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东山区卫生志(1950-1988)

广州市东山区卫生志(1950-1988)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盛世修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编写志书是承先启后的千秋大业。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把修地方志纳入国家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志书是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著作,它给今人以教益,后人以借鉴。

内容时限: 1950-1988

目录

封面
编写人员
审定人员
图说
-- 东山区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示意图

目录
图片专辑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篇 卫生行政
-- 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卫生局的职能科室及属下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节 区人民政府卫生科及区卫生局党政领导人更迭情况
---- 第四节 东山区卫生局各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人更迭情况
-- 第二章 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一节 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二节 医疗质量管理
---- 第三节 技术管理
第二篇 医疗事业
--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东山区医疗事业概况
---- 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基础薄弱
---- 第二节 区人民诊所建立
---- 第三节 个体开业医生组织联合诊所
---- 第四节 联合诊所发展为街道卫生院
-- 第四章 中医工作
----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东山区的中医工作情况
---- 第二节 总结继承老中医经验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和开展“一根针一把草”防治疾病
---- 第四节 中医队伍的壮大和中医事业的发展
-- 第五章 区级医院的建立
---- 第一节 东山区人民医院的建立
---- 第二节 东山区妇幼保健院的建立
---- 第三节 东山区红十字会医院的建立
---- 第四节 东山区中医院的建立
---- 第五节 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建立
---- 第六节 东山区口腔疾病防治医院的建立
---- 第七节 东山区骨伤科医院的建立
---- 第八节 东山区华山医院的筹建
---- 附:
------ 东山区卫技人员建国后发展情况表
------ 东山区卫技人员建国后各个时期卫技人数图
------ 东山区卫生局1970年至1988年历年诊疗总人次数
------ 东山区卫技人员发展情况图
-- 第七章 红医站的建立
---- 第一节 “红医”名称的由来
---- 第二节 培训“红医”和建立红医站(亦名卫生站)
---- 第三节 红医站的变化
-- 第八章 东山区制剂室的建立
-- 第九章 保健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劳保医疗
-- 第十章 黄花卫生院与暨南大学广州华侨医院联合办医
-- 第十一章 护理工作
-- 第十二章 药政管理
-- 第十三章 医疗事故和严重医疗差错
---- 第一节 重大医疗事故
---- 第二节 严重医疗差错
------ 附:1976年至1983年东山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统计图表
第三篇 人口卫生统计
-- 第十四章 地理环境
-- 第十五章 人口死因回顾、疾病专率
---- 第一节 1953年至1958年东山区死亡人口死因分析
---- 第二节 1980年9月对东山区1976年至1979年全死因回顾性调查
---- 第三节 1983年东山区人口死因回照性调查
---- 第四节 1986年东山区疾病监测(死因回顾部分)
---- 第五节 1987年东山区疾病监测(死因回顾部分)
---- 第六节 1988年东山区疾病监测(死因回顾部分)
-- 第十六章 东山区人口平均寿命
-- 第十七章 东山区人口发展情况
第四篇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十八章 概述
-- 第十九章 除“四害”
-- 第二十章 爱国卫生运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 第廿一章 清灭麻雀战纪实
第五篇 卫生防疾
-- 第廿二章 卫生防疫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卫生防疫事业建设
---- 第三节 几种传染病实行计划免疫
---- 第四节 其他急性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寄生虫病防治
---- 第六节 慢性传染病及其他慢性病防治
-- 第廿三章 劳动卫生
---- 第一节 劳动卫生指导和监督
---- 第二节 职业性中毒及职业病防治
-- 第廿四章 大气环境卫生监测
---- 第一节 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含量测定
---- 第二节 大气中二氧化氮(NO2)含量测定
---- 第三节 大气自然尘降量测定
---- 第四节 居民区大气质量与肺癌发病关系调查
-- 第廿五章 饮食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
---- 第二节 食品卫生监测
---- 第三节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
---- 第四节 食物中毒
---- 第五节 饮水消毒
-- 第廿六章 学校卫生
---- 第一节 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 第二节 儿童健康检查
---- 第三节 卫生知识培训
---- 附:东山区历年各种传染病发病曲线图
第六篇 妇幼保健
-- 第廿七章 建国初期的妇幼保健工作
----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妇幼保健情况
---- 第二节 培训接生员,组织联合妇幼保健站
---- 第三节 区产院的建立和各联合保健站的归并
-- 第廿八章 儿童保健工作
-- 第廿九章 妇女保健工作
-- 第卅十章 计划生育工作
---- 附:东山区妇幼保健院妇科病普查一览表
第七篇 教育和科研
-- 第卅一章 教育工作
---- 第一节 自力更生,开办培训班
---- 第二节 开办区卫生学校
---- 第三节 组织职工文化补课
---- 第四节 组织职工高中文化补课和技术复训
---- 第五节 举办业余技术培训班
-- 第卅二章 科研工作
---- 第一节 撰写出版专著
---- 第二节 历年医务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
第八篇 基本建设和历年国家对卫生事业建设投资
-- 第卅三章 医疗单位业务用房的基本建设
----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业务用房的基本建设
----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医疗单位业务用房的基本建设
------ 附:东山区医疗卫生单位三十八年来装修、基建情况表
---- 第三节 干部职工宿舍投资建设
---- 第四节 1973年至1988年区人民政府拨给东山区卫生局卫生事业经费
第九篇 群众团体、民主党派
-- 第卅四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卅五章 工会
-- 第卅六章 民主党派
-- 第卅七章 红十字会
-- 第卅八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东山区医学会
---- 第二节 东山区护理学会
---- 第三节 东山区中医学会
第十篇 人物录
-- 第卅九章 先进人物
-- 第四十章 人民代表
-- 第四十一章 政协委员
-- 第四十二章 医林撷翠
---- 邝磐石
---- 张家声
---- 曾允康
---- 黄毅龙
---- 陈敬绍
---- 陈钜昌
---- 刘瑞霖
---- 雷仁生
---- 许译霖
---- 李文达
---- 潘仕璋
---- 陈伯如
---- 刘荫堂
---- 李汇川

东山区卫生志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