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为全面总结魏家岭乡历史,宣传魏家岭乡巨大变化和
资源潜力,颂扬全乡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摆脱贫穷
的光辉历程和感人事迹,鼓舞人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胜信
心,展望魏家岭乡之光辉未来。乡党委政府筹集人财物力,编
纂《魏家岭乡志》,告慰前辈,饷以后人。
二、本志涵盖古今,包罗万象,上限始于1811年,下限止
于2014年。
三、本志由概述、大事记、正文、附录四个部分组成。概
述,综述乡情,概括全书;大事记,编年记事,贯穿古今,记
录本乡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大事;正文分门别类,纵述史实,设
有建置沿革、行政区域、地名考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
权政治、文教卫生、电讯邮政、人口民族、乡风民俗、乡村人
物、群众运动、重大事件、扶贫工程等章目;附录载有修志经
过,以及史志典籍介绍。
四、正文按史实性质等级细化,章下有节,节下有目,目
有附表。计14章,55节,213目,53表。
五、本志编修体例,以时间为序,分类记事。概述有叙有
议,正文只叙不议。
六、文中※为注释专用符号。
七、纪年方法,以辛亥革命为界。辛亥革命前,用汉字记
朝代年号,夹注公元纪年。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元纪年,即以
阿拉伯数字纪年。民国及伪满时期,间以汉字年号夹注。
八、建置机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用称谓,均系当时
名称。地名亦与时俱符,必要时加()解注。
九、计量单位,采用当地通用的公斤、市斤制。
十、数据、数字,以本乡有关单位掌握为准。
十一、人物事迹、重大事件、群众运动以发生时间为序。
十二、数字书写,独立个位用汉字小写,十位以上用阿拉
伯数字。
十三、附表序号编设三节,首节为章目,中节为节目,尾
节为表目。如“附表09 - 02 - 06”,“09”即为第九章,“02”
即为第二节,“06”即为第六个表。
十四、本志资料来源,县、乡档案部门所藏档案、本乡有
关单位掌握资料、从当事人搜集的口碑资料、摘取的报刊资
料,除文中标明之外,均未加注出处。
内容时限:
1811-2014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魏家岭乡志》编委会
凡例
序言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区域
第三章 地名考证
第四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主要山脉
--
第四节 主要河流
--
第五节 自然气候
--
第六节 气温降水
--
第七节 自然植被
--
第八节 野生动物
--
第九节 自然灾害
--
第十节 旅游资源
第五章 社会经济
--
第一节 土地制度及使用方式
--
第二节 种植
--
第三节 养殖
--
第四节 劳务
--
第五节 农技
--
第六节 农用机械
--
第七节 林业
--
第八节 果业
--
第九节 家庭副业
--
第十节 水利建设
--
第十一节 乡村企业
--
第十二节 交通运输
--
第十三节 商业贸易
--
第十四节 税务金融
第六章 政权政治
--
第一节 共产党
--
第二节 共青团、妇联、少先队
--
第三节 乡人大
--
第四节 乡政府
--
第五节 乡直机关
--
第六节 民政
--
第七节 治安
--
第八节 司法
--
第九节 武装
--
第十节 村级政权
第七章 文教卫生
--
第一节 文化广播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第三节 医药卫生
第八章 电讯邮政
--
第一节 农电
--
第二节 通讯
--
第三节 邮政
第九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发展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宗教
第十章 乡风民俗
--
第一节 婚俗礼仪
--
第二节 丧葬习俗
--
第三节 风俗习气
--
第四节 节日节令
--
第五节 方言民谚
第十一章 乡村人物
--
第一节 英雄模范
--
第二节 荣获县级以上表彰的集体和个人
--
第三节 本乡出去工作的乡亲名录
--
第四节 革命烈士名录
第十二章 群众运动
第十三章 重大事件
第十四章 扶贫工程
--
第一节 年以前的乡民生活
--
第二节 年之前的扶贫情况
--
第三节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扶贫
附录:方志典籍
--
《魏家岭乡志》编修经略
--
《魏家岭乡土志》
--
《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