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北京房山区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和治理政策,包括洪水灾害,涝渍灾害,干旱灾害和水污染灾害等。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3年11月
目录
北京水旱灾害系列丛书房山水旱灾害房山区水资源局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彩图
--
任全胜题词
--
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检查房山区水利工地
--
1996年拒马河洪水冲毁的桥梁
--
1996年拒马河洪水
--
1996年拒马河洪水淹没的房屋
--
崇青水库一瞥
--
霞云岭方鸽子台小(1)型水库
--
十渡橡胶坝
--
治理后的大石河马各庄段
--
永定河公义庄段护砌工程
--
大石河窦店段堤防
--
大石河芦村排洪泵站
--
长阳镇京周路东侧排水沟
--
城关顾册雨污蓄水池
--
张坊镇胜天渠 引拒马河水灌溉农田
--
霞云岭分四马台村水土保持工程
--
石楼吉羊洼--盐碱地变成米粮川
--
南窖乡打岩石深井解决饮水困难
--
南窖乡水峪村架设管路引水上山
--
闫村镇张庄村挖抗旱大口井
--
节水工程——微喷
--
节水工程——喷灌
--
储备防汛抢险物资
--
运送抗旱物资
--
房山区行政区划图
--
房山区水利工程现状图
《北京水旱灾害系列丛书》领导小组
《北京水旱灾害系列丛书》指导委员会
《房山水旱灾害》编辑委员会名单
《北京水旱灾害系列丛书》编写说明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篇总论
--
第一章房山水旱灾害及旱涝特征
----
第一节地区概况
------
一、自然地理
------
二、社会经济
----
第二节水旱灾害概述
----
第三节旱涝的基本特征
------
一、旱涝划分标准
--------
表1-1房山区旱涝等级划分表
------
二、旱涝时间变化特征
------
三、旱涝空间分布特征
--
第二章水旱灾害成因及影响
----
第一节水旱灾害的成因
------
一、地理环境因素
------
二、气象水文因素
--------
表2-1房山区1591~2000年降雨量统计表 单位:mm
--------
图2-1 房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图
------
三、人类活动因素
----
第二节水旱灾害的影响
------
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三章抗御水旱灾害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历史上抗御水旱灾害的成就
----
第二节1949年以来抗御水旱灾害的成就
------
一、治理阶段及主要任务
------
二、非工程措施建设
------
三、治理效益
第二篇洪水灾害
--
第四章房山的洪水灾害
----
第一节洪灾类型及分布特征
------
一、洪灾类型
------
二、洪灾时空分布特征
--------
表4-1大石河漫水河站逐年超定量洪峰分级月、旬频次统计表
----
第二节洪灾实况
------
一、历史洪灾
--------
表4-2永定河历史洪水灾害表
--------
表4-3大清河水系历史洪水灾害表
--------
表4-4房山区1939年调查洪水特征值表
--------
图4-1 1939年调查洪水及洪水淹没范围
--------
图4-2 1939年永定河分洪淹没范围图
------
二、现代洪涝灾害
--------
表4-5 房山区主要河流大洪水水情灾情统计表
--------
表4-6 1963年8月大石河流域及邻近地区降雨量表
--------
图4-3 1963年8月6~8日降水等值线图
--------
图4-4大石河1963年洪水淹没范围图
--
第五章泥石流与泥沙灾害
----
第一节泥石流灾害
------
一、泥石流灾害纪实
--------
表5-1 房山区历史上山洪、泥石流灾害统计表
--------
表5-2 房山区现代山洪、泥石流灾害统计表
------
二、泥石流灾害的特性及成因
------
三、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二节泥沙灾害
------
一、大窖水库泥沙灾害
------
二、河道泥沙灾害
------
三、泥沙灾害的防治措施
--
第六章洪灾的成因及影响
----
第一节洪灾的成因
------
一、自然地理因素
--------
图6-1小清河分洪区分洪淹没范围
------
二、气候与天气因素
--------
图6-2房山区暴雨分区图
------
三、人类活动因素
----
第二节洪灾的影响
------
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七章防洪减灾措施
----
第一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
第二节防洪非工程措施
------
一、防洪非工程措施的一般概念
------
二、小清河分洪区的非工程防洪措施
------
三、建立防汛测报调度系统
第三篇涝渍灾害
--
第八章房山的涝渍灾害
----
第一节涝渍灾害类型及区域特征
------
一、涝渍灾害的一般概念
------
二、涝渍灾害类型
--------
表8-1 1999年大清河水系房山区各种涝渍情况表
--------
表8-2房山区1999年易涝易渍盐碱地面积表
------
三、涝渍灾害的区域特征
----
第二节涝渍灾害及典型年分析
------
一、历史涝灾
------
二、1949年以来重大涝渍灾害
--------
表8-3房山区1949~1990年间重大灾情统计表
------
三、重大涝灾典型年分析
--------
表8-4 1959年8月最大1d、3d、7d降雨量表 单位:mm
--------
表8-5 1959年8月降水集中程度分析表
--------
表8-6 房山、琉璃河站1964年降雨量及雨日表
------
四、涝渍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表8-7房山区逐年(1949~1999年)涝渍灾情统计表
--
第九章涝渍灾害的治理及效益分析
----
第一节涝渍灾害的治理
------
一、涝渍治理过程及主要措施
------
二、涝渍治理的投入及效果
--------
表9-1房山区各时期除涝治渍投入统计表(当年)
--------
