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志

昌江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昌江县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8年06月

目录

封面
昌江县志
地图
--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城(石碌镇)平面图
-- 昌江县地势地貌图
照片
-- 左上县委大楼
-- 右上县政府大楼
-- 中东风路街景
-- 下县城石碌镇全景
-- 1朱德委员长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2朱德委员长视察昌江时题词
-- 3董必武副主席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4叶剑英委员长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5国务委员姬鹏飞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6郭沫若副委员长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时题词
-- 7黄华外长视察昌江,石碌铁矿
-- 1乔石委员长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2朱镕基副总理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3田纪云副委员长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4宋平副总理到昌江、石碌铁矿视察
-- 5海南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与昌江县委书记龚旭光亲切交谈
-- 6海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杜青林视察昌江
-- 左上人民银行
-- 右上工商银行
-- 左中农业银行
-- 右中中国银行
-- 左下建设银行
-- 右下保险公司
-- 银河宾馆
-- 昌江宾馆
-- 矿山公园
-- 人民北路
-- 烟草公司
-- 上人民北路通车庆典
-- 左中鸿昌商贸城
-- 右中民族贸易大楼
-- 左下昌江中学教学大楼
-- 右下昌江文体活动中心
-- 县政府大门夜景
-- 邮电大楼夜景
-- 石碌钢铁厂夜景
-- 石碌矿山夜景
-- 东风路夜景
-- 人民北路夜景
-- 丁字路口夜景
-- 图书馆大楼夜景
-- 中国银行大楼夜景
-- 税务大楼夜景
-- 1东风路一景
-- 2东风路口夜景
-- 3人民北路一景
-- 4财政大楼夜景
-- 5国防教育大楼夜景
-- 6石碌镇一角
-- 农民插抉
-- 甘蔗
-- 瓜果基地
-- 畜牧场
-- 水稻
-- 乌烈万亩田洋
-- 干鱿鱼
-- 干红鱼
-- 渔港夕照
-- 昌化渔港
-- 坝王岭原始森林
-- 芒果小姐
-- 腰果
-- 青象牙芒果花
-- 槟榔
-- 油柑
-- 红香焦
-- 剑竹
-- 菠萝
-- 椰子
-- 香焦
-- 芒果花
-- 橡胶花
-- 1榴香芒果
-- 2红象牙芒果
-- 3白玉芒果
-- 4鸡蛋芒果
-- 5青皮芒果
-- 6白象牙芒果
-- 7芒果熟了
-- 8芒果基地
-- 海江石料厂
-- 石碌钢铁厂
-- 电厂配电室
-- 白云石
-- 检修
-- 南石变电站
-- 昌江糖厂一角
-- 邮电服务
-- 石碌矿山
-- 冶炼厂
-- 花岗岩石
-- 孔雀石
-- 铁矿石
-- 红林塑料纺织袋厂
-- 铁路运输
-- 海南芒果饮品厂
-- 海南昌江水泥厂
-- 恒泰食品保质厂
-- 电教
-- 昌江中学科学馆
-- 电视大楼
-- 扮枪射击
-- 黎族妇女织简裙
-- 舞蹈《芒果熟了》
-- 廖恒贤书法
-- 舞狮
-- 网上争夺
-- 黎族舞蹈
-- 黎族妇女吹鼻笛
-- 手术
-- 纪念“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
-- 打柴舞
-- 坝王岭风光
-- 皇帝洞
-- 雅加瀑布
-- 昌化小角
-- 坝王岭古树
-- 皇帝洞口
-- 棋子湾风光
-- 棋子湾夕照
-- 昌化岭怪石
-- 王下风光
-- 黎锦
-- 美孚黎简裙
-- 黎族妇女服饰
-- 美孚黎筒裙
-- 侾黎筒裙
-- 织裙
-- 黎族纺织工具
-- 黎族姑娘
-- 铜鼓
-- 制陶
-- 腰篓
-- 生活用品
-- 衣箩
-- 舂米用具
-- 昌江黎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
昌江黎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昌江县志办公室
昌江县志编辑部
历任昌江黎族自治县修志机构领导及编纂人员名单
昌江县志审稿机构及人员
参与本书部份初稿编写人员
提供本书部份资料人员
其他工作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卷首
-- 概述
-- 大事记
卷一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域演变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县城
---- 第一节 县治变迁
---- 第二节 城池
---- 第三节 石碌镇
-- 第三章 乡镇
---- 第一节 太坡镇
---- 第二节 十月田镇
---- 第三节 叉河镇
---- 第四节 乌烈镇
---- 第五节 海尾镇
---- 第六节 昌化镇
---- 第七节 南罗镇
---- 第八节 昌城乡
---- 第九节 保平乡
---- 第十节 七差乡
---- 第十一节 王下乡
-- 第四章 村落地名变异
---- 第一节 村落沿革及地名由来
---- 第二节 新兴村落与荒废村址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成土因素及分布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三节 植被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日照
---- 第六节 蒸发量
-- 第四章 山岭河流
---- 第一节 山岭
---- 第二节 河流
-- 第五章 海域
---- 第一节 海岸线
---- 第二节 潮汐
---- 第三节 港湾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
---- 第四节 植物
---- 第五节 动物
---- 第六节 海涂
---- 第七节 旅游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热带气旋及暴雨
---- 第三节 西南干热风
---- 第四节 低温阴雨
---- 第五节 清明风和寒露风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 第三节 文化 职业
---- 第四节 家庭 婚姻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械增长控制
---- 第二节 自然增长控制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居民生活
