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青海省人民医院发展的历史以及医疗工作、医院管理工作、科学研究、党群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27-1996
出版时间:
1997年07月
目录
封面
青海省人民医院志
版权页
《青海省人民医院志》编纂委员会
《青海省人民医院志》编纂办公室
序
前言
图片
--
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的题字
--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的题字
--
青海省省长田成平的题字
--
青海省政协主席韩应选的题字
--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宦爵才郎的题字
--
原青海省卫生厅厅长梁昌汉的题字
--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王镭的题字
--
原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卫生厅厅长班玛丹增的题字
--
原青海省卫生厅厅长、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张彦博的题字
--
青海省卫生厅厅长于丽璇的题字
--
一九二九年所建青海省立中山医院旧址
--
1953年原中山医院在西宁市北门外设立的公费医疗门诊部
--
改造装修前的旧住院部大楼
--
青海省人民医院门珍部外景
--
一九七七年本院建立的电子研究室
--
1979年检验科开展转移因子制备
--
1980年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严志焜主任指导下开展体外循环下的心脏直视手术获得成功
--
1981年青海省人民医院开展了“五讲四美”活动
--
1983年4月林佳楣同志到本院视察
--
一九八三年医院职工卫校护士班开学典礼
--
1983年医院举办初级英语学习班
--
1983年医院引进的第一台EUB-3B大型B超
--
1984年医院职工卫校检验班毕业典礼
--
1984年皮肤科研究病理切片
--
1984年9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开展了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
西藏自治区医学代表团到本院放射科参观
--
1996年重新装修后的住院部大楼
--
1996年新建的外科大楼
--
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和外科大楼全景
--
1996年青海省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楼落成剪彩仪式,本院领导和卫生厅厅长合影留念
--
1984年普外科开展胆道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
1983年普外科开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
1986年2月在省内首先引进picker1200SX型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CT)
--
1986年普外科开展肠腔静脉架桥分流术
--
一九九一年五月五日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专家参痂纪念红十字日宣传并义诊
--
1996年3月干部保健科研制的复方天棘胶囊课题通过鉴定
--
一九九四年呼吸内科新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
1992年2月引进美国HP1500型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仪
--
1992年4月14日爱德基金会首届急腹症外科学习班结业
--
1992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护理知识考试
--
1992年11月4日爱德基金会眼科培训中心在本院成立
--
1992年普外科开展了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1993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
1996年5月引进德国西门子0pen型磁共振仪(MRI)
--
1993年消化内科将电子胃镜应用于临床
--
一九九六年八月九日青海省人民医院召开『五无五不活动』动员大会
--
1996年9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团赴加拿大考察医院废处理并学术交流(图左1是副团长辛维藩)
--
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出版的部分医药著作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建国前医院状况
--
第二节 建国后医院发展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纪检组织与纪律检查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二节 九三学社
第四章 社会和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 红十字会
第五章 行政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沿革及设置
--
第二节 行政职能科室
--
第三节 治保工作
第六章 职工
--
第一节 职工工资待遇
