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然、经济、政治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714-1988
目录
封面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编纂成员名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审查验收小组名单
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市县志审稿验收组成员
参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审稿人员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置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貌图
领导题词
视察延边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录
图片
--
毛泽东主席1950年10月3日接受延边人民赠送的朝鲜族服装
--
国家主席刘少奇1959年11月9日接见出席全国群英会的朝鲜族工人石顺姬
--
周恩来总理1962年6月22日视察延边
--
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7月13日视察延边
--
军委副主席刘伯承1964年7月11日视察延边
--
贺龙,罗瑞卿副总理1960年11月视察延边
--
叶剑英元帅1961年4月视察延边
--
军委主席邓小平1983年8月13日视察延边
--
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1月7日视察延边时和延边歌舞团演员在一起
--
李鹏总理1991年8月6日和珲春市防川村群众热情交谈
--
中纪委书记乔石1987年7月24日视察延边
--
军委副主席杨尚昆1984年5月11日视察延边
--
胡耀邦总书记1984年5月11日视察延边
--
彭真委员长1984年7月25日视察延边
--
万里副总理1980年12月8日视察长白山林区
--
赵紫阳副总理1980年8月9日视察长白山保护局
--
长白山天池
--
天文峰
--
长白瀑布
--
林海深处
--
聚龙泉
--
林海冬景
--
幽谷观奇
--
天女浴躬池
--
长白松(美人松)
--
银环秋色
--
岳桦林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一瞥
--
中共延边州委办公楼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楼
--
延边宾馆
--
白山大厦冬景
--
延吉宾馆
珲春城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土壤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植被图
目录
序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区域建置
--
第一章位置 面积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区域变化
--
第四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沿革
----
第二节县市行政区域演变
----
第三节现行区划
--
第五章县市概况
--
第六章地名考略
----
第一节 “延边”地名考
----
第二节 县市地名考
------
附延边满语地名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侵入岩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营力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节 火山熔岩地貌
----
第四节 地貌区划
--
第三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成因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农业气候区划
----
第四节物候
--
第四章地表水
----
第一节 河 流
----
第二节 湖 泊
--
第五章地下水
----
第一节水文地质
----
第二节地下水动态
----
第三节 水质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第七章植被
----
第一节植物区系
----
第二节 植被类型
------
一、针叶林
--------
云冷杉林
--------
长白落叶松林
--------
赤松林
--------
长白松林
------
二、针阔混交林(阔叶红松林)
--------
阔叶红松林
------
二、阔叶林
--------
蒙古栎林
--------
杨桦林
--------
岳桦林
--------
钻天柳林
--------
水胡林
--------
杂木林
------
四、灌丛、灌草丛
------
五、沼泽植被
------
六、草甸
------
七、高山苔原
----
第三节植被演替
--
第八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植物资源
------
一、珍稀濒危植物
--------
东北红豆杉
--------
偃松
--------
长白松(美人松)
--------
西伯利亚刺柏(高山桧)
--------
刺人参
--------
刺楸
--------
人参
--------
大苞柴胡
--------
粉报春
--------
高山龙胆
--------
长白婆婆纳
--------
草苁蓉
--------
高山梯牧草
--------
冻原苔草
--------
日本臭菘
--------
云间地杨梅
--------
长白岩昌蒲
--------
天麻
--------
钻天柳
--------
狭叶瓶尔小草
------
二、用材植物
--------
红松
--------
红皮云杉
--------
胡桃楸
--------
黄波罗
--------
水曲柳
------
三、药用植物
--------
黄芪
--------
平贝母
--------
刺五加
------
四、食用植物
--------
薇蕨
--------
蕨
--------
猴头蹄盖蕨
--------
龙牙葱木
--------
山芹菜
------
五、蜜源植物
--------
紫椴
--------
糠椴
--------
胡枝子
------
六、饮料植物
--------
山葡萄
--------
笃斯越桔
--------
蓝靛果忍冬
------
七、香料植物
--------
玫瑰
--------
月见草
--------
白藓
------