卷四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组与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农业区划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三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瓜果
---- 第四节 土特产
-- 第四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整地改土
----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推广
---- 第四节 农田肥料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第六节 农科成果
-- 第五章 农具农机
---- 第一节 农业机具与改革
---- 第二节 农机具的推广和利用
-- 第六章 病虫害防治
----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
---- 第二节 农作物特大病虫害
----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第七章 主要农业失误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卷五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蓄积与分布
---- 第二节 树种
---- 第三节 林副产品
-- 第二章 山林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权管理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三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人工造林
---- 第三节 飞机播种
---- 第四节 造林技术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机构
---- 第二节 护林教育
---- 第三节 合理采伐
---- 第四节 封山育林
---- 第五节 护林防火
----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五章 林区建设
---- 第一节 场区建设
---- 第二节 道路建设
---- 第三节 生产设施
-- 第六章 林木经营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加工
-- 第七章 坝王岭林区
---- 第一节 建场沿革
---- 第二节 资源概况
---- 第三节 生产建设
卷六 水产
-- 第一章 海洋捕捞
---- 第一节 鱼类品种
---- 第二节 捕捞
---- 第三节 渔业设施
-- 第二章 水产养殖
---- 第一节 海水养殖
---- 第二节 淡水养殖
---- 第三节 鱼种培育
---- 第四节 技术队伍
---- 第五节 技术推广
-- 第三章 海港建设
---- 第一节 天然渔港
---- 第二节 渔港建设
-- 第四章 渔政
---- 第一节 渔业机构
---- 第二节 渔政监督管理
卷七 畜牧
-- 第一章 畜禽饲养
---- 第一节 品种及分布
---- 第二节 饲养方法
---- 第三节 饲养状况
---- 第四节 品种改良与引进
-- 第二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畜疫防治
---- 第二节 中草药治疗
---- 第三节 防治机构
-- 第三章 草场及饲料
---- 第一节 草场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卷八 水电
-- 第一章 石碌水库
---- 第一节 勘测设计
---- 第二节 施工技术
---- 第三节 渠系整治
---- 第四节 配套工程
---- 第五节 供水工程
---- 第六节 建设投资
---- 第七节 工程管理
---- 第八节 多种经营
---- 第九节 工程效益
-- 第二章 其他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排涝工程
---- 第五节 防潮工程
---- 第六节 农村饮用水工程
-- 第三章 电力工程
---- 第一节 电力设施
---- 第二节 电力管理
---- 第三节 电力供应
-- 第四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力器材
---- 第三节 抗旱防涝纪实
-- 第五章 水利建设投资
---- 第一节 国家投资
---- 第二节 县投资
---- 第三节 群众投劳
-- 第六章 水利饥构
---- 第一节 县水电局
---- 第二节 石碌水库工程管理局
卷九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形式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联营合资企业
---- 第四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产业结构
---- 第一节 加工业
---- 第二节 种养业
---- 第三节 商贸服务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三章 热带作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热作种类与分布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生产计划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技术管理
---- 第四节 产品销售
---- 第五节 物资供应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七节 分配制度
-- 第五章 优质产品
---- 第一节 传统产品
---- 第二节 名优产品
---- 第三节 出口产品
卷十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企业
---- 第二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三节 县属集体企业
---- 第四节 县属全民企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
---- 第二节 化工
---- 第三节 制糖
---- 第四节 服装
---- 第五节 农机具制造
---- 第六节 五金
---- 第七节 造船
---- 第八节 建材
---- 第九节 家具
---- 第十节 纺织、印染
---- 第十一节 食品饮料
---- 第十二节 印刷
-- 第三章 联营合资企业
---- 第一节 联营企业
---- 第二节 合资企业
-- 第四章 主要工业失误
---- 第一节 县属企业失误
---- 第二节 乡镇企业失误
-- 第五章 企业简介
---- 第一节 县属企业
---- 第二节 省属企业
卷十一 海南铁矿
-- 第一章 矿山建设
---- 第一节 开采历史
---- 第二节 矿山恢复建设
---- 第三节 经济地位及发展规模
-- 第二章 矿山生产
---- 第一节 生产状况
---- 第二节 开采运输
---- 第三节 生产流程
