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县志

宁国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宁国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7年07月

目录

封面
宁国县志
版权页
编纂机构、编修人员及审定单位
图片
-- 宁国县城区图
-- 宁国县政区图
-- 仙人塔
-- 千秋关
-- 山门洞
-- 石柱
-- 县城鸟瞰图
-- 宋·鎏金银器
-- 唐·灰陶屐砚
-- 唐·龙鹊月宫镜
-- 新石器
-- 红军石刻
-- 唐·铁瓦寺之铁瓦残片
-- 清·周赟书法
-- 县委大楼
-- 县政府大门
-- 县政府机关办公楼
-- 刘村坝
-- 西津河防洪堤
-- 千亩畈
-- 大棚蔬菜
-- 杨山猪
-- 茶山
-- 宁国水泥厂远眺
-- 国内首创的三环牌三轮车
-- 黄山牌190柴油机
-- 双津集团塑料厂编织车间
-- 电力局调度室
-- 紫砂工艺品
-- 原煤装运
-- 宁国化肥厂
-- 宁国密封件厂文化宫
-- 硫化车间
-- 电容器生产线
-- 碳素管材
-- 宁国耐磨材料总厂检测室
-- 安徽华贝集团
-- 莹石
-- 华贝皮装
-- NSP光伏水泵
-- 石棉
-- 山核桃林
--
-- 苍鹭
-- 猴面鹰
-- 元竹林
-- 猫头鹰
-- 鬣羚
-- 宁国宾馆
-- 县百货一店购货厅
-- 县食品商城、医药商厦
-- 县百货大厦
-- 宁国中学校园
-- 城关幼儿园
-- 河沥中学大门
-- 职业中学的语音教学
-- 迎春环城跑
-- 查螺
-- 清沟灭螺
-- 县医院“CT”室
-- 县中医院针灸治疗
-- 龙灯
-- 艺术大师刘海粟在宁国
-- 宁国县文化大世界
-- 皖南花鼓戏《假报喜》
-- 畲族对歌
-- 吴天仁·国画
-- 刘植楠·书法
-- 吴宪生·国画
-- 唐伯平·书法
-- 席今中·竹画
-- 陈建国·书法
-- 王子培·国画
-- 陈为中·水彩画
-- 宁国火车站
-- 县汽车站
-- 河沥溪复桥
-- 邮运车辆
-- 电视节目编辑系统
-- 慈张线宁国城区段水泥路
-- 县邮电局万门程控电话机房
-- 广播电视台机房
-- 165米高的电视发射塔
-- 云梯畲族乡成立
-- 国优产品O型密封圈
-- 畲族少女
-- 消灭血吸虫病奖杯
-- 国家名茶“黄花云尖”
-- 凤形牌低铬耐磨球
-- 宁国陶瓷节煤炉
-- 宁前胡
-- 宁国贝母
-- 宁国牡丹
-- 宁国笋干
-- 猕猴桃
-- 香菇
-- 板栗
-- 银杏
-- 青梅
-- 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
-- 青钱柳
-- 云锦杜鹃
-- 猕猴
-- 树蛙
-- 香果树
-- 甜槠林
-- 金钱松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县境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 城
---- 第二节 乡 镇
------ 宁国县政区图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宁国县地质图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第四节 地 史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地貌区划
---- 第三节 山 脉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温 度
---- 第三节 降雨 蒸发
----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
---- 第五节 霜 雪 风
-- 第四章 河 流
---- 第一节 东津河
---- 第二节 中津河
---- 第三节 西津河
---- 第四节 水阳江上游河段
-- 第五章 土 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肥力
---- 第三节 土壤分布
-- 第六章 植 被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珍稀群落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 灾
---- 第二节 干旱 高温灾害
---- 第三节 低温冷害
---- 第四节 大风 冰雹灾害
------ 附:自然灾害实录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性别年龄结构
---- 第二节 职业结构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文化素质
---- 第五节 姓 氏
-- 第三章 民 族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畲 族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提倡晚婚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 第三节 节 育
----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人口消费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耕地 劳力
---- 第一节 耕 地
---- 第二节 劳 力
-- 第二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租佃制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四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北部粮、油、牧、渔区
---- 第二节 中部粮、林、牧、经区
---- 第三节 东南部林、牧、桑区
---- 第四节 西南部林、茶、特产区
-- 第五章 主要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油料作物
-- 第六章 茶叶 蚕桑
---- 第一节 茶 叶
---- 第二节 蚕 桑
-- 第七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土壤 肥料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八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九章 主要场站
第五编 林 业
-- 第一章 资 源
----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
---- 第二节 林种分布
-- 第二章 营 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造 林
---- 第三节 抚育更新
---- 第四节 育林基金
-- 第三章 护 林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防乱砍滥伐
---- 第三节 防 火
----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
-- 第四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木竹生产经营
---- 第二节 林副产品生产
-- 第五章 林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山林权属
---- 第三节 木竹管理
-- 第六章 林 场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集体林场
第六编 水 利
-- 第一章 水利设施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河流治理工程
-- 第二章 防汛 抗旱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防 洪
---- 第三节 抗 旱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水土治理
-- 第四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利经费
第七编 牧副渔业
-- 第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 养
---- 第二节 良种繁殖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二章 副 业
---- 第一节 种 植
---- 第二节 养 殖
---- 第三节 采 集
---- 第四节 编 织
---- 第五节 其他副业
-- 第三章 渔 业
---- 第一节 人工养殖
---- 第二节 捕 捞
---- 第三节 鱼病防治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第八编 土特名产
-- 第一章 农副产品
-- 第二章 林副产品
-- 第三章 中药材
-- 第四章 工艺品 花卉
-- 第五章 副食品
第九编 工 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私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化学 电子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四节 陶瓷工业
