---- 三 党务活动
--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和中国民社党
---- 一 青年党
---- 二 民社党
-- 第四节 三青团泾县分团干事会
第十八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一 工会
---- 二 工人抗敌协会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一 农会
---- 二 农民抗敌协会
---- 三 县农民协会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一 县妇女协会
---- 二 妇女解放会
---- 三 妇女抗敌协会
---- 四 县妇女会
---- 五 县妇联会
-- 第四节 青年组织
---- 一 青年团
---- 二 青年抗敌协会
---- 三 民族解放先锋队
-- 第五节 少年组织
---- 一 童子军
---- 二 儿童团
---- 三 少年先锋队
-- 第六节 工商组织
---- 一 商会
---- 二 同业公会
---- 三 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节 其它组织
---- 一 县教育会
---- 二 县中苏友好协会
---- 三 县抗美援朝委员会
第十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一 组建
---- 二 历届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一 代表选举
---- 二 历次大会
---- 三 人大常委会
---- 附 全国、省人大代表名单
第二十章 政 府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一 工作机构
---- 二 知事、县长更迭
---- 三 政务活动
---- 附 安徽省第九区(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泾始末
-- 第三节 县民主政府
---- 一 泾旌太县政府
---- 二 泾青南县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一 县人民政府
---- 二 县革命委员会
---- 三 职能机构
---- 四 领导人更迭
---- 五 政务纪要
第二十一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委员会
---- 一 委员界别
---- 二 历届会议
-- 第二节 常委会
---- 一 工作机构
---- 二 历届常委会议
---- 三 工作纪要
---- 四 领导人更迭
---- 附 (1)民国期间县参议会
---- (2)民国期间本县当选的国会议员、国民代表、参议员、国大代表、省参议员
第二十二章 侨务外事
-- 第一节 侨务
---- 一 外侨管理
---- 二 侨胞工作
-- 第二节 外事
---- 一 机构
---- 二 接待
---- 三 出访
---- 四 迁居
---- 五 探亲
第二十三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 机构
---- 二 武警
---- 三 户政
---- 四 治安管理
---- 五 镇反肃特
---- 六 改造地、富、反、坏分子
---- 七 打击刑事犯罪
---- 八 消防
---- 九 看守监管
-- 第二节 检察
---- 一 机构
---- 二 刑事检察
---- 三 法纪检察
---- 四 经济检察
---- 五 监所检察
---- 六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一 机构
---- 二 审判制度
---- 三 审理
---- 四 申诉复查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 机构
---- 二 民事调解
---- 三 法律顾问
---- 四 法制宣传
第二十四章 军 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征集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一 弓兵、团练
---- 二 自卫团队
---- 三 赤卫队、游击队
---- 四 县大队、人武部
---- 五 民兵
-- 第四节 驻军
---- 一 清军 太平军
---- 二 军阀部队和国民政府军
---- 三 新四军
---- 四 人民解放军
-- 第五节 兵防
---- 一 要地 防御
---- 二 防空
-- 第六节 兵事记略
---- 一 古代战争
---- 二 近现代战事
---- 附 (1)民国泾县县政府军政人员起义情况
---- (2)日军在泾县所犯罪行
第二十五章 民 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一 优待
---- 二 抚恤
---- 三 烈士褒扬
-- 第二节 救济
---- 一 灾害救济
---- 二 生产救灾
---- 三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一 革命老区扶贫
---- 二 农村扶贫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安置
