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志 上卷

佳木斯市志 上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记述了佳木斯市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事业、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96年11月

目录

封面
佳木斯市地方志 上卷
版全页
佳木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佳木斯市志》编纂人员
省志办审定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佳木斯市地方志办公室
图片
-- 佳木斯市行政区划图
-- 佳木斯市区地图
-- 佳木斯街区图
-- 附图
-- 市区鸟瞰图
-- 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佳木斯视察(1961)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佳木斯视察(1964)
--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佳木斯视察(1978)
--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佳木斯视察(1981)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在佳木斯视察(1983)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佳木斯视察(1984)
--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佳木斯视察(1983)
--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在佳木斯视察(1984)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在佳木斯视察(1985)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德生在佳木斯视察(1985)
-- 国务院副总理乔石在佳木斯视察(1986)
--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佳木斯视察(1986)
--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佳木斯视察(1986)
-- 国务委员宋平在佳木斯视察(1986)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在佳木斯视察(1987)
-- 毛泽东同志1949年6月25日为佳木斯联合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复信
-- 张闻天同志(当时化名张平之)1947年7月1日为《佳木斯市工作》题词
-- 李鹏同志为佳木斯题词
-- 中共佳木斯市委办公楼
-- 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 政协佳木斯市委员会办公楼
-- 佳木斯市杏林路一瞥
-- 市树——樟子松
-- 市花——野玫瑰
-- 1、佳木斯市建国十周年纪念塔
-- 2、佳木斯市长安路立交桥
-- 3、儿童公园一景
-- 4、五十年代西林路街景
-- 5、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办公楼
-- 6、电机厂居民小区
-- 7、梅江新村住宅小区
-- 黑龙江省友谊糖厂
-- 佳木斯化工厂
-- 三江食品公司
-- 佳木斯发电厂控制室
-- 佳木斯造纸厂造纸车间
-- 佳木斯防爆电机厂电机装配线
-- 佳木斯电视机厂装配线
--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收割机
-- 合林家具厂生产的组合型家具
-- 获国家级金奖的“佳凤牌”啤酒
-- 佳木斯食品二厂生产的“晨星岛牌”豆粉
-- 佳木斯肉联厂生产的罐头产品
-- 佳木斯化学制药厂生产的新产品“奥沙新”
-- 佳木斯中药厂生产的名牌产品
-- 佳木斯火车站
-- 佳木斯长途汽车客运中心
-- 佳木斯民航飞机场
-- 佳木斯邮电大楼
-- 松花江公路大桥
-- 佳木斯航运站
-- 1、郊区农村收割小麦
-- 2、蔬菜生产大棚
-- 3、郊区农村养鱼场
-- 4、郊区农贸市场
-- 5、郊区天然林
-- 6、郊区乡镇企业服装生产车间
-- 7、郊区机械化养鸡场
-- 8、郊区苏木河鹿场
-- 商业大厦
-- 农垦大厦
-- 华联商厦夜景
-- 大世界商场外景
-- 长安路地下商业街
-- 俄罗斯游客在佳木斯地下商业街购物
-- 佳木斯宾馆
-- 中国农业银行佳木斯支行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佳木斯支行
-- 佳木斯大学
-- 佳木斯市档案馆
-- 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
-- 佳木斯市图书馆阅览室
-- 佳木斯工学院外语教室
-- 佳木斯医学院微机教室
--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课堂
-- 佳木斯医学院
-- 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
--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CT室
-- 佳木斯市艺术剧院
-- 佳木斯市京剧团晋京汇报演出京剧《赵王与无容》
-- 春节大秧歌队
-- 佳木斯市评剧团演出的评剧《结婚前后》
-- 佳木斯市京剧团演出的京剧《雪岭苍松》
-- 张闻天夫人刘英接见佳木斯市话剧团《燃烧的大冬天》剧组演员
-- 体育竞赛获得的部分奖牌
-- 佳木斯市广播电视楼
-- 在松花江上冬泳
-- 佳木斯市体育馆
-- 佳木斯作者写作出版的部分文学作品
-- 清代五彩花卉瓷碗(文物)
-- 清代提梁暖薰炉(文物)
-- 1、孙西林烈士墓
-- 2、人民的好儿子一刘英俊塑像
-- 3、烈士纪念塔
-- 4、猴石山“东北抗联战绩纪念塔”
-- 5、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暨刘仁合塚墓
-- 6、松花江夕照
-- 松花江冰融
-- 冰景奇观
-- 佳木斯市区夜景
-- 清真寺
-- 基督教堂
-- 佛光寺僧人诵经
-- 佳木斯市与日本国韭崎市结为友好城市
-- 市长李福顺与澳大利亚肖尔海文市访问团进行会谈
-- 中日合资生产项目签字仪式
-- 与韩国经贸代表团商务协议签字仪式
-- 佳木斯海关
-- 朝鲜咸镜北道代表团参观啤酒厂
-- 参加“三江国际旅游节”的外宾
-- 编纂委员会成员
-- 编辑人员
-- 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凡 例
目 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 质
---- 第一节 地层形成
---- 第二节 地质结构
---- 第三节 水文地质
---- 第四节 工程地质
---- 第五节 地 震
-- 第二章地 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山 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土 壤
---- 第五节 水 文
---- 第六节 植 被
-- 第三章气 候
----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 温
---- 第三节 辐射与日照
---- 第四节 气压和风
---- 第五节 降 水
---- 第六节 蒸发与湿度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森林资源
---- 第五节植物资源
---- 第六节 动物资源
---- 第七节水产资源
