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志 下

安顺市志 下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安顺市城市建设、交通、财政、金融、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11月

目录

封面
安顺市志下册
图片
-- 中国贵州首届蜡染艺术节盛况
-- 安顺烟叶复烤厂获全国先进载誉归来
-- 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制造的“云雀”牌微型轿车
-- 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研制的“亚洲明星——歼教七喷气式飞机
-- 云马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云马牌大客车
-- 云马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垃圾收运车
-- 风雷军械厂制造的不粘锅
-- 安湖机械厂制造的通用标准件
-- 安顺化肥厂领导班子研究四万吨尿素技改工程
-- 全省城市信用杜五十强之一——西秀城市信用社
-- 管理改革——西秀城市信用社表彰会
-- 管理改革——西秀城市信用社股东大会
-- 管理改革——市保险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
-- 文明市场——安顺大牲畜市场一角
-- 3146工程苜蓿草种植三股水草场
-- 人工授精杂交辛本黄牛犊
-- 古树种之一——铁杉
-- 库客266万立方米的虹山水库
-- 整耕机在田间作业
-- 千亩杂交水稻丰收在望
-- 全省坡改梯千亩示范点——龙宫镇路宝湾工程
-- 安顺在台高雄市、县同乡敬赠给安顺地戏团“安顺之光”
-- 民族服饰(右一为布依族服饰之一,右二、三为苗族服饰之一)
-- 跳神(地戏)
-- 苗族芦笙舞
-- 烈士陵园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大成殿前国内罕见的透雕石龙柱
-- 文庙棂星门
-- 安顺文庙大成殿
-- 建于元代的西秀山石塔
-- 国家级风景区龙宫天池入口处
-- 为推进殡葬改革修建的公墓
-- 播勒大革遗址
-- 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学校)
-- 黄腊民族小学
-- 市青少年越野赛
-- “全国沁尿外科、男性学科新技术研讨会”在市二医召开。
-- 安顺人民广播电台控制中心
-- 贵黄公路安顺段
-- 黔滇公路与贵昆铁路么铺立交桥
-- 建于明代的旧州二十五眼桥
-- 1935年红军长征在小底西留下的标语
-- 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
-- 民国时期的安中校刊
-- 1951年县联合政府成立时全体委员合影
-- 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右三)1946年8月28日在延安机场与张治中(左一)赫尔利(左三)及胡乔
-- 贵州省人民政府代主席陈曾固
-- 1945年国民革命军九四军参谋长张法乾(前右五)到天津视察接受日本投降情况
-- 国民党三中委
-- 毛泽东主席写给黄齐生的信手迹
-- 王若飞手迹
-- 中共领导人为王若飞、黄齐生等“四·八”烈士题词
-- 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为“四·八”烈士题词
-- 李鹏总理为市蜡染厂题词
-- 宁谷汉遗址出土的汉代龟形青铜灯(西汉末期)
-- 国画——秋山秋声图(刘式型作)
-- 台湾贵州同乡会会长张法乾(右一)为台北贵州同乡会会馆落成剪彩。
-- 台湾同胞洪传田(右)给家乡赠画(左为市政协副主席杨诗书)
-- 国画——梦里家山图(洪传田作)
-- 全国最大的木雕脸谱(2.5m×1.4m)
-- 苗族蜡染
-- 最大的芦笙
-- 1994年5月,省志办、地志办、都匀市志办等业务人员到安顺市研讨市志编纂问题时留影。
-- 安顺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 《安顺市志》总编
-- 《安顺市志》审稿人员
第十一篇 城建 环保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市区规划
---- 第二节 龙宫风景区规划
---- 第三节 乡镇规划
---- 第四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三节 供水排水
---- 第四节 城市卫生
---- 第五节 城市防洪
---- 第六节 交通邮电
---- 第七节 乡镇建设
-- 第三章 城建队伍
---- 第一节 专业队伍
---- 第二节 乡镇队伍
---- 第三节 外地队伍
---- 第四节 基建管理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房屋普查及居住水平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及分类
---- 第二节 污染防治及管理机构
第十二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人文资源
-- 第二章 景点设施及对外接待
---- 第一节 景点设施
---- 第二节 对外接待
---- 第三节 旅游商品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效益
第十三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航空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通信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四篇 商贸
-- 第一章 市场
---- 第一节 商业发展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商业管理
-- 第二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网点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储运
---- 第五节 市场贸易
--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经营
---- 第一节 百货业
---- 第二节 五交化业
-- 第四章 食品副食品经营
---- 第一节 糖烟酒
---- 第二节 食品
---- 第三节 蔬菜 水产
---- 第四节 盐业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机构 网点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 第三节 地方名菜与风味小吃
---- 第四节 价格管理和职工培训
-- 第六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网点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三节 生活资料经营
---- 第四节 农副产品经营