八、观赏植物
--------
松毛翠
--------
迎红杜鹃
--------
大字杜鹃
--------
牛皮杜鹃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东北虎
------
豹
------
猞猁
------
狼
------
中华秋沙鸭
------
鸳鸯
------
丹顶鹤
------
蓑羽鹤
------
大天鹅
------
白鹳
------
黑鹳
------
苍鹭
------
大白鹭
------
云雀
------
黑枕黄鹂
------
黑头蜡嘴雀
------
马鹿
------
梅花鹿
------
原麝
------
青羊
------
黑熊
------
棕熊
------
紫貂
------
水獭
------
黄鼬
------
伶鼬
------
香鼬
------
水貂
------
狗獾
------
赤狐
------
狢
------
东北兔
------
草兔
------
松鼠
------
麝鼠
------
野猪
------
狍
------
雉鸡
------
花尾榛鸡
------
黑琴鸡
------
鹌鹑
------
鸿雁
------
斑嘴鸭
------
绿头鸭
------
罗纹鸭
------
针尾鸭
------
凤头潜鸭
------
骨顶鸡
----
第五节矿产资源
----
第六节 旅游资源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低温冷害
----
第二节 涝 灾
----
第三节旱 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 雹 灾
----
第六节霜 冻
----
第七节地震 滑坡
------
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第三编人口
--
第一章历代人口
--
第二章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一节分布
----
第二节 密度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四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文化构成
----
第四节 民族构成
----
第五节 劳动力资源及社会集团构成
----
第六节行业 职业构成
----
第七节婚姻 家庭构成
--
第五章人口管理
----
第一节人口统计
----
第二节人口普查
--
第六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队伍
----
第二节生育政策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生育状况
----
第五节节育措施
第四编民族
--
第一章朝鲜族
----
第一节移入分布
----
第二节风俗习惯
--
第二章汉族
----
笫一节移入 分布
----
第二节风俗习惯
--
第三章满族
----
第一节族源分布
----
第二节 满族乡
----
第三节风俗习惯
--
第四章回族
----
第一节迁入分布
----
第二节风俗习惯
--
第五章其他民族
--
第六章语言文字
----
第一节朝鲜族语言文字
----
第二节汉族语言文字
----
第三节 满族语言文字
--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一节 自治机关
----
第二节 民族干部
----
第三节 法制建设
----
第四节 自治权利
----
第五节 国家扶持
--
第八章民族关系
----
第一节共同开发
----
第二节 团结对敌
----
第三节建设边疆
第五编政党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延边地方组织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组织
----
第四节 宣传
----
第五节统一战线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政策研究
----
第八节政法
----
第九节党校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延边地方组织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年组织
------
附一三民主义青年团延吉县组织
------
附二协和青少年团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四章其他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民主大同盟
----
第三节抗美援朝分会
----
第四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五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六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
第八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六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选举
----
第二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活动纪略
--
第二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清代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行政机构
----
第三节工农苏维埃政权
------
附伪间岛省公署
----
第四节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第五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行政机关
----
第六节 市县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章政治协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活动纪略
----
第四节提案
----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
----
第六节 海外联谊活动
第七编政务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抚恤
----
第三节拥军优属
----
第四节救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殡葬管理
----
第七节婚姻登记
----