--
第二节 劳保待遇
--
第三节 离休、退休和退职后待遇
--
第四节 职称评定与晋升
--
第五节 职业再教育
第七章 组织管理
--
第一节 组织管理体系
--
第二节 主要规章制度
第八章 信息管理
--
第一节 图书管理
--
第二节 病案统计管理
--
第三节 科技档案室
--
第四节 摄影室和录像室
第九章 医疗质量管理
第十章 控制院内感染管理
第十一章 经济管理
第十二章 医院分级管理
第十三章 门诊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门诊工作
--
第三节 急救中心
--
第四节 门诊辅助科室
第十四章 临床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内科简况
--
第三节 消化内科
--
第四节 血液内科
--
第五节 呼吸内科
--
第六节 神经内科
--
第七节 心血管内科
--
第八节 肾内科
--
第九节 内分泌科
--
第十节 传染病科
--
第十一节 外科简况
--
第十二节 普外科
--
第十三节 肿瘤外科
--
第十四节 骨科
--
第十五节 神经外科
--
第十六节 胸心外科
--
第十七节 泌尿外科
--
第十八节 麻醉科
--
第十九节 手术室
--
第二十节 妇科
--
第二十一节 产科
--
第二十二节 眼科
--
第二十三节 耳鼻咽喉科
--
第二十四节 皮肤科
--
第二十五节 口腔科
--
第二十六节 理疗科
--
第二十七节 干部保健科
--
第二十八节 小儿科
第十五章 医技
--
第一节 放射科
--
第二节 检验科
--
第三节 药剂科
--
第四节 病理科
--
第五节 电生理科
--
第六节 器械科
--
第七节 供应室
--
第八节 高压氧舱室
--
第九节 核医学科
--
第十节 临床检验中心
第十六章 中医
--
第一节 中医科
--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三节 针灸室
第十七章 其他卫生工作
--
第一节 预防保健
--
第二节 健康检查
--
第三节 家庭病床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五节 卫生宣传
--
第六节 巡回医疗
--
第七节 救灾防病
--
第八节 爱国卫生
--
第九节 援外工作
第十八章 护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护理体制及隶属关系
--
第三节 护理人员编制及护理队伍状况
--
第四节 护理单元变化
--
第五节 护理制度
--
第六节 业务培训
第十九章 教学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教学任务
--
第三节 职工卫校和眼科培训中心
第二十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高原医学研究
--
第四节 学术活动
--
第五节 动物实验室
第二十一章 总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总务各班组
--
第三节 基建
--
第四节 宿舍
--
第五节 车辆
第二十二章 财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医院经费
--
第三节 医院收费及病员欠费
第二十三章 生活福利
--
第一节 食堂
--
第二节 托儿所
--
第三节 其他福利
第二十四章 劳动服务公司
第二十五章 医疗设备
第二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已故人物传记
----
李伦振
----
谢刚杰
----
星天光
----
许学培
----
张琪
----
袁松人
----
靳宗桥
----
张云萍
----
张乃华
----
舒兰芳
----
贾育军
----
滕俊
----
耿立筠
----
于有德
----
孔庆筠
----
杨源霖
----
金纪生
----
高金成
----
龚鸿贻
----
张天源
----
杨颂先
----
郑葆元
----
姜本宽
----
张祖荣
----
范学珍
--
第二节 当今人物介绍
----
张立署
----
路黎
----
张彦博
----
汪源
----
宣诗孝
----
焉晋绪
----
叶俊雄
----
辛维藩
----
张鑫生
----
秦德奎
----
辛骥
----
戚振乙
----
李承义
----
何芝清
----
杨之
----
刘瑞昌
----
任素琴
----
商树兴
----
任文婉
----
蒋咸录
----
胡雪篱
----
刘汉杰
----
陆家佑
----
李文庆
----
栾成祥
----
王世和
----
吴伯铭
----
王芝兰
----
杨于恒
----
郁慕仪
----
王真
----
马克俭
----
李长生
----
王桂娥
----
于福成
----
李岳奇
----
孙志新
----
田克武
----
杨建生
----
陈文奎
----
王德增
----
李雁珠
----
梁景星
----
谢其康
----
万进明
----
崔金声
----
郭玉林
----
郑宝义
----
孙宏夫
----
李大猷
----
陈祥林
----
王邦英
----
李粉菊
----
王晓黎
----
孙家骏
----
张得希
----
宋有成
----
陆天顺
----
柯金鼎
----
夏拉
----
苏盛元
----
王俊基
----
郭绍业
----
吴新民
----
张海明
----
公保才旦
----
褚以德
----
赵云翔
----
阎宏海
----
吴得平
----
阮怀眙
----
侯希华
----
韩栋才
----
周治华
----
刘益诚
----
陈树元
----
阎秀文
----
李燕民
----
席恒信
----
李祥
----
翟鹏皋
----
顾怀新
----
王定亚
----
赵挺俊
----
张淑清
----
戴光世
----
陈德
第二十七章 大事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