表9-2房山区各时期涝渍治理及盐碱地改良面积表 单位:万亩
--------
表9-3房山区不同年代降雨量与涝灾面积表
--------
表9-4 房山区1990年易涝易渍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第二节涝渍治理的效益分析
------
一、农田除涝减灾经济效益
--------
表9-5房山区农田除涝减灾经注效益表
------
二、改良盐碱地的增产效益
--------
表9-6房山区改良盐碱地增产效益表
------
三、涝渍治理总经济效益
--------
表9-7房山区涝渍治理总经济效益表
------
四、其他效益
----
第三节涝渍治理的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
一、对涝渍灾害的基本认识
------
二、涝渍治理的基本原则
------
三、涝渍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四篇干旱灾害
--
第十章房山城镇干旱
----
第一节城镇水资源利用概况
------
一、城镇供水
------
二、城镇用水
--------
表10-1 1989年和1990年房山区城镇用水情况表 单位:亿m3
--------
表10-2 房山区城镇历年生活用水情况表(1990~1999年)
--------
表10-3 房山区城镇生活人均用水定额分析表 单位:L/(人·d)
--------
表10-4 房山区1989年工业用水情况表
--------
表10-5 房山区历年工业用水量表
--------
表10-6 房山区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表
--------
表10-7 房山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表
----
第二节城镇干旱缺水分析
------
一、城镇干旱缺水类型和供水特性
------
二、城镇干旱缺水的危害
------
三、城镇缺水的原因
----
第三节水源建设和城镇供水经济效益
------
一、水源建设和城镇用水的发展阶段
------
二、城市供水经济效益
--------
表10-8房山区城镇供水经济效益价值量表
--
第十一章房山农村干旱
----
第一节农村干旱及其危害
------
一、历史旱灾简述
--------
表11-1房山历史干旱灾情况统计表
------
二、1949年以来的干旱灾害
------
三、旱象与旱灾
--------
表11-2 房山区主要农作物生长期和全年水分盈亏表
--------
表11-3 房山区农业干旱等级划分表
------
四、农业干旱特征
--------
表11-4房山区1951~1990年干旱季节及干旱指标统计表
------
五、农业干旱成因
--------
表11-5 房山区1949年后历年灌溉面积发展情况表
--------
表11-6房山区用水量情况表
----
第二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
表11-7房山区历年来解决山区人畜饮水情况统计表
--
第十二章干旱成因及影响
----
第一节干旱的成因
------
一、自然因素
------
二、人为因素
----
第二节干旱缺水的影响
------
一、干旱缺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二、干旱缺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三节抗旱减灾工作的回顾
------
表14-1 房山区塘坝蓄水池情况表
------
表14-2 房山区截流分布表
------
表14-3房山区1957~2000年机电井、灌溉面积表
第五篇水污染灾害
--
第十三章房山水污染概况
----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特点
------
一、水污染概念
------
二、水污染特点
----
第二节水污染的发展和水质调查评价
------
一、水污染的发展过程
------
二、水质调查评价
--------
表13-1 全国地表水水质分级表(部分)单位:mg/L
--------
表13-2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单位:mg/L
--------
表13-3 1981年6月地表水化验结果 单位:mg/L
--------
表13-4 1981年6月地下水化验结果 单位:mg/L
--------
表13-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383-88(部分)单位:mg/L
--------
表13-6 1991年各河主要污染物浓度及水质评价表 单位:mg/L
--
第十四章水污染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
第一节水污染灾害
------
一、水污染灾害的类型
------
二、水污染灾害纪实
------
三、水污染灾害影响
----
第二节水污染成因分析
------
一、自然环境本底水污染
------
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水污染
------
三、污染物质排放引起的水污染
--------
表14-1 房山区农药、化肥销售情况表
--------
表14-2 房山区农药、化肥施用量情况表
------
四、其他致污因素
第六篇对策与展望
--
第十五章防御水旱灾害的战略与对策
----
第一节防御水旱灾害面临的新形势
------
一、区域发展规划概况
------
二、城镇发展对防御水旱灾害的新要求
------
三、防御水旱灾害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二节防御水旱灾害的战略目标
----
第三节防御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
------
一、提高全区防洪能力
------
二、全面提高城镇、乡村抗御旱灾的能力
----
第四节水污染防治目标及措施
------
一、水污染防治规划原则及目标
------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
第十六章防御水旱灾害的展望
----
第一节水旱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实施防灾减灾战略决策中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