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志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篇、民族篇、公安司法篇、军事篇、经济综合篇、教育篇、卫生篇、科技文化篇等。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08月

目录

封面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编辑人员
图 片
-- 三都水族自治县
--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分布图
-- ①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水族代表 蒙世花 侯波 摄
-- ②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和省长王朝文视察三都县农村
-- ③县领导陪同省州领导在国营三都县拉揽林场调查研究 黄晓 摄
-- ①水族“端”节跑马
-- ②水族“端”节家宴 王何以 摄
-- ③水族“端”节敲铜鼓 黄晓 摄
-- ④水族婚礼一景 潘朝丰 摄
-- ①苗族牛角酒 黄晓 摄
-- ②水族卯节风情 潘晓平 摄
-- ③斗牛
-- ④水族送葬 王何以 摄
-- ①水族刺绣—马尾背带 黄晓 摄
-- ②都江水族妇女服饰 马志光 摄
-- ③周覃布依族妇女服饰 吴锦熙 摄
-- ④都江苗族妇女服饰 黄晓 摄
-- ①水族铜鼓舞 粱卫民 摄
-- ②苗族古瓢舞
-- ③县民族文工队下乡演出
-- ④水族古文字—水书 黄晓 摄
-- 水族村寨—中和村和寨 潘朝丰 摄
-- 山区梯田 王何以 摄
-- 县城都柳江大桥黄晓摄
-- 塘州乡仙人桥 马志光 摄
-- 县电视差转台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黄晓 摄
-- 中和瀑布 王何以 摄
-- 县城—三合镇鸟瞰 王何以 摄
-- ①都江古府城门 梁卫民 摄
-- ②姑鲁“产蛋崖”冯甲福 摄
-- ③水族石棺墓 潘晓平 摄
-- ④羊福崖墓群 王何以 摄
-- ①百里林海一角 黄晓 摄
-- ②杂交水稻制种 黄晓 摄
-- ③香菇 吴锦熙 摄
-- ④拉揽林场成材林 王何以 摄
-- 猴场油莱丰产坝 黄晓 摄
-- 硕果 黄晓 摄
-- 桔园一景 黄晓 摄
-- 坑塘养鱼 黄晓 摄
-- 编制竹器 刘锦霞 摄
-- ①县变电站
-- ②县民族纺织厂 黄晓 摄
-- ③县邮电局话务班 吴国光 摄
-- ④交然公路桥 刘康 摄
-- ①水族姑娘选购银饰品
-- ②县城个体贸易一条街 黄晓 摄
-- ③九阡酒 王何以 摄
-- ①三都民族师范学校 黄晓 摄
-- ②三都民族中学水族女子班 潘朝丰 摄
-- ③县幼儿园
-- ④城关小学团体操 王何以 摄
-- ①计划生育宣传 黄晓 摄
-- ②编印出版一批民族图书 潘晓平 王何以 摄
-- ③卫生防疫工作深入农村 黄晓 摄
-- ④科技咨询活动 潘晓平 摄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地理篇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清代以前建置
---- 第二节 民国建置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置
-- 第二章 区镇乡概况
---- 第一节 三合镇
---- 第二节 三合区
---- 第三节 大河区
---- 第四节 普安区
---- 第五节 中和区
---- 第六节 都江区
---- 第七节 周覃区
---- 第八节 九阡区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四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矿产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山脉
-- 第五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气候分区
----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五节 天气俗谚
-- 第六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水文观测
-- 第七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八章 野生植物及动物
---- 第一节 野生植物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九章 风景资源
---- 第一节 奇峰异石
---- 第二节 溶洞
---- 第三节 名泉瀑布
---- 第四节 珍树灵草
民族篇
-- 第一章 水族
---- 第一节 来源与分布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社会组织
---- 第四节 生产活动
---- 第五节 居住饮食
---- 第六节 服饰
---- 第七节 婚姻家庭
---- 第八节 丧葬
---- 第九节 节日
---- 第十节 信仰与禁忌
---- 第十一节 文学艺术
-- 第二章 布依族
---- 第一节 来源与分布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文学艺术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来源与分布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文学艺术
-- 第四章 侗族瑶族
---- 第一节 侗族
---- 第二节 瑶族
-- 第五章 汉族
---- 第一节 迁徙与分布
---- 第二节 经济文化传播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方言
-- 第六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团结
---- 第二节 民族干部
---- 第三节 经济文化扶持
党政群篇
-- 第一章 民国地方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县党部
---- 第二节 国民党区分部
----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县组织
---- 第四节 民众团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三都县委会
---- 第二节 县委办事机构
----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区委会及基层组织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六节 组织建设
---- 第七节 宣传教育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三章 明清政权
---- 第一节 烂土长官司
---- 第二节 都江厅通判
---- 第三节 三脚屯州同
-- 第四章 民国政权
---- 第一节 都江县政府
---- 第二节 三合县政府
---- 第三节 三都县政府
---- 第四节 三都县参议会
---- 第五节 选举国大代表
-- 第五章 人民政权
---- 第一节 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 第二节 人民委员会
---- 第三节 革命委员会
---- 第四节 人民政府
---- 第五节 县政府派出机构
----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
--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七章 县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县委员会
---- 第二节 重要活动
-- 第八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三都县委员会
----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县农会
---- 第五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九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遣送安置
---- 第六节 信访
-- 第十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职工福利
---- 第四节 干部任用
---- 第五节 编制管理
---- 第六节 人员培训
---- 第七节 精简下放
---- 第八节 知识分子工作
---- 第九节 落实职工政策
---- 第十节 职工离退休
公安司法篇
-- 第一章 民国司法
---- 第一节 司法
---- 第二节 治安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禁烟禁赌
----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易燃易爆品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交通监理
---- 第九节 监所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四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陪审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与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复查纠正错案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法律顾问
---- 第四节 公证
军事篇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明清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军队
---- 第二节 民国军队
----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征兵
---- 第二节 志愿兵
---- 第三节 义务兵
----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
-- 第四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城垣与军较场
---- 第二节 营屯
---- 第三节 关隘
---- 第四节 碉堡壕堑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 第六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乜富架起义反明斗争
---- 第二节 都江苗族人民抗清斗争
---- 第三节 罗光明斋教军反清斗争
---- 第四节 潘新简水族义军反清斗争
---- 第五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
---- 第六节 解放前夕的游击斗争
---- 第七节 解放三都县城
---- 第八节 剿匪斗争
