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实事实录,秉笔直书,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
可读性相统一。
二、断限。上限因事而宜,下限一般至2002年底,部分至2003年
底。
三、志略采取语体文、记述体。以文字表述为主,图表为辅,图文
并茂,有所创新。文字、数字、计量,均按国家颁行的统一规范书录。
叙述性数字用汉字书写,显示性数字用阿拉伯字书写。
四、取事。详今略古、详近略远0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为
志略重点。
五、体例。横排竖写,以事系时。“概述”叙议结合;专志叙而不
论;“大事记”用编年体,个别处采用记事本末体。
六、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用中国历史纪年,夹注公元纪
年,共和国建立后用公元纪年。
七、称谓。按当时通称书写,必要时加注。较长的名称,首次出
现时用全称,重复出现时用简称,如土默特左旗简称“土左旗”,呼和
浩特市简称“呼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共和国”,等等。
八、数据。以呼市统计局的数据为准,个别或缺的采用呼市财政
局决算书或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必要时加注。
九、取事范围:以2003年呼市辖区为准。
十、引文。引用现代文,原文加引号;引用古文,易懂的原文加引
号,不易懂的译为白话文书写。
十一、附录。凡有参考价值或保存价值,但不宜放入正文的史料
均人附录(全文或节录)。
内容时限:
-2002
目录
封面
《呼和浩特财政志略》编委会
题词
图片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财政机构 体制
--
第一章 财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2003年机构
--
第二章 财政体制
第二编 财政收支
--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企业收入
----
第五节 其他收入
--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费
----
第四节 行政经费
----
第五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第六节 其他专项支出
第三编 财政财务管理
--
第一章 预决算管理
--
第二章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财务管理
----
第二节 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章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农林牧水事业管理
----
第二节 支援农村发展经济管理
----
第三节 无息贷款、支农周转金管理
----
第四节 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
----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四章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发展与变迁
----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管理
--
第五章 城市维护和建设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城市维护费的征收管理
----
第二节 城市维护费的使用管理
----
第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费的收支
--
第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
第四编 财政监督
--
第一章 监察与检查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二章 政府控购、采购
----
第一节 政府控购
----
第二节 政府采购
--
第三章 清产核资
第五编 组织人事
--
第一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党员队伍
----
第三节 群众组织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业务技术培训
--
第三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制度建设
----
第二节 政治思想工作
----
第三节 廉政建设
----
第四节 精神文明
第六编 财政改革
--
财政改革
第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史维章
----
第二节 武世久
--
第二章 人物简历
----
第一节 薛作元
----
第二节 陈耘田
----
第三节 王士廉
----
第四节 李喜忠
----
第五节 银孝
--
第三章 人名录
----
第一节 财政局历任领导名录
----
第二节 2003年党委会、局务会组成人员
----
第三节 财政局职工名录
第八编 旗县区财政
--
第一章 新城区财政
--
第二章 回民区财政
--
第三章 玉泉区财政
--
第四章 赛罕区财政
--
第五章 土默特左旗财政
--
第六章 托克托县财政
--
第七章 武川县财政
--
第八章 和林格尔县财政
--
第九章 清水河县财政
附 录
--
一、《呼和浩特财政志略》编撰人员简历
--
二、参考书目
编修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