---- 第八节 气象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 涝
---- 第二节 旱 灾
---- 第三节 凌 汛
---- 第四节 冰 雹
---- 第五节 风 灾
---- 第六节低温冷害
---- 第七节 大雨和暴雨
---- 第八节 雪 灾
---- 第九节 虫 害
第二编建 置
-- 第一章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划变迁
-- 第二章市辖区
---- 第一节 东风区
---- 第二节 前进区
---- 第三节 向阳区
---- 第四节 永红区
---- 第五节 郊 区
-- 第三章驻佳单位
---- 第一节行政机关
---- 第二节 国营企业
---- 第三节 军事机关和部队
第三编市属县(市)概况
-- 第一章富锦市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二章同江市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文教卫生
-- 第三章依兰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四章汤原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五章桦川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六章桦南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七章友谊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经济建设
---- 第四节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八章宝清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经济建设
---- 第四节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 第九章抚远县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建设
---- 第四节城乡建设
---- 第五节文教卫生
-- 第十章饶河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经济建设
---- 第四节 城乡建设
---- 第五节 文教卫生
第四编人 口
-- 第一章人口变迁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 外侨人口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姓氏构成
-- 第三章劳动力人口
---- 第一节 劳动年龄人口
---- 第二节 在业人口
---- 第三节 不在业人口
-- 第四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 庭
---- 第三节 生 育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技术措施
第五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三节测绘勘察
-- 第二章市政建设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 梁
---- 第三节 排 水
---- 第四节 路 灯
---- 第五节 堤 防
-- 第三章公用事业
---- 第一节 交 通
---- 第二节 供水
---- 第三节 供 电
---- 第四节 供 热
---- 第五节 供 气
-- 第四章园林绿化
---- 第一节 市区绿化
---- 第二节 风景区
---- 第三节 公 园
---- 第四节 苗 圃
---- 第五节 园林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第四节 环境管理
-- 第六章市容卫生
---- 第一节 道路清扫
---- 第二节 垃圾清运
---- 第三节 粪便清运
---- 第四节 环卫管理
-- 第七章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环境设施
---- 第三节 农村饮水
-- 第八章管理体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建设资金
第六编房地产
-- 第一章城市房产
---- 第一节 建设速度
---- 第二节 产权归属
---- 第三节 用途类别
-- 第二章住宅建设
---- 第一节 投资体制
---- 第二节 开发建设
---- 第三节设施条件
---- 第四节 居住水平
---- 第五节 质量等级
-- 第三章房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产权产籍
---- 第三节 市场交易
---- 第四节 拆迁管理
---- 第五节 行业管理
---- 第六节 房屋修缮
-- 第四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城区土地
---- 第三节 交易租赁
第七编建筑业
-- 第一章建筑企业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二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技术
---- 第二节 施工作业
---- 第三节 施工机具
---- 第四节 主要工程
---- 第五节援外建设
-- 第三章建筑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工程承包
-- 第四章职工队伍
---- 第一节 职工人数
---- 第二节 管理干部
---- 第三节 工人素质
-- 第五章建筑设计
---- 第一节 设计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技术
---- 第三节 设计管理
---- 第四节 地质勘察
第八编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四节统计服务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价格调整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节物价水平
-- 第五章审 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监督
---- 第三节 社会审计监督
---- 第四节 内部审计监督
---- 第五节 审计调查
-- 第六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
第九编工 业
-- 第一章工业综述
---- 第一节 工业结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六节经济联合
-- 第二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 电
---- 第二节 供 电
---- 第三节 用 电
---- 第四节 电费收入
---- 第五节 管理服务
-- 第三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电工机械
---- 第三节 矿山机械
---- 第四节 工业设备
---- 第五节 交通机械
-- 第四章纺织工业
---- 第一节 棉纺织
---- 第二节 麻纺织
---- 第三节 针 织
-- 第五章造纸工业
---- 第一节 生产企业
---- 第二节 主要产品
---- 第三节 综合利用
---- 第四节 “三废”治理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六章建筑材料工业
---- 第一节 水 泥
---- 第二节 红 砖
---- 第三节 粘土瓦石灰
---- 第四节 水泥制品
---- 第五节玻璃
---- 第六节 砂石
-- 第七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 橡胶制品