---- 第五节 废旧物资经营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商品收购
---- 第二节 出口商品
-- 第八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十五篇 财税 审计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公债
-- 第二章 审计
---- 第一节 专项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稽征管理
-- 第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融信贷
---- 第四节 典当与民间借贷
---- 第五节 存款与储蓄
---- 第六节 保险业务
第十六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制
---- 第二节 五年计划
---- 第三节 长期计划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
---- 第二节 专项调查及普查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各类产(商)品价格
----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价格
---- 第四节 商品差价和比价
---- 第五节 管理
-- 第四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
---- 第二节 标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权属
---- 第二节 土地籍权管理
---- 第三节 土地规划、利用
第十七篇 教育
-- 第一章 儒学 书院 义学 私塾
---- 第一节 儒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义学 私塾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第三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学制、课程和教学计划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五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 第二节 “五大”教育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工农教育
---- 第三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七章 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二节 盲聋哑教育
-- 第八章 教学
----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体育卫生
---- 第四节 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
---- 第五节 学籍管理
-- 第九章 教职工队伍
---- 第一节 队伍发展
---- 第二节 社会地位
---- 第三节 经济待遇
---- 第四节 教师培训
------ 附:民国时期教职员工的进步活动
--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学校管理
---- 第三节 党派、社团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集资办学
第十八篇 科技 文化 广播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团体
---- 第三节 队伍
---- 第四节 科技研究
---- 第五节 科技专利
---- 第六节 科技运用
---- 第七节 科普宣传与培训
---- 第八节 科普交流与咨询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艺演出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史学
---- 第七节 影片发行与放映
---- 第八节 图书 报刊
---- 第九节 文物古迹
--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音相器材供销
---- 第四节 管理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医药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体育类别
第二十篇 民俗 宗教 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家庭 宗亲
---- 第二节 习俗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安顺城区方言语音
---- 第二节 安顺郊区方言语音
---- 第三节 安顺城区词例举要
---- 第四节 特殊词语
---- 第五节 谚语
---- 第六节 歇后语
人物
-- 人物传
---- 沐玉龙
---- 杨阿利
---- 何威凤
---- 简敬斋
---- 孙绍万
---- 刘春霖
---- 姚大荣
---- 党居仁
---- 方策
---- 刘少樵
---- 黄干夫
---- 邓子英
---- 任可澄
---- 黄元操
---- 杨恩元
---- 黄齐生
---- 杨庆安
---- 周伯超
---- 谷正伦
---- 帅灿章
---- 魏伯卿
---- 刘光华
---- 夏之时
---- 韩云波
---- 李绍奎
---- 董叔明
---- 王若飞
---- 张廷休
---- 吴晓耕
---- 陈知生
---- 罗俊儒
---- 金作鼎
---- 昌明
---- 黄国桢
---- 戴子儒
---- 尹素坚
---- 刘汉珍
---- 贺少恒
---- 胡一
---- 谷正鼎
---- 柳树人
---- 韩文焕
---- 陈曾固
---- 黄国权
---- 胡坚
---- 郑先辛
---- 项荣还
---- 杨绍昱
---- 田园
---- 杨慧明
---- 冷体辉
---- 刘少山
---- 戴泽坤
---- 杨伯昌
---- 李珍轩
---- 胡博
---- 戴克义
---- 洪鼎
---- 江泽民
---- 朱桂秀
---- 刘英泰
---- 马东庆
---- 李紫珊
---- 杨开华
---- 叶沧海
---- 彭正芝
---- 张怀月
---- 陈孝彰
---- 成建伟
---- 唐光忠
---- 曾晓祥
---- 杨健
-- 革命烈士名录
-- 名人录
--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录
-- 播勒考略
-- 1991~1994社会发展状况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 人物
------ 谷正纲
------ 孙启延
------ 娄发旺
------ 徐天恩
------ 方士新
------ 杨润仪
------ 张清瑶
本志编修始末
原安顺市、县地方志编委会成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