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区劳动志

涪陵地区劳动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取事主要从一九五三年成立涪陵专员公署劳动科始,到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涪陵地区劳动局为止。 二、本志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详今略古的原则,依据编写部门志的体例和要求,首先拟定纲目,然后按图索骥,逐章、逐节、逐段编写而成。

目录

封面
涪陵地区劳动志
凡例
序言
图片
-- 涪陵市市区图
-- 照片附图
-- 涪陵地区劳动局会议室
-- 一九八四年被涪陵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四川省涪陵地区劳动局修志领导小组
四川省涪陵地区劳动局修志小组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三十多年涪陵地区劳动工作演变
-- 第二节 三十多年涪陵地区劳动工作成绩
-- 第三节 总结经验教训引以参考借鉴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机构演变
---- 一、局机构的设置、变化及职能
---- 二、局属职能科的设置、变化及职能
-- 第二节 党、团组织的变化情况
---- 一、局党组的设置及变化
---- 二、局党支部的设立及变化
---- 三、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及变化
-- 第三节 各县劳动局简况
---- 一、机构设置及变化
---- 二、主要工作任务
第三章 劳动力调配管理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劳动力调配和管理(1950—1952年)
---- 一、失业救济和劳动就业
---- 二、调解劳资争议
-- 第三节 合作化时期失业安排和劳动力调配(1954—1957年)
---- 一、剩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的安排
---- 二、劳动力调配
-- 第四节 大跃进时期劳动力调配及清理(1958—1960年)
---- 一、劳动力调配
---- 二、劳动力清理
-- 第五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1960—1965年)
---- 一、精减压缩人员
---- 二、劳动力调配和招收
---- 三、推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
-- 第六节 “文革”时期的劳动力调配管理(1966—1976年)
---- 一、劳动力的招收、调配
---- 二、自然减员补充
---- 三、“三工”制度的改革
-- 第七节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1983年)
---- 一、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管理
---- 二、自然减员补充
---- 三、处理“三工”制度改革的遗留问题
---- 四、军转干部家属和西藏内调工人的安置
---- 五、技工学校的成立、招生、分配和教育、管理
---- 六、工人的处理
---- 七、企业定员定额的管理
第四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城镇待业青年的就业与培训
---- 一、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城镇待业安置
---- 二、“三结合”劳动就业方针的贯彻
---- 三、就业培训
---- 四、就业经费的管理、使用
-- 第三节 劳动服务公司
第五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合作化时期
---- 一、一九五五年调整职工工资
---- 二、一九五六年实行工资改革
--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
---- 一、一九五九年的工资情况
---- 二、一九五九年工业、基建、交通及邮电部门的职工调资升级
-- 第四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 一、一九六O年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评定及升级
---- 二、一九六一年矿山、林区职工的调资升级
---- 三、一九六三年调资升级
-- 第六节 粉碎“四人帮”以后
---- 一、一九七七年部分职工调资升级
---- 二、一九七八年给成绩特别突出的职工升级
---- 三、一九七九年调整工资类区和职工升级
---- 四、一九八一年教育、卫生、体育三个行业的调资升级
---- 五、一九八二年机关、事业单位的调资升级
---- 六、一九八三年企业职工的调资升级和工资制度的改革
-- 第七节 计件工资
---- 一、粉碎“四人帮”以前
---- 二、一九七八年以后
-- 第八节 奖励制度
----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大跃进时期
---- 二、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 三、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以后
-- 第九节 津(补)贴制度
---- 一、生产性津贴
---- 二、生活性补贴
第六章 劳动保险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全民职工的劳动保险
-- 第三节 集体职工的劳动保险
-- 第四节 其它用工制度的劳动保险
第七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的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劳动保护
-- 第五节 “文革”时期的劳动保护
-- 第六节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劳动保护
第八章 锅炉压力容器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一九七六年以前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 第三节 一九七七年以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 第四节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
第九章 大事记
第十章 文存
附篇《涪陵地区知青志》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知青工作办公室设置及变化
---- 第一节 涪陵专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1964年5月—1969 年5月)
---- 第二节 涪陵地革委毕业生分配组(1969年5月—1973年7月)
---- 第三节 地革委知青办公室(1973年7月—1981年12月31日)
-- 第三章 动员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
---- 第一节 动员安置下乡知青政策
------ 一、经济恢复时期到文革全面爆发
------ 二、掀起全面上山下乡高潮时期
------ 三、统筹兼顾逐步缩小知青上山下乡范围时期
------ 四、正确处理有关问题的政策原则
-------- (一)转队问题
-------- (二)病残问题
-------- (三)特困问题
-------- (四)口粮问题
-------- (五)医疗问题
-------- (六)住房问题
-------- (七)物资问题
-------- (八)知青犯罪劳教、劳改释放后如何处理
---- 第二节 安置下乡知青概况
------ 各县历年安置下乡知青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知青办公室主要工作
------ 一、迅速贯彻落实两委会议精神,加强知青工作的组织领导
------ 二、统筹解决在乡知青存在的困难,促使安心在农村劳动锻炼
------ 三、建立青年场、队、点,集中安置下乡知青
------ 四、加强管理教育,大胆培养使用
------ 五、打击敌人,保护知青
-- 第四章 停止动员知青下乡,逐步收回城镇安置
---- 第一节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乡知识青年
---- 第二节 各方密切配合抓紧安置落实
------ 一、在乡知青构成状况
------ 二、在乡知青安置落实情况
---- 第三节 知青调离农村后的工资待遇和已婚知青子女的户口问题
------ 一、工资待遇
------ 二、户口问题
-- 第五章 知青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 第一节 经费标准和使用范围
---- 第二节 管理办法
---- 第三节 全区知青经费的使用情况
---- 第四节 清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专用经费
---- 第五节 折价处理知青房屋、家农具
-- 第六章 大事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