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村乡志 1840-2010年

邓村乡志 1840-2010年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 求是地记述邓村乡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结构为章节体,以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按照“纪纲志类,详近略远,综述 历史,分陈现状”的方法,采用记述文体,语言力求准确、简洁、朴实、流畅。记述上限始于1840年,下 限为2010年底,为反映事物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关章节作适当上溯。重要原始资料以原文收录,有 附于章节之后,有附于书后。 三、本志概述,概括综述邓村乡的建置沿革、自然资源、革命历史、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等,以经济 发展轨迹为主。 四、本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之纪事本末体。 五、为突出地方特色,将“茶叶”独立成章。 六、立传人物均为故人,以卒年为序排列。在世人物有显著业绩的,以事系人,记人有关卷章。人 物录收录对邓村乡的发展贡献较大,受到省以上表彰的在世人物或有特殊技能者以及在外邓村籍著 名人士。 七、记述机构或事物名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再次出现用简称。 八、对时段内变化不大的事物或从简记述,或适当归并处理。 九、历史纪年,辛亥革命之前用朝代年号,之后用民国年号,夹注公元(每一目中同一年号一般只 注首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简称“建国”后),用公元纪年。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之间 称解放前,之后称解放后。 十、数字用法以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表述。 量和单位按照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执行。行文规范以《湖北省第 二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地方志书编纂行文规则》为准。 十一、本志资料来源,主要出自区、乡档案馆(室)、碑文、志书、回忆录以及个人保存的族谱、书籍 等史料以及正式出版的报刊书籍。统计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为准(包括大老岭林场)。未 进入区(县)统计序列的数字,采用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

内容时限: 1840-2010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邓村乡志(1840-2010)》编委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域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地理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增艮与控制
第四章农业
-- 第一节 解放前农业生产
-- 第二节 解放后农业生产
-- 第三节 农业布局
-- 第四节 粮食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林业
-- 第七节 畜牧业
-- 第八节 农业科技
-- 第九节 农田水利
-- 第十节 农村经营管理
-- 第十一节 农业开发
第五章茶叶
-- 第一节 茶叶生产
-- 第二节 茶叶加工
-- 第三节 名优特茶叶开发
-- 第四节 茶叶销售
-- 第五节 商标专利
-- 第六节 奖励认证
-- 第七节 茶文化
-- 第八节 茶乡群英谱
第六章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
-- 第二节 乡办企业及产权制度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电力工业
-- 第五节 采掘工业
-- 第六节 加工业
-- 第七节 建材工业
第七章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八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 乡村建设
-- 第二节 环境保护
-- 第三节 土地登记管理
-- 第四节 耕地管理
--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六节 宅基地管理
第九章财税
-- 第一节 财政税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站
第十章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体制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货币流通
-- 第四节 商业保险
第十一章商业
--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粮油购销
-- 第五节 牲猪购销
-- 第六节 土特名产
第十二章物价工商
-- 第一节 物价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十三章政党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邓村乡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 政党社团
第十四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主席团
第十五章政府
-- 第一节 乡镇政府
-- 第二节 政务
--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第十六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政协联络处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十七章政法武装
-- 第一节 政法
-- 第二节 武装
第十八章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八节 技术装备
第十九章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第三节 民间文艺活动
-- 第四节 宣传报道
-- 第五节 方言谚语歇后语谜语
-- 第六节 著作及出版物
-- 第七节 书法作品
-- 第八节 家训格言
-- 第九节 体育
第二十章卫生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医疗状况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医疗卫生
-- 第三节 医政药政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二十一章社会
-- 第一节 民风民俗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四节 宗教
第二十二章名胜古迹民间传说
-- 第一节 名胜古迹
-- 第二节 革命纪念地
-- 第三节 风景区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第五节 民间故事
第二十三章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第二节 人物录
-- 第三节 人物表
第二十四章各村概况
-- 第一节 邓村坪村
-- 第二节 小渔村村
-- 第三节 古城坪村
-- 第四节 常家垭村
-- 第五节 袁家坪村
-- 第六节 高台头村
-- 第七节 江坪村
-- 第八节 大水田村
-- 第九节 杨家湾村
-- 第十节 竹林湾村
-- 第十一节 白水头村
-- 第十二节 中包山村
-- 第十三节 黄金河村
-- 第十四节 红桂香村
-- 第十五节 谭家垭村
-- 第十六节 庙垭村
附录
-- 附录一:获奖论文
-- 附录二:专文选录
-- 附录三:重要文件
-- 附录四:诗文选录
-- 附录五:邓村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邓村乡志》评审委员会的通知
-- 附录六:邓村乡人民政府关于《邓村乡志》付印出版的请示
-- 附录七:夷陵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对《邓村乡志》出版发行的批复
后记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