---- 一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 残疾人安置
---- 三 下放居民安置
---- 四 知识青年安置
---- 五 流民收容遣送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管理
---- 一 殡葬
---- 二 墓地
第二十六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人事
---- 一 官吏
---- 二 干部队伍
---- 三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
---- 一 就业
---- 二 用工制度
---- 三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一 工资制度
---- 二 工资调整
---- 三 工资基金管理
---- 四 奖金
---- 五 福利待遇
-- 第四节 离休、退休
---- 一 离休
---- 二 退职退休
第二十七章 教 育
-- 第一节 旧式学校
---- 一 县学
---- 二 书院
---- 三 社学
---- 四 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一 小学
---- 二 中学
---- 三 学制
-- 第四节 专业、职业教育
---- 一 师范教育
---- 二 卫生专业教育
---- 三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一 业余教育
---- 二 函授教育
---- 三 广播电视教育
---- 四 自学考试
-- 第六节 教师
---- 二 文化程度
---- 三 业务进修
---- 四 待遇
-- 第七节 教育管理
-- 第八节 教学研究
---- 一 机构
---- 二 活动
-- 第九节 勤工俭学
-- 第十节 教育经费
第二十八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一 农林科技机构
---- 二 协会
---- 三 学会 研究会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一 农村科普活动
---- 二 青少年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推广与咨询
---- 一 科技推广
---- 二 科技咨询
-- 第五节 气象 地震测报
---- 一 气象测报
---- 二 地震测报
-- 第六节 科研活动
---- 一 专业性科研
---- 二 群众性科研
---- 三 获奖科研项目
第二十九章 文 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 机构团体
---- 二 活动
-- 第二节 戏曲
---- 一 民间戏曲班、社
---- 二 专业剧团
---- 三 剧场
---- 四 曲艺
-- 第三节 电影
---- 一 电影队
---- 二 电影院
---- 三 乡镇影剧院
-- 第四节 图书 档案
---- 一 藏书
---- 二 图书馆、室
---- 三 书店
---- 附 驻泾出版单位
---- 四 档案馆、室
-- 第五节 报刊 广播 电视
---- 一 报刊
---- 二 收音广播
---- 三 电视转播
-- 第六节 文物胜迹
---- 一 古遗址
---- 二 古碑刻
---- 三 古墓葬
---- 四 古建筑
---- 五 历史文物
---- 六 革命文物
---- 七 革命纪念馆、地
---- 八 风景名胜
第三十章 艺 文
-- 第一节 古代著作存目
-- 第二节 近、现代论著及文艺美术音乐作品选目
-- 第三节 诗文选
---- 一 诗赋
---- 二 民间歌曲
---- 三 散文
第三十一章 体 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 民间传统体育
---- 二 厂矿、农村体育
---- 三 老年人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 幼儿体育
---- 二 小学体育
---- 三 中等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一 县办体育竞赛
---- 二 国家及省、地体委在泾举办的体育竞赛
-- 第四节 机构设施
---- 一 体育组织
---- 二 体育场所和设施
-- 第五节 体育队伍
---- 一 运动员
---- 二 教练与裁判
---- 三 专业培训
---- 四 业余体校
第三十二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一 医疗机构
---- 二 医疗设备
---- 三 医疗队伍
---- 四 医疗技术
---- 五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一 传染病防治
---- 二 地方病防治
---- 三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一 公共卫生
---- 二 饮水卫生
---- 三 食品卫生
---- 四 劳动保健
