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区志》(1986-2005)

《伊春区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记述改革开放以后伊春区20年的历史。为首届《伊春区志》的续志,上限1986年,下限2005年。首届《伊春区志》遗漏的部分内容随文增补,上溯至事物的发源。伊春区是伊春市党政机关所在地。本志对辖区内的非区属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按照“详区略市”的原则,作适当记述。

内容时限: 1986-2005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目录

封面
伊春区志
图片
-- 伊春区地理位置图
-- 伊春区行政区划图
-- 伊春区卫星遥感图
-- 伊春中心城区
--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森林经营所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示意图
-- 市中心新兴西路一角
-- 城区一角
-- 城区一角
-- 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左三)在伊春区视察社区服务工作
-- 国务委员陈至立(左二)到伊春视察时,与黎明小学少先队员亲切交谈。
-- 市长李延芝(右)视察伊春区社区工作
-- 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视察伊春区旅游景点
-- 市区两级领导参加城区绿化活动
-- 水上公园音乐广场
-- 兴安塔
-- 节日之夜
-- 水上公园主雕塑
-- 兴安森林公园水上舞台
-- 水上公园夜景
-- 商业步行街
-- 改扩建后的伊春火车站
-- 伊春河上的橡胶溢流坝
-- 扩建后的北大桥
-- 伊春河上的悬索桥
-- 伊春区“中国人寿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 伊春区小学生迎国庆、“庆六一”汇报演出
-- 军分区官兵援助黎明小学贫困学生
-- 森林部队官兵正在阻截森林大火蔓延
-- 武警部队官兵2004年在东升乡抗洪救灾
-- 恐龙博物馆
-- 伊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 污水处理厂奠基庆典
-- 城市夜景
-- 升辉集团“兴安红”果酒厂生产车间
-- 木耳加工
-- 山特产品展销
-- 酱菜厂“松乡牌”产品
-- 野生五味子
-- 大商集团伊春百货大楼
-- 红松种子
-- 社区健身队在全区妇女健身赛上展风采
-- 社区军民同乐迎“八一”
-- 社区邻居节《邻居公约》签约仪式
-- 社区志愿者参加“森林节”开幕式合影
-- 东升乡标准化农用示范区
-- 伊春区先进示范村
-- 柿子园喜获丰收
-- 东升乡绿色农业基地
-- 农场葡萄园
-- 水上公园人民广场
-- 木雕园
-- 木雕园小桥
-- 冰雕—林中小屋
-- 冰雕—梦幻冰洞
-- 根雕艺术
伊春区志第一届编纂委员会
伊春区志第二届编纂委员会
伊春区志第三届编纂委员会
伊春区志第四届编纂委员会
伊春区志第五届编纂委员会
伊春区志编辑部
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指导组
伊春区志编辑部
为编纂伊春区志(1986~2005)提供资料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史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四节 地质构造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风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主要气候事件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坡水泡塘湿地
---- 第三节 水文特征
---- 第四节 水质
---- 第五节 洪水
---- 第六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资源
---- 第一节 野生植物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山特产品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二篇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三篇 经济建设
-- 第一章 经济发展综述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四节 农田水利
---- 第五节 农场简介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沿革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森林经营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附:伊春区森工产品经销分公司
-- 第四章 工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经营
---- 第三节 体制改革
---- 第四节 主要工业企业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商业改革
---- 第三节 商业网点建设
---- 第四节 网点及从业人员
---- 第五节 商品批发
---- 第六节 商贸市场
---- 第七节 主要零售商业企业
-- 第六章 粮食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粮食调拨
---- 第三节 粮食仓储
---- 第四节 粮食供应
---- 第五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七章 物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经营部门
---- 第三节 物资购进
---- 第四节 物资供应
---- 第五节 废旧金属回收
-- 第八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
---- 第二节 边境贸易
----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第九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招商
---- 第二节 两会一节
---- 第三节 优惠政策
-- 第十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管理
---- 第二节 旅游宣传
---- 第三节 景区、景点
---- 第四节 旅行社
---- 第五节 星级宾馆、酒店
---- 第六节 旅游接待
-- 第十一 章服务
---- 第一节 住宿服务
---- 第二节 餐饮服务
---- 第三节 家政服务
---- 第四节 居室装修
---- 第五节 修鞋 服装加工 洗涤
---- 第六节 美发 美容
---- 第七节 修车
---- 第八节 洗浴
---- 第九节 娱乐服务
---- 第十节 电脑服务
---- 第十一节 电器维修
---- 第十二节 礼仪服务
---- 第十三节 影像服务
---- 第十四节 中介服务
第四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
---- 第三节 第八个五年计划
---- 第四节 第九个五年计划
---- 第五节 第十个五年计划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工资管理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第四节 公务员管理
-- 第四章 劳动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五节 技术培训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管理
---- 第六节 广告管理
-- 第六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笫四节 价格认证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律法规宣传
---- 第三节 地籍管理
---- 第四节 用地审批
---- 第五节 收缴土地有偿使用费
----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七节 土地监察
--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行政执法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计量管理
---- 第五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六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九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监督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第五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监督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收收入
---- 第四节 税收管理与检查
第六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伊春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党员
---- 第五节 重要决策
---- 第六节 组织工作
---- 第七节 宣传工作
---- 第八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九节 纪检监察工作
---- 第十节 政法工作
---- 第十一 节综合工作
---- 第十二 节党校工作
---- 第十三 节机关党委
-- 第二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伊春区支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伊春区支部
-- 第三章 伊春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法律监督
---- 第五节 工作监督
---- 第六节 代表工作
-- 第四章 伊春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派出机构
---- 第三节 重要决策
---- 第四节 综合服务
---- 第五节 民族
---- 第六节 宗教
---- 第七节 侨务
---- 第八节 信访
---- 第九节 民政
--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春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历次会议
---- 第三节 提案
---- 第四节 政治协商
---- 第五节 民主监督
---- 第六节 献计献策
-- 第六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伊春区工会委员会