---- 第五节 电力工业
---- 第六节 采矿工业
---- 第七节 食品工业
---- 第八节 造纸 印刷工业
---- 第九节 轻纺工业
---- 第十节 森林工业
-- 第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生产设施
-- 第四章 省 (市) 地属企业
---- 第一节 上海市“小三线”企业
---- 第二节 省属企业
---- 第三节 地属企业
第十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企业分布
---- 第一节 产品生产基地
---- 第二节 各区企业
-- 第三章 企业结构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建筑企业
---- 第三节 商业企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 农业企业
-- 第四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用工制度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第五章 主要企业及产品简介
---- 第一节 骨干企业
---- 第二节 主要产品
第十一编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设 施
---- 第一节 路 线
---- 第二节 桥 梁
---- 第三节 隧 道
---- 第四节 车 站
---- 第五节 渡口 码头
-- 第二章 运 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铁路运输
---- 第四节 水路运输
---- 第五节 搬运装卸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公路管理
---- 第二节 车辆监理
第十二编 邮 电
-- 第一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驿 铺
---- 第二节 邮电局、所
-- 第二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 路
---- 第二节 封发投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 信
---- 第一节 电 报
---- 第二节 电 话
第十三编 城建 环保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 (镇) 村建设
---- 第三节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第十四编 商 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户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联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购销渠道
----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四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三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街镇集市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商品开发
第十五编 粮 油
-- 第一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仓 储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料加工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第十六编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 广告管理
-- 第二章 物 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演变
---- 第三节 商品交换比价
--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器具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十七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审计监督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税 制
---- 第二节 税种税率税额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第十八编 金 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当 铺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银 行
--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一节 货币流通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章 存 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结 算
---- 第一节 会计核算
---- 第二节 转帐结算
---- 第三节 联行往来
-- 第五章 信 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商业贷款
---- 第四节 工业贷款
----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 信托贷款
-- 第六章 侨汇 债券
---- 第一节 侨 汇
---- 第二节 债 券
-- 第七章 保 险
第十九编 政 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创立
---- 第二节 中共宁国县委员会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组织整顿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县党部及基层组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县衙 县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乡 里
-- 第三章 民国县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区乡公所
---- 第三节 国大代表 参议会
--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政府
---- 第四节 信 访
---- 第五节 外事 侨务
-- 第五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第二十一编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工会
---- 第二节 解放后工会
-- 第二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农 会
---- 第二节 农民协会
----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妇女会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五章 工商组织
---- 第一节 商 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章 其他组织
---- 第一节 抗美援朝分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二十二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治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重大社会治安活动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 防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公 证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第二十三编 民 政
--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 恤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设施
---- 第二节 农村“五保”
-- 第三章 救济 扶贫
---- 第一节 救 济
---- 第二节 扶 贫
-- 第四章 婚葬 地名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三节 地名管理
