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县志

阿城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阿城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9-1985

出版时间: 1988年09月

目录

封面
阿城县志
《阿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阿城县志》编纂人员
图片
-- 阿城县行政区划图
-- 阿城镇平面图
-- 阿城鸟瞰
-- 中共阿城县委阿城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楼
-- 阿城镇解放大街
-- 黑龙江涤纶厂
-- 红星水库
-- 玉泉滑雪场
-- 玉泉狩猎场
--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皇城午门)
-- 松峰山(天井峰)
-- 亚沟石刻
-- 中国玉泉酒
-- 龙江春酒
-- 黑加仑子卷糖 黑加仑露
-- 制糖机DZ筛网
-- 白城大蒜
-- 铜镜(金代文物)
-- 铜印(金代文物)
-- 铜坐龙(金代文物)
-- 承安宝货(金代文物)
-- 清真寺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
-- 古寺银花(版画)王训月
-- 幽谷(版画)黄泰华
-- 秋(版画) 沈少民
-- 长寿(木刻)关建香
-- 楹联(木刻)吴正宝
-- 中堂 (木刻)沈长震
-- 临张迁碑局部(木刻)张英勳
-- 音信若为通(石刻)赵佩绂
-- 赤壁怀古(竹刻)王凯霞(女)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大事记(1726--1985年)
第二篇 地理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金代以前
---- 第二节 金、元,明、清时期
---- 第三节 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 1945--1985年的行政区划
-- 第四章 县城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三节 中央、省、地、市直辖单位
---- 第四节 地名述略
-- 第五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七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霜与结冻
---- 第三节 降水量与蒸发量
---- 第四节 日照
---- 第五节 风力与风向
-- 第八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节 婚姻状况与家庭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节育
---- 第二节 晚婚 优生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开垦与占有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种植区划
---- 第二节 种植种类、面积及作物产量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种子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土地管理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野生动物驯养
---- 第三节 养蜂 养蚕
---- 第四节 渔业
---- 第五节 繁育改良
---- 第六节 防疫灭病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情况
---- 第二节 山林管理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营林抚育
---- 第五节 森林保护
-- 第五章 采集 编织 加工 运输建筑
---- 第一节 采集
---- 第二节 编织
---- 第三节 加工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建筑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源情况
---- 第二节 灌区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机电井和抽水站
---- 第五节 防洪 排涝
---- 第六节 水土保持与“三田”建设
---- 第七节 水利工程队伍
-- 第七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机发展
---- 第三节 经营体制
---- 第四节 农机修造
---- 第五节 农机供应
-- 第八章 国营农、林、牧、渔场
---- 第一节 农场
---- 第二节 林场
---- 第三节 牧场
---- 第四节 渔场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私营工业
---- 第一节 行业 铺坊
---- 第二节 生产 经营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国营工业
---- 第一节 建材工业
---- 第二节 食品工业
---- 第三节 纺织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电子工业
---- 第七节 冶炼工业
---- 第八节 其它工业
---- 第九节 县营企业管理
---- 第十节 职工队伍
-- 第三章 集体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合作工厂(社)
---- 第二节 厂(校)办工厂
-- 第四章 乡镇工业
---- 第一节 业户与产品
---- 第二节 生产与经营
-- 第五章 主要工厂简介
---- 第一节 省、市属工厂
---- 第二节 县属工厂
第六篇 供电
-- 第一章 电网设备
---- 第一节 变电机构与设备
---- 第二节 输配电网
-- 第二章 供电
---- 第一节 国家电网
---- 第二节 企事业办电
-- 第三章 电力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用电
---- 第二节 节约用电
---- 第三节 安全用电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桥涵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铁路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驻县邮电企业
第八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道路 桥涵 堤防
---- 第二节 供水 排水
---- 第三节 公园与园林
---- 第四节 街道卫生
---- 第五节 镇内交通
---- 第六节 房屋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玉泉镇
---- 第二节 其它集镇
-- 第三章 村屯建设
---- 第一节 住宅建设
---- 第二节 改水与自来水
---- 第三节 村屯道路绿化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源
---- 第二节 防治
-- 第五章 建筑队伍
---- 第一节 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节 建筑联营工程公司
第九篇 贸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商业网点
---- 第六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私营粮业
---- 第二节 粮食配给与粮谷出荷
---- 第三节 粮食征购
---- 第四节 粮油供应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三章 外贸
---- 第一节 产品购入
---- 第二节 出口物资
-- 第四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购进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三节 物资交流
---- 第四节 废金属回收
第十篇 工商 物价管理
-- 第一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商标注册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概况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交换比价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赋)税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财赋
----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赋税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支出预决算
---- 第三节 乡(镇)财政
-- 第三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税种与税率
---- 第三节 税收征管
---- 第四节 豁免税款
-- 第四章 农业税 契税
---- 第一节 大租 农业税
---- 第二节 契税
-- 第五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财政 财务审计
---- 第三节 省、地营企业利润监交
第十二篇 金融
-- 第一章 当铺 钱庄
---- 第一节 当铺
---- 第二节 钱庄
---- 第三节 实业银行和金融合作社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清代、民国、伪满时期的货币
---- 第二节 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货币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其它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商企业贷款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五章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一节 基建拨款
---- 第二节 基建贷款
-- 第六章 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存贷业务
-- 第七章 公债 保险
---- 第一节 公债 国库券
---- 第二节 保险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县党员代表会议和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和所属党委(总支)
