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四方机车车辆厂主要承担铁路内燃机车、客车以及城市轨道车和城市地铁的设计制造任务。本志记述了工厂发展的历史以及生产、建设、管理、经营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00-1993
出版时间:
1996年12月
目录
封面
四方机车车辆厂志
工厂史志编纂委员会
厂志编审委员会
图片
--
四方机车车辆厂平面图
--
客车分厂平面图
--
青岛铁路铸造厂平面图
--
工厂生产的机车车辆及其配件遍布世界各地
--
机车产品国内分布图
--
客车产品国内分布图
--
1959年11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环行线视察工厂研制的“卫星”号
--
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视察工厂题词
--
1984年夏,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为工厂职工集邮协会成立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准高速列车环行试验题词
--
1990年4月,铁道部部长李森茂视察工厂题词。
--
中共中央委员、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韩杼滨视察工厂题词。
--
工厂大门
--
1928年的工厂大门
--
1915年的工厂全景
--
工厂新建的科技楼
--
青岛铁路铸造厂(原沧口分厂)
--
客车分厂厂区
--
图为江泽民同工厂总工程师黄安俊亲切握手。
--
1994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右2)在工厂研制的准高速餐车上慰问参试
--
1995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与铁道部领导在工厂制造的新型公务车上亲切
--
1994年8月25日,铁道部部长韩杼滨在厂长戚文陪同下视察客车分厂钢结构车间
--
1984年1月9日,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右1)在山东省省长梁步庭(中)、青岛市市长臧坤(左
--
1990年11月17日,铁道部副部长屠由瑞在厂长戚文陪同下与生产第一线工人亲切交谈
--
1990年10月20日,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郭松年(右1)、市长俞正声(中)在厂长戚文陪同下参观工厂厂史
--
工厂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开辟的窗口——上海四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铁道部副部长傅志寰参观了工厂展区。
--
图为铁道部计划司副司长杨海长(左2),青岛市副市长王增荣(左4),缅甸铁路代表团团长、缅铁车辆总经理
--
1974年7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参观工厂援建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机车车辆修理厂
--
1985年2月22日,工厂与日本国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兵库工厂缔结友好工厂签约仪式在日本举行
--
图为中国铁路代表团团长、工厂厂长戚文在剪彩仪式上讲话
--
1994年2月25日,工厂与日本国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作生产TR223F构架签约仪式在工厂举行
--
图为在德国哈勒市第一辆D/IVW硬卧客车落成交接仪式上,戚文团长同德方豪尔希德总经理亲切握手
--
图为工厂厂长戚文与川崎重工副社长真锅芳郎代表双方交换延长友好协议签约文本
--
图为大会会场
--
1923年“圣诞会”会章
--
图为大会会场
--
图为罢工胜利纪念合影。
--
在青岛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4周年大会上,市委书记俞正声向工厂党委书记李常顺颁发“先进党委”奖牌。
--
图为工厂离退休老领导在厂长戚文、党委书记李常顺的陪同下参观厂史展览。
--
1990年10月20日,工厂隆重召开纪念建厂90周年大会。
--
职工住宅区一瞥
--
1988年,工厂隆重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
1990年,工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
1995年12月16日,工厂隆重举行第10000辆客车出厂剪彩仪式
--
工厂史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厂办领导研讨首部厂志工作
--
工厂组织科技人员走向街头,加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力度
--
工厂在抓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每年都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基本国策
--
图为在工厂第三次职工代表质询会上,与会领导热心回答职工代表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
图为厂长戚文在第一个接待日倾听群众心声
--
微机室
--
数控多工位冲床
--
大型冲压设备群
--
数控气体切割机
--
仿形加工中心
--
机体加工中心
--
1950年,工厂新造“国庆”号机车落成典礼
--
1952年7月,工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
--
1956年,工厂试制成功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
--
1958年4月,工厂试制成功人民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
--
1961年,工厂试制成功上游型蒸汽机车
--
1959年9月,工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
1958年,工厂试制成功“东风”号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
1964年,工厂研制成功红星型液力传动调车内燃机车
--
1966年,工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干线客运内燃机车——东方红(1)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
1970年,工厂试制成功DFH系列援外用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
