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乃东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6年05月
目录
封面
乃东县志
版权页
《乃东县志》编纂委员会
《乃东县志》终审人员
《乃东县志》编辑室
《乃东县志》评审验收及总编人员
--
评审验收领导小组
--
总编人员
图片
--
题词1
--
题词2
--
乃东县城鸟瞰图
--
乃东县政区图
--
乃东县总体规划图总平面图
--
乃东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雅砻河谷
--
雅拉香波大雪山
--
雅砻河
--
雅鲁藏布江
--
泽母雪山
--
产于亚堆乡的热木纳水晶
--
索珠乡山林风光
--
明朝皇帝册封帕竹万户长灌顶国师阐化王圣旨及印。
--
贡布日神山猴子洞
--
西藏第一座村庄——索卡
--
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
--
颇章谿卡
--
结莎格巴谿卡
--
亚堆乡亚桑村古战场遗址
--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
颇章乡傍塘宫遗址
--
帕竹宫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珠寺。
--
昌珠寺珍珠唐卡
--
昌珠寺十一面观音像
--
泽当镇赞塘玉益拉康
--
亚堆乡曲德贡达杰林寺
--
吉如拉康菩萨像
--
“三佛塔”之次久塔
--
“三佛塔”之达钦的巴塔
--
“三佛塔”之衮当塔
--
结巴乡曲顶加泽杰排塔
--
1959年,乃东县翻身农奴庆祝民主改革取得胜利。
--
1991年,乃东县各族人民庆祝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
--
1964年,在泽当镇修建的烈士陵园。
--
农牧民群众欢庆望果节
--
雅砻文化节
--
雍布拉康壁画——传说中的天神之子悉补野部落第一位首领聂赤赞普。
--
藏戏艺人
--
县文艺宣传队表演藏戏
--
农民表演“谐青”
--
农民表演“锅庄”
--
传统竞技项目——赛牦牛
--
传统竞技项目——抱石
--
县科协举办科普一条街活动
--
藏医历算相学大师钦绕罗布
--
医务人员到农户家中看病
--
1997年修建的乃东中学
--
学生运动会
--
运动健儿英姿
--
油菜基地
--
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
1999年8月,西瓜在乃东试种成功。
--
大棚蔬菜
--
高原之宝——牦牛
--
改良黄牛
--
乡村农户联合养殖场
--
藏鸡现代养殖
--
1995年以来在全县大面积种植北京杨树。
--
多颇章乡银白杨树基地
--
工程造林
--
1996年,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兴建水利灌溉工程。
--
鲁琼提灌站
--
田间支渠
--
改造中低产田
--
机械收割
--
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
--
花卉技术培训
--
种子精选机
--
种子包衣机
--
农民家庭食用菌栽培
--
城市雕塑
--
在山区建立的电视收转塔
--
1996年建成通车的泽当娘果大桥
--
县城街道
--
扶贫搬迁项目
--
集贸市场
--
农牧民饮用自来水
--
加工藏毯
--
藏毯
--
石磨
--
西藏农村第一位党支部书记——尼玛次仁
--
20世纪70年代,乃东县委书记权定福在田问指导群众生产。
--
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
--
泽当派出所成立
--
检察院工作人员送法到村入户。
--
法院工作人员在农牧区开展法制宣传。
--
召开军地座谈会
--
工商局工作人员对食品进行检查。
--
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到乃东县指导工作。
--
举办乡村党政干部培训班
--
召开统战爱国人士座谈会
--
妇女大会
--
20世纪90年代,在寺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20世纪90年代,县委、县政府在寺庙举办汉语文学习班。
--
县领导与《乃东县志》编纂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下水
----
第二节 地表水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物候
----
第四节 农业气候区划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藏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节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
第五节 风能和太阳能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与风灾
----
第二节 霜冻与冰雹
----
第三节 洪水与泥石流
----
第四节 虫害与鼠害
----
第五节 地震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划
--
第二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亚堆乡
----
第二节 颇章乡
----
第三节 昌珠镇
----
第四节 泽当镇
----
第五节 多颇章乡
----
第六节 结巴乡
----
第七节 索珠乡
第三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共乃东县(宗)委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二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统战
----
第四节 党建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政法工作
----
第七节 档案工作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与会议
----
第二节 参政议政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五节 农会和贫协
第四篇 政权 政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选举人大代表
----
第五节 行使职权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县(宗)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节 施政
----
第四节 来信来访
--
第三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就业队伍类别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救济与扶贫
----
第四节 复原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双拥工作
----
第六节 村民自治建设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第五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口管理
----
第三节 治安保卫
----
第四节 刑事侦查
----
第五节 教育改造与危安案件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与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节 法纪与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法律监督
----
第六节 检察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传统司法审判
----
第三节 刑事与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与行政审判
----
第五节 执行与调解
----
第六节 审判制度改革
第六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二章 物价与计量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四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第七篇 农林牧水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直属企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农作物