---- 第四节 基本生产厂
---- 第五节 辅助生产厂
---- 第六节 其他厂简介
---- 第七节 管理制度
-- 第三章 科技 教育
---- 第一节 科研
---- 第二节 教育
-- 第四章 矿区建设
---- 第一节 公共设施
---- 第二节 生活服务设施
---- 第三节 文体设施
-- 第五章 矿县协作
---- 第一节 矿支援县
---- 第二节 县支援矿
卷十二 农垦企业
-- 第一章 红林农场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橡胶生产
---- 第三节 农林牧渔业
---- 第四节 产品加工
-- 第二章 红田农场
---- 第一节 机构体制
---- 第二节 橡胶生产
---- 第三节 农牧业
---- 第四节 产品加工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三章 农垦石碌机械厂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机械维修与制造
---- 第三节 铸造业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四章 农垦石碌水泥厂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水泥生产
---- 第三节 炼铜生产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卷十三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水路
-- 第二章 桥涵渡口
---- 第一节 桥涵
---- 第二节 渡口
-- 第三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陆路运输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三节 民间运输
---- 第四节 搬运装卸
---- 第五节 运输工具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卷十四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铺舍
---- 第二节 邮电局
---- 第三节 基层单位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四章 邮电管理
---- 第一节 质量管理
---- 第二节 保密管理
卷十五 商贸
-- 第一章 商业机构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一节 副食产品
---- 第二节 瓜果蔬菜
---- 第三节 西瓜籽
---- 第四节 土副产品
-- 第三章 商品销售
---- 第一节 生产资料销售
---- 第二节 生活用品销售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烟草专卖
---- 第一节 烟草种植
---- 第二节 卷烟销售
---- 第三节 专卖管理
-- 第六章 物资供应与回收
---- 第一节 建材供应
---- 第二节 金属、煤炭供应
---- 第三节 轻化原料供应
----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
---- 第二节 进口
-- 第八章 经济合作
---- 第一节 外引内联
---- 第二节 投资政策
卷十六 医药
-- 第一章 药物资源
---- 第一节 药物分布
---- 第二节 药物蕴藏
---- 第三节 药物种植
-- 第二章 中西药购销
---- 第一节 购进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章 药政
---- 第一节 药政管理
---- 第二节 药品储存
卷十七 粮油
-- 第一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油料收购
---- 第三节 收购价格
-- 第二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粮食销售
---- 第二节 食油销售
---- 第三节 销售管理
-- 第三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保管
---- 第三节 调运
-- 第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大米
---- 第二节 油料
卷十八 财税
-- 第一章 财税机构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税务机构
------ 附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财税机构
-- 第二章 财税体制
---- 第一节 解放前财税体制
---- 第二节 解放后财税管理体制
-- 第三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预算资金管理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农业财务管理
---- 第六节 财政大检查
-- 第五章 税种税目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杂税
---- 第四节 附加税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卷十九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昌江县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昌江县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昌江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昌江县支行
---- 第五节 中国银行昌江县支行
---- 第六节 昌江县信用合作联社
---- 第七节 昌江县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流通
---- 第二节 金银管理
-- 第三章 存款 贷款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理赔
-- 第五章 债券
----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第三节 国库券
卷二十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打击违法活动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制度
---- 第二节 计量监督
---- 第三节 计量产品检定
---- 第四节 标准化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变动
---- 第二节 物价监督
卷二十一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街道交通
---- 第三节 供水排水
---- 第四节 房地产业
---- 第五节 园林绿化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黎村建设
