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水利志

溧水县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溧水县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水库建设、河道治理等。

目录

封面
溧水县水利志
序言
图片
-- 和凤乡民工修筑石臼湖大堤
-- 秦淮河和乌刹桥
-- 石臼湖风貌
-- 天生桥河入石臼湖湖口段
-- 整治后的天生桥河、闸
-- 天生桥今貌
-- 秋湖提水站
---- <1>渠首
---- <2>官塘隧洞进口
-- 中山水库[中型水库]
-- 无想寺水库[小(一)型]
-- 古塘水库[小(二)型]
-- 秋湖山山区塘坝
-- 无想山风泉
-- 开挖三沟
-- 陈家新圩鱼池
-- 方便水库在捕鱼
-- 淹没三百多年的胭脂河
---- <1>淤塞段
---- <2>1947年的天生桥
-- 五十年代排灌工具
---- <1>龙骨车
---- <2>牛车
-- 1978年翻石臼湖水入秦淮河
-- 县抗排队在维修机械
-- 1983年晶桥乡民工在抢险
-- 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群众代表现场研究
-- 石臼湖湖堤变迁示意图
-- 新桥河及云鹤支河改道示意图
-- 一干河、三干河改道示意图
-- 二干河改道示意图
-- 中山水库示意图
-- 方便水库示意图
-- 卧龙水库示意图
-- 老鸦坝水库示意图
-- 姚家水库示意图
-- 赭山头水库示意图
-- 明觉乡环山河、水库群示意图
-- 渔歌乡傅家边长藤结瓜示意图
目录
大事记(公元前190年—公元1985年)
概述
第一篇:自然概况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基本构造
---- 第二节:土质分布
-- 第二章:地形、地貌
---- 第一节:地形、地貌轮廓
---- 第二节:山地
---- 第三节:丘陵
---- 第四节:滨湖平原
---- 第五节:河谷平原
-- 第三章:水系
---- 第一节:分水岭
---- 第二节:石臼湖水系
---- 第三节:秦淮河水系
---- 第四节:天生桥河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降水量及径流
---- 第三节:河湖水情
-- 第五章:水资源
---- 第一节:蓄水和引水
---- 第二节:水质
第二篇:石臼湖
-- 第一章:水阳江、青弋江流域概况
---- 第一节:流域范围
---- 第二节:主要河湖
-- 第二章:石臼湖
---- 第一节:湖的成因
---- 第二节:疆界沿革
---- 第三节:三湖(固城、丹阳、石臼)面积变化
---- 第四节:水文特性
---- 第五节:石臼湖大堤
-- 第三章:县境内的汇水河流
---- 第一节:旧貌
---- 第二节:主要河道治理
第三篇:秦淮河
-- 第一章:流域概况
-- 第二章:水情特点
-- 第三章:主干河上几项重大工程
-- 第四章:江宁、溧水两县交界河道工程
---- 第一节:漂水河
---- 第二节:三干河
-- 第五章:县境内河道治理
---- 第一节:一干河
---- 第二节:二干河
第四篇:天生桥河
-- 第一章:古胭脂河
---- 第一节:明初开凿胭脂河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开凿始末和河道的兴废
-- 第二章:天生桥河的建设
---- 第一节:规划设计要点
---- 第二节:施工过程
-- 第三章:近湖段改道工程——陈家新河
---- 第一节:改道缘由
---- 第二节:施工过程
-- 第四章:建成后的运用
---- 第一节:引水
---- 第二节:排洪
---- 第三节:航运
---- 第四节:冲污
---- 第五节: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秋湖提水站
-- 第一章:规划、设计
---- 第一节:初期规划
---- 第二节:设计的定型
---- 第三节:官塘隧洞方案的制定
-- 第二章:引河开挖和新桥河清障
---- 第一节:引河的设计标准
---- 第二节:新开引河的施工
---- 第三节:新桥河清障
-- 第三章:渠首
---- 第一节:渠首工程布局
---- 第二节:施工
-- 第四章:总干渠和周家山闸
---- 第一节:总干渠工程
---- 第二节:周家山节制闸
-- 第五章:官塘隧洞
---- 第一节:选线和设计
---- 第二节:施工
第六篇:水库
-- 第一章:中型水库
---- 第一节:中山水库
---- 第二节:方便水库
---- 第三节:卧龙水库
---- 第四节:老鸦坝水库
---- 第五节:姚家水库
---- 第六节:赭山头水库
-- 第二章:小型水库
---- 第一节:小(一)型水库
---- 第二节:小(二)型水库
-- 第三章:大坝灌浆与白蚁防治
---- 第一节:大坝灌浆
---- 第二节:白蚁防治
第七篇:圩田
-- 第一章:圩田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围湖造田
---- 第二节:明代的圩田状况
---- 第三节:清代的圩田状况
----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圩田状况
-- 第二章:五座万亩大圩的兴建
---- 第一节:东大圩
---- 第二节:西大圩
---- 第三节:群英圩
---- 第四节:战天圩
---- 第五节:柘塘圩
-- 第三章:中小圩的联并(分乡记述)
第八篇:小型农田水利
-- 第一章:塘坝、井泉
---- 第一节:历史上的塘坝
---- 第二节: 1949年以后塘坝的治理
---- 第三节:井
---- 第四节:泉
-- 第二章: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三沟
---- 第二节:灌区渠系配套及平田整地
-- 第三章:水土保持
-- 第四章:治水结合灭螺
-- 第五章:小型水力发电
-- 第六章:两项典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 第一节:傅家边的“长藤结瓜”
---- 第二节:明觉乡的“环山河、小库群”
第九篇:机电排灌工程
-- 第一章:固定排涝站
---- 第一节:万亩大圩排涝站
---- 第二节:重点中小圩排涝站
-- 第二章:固定灌溉站
---- 第一节:水库提水站
---- 第二节:河湖提水站
-- 第三章:流动排灌机械
-- 附(1):农用机具
-- 附(2):农机服务网
第十篇:几项未毕全功工程的兴废
-- 第一章:高溧句丹河
-- 第二章:陆家水库
-- 第三章:戴家桥水库
-- 第四章:和凤、孔镇、渔歌围湖造田工程
-- 第五章:乌山、城郊撇洪沟
-- 第六章:其他
第十一篇:十四个水旱年抗灾纪实
-- 附:历史水旱灾害纪年(公元前190年—公元1948年)
第十二篇:经济政策和管理法规
-- 第一章:负担政策
---- 第一节:以工代赈
---- 第二节:任务到队,参加分配
---- 第三节:土地挖压、房屋拆迁赔偿
---- 第四节:退赔
-- 第二章:水费征收
---- 第一节:水库供水费
---- 第二节:机电排灌费
---- 第三节:过闸费
-- 第三章:工程管理法规
第十三篇:机构设置
-- 第一章:前代零星史料掇拾
-- 第二章:县级水利机构的演变(建国后)
-- 第三章:下属机构的设置
-- 第四章:党、团组织和群众团体
---- 第一节:党、团组织
---- 第二节:工会和水利学会
第十四篇:治水人物
-- 严密
-- 李新
-- 施一鳌
-- 萧克峙
-- 郑(制衣)锦
-- 郑绍裘
-- 丁维诚
-- 郑咸
-- 毛和南
-- 吴如松
-- 吴国清
-- 钱铭
-- 缪植
附录(一): 37年治水实迹简表
附录(二):前代水利文献及碑刻
附录(三):前人咏漂水水利诗词
编后记
《溧水县水利志》编纂组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