第八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九节地名管理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编制管理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干部录用
----
第五节人事监察
----
第六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七节工资福利
--
第三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职工
----
第三节工资管理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五节劳保福利
--
第四章外事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边界事务
----
第三节边界管理
----
第四节友好往来
----
第五节领事业务
--
第五章侨务
----
第一节归侨 侨眷
----
第二节侨务活动
--
第六章信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信访处理
----
第三节信访扶贫
--
第七章档案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收藏
----
第三节 利 用
--
第八章旅游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旅游景观
----
第三节旅游设施
----
第四节旅游服务
----
第五节经营管理及旅游收入
第八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刑事犯罪查处
----
第四节政治保卫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消 防
----
第七节边境居民出入境管理
----
第八节武装警察
----
第九节边防保卫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刑事技术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审判监督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
第六节劳动教养
----
第七节监狱
----
第八节干部培训
--
第五章国家安全
第九编军事
--
第一章驻军
----
第一节 清军
----
第二节 中华民国军
------
附一伪满军
------
附二 日本关东军
----
第三节抗俄 抗日武装
------
附土匪武装
----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附间岛苏联军备司令部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制
----
第五节预备役制
--
第三章战事
----
第一节抗俄
----
第二节抗 日
----
第三节反空降
------
附一张鼓峰事件
------
附二苏军对日作战
--
第四章边防
----
第一节管辖
----
第二节执勤
----
第三节军民联防
----
第四节会谈会晤
--
第五章军民关系
----
第一节拥政爱民
----
第二节 军民共建
--
第六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 练
----
第三节装备
----
第四节 民兵活动
--
第七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防空工程
----
第三节 防空教育
----
第四节 防空演习
第十编国民经济管理
--
第一章综合经济
----
第一节经济概述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四节人民生活
--
第二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年度计划管理
----
第三节 中长期计划制订
--
第三章统计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资料
----
第三节统计分析
----
第四节统计管理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农副产品价格
----
第三节工业品价格
----
第四节非商品收费
----
第五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管理
----
第二节企业登记
----
第三节监督检查
----
第四节 广告 商标管理
----
第五节合同管理
----
第六节经济检查
--
第六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七章经济技术协作
----
第一节经济联合
----
第二节技术信息
----
第三节物资协作
第十一编农业
--
第一章土地开发
----
第一节旗民屯垦
----
第二节设局招垦
----
第三节越境私垦
----
第四节 占荒租垦
----
第五节 侵略拓垦
----
第六节 土地利用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七节 劳动力结构变化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播种方式
----
第三节种植密度
----
第四节农技推广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六节肥料
----
第七节种子
--
第五章农具 农机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半机械农具
----
第三节机械农具
----
第四节农机管理
----
第五节农机经营
--
第六章国营农场
----
第一节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七章特产
----
第一节水果
----
第二节 药材
----
第三节食用菌
----
第四节养蚕
----
第五节养蜂
--
第八章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家禽
----
第二节草原 饲料
----
第三节 畜疫防治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九章农业机构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事业机构
第十二编林业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类型与分布
----
第二节树种
----
第三节 面积 蓄积
--