---- 第二节 乡镇规划建设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三章 建筑工程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环境变化
---- 第三节 环境污染
---- 第四节 “三废”治理
卷二十二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昌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解放前党组织主要活动
---- 第三节 中共昌江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教育工作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九节 信访工作
---- 第十节 县委重大决策纪略
-- 第二章 国民党昌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昌江县党部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昌江县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其他民主党派
卷二十三 政权 议政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昌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知县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
------ 附 日伪政府
---- 第三节 民主政权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五节 县政府主要政务活动
--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参议会
----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三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卷二十四 群团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历届工代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妇女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妇女组织
---- 第三节 历届妇代会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主要社团简介
---- 第二节 其他社团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预审
---- 第八节 看守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 第六节 普法教育
卷二十六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 第六节 预备役
-- 第二章 军事设施与驻军
---- 第一节 军事设施
---- 第二节 历代驻军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明清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训练设施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防空机构
---- 第二节 防空部置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第四节 演习
-- 第六章 主要战事
---- 第一节 古代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卷二十七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机构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幼教
-- 第三章 中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德育
---- 第三节 智育
---- 第四节 体育与卫生
-- 第四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学校
---- 第二节 专业技术学校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
----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 第六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组织
---- 第二节 教研活动与成果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待遇
--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学校建设
---- 第三节 教学设施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卷二十八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节 研究所
---- 第四节 科学指导站
---- 第五节 农业科技网点
---- 第六节 气象站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技术人员结构与分布
---- 第二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三章 普及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交流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主要品种引进与推广
---- 第二节 获奖项目
---- 第三节 科技论文著作
卷二十九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县级单位
---- 第二节 基层单位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民间歌谣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 第四节 戏剧
---- 第五节 音乐
---- 第六节 舞蹈
---- 第七节 美术
---- 第八节 书法
---- 第九节 摄影
---- 第十节 文化活动场所
---- 第十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三章 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章 文物遗址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遗址
卷三十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单位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医疗设备
