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志

吉林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_x000D_导,以实事求是、志属信史为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_x000D_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了1986—2003年期间吉林市检察机关围绕稳定、改_x000D_革、发展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_x000D_局”检察工作方针的艰辛历程和发展轨迹,力求使这部续志达到思想性、资料性和_x000D_科学性的统一;力求使这部续志与第—_部志书达到工作的承续性、职能的特色性_x000D_和历史时代性的统一。_x000D_二、本志书遵循年序直叙,以志为主的编写原则;采用章、节、目的编写结构;_x000D_运用述、记、志、图、表、录的编写体例,力求达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文风朴实和_x000D_简明实用的编写效果。_x000D_三、本志书是1908年(清朝光绪三十四年)至1985年第一部志书的续志,即吉_x000D_林市检察机关第二部志书。其记事时限为1986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_x000D_四、本志书述事范围是:吉林市人民检察院及其所辖9个县(市)区人民检察_x000D_院:2个派出人民检察院的发展概况和工作成果。其中,对1986年至1997年间,吉_x000D_林市检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向税务机关、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别农村乡镇派驻_x000D_检察室的概况,设专节予以记述。_x000D_五、本志书较之第一部志书调整和增加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除对刑事检察、_x000D_职务犯罪监督、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民事行政检察、机构设置、检察队伍建设_x000D_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如实记述外,对检察技术信息、检察计划财_x000D_务装备、检察办公、法律政策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察改革等发展概况和工_x000D_作成果也设专章予以简要记述。尤其是对探索内容丰富、创新成果明显的检察改_x000D_革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记述,以体现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旋律。二是对1986年至_x000D_2003年间吉林市检察机关获得的重要荣誉(奖项)、全市两级院(含派出院)216人_x000D_次副职以上院级领导干部、市院235人次中层领导干部任职情况,按类分别编入相关章节。三是对59名市院副职以上、县(市)区院、派出院检察长个人肖像和检_x000D_察工作简历专设“检察长档案”彩页。四是对市院五个届(次)检察长在人大会上的_x000D_重要报告摘要收入附录专页。_x000D_六、本志书除内设序言、概述、大事记、附录、编后语外,另设专志15章58节。_x000D_七、本志书表述的货币单位以现行人民币币值为计算单位。

内容时限: 1986年-2003年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吉林市人民检察院
-- 第二节 派出检察院检察室
-- 第三节 县(市)区人民检察院
第二章 贪污贿赂犯罪检察
-- 第一节 案件查办
-- 第二节 专项打击
--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预防
第三章 渎职侵权犯罪检察
-- 第一节 案件查办
-- 第二节 渎职侵权犯罪预防
第四章 刑事审查批捕
-- 第一节 审查批捕
-- 第二节 立案监督
-- 第三节 侦查监督
第五章 刑事审查起诉
-- 第一节 审查起诉
-- 第二节 出庭公诉
-- 第三节 审判监督
第六章 民事经济行政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办理
-- 第三节 审判人员违法犯罪查处
第七章 监所检察
-- 第一节 看守所检察
-- 第二节 监狱检察
-- 第三节 劳动教养检察
-- 第四节 监外执行检察
-- 第五节 案件查办
第八章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一节 信访接待
-- 第二节 举报受理
-- 第三节 刑事申诉案件办理
-- 第四节 刑事赔偿
-- 第五节 控告申诉信息
第九章 检察技术信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查办
-- 第三节 业务培训
-- 第四节 信息技术
第十章 法律政策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
-- 第二节 图书资料
-- 第三节 执法检查
-- 第四节 学术团体
第十一章 检察办公
-- 第一节 文秘
-- 第二节 信息综合
-- 第三节 档案
-- 第四节 检察统计
-- 第五节 保密
-- 第六节 检察宣传
第十二章 检察装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装备建设
-- 第四节 房屋建设
第十三章 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参与综合治理形式
-- 第三节 综治机制建设
第十四章 检察改革
--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检察委员会工作改革
-- 第三节 主办、主诉检察官制度建立
-- 第四节 检务公开
-- 第五节 案件管理与质量评估方式改革
第十五章 检察队伍
-- 第一节 工作人员
-- 第二节 思想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教育培训
-- 第四节 纪检监察
-- 第五节 特约检察员
附录
编后语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