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七)新疆油气区志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七)新疆油气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中国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专业志书,客观记述中国油气田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保存史实、决策参考和资料应用等多重功能。二、本志内容涵盖油气田地质、开发部署与方案实施、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地面生产系统等油气田开发的各个方面;遵照横排竖写原则,分类项纵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三、本志体裁采取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专志为主,采用卷、篇、章、节、目结构。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七)新疆油气区卷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专家组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办公室

寄语
凡例
前言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油气田卷》卷目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新疆油气区卷编纂委员会
专家组
办公室
编纂人员
编纂说明
图片
-- 1965年1月4日,毛泽东接见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维
-- 1958年9月10-13日,朱德视察克拉玛依油田并题词
-- 1965年10月5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到克拉玛依油田慰
-- 1983年5月l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考察克拉玛依油田并题词
-- 1989年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克拉玛依油田
-- 1993年9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克拉玛依油田视察
-- 1960年9月,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在克拉玛依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 1958年10月,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在克拉玛依油田指导工作
-- 20世纪50年代,克拉玛依油地质专家与来访苏联专家交流
--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旧址
-- 克拉玛依黑油山沥青丘外溢油气
--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印章
--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出油,发现克拉玛依油田
--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井——克1号井
-- 1956年10月1日,首都国庆游行队伍中发现克拉玛依油田的巨大模型
-- 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原转业官兵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
--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后,1956年5月11日新华社报道和《人民日报》9月5日社论
-- 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初期冬季井喷抢险
-- 1958年9月19日,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日产超百吨的高产井——193井投产
-- 1958年全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道开工建设
-- 1979年,百口泉油田勘探开发会战
-- 1990年10月21日彩参2井开钻,1991年5月11日出油,发现新疆油气区第一个整装沙漠油田——彩
-- 20世纪60年代,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应用算盘等简单计算工具进行油田小层动态分析
-- 1979年,地质和生产管理人员研究勘探开发部署
-- 油田开发科研人员研讨开发方案
-- 2002年12月22日,新疆油田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24日召开祝捷大会
-- 陆梁油田发现井——陆9井
-- 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机开发机房
-- 沙漠油田修井作业现场
-- 压裂施工作业
-- 沙漠中的彩南油田作业区
--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开发现场
-- 沙漠中的莫索湾气田盆5井区处理站
-- 呼图壁气田
-- 沙漠中的石西油田联合站
-- 北三台油田
-- 乌尔禾油田
-- 沙南油田
-- 纵贯油田和市区的引水渠和克拉玛依河(人工)
-- 克拉玛依河——九龙潭
-- 新疆油气区地理位置图
-- 新疆油气区构造及油气田分布图
-- 新疆油气区地面生产系统图
本卷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质
-- 第一章 油气藏地质
---- 第一节 砾岩油藏
---- 第二节 砂岩油藏
---- 第三节 火山岩油藏
---- 第四节 浅层稠油油藏
---- 第五节 天然气藏
-- 第二章 油气藏描述
---- 第一节 构造描述
---- 第二节 储层描述
---- 第三节 流体性质描述
---- 第四节 油气藏能量描述
---- 第五节 剩余油描述
---- 第六节 地质建模
-- 第三章 油气储量
---- 第一节 地质储量
---- 第二节 可采储量
第二篇 油气藏工程
-- 第一章 油气藏渗流评价
---- 第一节 试井
---- 第二节 油藏渗流物理实验
-- 第二章 方案设计
---- 第一节 开发方式选择
---- 第二节 开发层系
---- 第三节 井网井距
---- 第四节 开发指标预测
-- 第三章 油气藏模拟
---- 第一节 油藏物理模拟
---- 第二节 油气藏数值模拟
-- 第四章 开发信息工程
---- 第一节 信息系统建立
---- 第二节 信息系统应用
第三篇 开发部署
-- 第一章 规划部署
---- 第一节 独山子与克拉玛依油田开发阶段的规划
---- 第二节 扩展西北缘与准东开发阶段的规划
---- 第三节 全面开发阶段的规划
-- 第二章 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砾岩油藏
---- 第二节 砂岩油藏
---- 第三节 火山岩油藏
---- 第四节 稠油油藏
---- 第五节 天然气藏
-- 第三章 矿场试验
---- 第一节 注水试验
---- 第二节 热采试验
---- 第三节 三次采油试验
-- 第四章 动态监测与开发过程控制
---- 第一节 动态监测
---- 第二节 动态分析
---- 第三节 开发过程控制
-- 第五章 开发调整
---- 第一节 井网层系综合调整
---- 第二节 井网加密调整
---- 第三节 开发方式转换
---- 第四节 综合治理
第四篇 钻井工程
-- 第一章 开发钻井
---- 第一节 直井钻井
---- 第二节 定向井钻井
-- 第二章 取心
---- 第一节 常规取心
---- 第二节 特殊取心
-- 第三章 油气层保护
---- 第一节 欠平衡钻井
---- 第二节 无固相钻井完井液
---- 第三节 暂堵储层保护
-- 第四章 完井
---- 第一节 完井方式
---- 第二节 固井
---- 第三节 射孔
第五篇 测井测试
-- 第一章 裸眼井测井
---- 第一节 油藏初始状态测井
---- 第二节 油藏水淹状态测井
---- 第三节 水平井测井
-- 第二章 生产测井
---- 第一节 注入剖面测井
---- 第二节 产出剖面测井
---- 第三节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
---- 第四节 工程测井
---- 第五节 生产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第六篇 采油工程
-- 第一章 稀油开采
---- 第一节 采油
---- 第二节 注水
---- 第三节 增产措施
---- 第四节 油水井维护与修井
-- 第二章 浅层稠油开采
---- 第一节 探索试验
---- 第二节 普通稠油开采
---- 第三节 特超稠油开采
-- 第三章 天然气开采
---- 第一节 气井投产
---- 第二节 采气工艺
第七篇 地面工程
-- 第一章 规划与布局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布局
-- 第二章 油气集输及储运
---- 第一节 稀油集输
---- 第二节 稠油集输
---- 第三节 集输管道
---- 第四节 外输管道
---- 第五节 原油储存
---- 第六节 油气计量
-- 第三章 油气水处理
---- 第一节 原油处理
---- 第二节 油田气处理
---- 第三节 气田(藏)气处理
---- 第四节 油田采出水处理
---- 第五节 非标准设备
-- 第四章 注入工程
---- 第一节 注水系统
---- 第二节 注汽系统
-- 第五章 系统配套工程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通信
---- 第四节 生产自动化
---- 第五节 道路
---- 第六节 防腐与保温
-- 第六章 节能安全环保
---- 第一节 节能
---- 第二节 消防与安全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第八篇 开发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科研设计机构
---- 第四节 生产机构
-- 第二章 队伍
---- 第一节 人员结构
----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开发地质管理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技术管理
---- 第四节 质量、标准化与计量管理
---- 第五节 信息管理
---- 第六节 HSE管理
---- 第七节 投资与成本管理
---- 第八节 设备管理
第九篇 石油人物
-- 第一章 传略及简介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秦峰
------ 姜国清
------ 孙川生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张毅
------ 张恺
------ 李庆昌
------ 谢宏
------ 彭顺龙
------ 赵立春
------ 顾方闰
------ 董培基
------ 闻玉贵
-- 第二章 名录
---- 第一节 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 劳动模范名录
附录
-- 附录一 数据图表
-- 附录二 获奖项目
-- 附录三 限外辑要
-- 附录四 征引文献
编纂始末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编辑出版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