---- 第二节 石油化工
---- 第三节 基础化工
---- 第四节 农 药
---- 第五节 油 漆
-- 第八章塑料工业
---- 第一节 生产企业
---- 第二节 主要产品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九章电子工业
---- 第一节 电视机
---- 第二节 电子仪器
---- 第三节 电子元器件
---- 第四节 无线电专用设备
-- 第十章金属制品业
---- 第一节 金属元件
---- 第二节 民用器具
---- 第三节 铝材
---- 第四节 钢铁
-- 第十一章木材工业
---- 第一节 锯材
---- 第二节 家具
---- 第三节 人造板
-- 第十二章印刷工业
---- 第一节 生产企业
---- 第二节 主要产品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十三章医药工业
---- 第一节 制药企业
---- 第二节 中药制品
---- 第三节 化学药制品
---- 第四节 制药机械
-- 第十四章采掘工业
---- 第一节 采煤业
---- 第二节 采金业
-- 第十五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 制糖
---- 第二节 糕点糖果
---- 第三节 肉类加工
---- 第四节 大豆制品
---- 第五节 乳制品
---- 第六节 调 料
-- 第十六章饮料工业
---- 第一节 白 酒
---- 第二节 啤 酒
---- 第三节 果 酒
---- 第四节 汽水冷饮
-- 第十七章服装皮革业
---- 第一节服装
---- 第二节 鞋 帽
---- 第三节 制革毛皮
-- 第十八章其它工业
---- 第一节 文教体育用品
---- 第二节工艺美术品
---- 第三节 包装品
---- 第四节 修理服务
第十编交通运输
-- 第一章铁 路
---- 第一节 线 路
---- 第二节 车 站
---- 第三节 货物运输
---- 第四节 旅客运输
---- 第五节机车车辆
---- 第六节安全生产
---- 第七节经营管理
---- 第八节 机构队伍
-- 第二章公 路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 桥 梁
---- 第三节 车 辆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装卸
---- 第六节 交通监理
---- 第七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水 运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
---- 第三节 船舶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水运工业
---- 第六节经营管理
-- 第四章航 空
---- 第一节机场
---- 第二节航线
---- 第三节客货运输
---- 第四节专业飞行
---- 第五节航务管理
第十一编邮政电信
-- 第一章邮 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 网点
---- 第三节 函’件
---- 第四节 包件
---- 第五节 汇兑
---- 第六节报刊发行
-- 第二章电 报
---- 第一节 网路
---- 第二节设备
---- 第三节业务量
---- 第四节 投 递
-- 第三章电 话
---- 第一节长途电话
---- 第二节 市内电话
-- 第四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十二编农 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土 地
---- 第一节 开发利用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章蔬 菜
---- 第一节 面积产量
---- 第二节 生产基地
---- 第三节 保护工程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市场销售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农作物
---- 第一节 粮豆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五章畜 牧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饲养条件
---- 第三节 畜禽产品
---- 第四节 良种繁育
---- 第五节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牧基地
-- 第六章渔 业
---- 第一节 江上捕捞
---- 第二节水产养殖
---- 第三节 渔政管理
---- 第四节 养殖基地
-- 第七章林 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营林生产
---- 第三节林木保护
---- 第四节 林场 苗圃
-- 第八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九章水 利
---- 第一节 防洪治涝
---- 第二节 农田灌溉
---- 第三节保土改水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十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作业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农机修造
---- 第四节 农机供应
---- 第五节科研培训
-- 第十一章国营农场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三节 加工业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农场简况
-- 第十二章农村收益分配
---- 第一节 收支构成
---- 第二节 公共积累
---- 第三节 农民分配
第十三编商 业
-- 第一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 经济成分
---- 第二节 商业机构
---- 第三节 商业人员
---- 第四节 商品流通
-- 第二章粮 食
---- 第一节 购 进
---- 第二节 销 售
---- 第三节 仓 储
---- 第四节 调运 出口
---- 第五节 加 工
---- 第六节 饲 料
---- 第七节 食 盐
---- 第八节 经济效益
-- 第三章副食品
---- 第一节 肉 蛋
---- 第二节 蔬 菜
---- 第三节 水产品
---- 第四节 糖 酒
---- 第五节 干鲜果品
---- 第六节 烟 草
--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
---- 第一节 百 货
---- 第二节 针纺织品
---- 第三节 文化用品
---- 第四节 五金
---- 第五节 交 电
---- 第六节化工原料
---- 第七节 石 油
---- 第八节 药 品
-- 第五章其它商品
---- 第一节 农副土特品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 日用杂品
---- 第四节 废 品
-- 第六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 食
---- 第二节 旅 店
---- 第三节 照 像
---- 第四节 理 发
---- 第五节浴池
-- 第七章物 资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采购供应
---- 第三节 信托与协作
---- 第四节 仓 储
-- 第八章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对外贸易
----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三节 口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