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凉山州《盐源盐厂志》,主要反映盐源盐业的发展,上限不限、下限一九八六年,本着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突出盐源盐业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为原则。
二、本志对建国前的历史纪年,一般均使用当时的通用纪年。时间在建国以后,仍按原件记载。凡涉及地名,均使用当时名称。
目录
封面
图片
--
凉山州盐源盐厂全景
--
凉山州盐源盐场
--
盐厂真空制盐车间
--
盐厂厂部
--
一九六O年修复的黑盐塘分厂
--
陈列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盐源古代盐锅
--
盐厂晒卤支条架
--
盐厂煤井
--
精盐化验
--
精盐成品包装
--
已废润井
--
钻探岩盐
--
盐业工程师在施工现场
--
出世的岩盐体
--
精盐获奖
--
过去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
--
盐工进行机械化操作
--
盐厂领导成员
--
盐厂志编写组成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盐业沿革
--
第二章 国民时期的盐业
--
第三章 建国后盐业的发展
第二篇 生产
--
第一章 产地
----
第一节 产地沿革
------
一、井灶分布
------
二、产地兴废史实
------
三、井灶收归国有
----
第二节 转入国营
------
一、代管的灶户
------
二、没收的灶户
------
三、进行收购的灶户
------
四、组织盐业合作社
------
五、黑厂盐业合作社转入国营
----
第三节 岩盐的开发
------
一、历史上对盐矿的贡献
------
二、岩盐体的发现
------
三、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
四、岩浆活动
------
五、卤源初步生产效果
------
六、采卤工艺
------
七、盐卤开发的发展
----
第四节 卤水采吸演变
--
第二章 制盐
----
第一节 制盐的演变
------
一、古代制盐法
------
二、锅灶的类型
------
三、黑厂锅灶形状
------
四、大、小方锅制盐锅灶形状
------
五、各类工具及附属设备
------
六、工作场所内外环境及设施
------
七、民国时期的制盐法
------
八、铸锅技术
------
九、生产物资
------
十、自然灾害对盐业生产的影响
------
十一、建国后的制盐法
----
第二节 食盐的品种、质量和产量
------
一、品种
------
二、产量
------
三、盐质
----
第三节 生产成本
------
一、历史上制盐成本
------
二、民国至建国初成本
----
第四节 燃料的来源及运输
------
一、建国后燃料的来源及运输
------
二、盐塘分厂及西泥塘煤矿的演变
----
第五节 盐塘分厂
----
第六节 联办碱厂的投产
------
一、投产概述
------
二、建厂规模
------
三、原料和技术
------
四、工艺流程
------
五、厂址及土建
第三篇 运销与储盐
--
第一章 运销管理
----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运销管理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运销管理
----
第三节 建国后的运销管理
--
第二章 销岸及销额
----
第一节 销岸的沿革
------
一、清以前的销区
------
二、民国时期的销区
------
三、建国后的销区
------
四、食盐销售区域
----
第二节 销岸的运销及销额
------
一、小贩自运自销
------
二、垣商运销
------
三、白盐井的公垣
------
四、白盐井的称斤耗盐及包皮重量
------
五、私盐
--
第三章 运道运具
----
第一节 历代运具沿革
----
第二节 运线的形成与变迁
----
第三节 储盐
----
第四节 盐税
------
一、清代征税的办法
------
二、民国时期税额与抗税
第四篇 历代统制者对盐的控制
--
第一章 盐制与盐官
----
第一节 盐制
------
一、清代以前的盐制
------
二、民国时期的盐制
----
第二节 历代所设盐官
------
一、民国时的盐政
------
二、民国时期的盐税官
--
第二章 产场管理
----
第一节 查缉管理
------
一、历代查缉
------
二、走私与镇压
------
三、缉私队长走私与盐工斗争
----
第二节 井灶管理
------
一、小井小灶的经营状况
------
二、井户
------
三、灶户
------
四、灶主的压榨
------
五、对盐工的迫害
------
六、盐工的悲惨生活
------
七、黑厂盐业垄断
------
八、白盐井灶商的组织
------
九、盐工的组织
------
十、盐工的斗争
第五篇 企业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
------
一、厂部、科室
------
二、车间、所、队
----
第二节 党组织
------
一、组织建设
------
二、整党工作
------
三、党的纪律检查
------
四、党员的带头作用
------
五、党委的领导
------
六、“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
七、普法工作的开展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一、工会
--------
1、职工文化补习
--------
2、职工困难补助
--------
3、离、退、休、职工管理
--------
4、储金会工作
--------
5、业余文化生活
------
二、共青团
------
三、妇女工作
------
四、计划生育工作
--
第二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厂长负责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职工结构
----
第四节 职工工资和调资
----
第五节 劳保福利
------
一、劳动保护用品和补贴
------
二、伤、病、残、退职工的待遇
------
三、医疗和防疫
------
四、职工食堂和用水
------
五、职工住房
------
六、家属子女就业
------
七、文体活动的开展
----
第六节 行政办公室
----
第七节 安全生产
----
第八节 民兵建设
--
笫三章 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一、盐源盐厂现有动力
------
二、供电单位
------
三、电力问题
------
四、化验室管理
------
五、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车间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检测
----
第四节 计量管理检测
----
第五节 销售管理
------
一、基本原则
------
二、扩大销售市场
------
三、提高运输能力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一、建全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
二、有效地为生产服务 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
三、管好各项资金 坚持勤俭节约
----
第七节 “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
------
一、废气
------
二、粉尘
------
三、噪声
------
四、环境保护
----
第八节 工业普查
第六篇 大事记
文存
--
国务院办公厅(1986)72号
--
凉山州物价委(81)04号
--
解决“产盐难”问题
--
四川省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1986)65号
--
四川盐局人劳(86)22号
--
四川省盐学会文件(83)1号
--
四川省劳动、财政、轻工业厅通知
--
凉山州劳动局(86)82号
--
轻工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文件
--
盐源县税务局(87)19号
--
四川省税务局文件川税(86)700
杂记
--
开山娘娘
--
专治吴厅长的心病
--
审毛驴
--
换门神
--
亲人送我一包盐(诗)
--
发现盐水的夷女
--
四川攀西大盐矿有待开展利用
编后记
《盐源盐厂志》编写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