---- 第四节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阿城县党部
---- 第二节 国民党阿城县党务专员办事处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 其它组织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城市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普选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清末县衙门与民国县公署
---- 第二节 伪满县公署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干部队伍
--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清末与民国的巡警
---- 第二节 伪满的警察
---- 第三节 新中国的公安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的检察
---- 第二节 新中国的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清末、民国、伪满的审判
---- 第二节 新中国的法院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 律师
---- 第三节 人民调解组织
第十六篇 民政劳动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安置
---- 第二节 救灾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移民与自流人口安置
---- 第六节 烈士陵园
-- 第二章 民族 侨务
---- 第一节 民族事务
---- 第二节 侨务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第十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伪满时期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与新中国初期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伪满时期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支前参战
-- 第四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八旗兵制
---- 第二节 募兵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抗俄
---- 第二节 抗日
---- 第三节 创建根据地
第十八篇 教育
-- 第一章 各类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师范教育
----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六节 盲聋哑教育
---- 第七节 职业教育
---- 第八节 成人教育
-- 第二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三章 教育经费
-- 第四章 (勤)工俭学
-- 第五章 省 地驻县学校
第十九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事业
---- 第一节 科技机构及学术团体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二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设备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第二十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设置及文艺团体
---- 第一节 图书馆
---- 第二节 文化馆(宫、站)
----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四节 剧院 曲艺茶社
---- 第五节 剧团
---- 第六节 书店
---- 第七节 文物管理所
---- 第八节 社会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戏剧曲艺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群众文艺
--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报纸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阿城报》
-- 第四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遗址
---- 第三节 庙宇
---- 第四节 风景名胜
---- 第五节 碑碣 石刻
第二十一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医疗技术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店
---- 第二节 制药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三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防疫灭病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第二十二篇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运动设施
---- 第一节 体育场
---- 第二节 体育器材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程
---- 第二节 运动员培养与输送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体协组织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四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运动会
---- 第二节 田径运动
---- 第三节 球类运动
---- 第四节 冰雪运动
---- 第五节 裁判员队伍
第二十三篇 社会
-- 第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婚嫁 丧葬
---- 第二节 时令 节日
---- 第三节 衣食住行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言 谚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四章 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一节 农民生活水平
---- 第二节 职工生活水平
-- 第五章 民间传说 奇闻轶事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奇闻轶事
第二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 烈士
---- 第一节 烈士传
------ 何廷川
------ 王学尧
------ 穆景周
---- 第二节 烈士录
------ 崔相官
------ 项明全
------ 李文斌
------ 孙殿武
------ 杜振宇
------ 苏彬
---- 第三节 烈士表
-- 第二章 名人
---- 第一节 名人传
------ 徐明
------ 崔德
------ 鞠成椿
------ 朱卫元
------ 李永宽
------ 刘长江
------ 裳兆春
------ 关宏达
------ 刘保(手晋)
------ 路子玉
------ 初登高
------ 梁喜
------ 王满祥
---- 第二节 名人录
------ 穆隆阿
------ 荣孟枚
------ 周家壁
---- 第三节 其他
------ 赵玺廷
------ 左建棠
-- 第三章 干部
---- 第一节 党政军干部
------ 于占邦
------ 于锡湘
------ 马波
------ 王成
------ 王兴权
------ 王伟中
------ 王希文
------ 王璟琳
------ 车守田
------ 冯万山
------ 冯伯禄
------ 白殿云
------ 白铁山
------ 玄兆义
------ 刘振东
------ 伞裕民
------ 关士青
------ 关志遐
------ 关祥文
------ 关哲民
------ 关敬城
------ 李珍
------ 李瑞
------ 李大中
------ 李子元
------ 李子范
------ 李振东
------ 李羡忱
------ 李福顺
------ 宋树友
------ 陈日升
------ 陈冰岩
------ 陈景阳
------ 金台汉
------ 张祥
------ 张铎
------ 张路
------ 张鲤
------ 张一波
------ 张天民
------ 张声远
------ 张学文
------ 张忠海
------ 张柄权
------ 罗士良
------ 周正明
------ 孟宇飞
------ 牧岚
------ 郑国卿
------ 赵玉山
------ 赵凯杰
------ 赵维臣
------ 姚显廷
------ 胡文魁
------ 施广生
------ 贺松源
------ 柴鹤年
------ 郭长福
------ 郭耀宗
------ 贾金魁
------ 曹德昌
------ 富亚范
------ 傅文仪
------ 傅玉璋
------ 傅宪武
------ 傅宪斌
------ 韩化夫
------ 翟景春
------ 穆百川
------ 戴长清
------ 魏文杰
---- 第二节 事企业干部
------ 白景山
------ 艾清
------ 田成
------ 刘瑞祥
------ 孙域丰
------ 朱志
------ 李大洲
------ 李殿勋
------ 杨质彬
------ 孟宪章
------ 屈忠
------ 姚继宗
------ 赵文明
------ 郭永泽
------ 倪志荣
------ 常如龄
------ 黄建庭
------ 韩统山
------ 阚忠廉
------ 膝云集
------ 樊继才
---- 第三节 科技界干部
------ 于敏
------ 于宪龙
------ 王忱
------ 王树吱
------ 王振湖
------ 刘洪德
------ 田霖
------ 刘瑞增
------ 刘瑞梅
------ 牟森
------ 杨焕琴
------ 李文汉
------ 吴琼
------ 吴克纯
------ 杜鹏久
------ 张国义
------ 赵亚杰
------ 姜维纲
------ 倪绍坤
------ 徐峰
------ 贾汉卿
------ 舒景伟
------ 膝殿阁
第二十五篇 附录
--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重要文告辑存
--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