经济综合篇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民国以前经济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经济
-- 第二章 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对个体手工业改造
---- 第五节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 第六节 人民公社
----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
--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管理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管理监督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
---- 第四节 计量管理
农业篇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种子
---- 第五节 耕作制度
---- 第六节 粮食作物
---- 第七节 经济作物
---- 第八节 水果蔬菜
---- 第九节 技术推广
---- 第十节 植物保护
---- 第十一节 国营农场
-- 第二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品种改良
---- 第五节 水产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防洪设施
---- 第五节 重点工程
-- 第四章 农业区域规划
---- 第一节 农业分区
---- 第二节 成果应用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具
---- 第二节 农机供应及维修
---- 第三节 农机人员培训
---- 第四节 机耕机插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林业篇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第二节 林区
-- 第二章 森林培育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迹地更新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防火
---- 第二节 防病虫害
-- 第四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商品木材
---- 第二节 自给性用材
---- 第三节 林副产品
-- 第五章 林场
---- 第一节 国营拉揽林场
---- 第二节 集体林场和专业户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林政
---- 第二节 林权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工业交通城建篇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冶金
---- 第三节 煤炭
---- 第四节 电力
---- 第五节 化工
---- 第六节 机械
---- 第七节 建材
---- 第八节 轻手工业
---- 第九节 食品
-- 第二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陆路运输
-- 第三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航道渡口码头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五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镇建设
---- 第三节 建筑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贸易篇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民族贸易
---- 第二节 五金交电石油
---- 第三节 食品蔬菜
---- 第四节 食盐
---- 第五节 糖业烟酒
---- 第六节 医药
---- 第七节 对外贸易
---- 第八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供销网点
---- 第三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 第四节 土产日杂旧物回收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务
-- 第四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征购议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四节 仓储
财税金融篇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审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演变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减免税照顾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债券
---- 第六节 信用合作
---- 第七节 保险
教育篇
-- 第一章 学校
---- 第一节 幼儿园(班)
---- 第二节 长官学、义学、私塾
---- 第三节 初等学校
---- 第四节 中等学校
---- 第五节 业余学校
-- 第二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三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教学内容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四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三节 校舍与设备
卫生篇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县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区乡医疗机构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预防接种
---- 第三节 疫情管理
---- 第四节 传染病
---- 第五节 常见病及地方病
-- 第三章 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节 职工保健
---- 第五节 其它保健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西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民间医疗
-- 第五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草药
---- 第二节 医药生产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科技文化篇
-- 第一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人才
---- 第三节 科技经费
---- 第四节 科技普及
---- 第五节 科普宣传
---- 第六节 学术交流
---- 第七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 文艺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诗歌
---- 第二节 民间文学
---- 第三节 戏剧
---- 第四节 音乐舞蹈
---- 第五节 书法美术
---- 第六节 摄影
---- 第七节 民间灯彩
-- 第四章 新闻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县报
---- 第二节 新闻报道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五节 电视
---- 第六节 录相
-- 第五章 文物档案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遗址与碑刻
---- 第三节 档案
------ 附:地方文献资料介绍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备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民族体育
---- 第五节 体育竞赛纪录
-- 第七章 宗教活动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人 物
-- 人物传(17人)
---- 罗光明
---- 潘新简
---- 包汝明
---- 李淑纯
---- 滕久寿
---- 胡羽高
---- 覃杰
---- 潘一志
---- 许元喜
---- 赖锡光
---- 朱永义
---- 李杰武
---- 杨秀英
---- 王志强 韦健 蒙荣昭
---- 潘世荣
-- 人物表
---- 一、烈士英名录三都籍(48人)、客籍(46人)
---- 二、在三都去世副区级以上干部名录三都籍(14人)、客籍(13人)
附录
-- 一、统计资料
---- 1990年三都县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
---- 1988-1990年三都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 1991年三都县建镇并乡撤区后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 二、地方重要文献
---- 《都江纪要》清王立云著
---- 三都县各民族人民团结公约
---- 国务院关于撤销三都县建立三都水家族自治县的决定
---- 三都水族自治县四届二次人代会通过《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水族端节情况调查和今后过端建议的报告(草案)》
----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撤销水族人民统一过端的决议”的决议
-- 三、修志文告
---- 关于撤销三都县地方概况编写和中共党史资料征集两个领导小组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县编委关于建立“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中共三都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三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县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县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认真搞好“三都县”志编纂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三都县志》资料的公告
----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