---- 第二节 共青团伊春区委员会
---- 第三节 伊春区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伊春区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伊春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节 伊春区消费者协会
---- 第七节 伊春区计划生育协会
---- 第八节 伊春区红十字会
---- 第九节 伊春区残疾人联合会
第七篇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七五”规划
---- 第二节 “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 第二章 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文明城建设
---- 第二节 文明小区建设
---- 第三节 文明单位建设
---- 第四节 文明市民建设
-- 第三章 共建活动
-- 第四章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一节 “三明”教育
---- 第二节 “三德”教育
---- 第三节 评选“十佳公仆”
----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第八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附:通信企业
第九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五节 金银贸易
---- 第六节 外汇管理
---- 第七节 股票交易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保险企业
第十篇 城市建设
-- 第一章 建设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详细规划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道路桥梁堤防
---- 第二节 供水
---- 第三节 排水
---- 第四节 照明
---- 第五节 供电
---- 第六节 供热
---- 第七节 供气
---- 第八节 公交
-- 第三章 房屋建设
---- 第一节 旧城区改造
---- 第二节 新城区房屋开发
-- 第四章 园林建设
---- 第一节 城市绿化
---- 第二节 景区、景点
---- 第三节 绿地
-- 第五章 建筑
---- 第一节 施工队伍
---- 第二节 建筑管理
---- 第三节 建筑成果
第十一篇 城市管理
-- 第一章 市政市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政市貌管理
-- 第二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设备
---- 第三节 街道保洁
---- 第四节 居民区保洁
---- 第五节 垃圾清运
---- 第六节 粪便清运与公厕管理
---- 第七节 爱国卫生活动
-- 第三章 房产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房屋交易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大气污染治理
---- 第二节 噪声污染治理
---- 第三节 工业废水治理
---- 第四节 垃圾无害化处理
第十二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政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刑事侦查
---- 第五节 政治侦查
---- 第六节 经济侦查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交通管理
---- 第九节 信访
---- 第十节 派出所工作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预防职务犯罪
---- 第七节 队伍建设
---- 第八节 监所检察
---- 第九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八节 信访接待
---- 第九节 队伍建设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普法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第十三篇 军事
-- 第一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军事工作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五节 政治工作
---- 第六节 武器装备
---- 第七节 后勤保障
-- 第二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人防工程
---- 第三节 工程利用
-- 第三章 驻区部队
---- 第一节 伊春军分区
---- 第二节 武警伊春森林支队
---- 第三节 伊春武警支队
---- 第四节 伊春市边防支队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管理体制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教育督导
-- 第二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办学体制
---- 第二节 素质教育
---- 第三节 学制
----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三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
---- 第三节 教育设备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师资结构
---- 第二节 教师聘任
---- 第三节 师资培训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 第五节 教育科研
-- 第五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管理
---- 笫二节 幼儿教育内容
---- 第三节 幼儿班(园)
-- 第六章 义务教育
---- 第一节 义务教育管理
---- 第二节 义务教育成果
---- 第三节 中小学校简介
-- 第七章 高中教育
-- 第八章 职业教育
-- 第九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教育培训
-- 第十章 私立学校
---- 育英学校
---- 龙飞计算机学校
---- 剑桥文化培训学校
-- 第十一章 驻区院校
---- 伊春职业学院
----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 伊春卫生学校
---- 伊春广播电视大学
---- 伊春林业学校
---- 伊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 第十二章 教师节
第十五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三节 文化活动
---- 第四节 文化场所
---- 第五节 文化市场
---- 第六节 档案工作
---- 第七节 地方志工作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场所、设施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体育人才
---- 第五节 体育竞赛成绩
第十六篇 卫生·科技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改革
---- 第二节 医疗事业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科技组织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第五节 科技下乡
第十七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结构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素质
---- 第四节 人口变化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 第二章 生活
----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餐饮
---- 第四节 住房
---- 第五节 家具
---- 第六节 必备物件
---- 第七节 电话
---- 第八节 家电
---- 第九节 服饰
---- 第十节 出行
---- 第十一节 业余生活
-- 第三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失业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四章 民风民情
---- 第一节 生活民风
---- 第二节 社会民风
---- 第三节 社会问题
-- 第五章 新词语、新谚语
---- 第一节 新词语
---- 笫二节 新谚语
第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刘子明
---- 鲁洪声
---- 王洪生
---- 李景海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模范人物
------ 杜智校
------ 姜同英
------ 依建兴
---- 第二节知名人物
------ 梁维新
------ 陶世琦
------ 耿振友
---- 第三节区级领导
------ 张玉明
------ 张书杰
------ 耿意志
------ 华景伟
------ 刘德超
------ 于承荣
------ 孙秉衡
------ 韩玉财
------ 肖成俊
------ 马洪驰
------ 张贵
------ 夏景涛
------ 孙伟
------ 孙永和
------ 尹俊清
------ 朱德才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省级以上模范人物
---- 第二节 市级劳动模范
---- 第三节 十佳公仆
---- 第四节 区级模范人物
---- 第五节 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
---- 第六节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 第七节 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
---- 第八节 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
---- 第九节 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十佳杰出妇女
---- 第十节 知识分子拔尖人才
---- 第十一节 企业家
---- 第十二节 勇敢市民、见义勇为积极分子
-- 第四章 文明单位、先进单位
附录
-- 大事纪略
-- 特载
-- 首志勘误
-- 后记
--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