1976年,工厂研制成功东方红(3)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该型车于1985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
--
1969年,工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大功率(3680KW)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东方红(4)型干线客货两
--
图为在云南省宜良机务段的该型机车群
--
工厂为矿山、冶金、油田、石化、港口等设计制造的GK系列液力传动内燃调车机车
--
1984年,工厂试制成功东风5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该车198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1989年获国家科
--
1989年,工厂试制成功了东风5型电传动口岸内燃机车
--
1994年,工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天安”号公务动车
--
图为该车在沪宁线进行货运提速试验
--
1995年,工厂专门为缅甸联邦铁路设计制造了客货运内燃机车
--
工厂于1953年设计制造的YW21型硬席卧车
--
工厂于1956年设计制造的YW22型硬卧车。该车于1985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
工厂于1958年研制、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列双层客车列车组
--
工厂于1960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列低重心轻快稳列车组
--
KD25型大功率空调发电车
--
工厂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制造的RZ25型空调软座车
--
工厂于1985年试制成功的新一代25.5米高级公务车
--
YWl8A型国际旅游车
--
工厂为广九铁路制造的25.5米空调软座列车
--
工厂于1992年研制成功的中国首列“希望”号空调旅店列车
--
工厂于1993年研制成功的准高速列车,在北京铁道试验基地进行试验
--
工厂生产的第一辆25G型客车样板车
--
1985年,工厂生产的客车15号车钩荣获国家产品银质奖
--
工厂研制成功铁路公路两用车,填补了国内空白
--
工厂制造的出口斯里兰卡三等硬座车
--
工厂制造的出口缅甸软席座车
--
工厂为坦赞铁路制造的二等客车
--
工厂制造的出口坦赞高级公务车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工厂概况
--
工厂概况
第二篇 工厂大事记
--
工厂大事记
第三篇 解放前党的活动与工人运动
--
第一章 建厂初期工人队伍状况
----
第一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
----
第三节 工人自发的反抗与斗争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一节 圣诞会和艺徒养成所同学会的成立
----
第二节 王荷没在工厂的革命活动与工人早期的罢工斗争
----
第三节 邓恩铬、李慰农在工厂的革命活动与党团组织的建立
----
第四节 1925年胶济铁路与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
----
第五节 胶济铁路总工会与四方机厂工会的成立与活动
----
第七节 沪青惨案后援会
----
第八节 军阀张宗昌血腥镇压工人运动
----
第九节 伦克忠、韩文玉赴京控诉帝国主义与军阀的罪行
--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一节 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
第二节 党组织的恢复与活动
----
第三节 工人补习学校里的斗争
----
第四节 1930年1月的增薪运动
----
第五节 1930年6月的反工贼斗争
----
第六节 1931年春节罢工
----
第七节 1932年中共四方党支部的建立与活动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一节 日本侵略者的暴政
----
第二节 工人的反抗斗争
----
第三节 抵制试制生产炮弹的斗争
--
第五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工人的生活状况
----
第二节 中共地下组织在工厂的活动
----
第三节 1948年1月要面粉斗争
----
第四节 护厂斗争
第四篇 体制机构
--
第一章 隶属沿革
--
第二章 建国前机构设置
--
第三章 建国后机构设置
第五篇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解放前的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德国始建时期
----
第二节 日本 第一次占领时期
----
第三节 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 第一次统治时期
----
第四节 日本 第二次占领时期
----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 第二次统治时期
--
第二章 第六个五年计划前的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基本建设部门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恢复时期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
----
第四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五节 第四、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六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章 首次全面技术改造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全面技术改造的依据
----
第三节 规划立项
----
第四节 客车系统扩建工程
----
第五节 机车系统改扩建工程
----
第六节 全面技术改造的效果与效益
第六篇 生产发展
--
第一章 蒸汽机车的修理与制造
----
第一节 组装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制造
--
第二章 内燃机车的制造与修理
----
第一节 制造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章 客车的修理与制造