第二十四编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劳 动
---- 第一节 就业 安置
---- 第二节 职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 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任用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干部考核
---- 第五节 精 简
--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 资
---- 第二节 福 利
-- 第四章 退休 离休
---- 第一节 退休 退职
---- 第二节 离 休
第二十五编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 兵役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兵 役
-- 第二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 第一节 驻 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章 防 务
---- 第一节 防务设施
---- 第二节 防务组织
---- 第三节 防 空
-- 第四章 民 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活动
---- 第三节 石口民兵
-- 第五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古代战事
---- 第二节 近代战事
---- 第三节 现代战事
------ 附:日机轰炸宁国暴行录
第二十六编 教 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旧 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附:宁国县城关 第一小学简介
---- 第四节 特殊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附:安徽省宁国中学简介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职业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四节 其他业余教育
-- 第三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教学设备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四章 教 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专业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二十七编 科技 体育
-- 第一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技咨询服务
---- 第五节 科技推广
---- 第六节 水文 气象 地震测报
---- 第七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体 育
---- 第一节 设施与队伍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第二十八编 文 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二章 戏剧 电影
---- 第一节 戏 剧
---- 第二节 电 影
---- 第三节 影剧院、场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创作组织
---- 第二节 作 品
-- 第四章 地方史志
---- 第一节 中共党史工作
----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三节 文史资料研究
--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 书
---- 第二节 档 案
-- 第六章 报刊 通讯
---- 第一节 报 刊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七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 播
---- 第二节 电 视
-- 第八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石刻 石雕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 第五节 名 胜
第二十九编 医药 卫生
-- 第一章 医 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附:驻宁国医疗单位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医疗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医疗队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疫 情
---- 第三节 防 治
-- 第四章 保 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幼儿 学生保健
---- 第三节 职工保健
-- 第五章 药 政
---- 第一节 药材资源
---- 第二节 药材生产加工
---- 第三节 药品经营
------ 附:著名老字号药店选介
---- 第四节 药政管理
第三十编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乡 风
---- 第一节 风 尚
---- 第二节 新 风
-- 第二章 民 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岁时节令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第五节 禁 忌
---- 第六节 陋 习
-- 第三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道 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第三十一编 方 言
-- 第一章 概 说
---- 第一节 宁国湖北话和安庆话
---- 第二节 宁国吴语
---- 第三节 宁国畲话
-- 第二章 语 音
---- 第一节 宁国湖北话音系
---- 第二节 语音特点
-- 第三章 词 汇
---- 第一节 词汇特点
---- 第二节 分类词语
---- 第三节 方言熟语
-- 第四章 语 法
---- 第一节 语法特点
---- 第二节 标音语法例句
------ 附:血吸虫病流行区民谣
第三十二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宗杲
---- 吴柔胜
---- 吴渊
---- 吴潜
---- 饶虎臣
---- 葛福生
---- 洪秉
---- 王廷相
---- 朱一柏
---- 屠羲英
---- 仙克谨
---- 黄一腾
---- 周 赟
---- 陈毅
---- 仰锐锋
---- 余玉堂
---- 饶祖武
---- 叶祖绳
---- 虞朝宗
---- 邹谦
---- 姚镜清
---- 吕 辉
---- 强日增
---- 韩子阳 胡光荣 何贵先
---- 宋楚吾
---- 李瑞庭
---- 方世佛
---- 毛家崑
---- 叶贤林
---- 陈宏发
---- 刘有成
---- 蔡秀云
---- 李芳洲
---- 杨虎
---- 凤鸣岗
---- 朱有财
---- 吴泽尚
---- 王英培
---- 张丙申
---- 杨佚
---- 杨培婴
---- 杨春水
---- 甘世宏
---- 刘青山
---- 江瀛洲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益公
---- 方从训
---- 王平
---- 吴仁寿
---- 仙仲友
---- 章夏
---- 章复
---- 于鹏
---- 奚士达
---- 奚士逊
---- 郑魏挺
---- 万文胜
---- 虞俦
---- 葛拱辰
---- 杨嘉庆
---- 胡珂
---- 朱一松
---- 许汝骥
---- 洪启权
---- 洪启槐
---- 了然
---- 胡启楷
---- 杨志进
---- 田化龙
---- 万四一
---- 魏虎臣
---- 程从有
---- 舒有如
---- 徐云涛
---- 蒋辉
---- 闵耀良
---- 赵干臣
---- 曹禄寿
---- 胡荣庭
---- 程鸣九
---- 赵步文
---- 陈默君
---- 张雪园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第四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先进模范人物表
---- 第二节 宁国县籍旅外人士表
附 录
-- 一、重要文献辑存
-- 二、逸闻异事
-- 三、民间传说
-- 四、诗 选
-- 五、楹联选
-- 六、旧志序、跋选录
主要表目索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