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罗甸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8月
目录
封面
罗甸县志
版权页
罗甸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罗甸县志办公室
《罗甸县志》编辑班子
图片
--
罗甸县行政区划图
--
罗甸县民族分布图
--
县城一角
--
中共罗甸县委办公楼
--
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楼
--
罗甸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罗甸县志》编辑班子
--
县水泥厂
--
县硅厂夜景一角
--
龙坪镇联办铁厂
--
石门坝电站
--
兴建中的雷公滩电站
--
边外河大桥
--
县汽车站
--
羊里码头落成剪彩大会
--
逢亭早熟蔬菜一角
--
风亭乡勤车村栏河造田76亩
--
罗甸柑桔(黄果)
--
逢亭古榕树
--
大关杜仲林一角
--
县林场一角
--
国家一类保护珍稀植物——桫椤
--
攀枝花盛开
--
八茂镇香蕉基地一角
--
古老木竹水车
--
坝王河水利渠道
--
布依族村寨
--
龙坪镇早熟蔬菜市场
--
八总乡西瓜上市
--
董架边贸市场一角
--
大井风光一角
--
布依族橄榄房
--
边阳小学文昌阁
--
集市花线摊
--
布依族土花布、床单
--
布依族刺绣品上市出售
--
苗族自制绣花裙
--
逢亭苗族服饰
--
凤亭苗族服饰
--
布依族青年服装
--
汉族妇女
--
平岩苗族服饰
--
董架苗族服饰
--
八茂民族小学
--
罗甸民族中学
--
县幼儿园
--
坡木双语文小学在上课
--
黔桂两省区金融系统运劝会一角
--
县医院门诊部
--
罗悃镇卫生院
--
县电视地面接收站
--
县医院作截肢手术
--
苗族铜鼓、木鼓
--
1986年法国洞穴考察队在平岩考察
--
罗甸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
1954年7月3日选举的罗甸县人民政府委员
--
政协罗甸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预备役部队在训练场上
--
罗甸县页岩砖瓦厂
--
简然关公路七道拐
--
大理石雕雄狮
--
八茂大桥
--
上隆茶场一角
--
大关坡改梯一角
--
油桐树花开
--
黑山羊基地
--
风亭乡牛马市场
--
边阳三岔河水库
--
沫阳关水利大坝
--
县首届农民蓝球运动会一角
--
打林河福星古桥
--
苗族岩棺葬
--
老城观音堂
序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清代前建置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二章 现行政区
----
第一节 龙坪镇
----
第二节 城关区
----
第三节 边阳区
----
第四节 逢亭区
----
第五节 沫阳区
----
第六节 八茂区
----
第七节 罗悃区
--
第三章 区镇概况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集镇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自然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七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八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土壤特点与区域分布
--
第九章 植被植物动物
----
第一节 天然植被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第二篇 民族
--
第一章 各民族人口及分布
----
第一节 各民族人口
----
第二节 各民族人口分布
--
第二章 布依族
----
第一节 族称与迁徙
----
第二节 语言与文字
----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
第四节 生活习俗
----
第五节 文化艺术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迁徙分布
----
第二节 婚姻与家庭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语言与文化艺术
--
第四章 瑶族侗族壮族
----
第一节 瑶族
----
第二节 侗族壮族
--
第五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干部
----
第三节 民族识别
----
第四节 民族经费使用
----
第五节 民族关系
------
附:麻山事件
第三篇 政权政务
--
第一章 土司县政府参议会
----
第一节 土司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三节 县参议会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代表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会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科室
----
第二节 区镇机构
----
第三节 乡镇机构
----
第四节 劳动人事
----
第五节 民政
----
第六节 工作纪略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工作记略
第四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县党部
----
第二节 三青团县团部
----
第三节 青年党县党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地下活动
----
第二节 县委机构
----
第三节 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历次党代会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农村工作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九节 纪律检查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联合会
----
第五节 共青团
----
第六节 其他团体
第五篇 军事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五节 民兵
----
第六节 军事设施人防战备
----
第七节 战事纪略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侦破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籍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批捕起诉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五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律顾问
----
第五节 公证
第六篇 农林水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生产条件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蔬菜
--
第二章 畜牧
----
第一节 牧场饲料
----
第二节 畜禽生产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副业
----
第五节 渔业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林木经营
--
第四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灌工程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人畜饮水
----
第六节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七节 电站建设
----
第八节 电力管理
第七篇 工建交邮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冶金采矿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农机具修造
----
第四节 造纸加工手工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大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渡口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管理养护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邮路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章 城乡建设环保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镇建设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第八篇 财税审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利润监交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监察
----
第二节 定期审计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金库银行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贷豁免
----
第四节 存款储蓄
----
第五节 基建资金管理
----
第六节 公债国库券
----
第七节 保险
第九篇 贸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集体和个体商业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供应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经营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检查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五章 物资
----
第一节 计划调拨
----
第二节 市场供应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统计
--
第六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食征购销
----
第二节 油脂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存
----
第四节 粮油调运
第十篇 教科文卫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义学书院私塾
----
第二节 初等教育
----
第三节 中等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部门
----
第二节 科普科研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名胜古迹
----
第五节 宗教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声母韵母声调
----
第二节 声韵调配合
----
第三节 特色方言词
--
第五章 史志编修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党史征集
----
第三节 县志编纂
----
第四节 文史
--
第六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设备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药检药政
----
第七节 卫生经费
----
第八节 民间医疗
--
第七章 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技
----
第四节 设施
----
第五节 培训
人物传
--
王德芳
--
熊亮臣
--
熊三妺
--
杨树清
--
卢耀
--
王小成
--
陈贵祥
--
许雄华
--
田应福
--
李朝安
--
欧树清
--
张利泉
--
农瑞英
--
何韬
--
申卓元
--
罗佩云
--
孔辛山
--
王兴臣
--
罗旬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录
--
烈士英名录
--
地方文存
编 后记
县志历届编委
《罗甸县志》主要资料提供单位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