----
第一节 组装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制造
--
第四章 货车的修理与制造
----
第一节 组装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制造
--
第五章 援外与出口生产
----
第一节 援外机车
----
第二节 援外与出口客车
----
第三节 出口印度尼西亚柴油发电机组
--
第六章 机车车辆主要部件的生产
----
第一节 机车主要部件的生产
----
第二节 车辆主要部件的生产
----
第三节 其他零部件生产
第七篇 企业管理
--
第一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规章制度的演变
----
第三节 建国后工厂规章制度目录
--
第二章 生产管理
----
第一节 生产指挥系统
----
第二节 生产作业计划
----
第三节 生产调度
----
第四节 在产品管理
----
第五节 生产协作
----
第六节 现场管理
--
第三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经营计划
----
第三节 经济责任制
----
第四节 生产技术准备
----
第五节 成本与价格
----
第六节 产品销售
----
第七节 综合统计
--
第四章 技术管理
----
第一节 机车产品设计
----
第二节 客车产品设计
----
第三节 技术、工艺
----
第四节 工艺纪律
----
第五节 工艺装备
----
第六节 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
--
第五章 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标准化工作
--
第六章 信息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档案利用
----
第四节 科技信息
----
第五节 计算机应用
--
第七章 计量理化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理化试验
--
第八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产品质量检验
----
第二节 机车验收
----
第三节 车辆验收
----
第四节 售后服务
--
第九章 设备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设备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管理
--
第十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与定额
----
第三节 仓库管理
----
第四节 物资回收与利用
--
第十一章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工资与奖励
----
第四节 劳动组织与定额
--
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全面经济核算
----
第三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四节 财务成本
----
第五节 流动资金供应
--
第十三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务收支(定期)审计
----
第三节 中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
第四节 基本建设项日审计
----
第五节 专项审计调查及经济效益审计
----
第六节 其他工作
--
第十四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安全管理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
第五节 绿化工作
--
第十五章 能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能源消耗定额
----
第三节 节约能源
--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十七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厂务工作
----
第二节 公安保卫工作
----
第三节 总务工作
--
第十八章 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
----
第一节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
第二节 合资项日
--
第十九章 协会管理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 企业管理协会
第八篇 生产系统
--
第一章 机车系统
----
第一节 机车车间
----
第二节 液力传动车间
----
第三节 柴油机一车间
----
第四节 柴油机二车间
----
第五节 柴油机三车间
----
第六节 机车车体车间
----
第七节 部件车间
----
第八节 机车解体车间
--
第二章 客车系统
----
第一节 客一车间
----
第二节 客二车间
----
第三节 客三车间
----
第四节 客车机械车间
----
第五节 转向架车间
--
第三章 热加工系统
----
第一节 锻工车间
----
第二节 铸铁车间
----
第三节 热处理车间
--
第四章 后方系统
----
第一节 工兵车间
----
第二节 修机车间
----
第三节 电气车间
----
第四节 动力车间
----
第五节 运输车间
----
第六节 建筑车间
----
第七节 制备车间
--
第五章 客车分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客车系统扩建工程建设情况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第四节 客车总装车间
----
第五节 钢结构车间
----
第六节 木制件车间
----
第七节 运务科(车间)
----
第八节 动修站(车间)
----
第九节 电修站(车间)
--
第六章 沧口分厂(铁路铸造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铸钢车间
----
第四节 动修车间
----
第五节 准备车间
第九篇 多种经营与集体企业
--
第一章 四机实业总公司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争创效益
--
第二章 青岛四机工业公司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经营
----
第三节 产品开发
----
第四节 湖岛基地建设
----
第五节 公司下属单位
--
第三章 棘洪滩劳动服务公司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三节 公司各厂队