第二章森林开发
----
第一节 民间开采
----
第二节 官方开采
----
第三节掠夺采伐
----
第四节计划开采
--
第三章营林
----
第一节林木种子
----
第二节 育 苗
----
第三节绿化
----
第四节更新造林
----
第五节森林抚育
----
第六节低产林改造
----
第七节封山育林
--
第四章木材生产
----
第一节采伐
----
第二节 集材
----
第三节运材
----
第四节 贮木
--
第五章木材利用
----
第一节 制材
----
第二节木产品
----
第三节林产化工
----
第四节 综合利用
--
第六章木材销售
----
第一节木商经营
----
第二节统制经营
----
第三节统一经营
----
第四节议购议销
----
第五节联营销售
--
第七章乡村林业
----
第一节林权划分
----
第二节 集体林业
----
第三节 个体林业
----
第四节 营林生产
----
第五节 乡村林业管理
----
第六节 多种经营
--
第八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林政管理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五节森林经营
--
第九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企业整顿
----
第二节 专业管理
----
第三节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节企业经济效益
--
第十章机构 职工队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职工队伍
--
第十一章林业企业简介
第十三编水利
--
第一章灌溉工程
----
第一节 灌 区
----
第二节 古洞河引水工程
----
第三节机电灌站
----
第四节机电井
----
第五节截潜流灌溉
----
第六节 灌区农田建设
--
第二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与塘坝
--
第三章防洪治涝
----
第一节 图们江防护工程
----
第二节布尔哈通河防洪工程
----
第三节 海兰江防洪工程
----
第四节 嘎呀河防洪工程
----
第五节珲春河防洪工程
----
第六节牡丹江防洪工程
----
第七节治涝工程
----
第八节 防汛工作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五章农村生活用水
----
第一节地方病区与缺水区分布
----
第二节供水工程
----
第三节工程效益
--
第六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用水管理
----
第三节 水费
----
第四节 综合经营
--
第七章水文
----
第一节水文站网
----
第二节水文测验
----
第三节水文预报和报汛
----
第四节水质监测
----
第五节 资料整编
--
第八章水利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单位
--
第九章水产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捕养
----
第三节渔政
第十四编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合营工业
----
第四节私营及个体工业
--
第二章煤炭工业
----
第一节煤炭生产
----
第二节煤田勘探
----
第三节基本建设
----
第四节技术设备
----
第五节安全生产
----
第六节主要煤矿
--
第三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供电
----
第三节 用 电
----
第四节 电力输出输入
----
第五节农电
----
第六节主要企业
--
第四章石油化学工业
----
第一节石油加工
----
第二节化肥
----
第三节农药
----
第四节基本化工
----
第五节有机化工
----
第六节树脂
----
第七节 炸 药
----
第八节林木化工
----
第九节橡胶制品
----
第十节 日用化工
----
第十一节 主要厂家
--
第五章冶金工业
----
第一节黄金
----
第二节有色金属
----
第三节钢铁
----
第四节 主要矿山
--
第六章建筑材料工业
----
第一节建材及非金属矿开采
----
第二节 水泥
----
第三节水泥制品
----
第四节砖瓦
----
第五节石灰及其它建材
----
第六节玻璃及其制品
----
第七节 陶瓷制品
--
第七章机械电子工业
----
第一节农业机械
----
第二节 通用与专用设备
----
第三节 电机与器材
----
第四节原动机与锅炉
----
第五节 交通运输设备
----
第六节金属制品
----
第七节机械设备修理
----
第八节 电子工业
----
第九节仪表仪器与计量器具
--
第八章纺织工业
----
第一节粘胶纤维浆业
----
第二节棉纺织业
----
第三节针织业
----
第四节毛纺织业
----
第五节丝织业
----
第六节 亚麻纺织业
----
第七节主要厂家
--
第九章造纸工业
----
第一节 土纸
----
第二节机制纸
----
第三节纸制品
----
第四节 主要厂家
--
第十章医药工业
----
第一节化学制药
----
第二节 生物化学制药
----
第三节 中药材及中成药
----
第四节主要厂家
--
第十一章食品烟草工业
----
第一节粮油加工
----
第二节饮料业
----
第三节食品加工
----
第四节饲料加工
----
第五节烟草加工
--
第十二章民族用品工业
----
第一节 民族中小农具
----
第二节民族服装靴鞋
----
第三节 民族家具
----
第四节 民族炊事用品
----
第五节 民族文化用品
----
第六节 民族食品
--
第十三章其它工业
----
第一节 印刷
----
第二节文体及工艺美术
----
第三节缝纫
----
第四节皮革制品
----
第五节 家具及日用木制品
----
第六节 塑料制品
第十五编乡镇企业
--
第一章企业与产业
----
第一节企业
----
第二节产 业
----
第三节主要产品产量
----
第四节 优质产品与出口产品
--
第二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工资管理
----
第四节 营销管理
----
第五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
第六节企业整顿与升级
----
第七节经济责任制
--
第三章职工队伍
----
第一节职工
----
第二节技术人员
----
第三节职工教育
--
第四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州管理机构
----
第二节县乡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