---- 五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药物
---- 一 中药
---- 二 西药
---- 三 药政管理
第三十三章 风 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一 传统节日
---- 二 时令节日
---- 三 法定节日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一 生辰 寿诞
---- 二 婚嫁
---- 三 丧葬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一 服饰
---- 二 饮食
---- 三 通常礼节
-- 第四节 生产习俗
---- 一 行业习规
---- 二 祭祀
-- 第五节 陋习 迷信
---- 一 陋习
---- 二 迷信
---- 三 禁忌
-- 第六节 美俗新风
---- 一 传统美俗
---- 二 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三十四章 宗 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第三十五章 方 言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语音
---- 一 音系
---- 二 声韵调配合关系
---- 三 连续变调
---- 四 轻声
---- 五 文白异读
-- 第三节 词汇
---- 一 方言词辑录
---- 二 泾县方言本字考
-- 第四节 语法
---- 一 词法
---- 二 句法
-- 第五节 标音举例
---- 一 俗语
---- 二 民间故事
---- 附 熟语
第三十六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查伟
---- 左匡政
---- 万巨
---- 汪伦
---- 崔十五
---- 左震
---- 汪遵
---- 许棠
---- 韦焕
---- 黄蘖禅师
---- 吴文举
---- 汪文谅
---- 包整
---- 凌策
---- 林淳
---- 凌震
---- 魏杞
---- 汪澥
---- 刘谊
---- 徐亮
---- 詹友端
---- 鲍若虚
---- 汪汝则
---- 吴伟
---- 昌永
---- 守讷
---- 梅成和
---- 姚鹏飞
---- 文榕
---- 施元长
---- 吴时显
---- 王栐
---- 施正大
---- 曹大三
---- 倪水西
---- 郭雷焕
---- 苏济
---- 洪文广
---- 王相
---- 左继樗
---- 马晋
---- 吴彦高
---- 左维垣
---- 宗泐
---- 左忠
---- 查万合
---- 左洋
---- 大嵩
---- 郑澜
---- 闵珪
---- 刘伯大
---- 薛惠
---- 程富
---- 左景
---- 贾启
---- 赵昌
---- 徐旭
---- 王弁
---- 左晔
---- 王浚
---- 张(日永)
---- 强珍
---- 沈淮
---- 包义民
---- 王达
---- 董纲
---- 董杰
---- 左辅
---- 季鸾
---- 王铸
---- 萧瑞
---- 郑气
---- 王廷干
---- 赵履祥
---- 萧谧
---- 章嵩
---- 沈奎
---- 胡永成
---- 左镒
---- 董珆
---- 陈守仁
---- 张炫
---- 钟纽
---- 查绛
---- 邱时庸
---- 郑钦
---- 杨孟春
---- 萧良干
---- 朱甫
---- 刘世亨
---- 赵善政
---- 郑锐
---- 查铎
---- 伍文渭
---- 张綮
---- 张尧文
---- 徐淡
---- 徐浩
---- 翟台
---- 赵睿
---- 萧彦
---- 郑一元
---- 李日文
---- 赵健
---- 包大智
---- 赵士登
---- 赵士际
---- 萧雍
---- 叶永盛
---- 陈大绶
---- 张一卿
---- 李邦华
---- 张应泰
---- 赵士发
---- 吴子扬
---- 郑极祥
---- 吴尚默
---- 曹谷
---- 查国宁
---- 吴江龙
---- 胡世及
---- 赵不逸
---- 萧耀
---- 陈国昌
---- 尹民兴
---- 万应隆
---- 万麒
---- 王徽
---- 文敦元
---- 翟祐
---- 王爵
---- 钟鼎
---- 高承诞
---- 刘士焜
---- 左棠芳
---- 查大期
---- 沈容贤
---- 王廷相
---- 朱苞
---- 朱枱
---- 郑瑾娥(女)
---- 马腾蛟
---- 萧之龙
---- 朱仪
---- 洪维翰
---- 吴鸿裁
---- 叶令树
---- 文启元
---- 赵初浣
---- 萧思伦
---- 张载达
---- 沈懋贤
---- 赵大中
---- 萧家骏
---- 赵玮
---- 张载述
---- 赵善增
---- 赵鹤
---- 董文道
---- 吴汉超
---- 赵如郊
---- 万庚
---- 翟士怡
---- 叶兆斗
---- 郑琪(木芬)
---- 刘鸿盤
---- 朱苞
---- 胡尚衡
---- 习全史
---- 洪乘轩
---- 胡其旦
---- 汪化鏊
---- 赵岳生
---- 赵必洗
---- 胡子棅
---- 赵时可
---- 赵廷辉
---- 胡岳龄
---- 查之恺
---- 翟时泰
---- 胡岑龄
---- 胡承谋
---- 郑相如
---- 赵知希
---- 查崇华
---- 吴国抡