----
第四节 粮油产量
----
第五节 耕作制度与方法
----
第六节 科学种田
----
第七节 农机具
----
第八节 农田建设
----
第九节 收益分配
----
第十节 农业区划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关系
----
第三节 草场
----
第四节 畜禽种类
----
第五节 饲养方式
----
第六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七节 疫病防治
----
第八节 畜禽产品
----
第九节 牧业区划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资源
----
第三节 天然林
----
第四节 人工林
----
第五节 经济林木
----
第六节 森林采伐
----
第七节 林产品
----
第八节 林业区划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三节 小型水电站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水利区划
第八篇 商业 粮油 多种经营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饮食服务及加工业
----
第六节 集市贸易
----
第七节 物资与成品油供应
----
第八节 农机供应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供应与销售
----
第四节 储运
----
第五节 加工
--
第三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副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四节 民族手工业
----
第五节 采掘与建材业
----
第六节 食品及饲料加工
----
第七节 水产渔业
----
第八节 缝纫与农机具修理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城建 旅游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交通事故与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三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城镇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城镇设施
----
第五节 园林绿化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第七节 建筑队伍
--
第四章 旅游
----
第一节 旅游景观
----
第二节 旅游服务
第十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农牧业税
----
第四节 工商业税
----
第五节 所得税
----
第六节 其他税种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储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其他业务
第十一篇 文化
--
第一章 戏曲歌舞
----
第一节 藏戏
----
第二节 民间歌舞
----
第三节 民间歌谣
--
第二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故事
----
第二节 民间谚语
----
第三节 方言
--
第三章 建筑绘画雕塑艺术
----
第一节 建筑艺术
----
第二节 绘画与雕塑艺术
--
第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拉康与寺庙
----
第二节 古遗址
----
第三节 古塔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五节 名胜
----
第六节 牌匾 石碑
----
第七节 文物征集与收藏
----
第八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第五章 服饰与饮食文化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生活用品
----
第五节 节日
----
第六节 礼仪
--
第六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建设
----
第二节 文艺宣传
--
第七章 影视广播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新闻宣传
--
第八章 语言使用与地方志编修
----
第一节 汉藏双语使用
----
第二节 地方志编修
第十二篇 教科 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及政策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六节 扫盲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运动会
--
第三章 科技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活动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医政药政
----
第六节 医疗制度
第十三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政策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藏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其他民族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宗教信仰及传播
--
第四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人名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娱乐 嗜好
----
第七节 称呼 行旅
----
第八节 禁忌
第十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中央驻军
----
第二节 地方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差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民兵
--
第三章 战备与战事
----
第一节 战备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三节 战事
人物
--
一、传
----
聂赤
----
茹勒杰
----
拉吾郭盖日
----
俄赞芒
----
沃松
----
多吉贝
----
扎巴仁钦
----
雅桑·却吉门兰
----
绛曲坚赞
----
霍尔·须鲁让波
----
仲钦·协绕扎西(智吉祥)
----
扎巴坚赞
----
班钦·索南扎巴
----
钦饶罗布
----
降巴赤来
--
二、简介
----
次旦加措
----
次仁玉加
----
桑旦丹增
----
汪典林·杨森泉
----
达瓦次仁
----
吉仲
----
嘎迥·次仁顿珠
----
鲁仓·次仁班典
----
强久曲珍
----
曲果沃·催称坚赞
----
朗洞(木)拉·强巴
----
绒踏·多吉次仁
----
丹巴曲扎
----
郭过枝
----
吴逢惠
----
阿旺
----
次仁拉姆
----
曲果沃·索朗多布杰
----
金宗
----
仁登克珠
----
周兴隆
----
土登老忠
----
加措边巴
----
强巴洛色
----
次登格桑
----
次仁卓嘎
----
白曲
----
罗追
----
次仁
----
吾金平措
----
中拉巴
--
三、录
--
四、表
大事记
专记
--
援藏
考
--
一、帕竹地方政权与元、明、清中央的关系考略
--
二、雅砻觉阿王系考略
--
三、江洛金吾卡简况
附录
--
一、中共西藏工委关于牧区当前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1961年6月)
--
二、中共西藏工委关于农村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1961年6月)
--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节录)
--
四、“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节录)
--
五、“九五"期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