---- 第五节 医疗社会保障
-- 第三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霍乱
---- 第二节 天花
---- 第三节 麻疹
---- 第四节 麻风
---- 第五节 肝炎
---- 第六节 小儿麻痹症
---- 第七节 流行性脑膜炎
---- 第八节 百日咳
---- 第九节 疟疾
---- 第十节 其它
-- 第四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少年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饮水卫生
卷三十一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及两操活动
---- 第二节 重点训练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 第四节 农民体育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田径
---- 第二节 游泳
---- 第三节 球类
---- 第四节 棋类
---- 第五节 其他
-- 第四章 体育人才
---- 第一节 体育人才培养与输送
---- 第二节 裁判员培养
-- 第五章 体育设施
---- 第一节 县级体育场
---- 第二节 基层体育设施
-- 第六章 历届运动会
---- 第一节 全民性运动会
---- 第二节 农民运动会
---- 第三节 中小学生运动会
卷三十二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优待抚恤
---- 第三节 拥军活动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扶持退伍军人
---- 第三节 残废军人安置
----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抚孤育幼
----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 第四节 移民迁安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赈灾
---- 第二节 济困扶贫
-- 第五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老区建设
---- 第一节 老区村落
---- 第二节 老区村庄建设
卷三十三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职工人数
---- 第二节 职业构成
-- 第二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就业制度
---- 第二节 就业安置
---- 第三节 就业培训
-- 第三章 职工待遇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安全生产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察
-- 第五章 劳动仲裁
---- 第一节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
---- 第二节 劳动合同鉴证
-- 第六章 干部队伍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编 制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卷三十四 黎族
-- 第一章 支系分布
---- 第一节 侾支系
---- 第二节 美孚支系
---- 第三节 侾应支系
---- 第四节 杞支系
-- 第二章 反抗斗争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
--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一节 民族政策
---- 第二节 干部培养
---- 第三节 民族山区建设
---- 第四节 民族团结
-- 第四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婚嫁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岁时
---- 第六节 喜庆
-- 第五章 迷信 禁忌
---- 第一节 迷信
---- 第二节 禁忌
------ 附 苗族
卷三十五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习俗
---- 第二节 喜丧习俗
---- 第三节 节 日习俗
---- 第四节 陋习
---- 第五节 忌讳
-- 第二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卷三十六 方言
-- 第一章 黎语
---- 第一节 侾方言
---- 第二节 美孚方言
---- 第三节 杞方言
---- 第四节 语法
-- 第二章 汉语方言
---- 第一节 村话
---- 第二节 临高话
---- 第三节 军话
---- 第四节 儋州话
---- 第五节 白话(粤语)
---- 第六节 海南话
-- 第三章 常用词汇及常用语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日常用语
卷三十七 人物
-- 一、传
---- 王义方
---- 符确
---- 赵荆
---- 周振
---- 崔瀛
---- 方岱
---- 璩之璨
---- 陶元淳
---- 周国明
---- 罗士方
---- 郭有仁
---- 卢智泰
---- 刘开汉
---- 吴永泰
---- 林超常
---- 李文思
---- 戴恩民
---- 郭日明
---- 郭天元
---- 桂树魁
---- 吴宏妹
---- 钟升恒
---- 林杨春
---- 林超宇
---- 陶世民
---- 蒙开仁
---- 林芝修
---- 郭朝儒
---- 苏华民
---- 赖启贤
---- 陈际棠
---- 钟德基
---- 张焕球
---- 符球坚
---- 蓝亚平
---- 赵建中
---- 邓秉仁
---- 符映星
---- 王亚合
---- 李芝茂
---- 文其儒
---- 钟建中
---- 吉进台
---- 史中坚
---- 江月清
---- 郭世长
---- 陈岩
---- 张其川
---- 王昌恒
---- 颜广贤
---- 符永友
---- 符兴贵
---- 洪信明
-- 二、人物简介
---- 羊礼
---- 钟升耋
---- 陈维彩
---- 吉克强
---- 文宗基
---- 李永芳
---- 肖星辉
---- 陈辉
---- 文武宪
---- 林诗哲
---- 符亚佑
---- 刘耀汉
---- 李清河
---- 林树松
---- 钟德宽
-- 三、人物表
---- (一)革命烈士英名表
---- (二)昌江县五十年党龄人员表
---- (三)1987-1994年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四)全国英模及先进工作者人员录
卷三十八 杂志
-- 一、旧志序
-- 二、艺文选
-- 三、重要文告
-- 四、奇闻异事
本书会梓时(1998年6月)昌江黎族自治县四套班子领导名录
资助《昌江县志》出版式芳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