第十篇 文化·教育·文艺·体育
--
第一章 教育概况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学历教育
--
第二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工人培训
----
第二节 干部培训
----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
第四节 委外、外委等培训
--
第三章 教学机构
----
第一节 职工学校
----
第二节 职工大学
----
第三节 职工政治学校
----
第四节 联办职业高中
----
第五节 技工学校
----
第六节 职工子弟小学
----
第七节 幼儿园
--
第四章 职工文化生活
----
第一节 职工俱乐部
----
第二节 职工文艺创作与演出
----
第三节 职工文化艺术节
----
第四节 图书馆
--
第五章 职工体育活动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及群体活动
----
第三节 职工运动会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
第十一篇 生活福利
--
第一章 职工宿舍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宿舍管理与分配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章 职工医院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医疗工作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三章 职工食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食堂管理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节 青岛新欣畜禽良种场
--
第四章 劳动保险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
第四节 职工退休
--
第五章 其他生活服务
----
第一节 托幼工作
----
第二节 职工家属区浴池
----
第三节 液化气管理
----
第四节 工厂招待所
----
第五节 职工疗养院
----
第六节 家属工作
第十二篇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四方机车车辆厂委员会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委工作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委工作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委工作
--
第二章 分厂(公司)党务工作
----
第一节 青岛铁路铸造厂党务工作
----
第二节 客车分厂党务工作
----
第三节 青岛四机工业公司党务工作
--
第三章 党的组织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党员队伍建设与党员教育管理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四章 党的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人事档案管理
--
第五章 党的宣传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第四节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处
----
第五节 火车头报社
----
第六节 工厂电视台
--
第六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纪律检查
----
第三节 打经工作和行政监察
--
第七章 党校
----
第一节 体制沿革
----
第二节 党员干部培训
----
第三节 学历教育及教学研究
--
第八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老战士协会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九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民兵建设
----
第三节 征兵与退伍工作
----
第四节 拥军优属与军民共建
----
第五节 人民防空工作
--
第十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建设“职工之家”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劳动竞赛
----
第六节 职工民主管理
----
第七节 女工工作
--
第十一章 职工代表大会
--
第十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团的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团的主要工作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第十三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第一节 郭恒祥
----
第二节 伦克忠
----
第三节 尹振邦
----
第四节 纪子瑞
----
第五节 傅书堂
--
第二章 英模人物
----
第一节 顾懋林
----
第二节 贾培谟
----
第三节 梁振隆
--
第三章 名录
--
第四章 建国后历任厂级负责人简介(部分)
----
武嘉澍
----
刘伟
----
宋星路
----
铁峰
----
曹国钧
----
白 滔
----
戚文
----
丁文
----
朱绍武
----
韩健民
----
李华
----
段 林
----
杨荣杰
----
袁可辛
----
方彭
----
王士良
----
刘荣耀
----
李常顺
----
王守恒
----
冯贤义
----
王军
----
孙序栋
----
丁国英
----
邵尚选
----
滕文锷
----
陈正裕
----
滕文潭
----
周金凯
----
龙平生
----
刘廷正
----
张鹤宾
----
张军
----
李荣达
----
郑铁军
----
韩和平
----
宋浩
----
辛光宇
----
蔡克儒
----
孙志贤
----
赵炘平
----
李升仁
----
郭立诚
----
韩国恩
----
叶树
----
王玉文
----
吕子安
----
郭昌龙
----
孙波
----
吴标
----
丁菊畦
----
高仲升
----
黄克伦
----
姜尚德
----
王金良
----
高振洲
----
任允文
----
黄安俊
----
龚新林
----
梁霄洁
----
周兴秉
第十四篇 附录
--
附录
后记
基层单位撰稿人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