---- 陈孝
---- 包槐
---- 吴兆龙
---- 吴蕙
---- 胡旵
---- 郑青莲
---- 傅九鼎
---- 赵青藜
---- 胡承磷
---- 叶居仁
---- 胡择先
---- 刘斡
---- 赵望龄
---- 萧学书
---- 阮彩
---- 胡镇远
---- 胡承殿
---- 胡世科
---- 郑景
---- 郑居中
---- 叶沃若
---- 王廷栋
---- 翟礼
---- 胡筠
---- 胡振
---- 赵獬
---- 胡蜃龄
---- 胡士程
---- 朱梓
---- 王起元
---- 翟绳祖
---- 陈宝泉
---- 赵雷生
---- 赵良霈
---- 沈寅
---- 翟槐
---- 潘成章
---- 吴芳培
---- 吴濬
---- 吴葆孙
---- 朱瑶
---- 左晖
---- 胡林模
---- 朱理
---- 朱一谦
---- 吴昌龄
---- 吴希文
---- 吴豹文
---- 叶逢时
---- 吴廷选
---- 吴文炳
---- 赵绍祖
---- 胡粤生
---- 朱珔
---- 翟思瀷
---- 翟思晓
---- 左瑜
---- 朱德懋
---- 朱格
---- 胡承珙
---- 胡世琦
---- 查敦伦
---- 翟金生
---- 包世臣
---- 潘锡恩
---- 包世荣
---- 包诚
---- 胡照
---- 倪度
---- 查春如
---- 章介眉
---- 赵崇济
---- 朱备
---- 吴廷华
---- 吴廷斌
---- 章洪钧
---- 王福
---- 王廷佐
---- 萧廷机
---- 李竟成
---- 李国照
---- 翟增荣
---- 朱莲塘
---- 朱鸿度
---- 朱幼鸿
---- 朱智仁
---- 吴广霈
---- 翟青松
---- 潘庆澜
---- 洪汝奎
---- 吴祖培
---- 潘骏德
---- 潘骏文
---- 吴焕采
---- 吴云舫
---- 翟凤翔
---- 赵鼎煌
---- 郑效澜
---- 胡壁城
---- 左坊
---- 胡渊
---- 凤迪民
---- 胡寿侯
---- 马俊
---- 查笑山
---- 洪文德
---- 万澍
---- 王锐
---- 董长春
---- 吴国骥
---- 洪思伯
---- 翟桓
---- 翟志达
---- 查秉钧
---- 吴庆元
---- 吴怡生
---- 吴稚久
---- 陆绍泉
---- 胡耐安
---- 吴庆馀
---- 吴月晖
---- 吴朋三
---- 吴之屏
---- 吴之瀚
---- 吴介如
---- 张继良
---- 翟光炽
---- 翟舒然
---- 朱礼棠
---- 翟宗廉
---- 萧虎臣
---- 吴观光
---- 吴逢恩
---- 朱侠骨
---- 胡怀琛
---- 胡惠生
---- 李振会
---- 潘祖光
---- 潘隽生
---- 吴卧云
---- 郎进新
---- 赵允葆
---- 章复权
---- 贺吉祥
---- 王植先
---- 王达
---- 胡朴安
---- 吴企云
---- 朱大经
---- 葛铭勋
---- 葛砚修
---- 孙玲香
---- 徐志凯
---- 徐兆棠
---- 施新民
---- 凤志旺
---- 凤秀峰
---- 汪正根
---- 胡息求
---- 何德义
---- 卜汉英
---- 王同庆
---- 董石泉
---- 周芷桢
---- 吴藻江
---- 张素珍
---- 吴鸿赐
---- 杨同发
---- 徐嫦娥
---- 陈六香
---- 吴亚雄
---- 吴晓飞
---- 吴作民
---- 王秉珪
---- 朱尊一
---- 朱似愚
---- 章子觉
---- 王稼祥
---- 查谦
---- 吴则虞
---- 吴半农
---- 李紫翔
---- 吴葆萼
---- 吴玉如
---- 吴茂荪
---- 翟慕颐
---- 翟特生
---- 曹怡
---- 韦启德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吴作人
---- 吴组缃
---- 胡道静
---- 吴波
---- 唐耀
---- 吴小如
---- 朱践耳
---- 查全性
---- 吴菊芳
---- 吴寿棋
---- 洪林
---- 吴之理
---- 江岚
---- 翟盛
---- 洪沛霖
---- 徐志松
---- 徐正明
---- 查波平
---- 吴健人
---- 徐承书
---- 孙飞英
---- 曹源漱
---- 吴子昆
---- 洪文达
---- 吴宗舫
---- 朱永瞻
---- 朱永昭
---- 吴报春
---- 洪绂曾
---- 朱永芳
---- 朱世慧
---- 吴淮生
---- 洪同
---- 洪文湘
---- 黄仲琮
---- 张拓芜
---- 胡道彦
---- 翟宗涛
-- 第三节 英名录
---- 一 烈士名录
---- 二 泾县籍国民党军队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录
-- 一 旧志源流
-- 二 旧志序文选
-- 三 泾县地方文集序文选
-- 四 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编修《泾县志》的决议
-- 五 泾县新编乡镇志、厂矿企业志、专业志存目
-- 六 传说 轶闻
-- 七 1988~1994年大事记
-- 八 后记
泾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泾县志》审稿组
泾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