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卷是在编纂《上海文化艺术志》过程中形成的专业分志之一。
一、本卷所收扬、甬、锡剧资料,上限为各剧种进入上海从事艺术活动始,下限至本卷编纂搁笔时止。
一、本卷体例为概述,大事记,艺事活动和人物传记各章。编纂过程志于后记。大事记中所涉团体、个人,均以与上海直接有关为界。
目录
封面
题词
--
上海扬剧志
--
上海甬剧志
--
上海锡剧志
图片
--
扬剧早期名艺人潘喜云剧照
--
杨剧《卖身投靠》剧照
--
扬剧《上金山》剧照
--
扬剧《黄浦江激流》剧照
--
扬剧《农奴》剧照
--
扬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
扬剧《小尼姑下山》
--
扬剧《济公》剧照
--
甬剧《半把剪刀》剧照
--
甬剧《双玉蝉》剧照
--
甬剧《天要落雨娘要嫁》
--
上海堇风甬剧团去浙东地区深入生活三个月后回沪
--
甬剧《拔兰花》星光甬剧团1956年演出
--
上海堇风甬剧团编导人员为创作《平如生》
--
1983年上海《甬剧志》编纂组成立
--
锡剧《玉蜻蜓》剧照
--
《六里桥》剧照
--
锡剧《游庵认母》剧照
--
青浦锡剧团演出《狸猫换太子》剧照
--
青浦锡剧团根据印度同名小说改编的《未婚的寡妇》
--
嘉定锡剧团在广场演出《开河之前》
审订
本卷总目录
序言
凡例
上海扬剧志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表演团体
----
杨五香火戏班
----
崔少华、潘喜云戏班
----
臧雪梅、吕正才戏班
----
卿英社
----
维扬青年剧艺社
----
友谊扬剧团
----
华联扬剧团
----
艺宣扬剧团
----
协助扬剧团
--
第二节 科班
----
新新社
----
民鸣社
----
永乐社
----
尹家班
------
张家班
--
第三节 联谊会、协会
----
上海维扬伶界联谊会
----
上海维扬戏剧联合会
----
上海维扬戏剧研究会
----
上海扬剧改进协会
----
上海扬剧艺友联谊会
第二章 剧目
--
《纣王与妲己》
--
《上金山》
--
《偷诗》
--
《八姐打店》
--
《魏征斩龙》
--
《狸猫换太子》
--
《皮匠挂帅》
--
《黄浦江激流》
--
《不平凡的七天》
第三章 表导演
--
第一节 行档
--
第二节 表演艺术的演变
--
第三节 导演艺术的演变
第四章 音乐
--
第一节 剧种曲调的构成
--
第二节 乐队的变化发展
--
第三节 男女声腔的正反调系统
--
第四节 江腾蛟在音乐上的贡献
--
第五节 金运贵的金派唱腔艺术
--
第六节 新老音乐工作者合作
--
第七节 唱腔选例
----
好一个光头小优尼
----
我待你情深义重
----
包文拯见驾呈递本章
----
你满腹隐情就该早吐露
----
恼恨强盗心肠狠
----
纵一死也不能鸳鸯两分抛
----
娘娘空恨无用
----
哀哀低声问苍天
----
唱道情见见我那势利的姑母娘
----
方陈联姻喜眉梢
第五章 舞台艺术
--
第一节 传统舞台面及其发展
--
第二节 声响效果和光电的运用
--
第三节 建国后舞美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章 演出场所与分配
--
第一节 演出场所
--
第二节 收益分配
第七章 行规习俗·艺诀·行话
--
第一节 行规习俗
--
第二节 艺诀
--
第三节 行话
第八章 人物传记
--
周松亭
--
崔少华
--
董世耀
--
江腾蛟
--
王秀清
--
葛锦华
--
潘喜云
--
张林山
--
陆云霞
--
臧雪梅
--
周月亭
--
金运贵
--
张月娥
--
华桂生
--
黄秀花
--
十龄童
--
陈雪坡
--
崔东升
--
筱奎童
--
尹玉香
--
孔春楼
--
丁曼华
编后记
上海甬剧志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社团机构
--
第一节 班社
----
徐庆堂滩簧班
----
孙家班
----
金家班
--
第二节 剧团
----
凤笙甬剧团
----
堇风甬剧团
----
建国后甬剧团一览表
--
第三节 其他
----
甬剧改进协会
----
甬剧艺术培训班
第二章 剧目
--
第一节 清古装戏
----
《拔兰花》
----
《金生弟》
----
《田螺姑娘》
----
《三县并审》
----
《半把剪刀》
----
《双玉蝉》
----
《天要落雨娘要嫁》
--
第二节 时装戏 现代剧
----
《啼笑因缘》
----
《高尚的人》
----
剧团(戏班)上演清古装戏一览表
----
剧团(戏班)上演时装戏、现代戏一览表
第三章 表演艺术
--
第一节 “串客”“乱弹班”的表演形式
--
第二节 “清客”“草花”“上下旦”
--
第三节 代表性剧目的表演艺术选例
第四章 导演艺术
--
第一节 甬剧早期“导演”
--
第二节 导演制的确立与功能
--
第三节 导演对综合艺术的运用
第五章 音乐
--
第一节 曲调
--
第二节 伴奏
--
第三节 唱腔选例
----
阿姊啊慢点一步缓点荡
----
后山大路有高低
----
那时候银装玉镂雪花飞
----
与他一起革命在故乡
----
想我们本是老邻舍
----
阵阵云燕过长空
----
桃红柳绿百草青
第六章 舞台美术
--
第一节 布景装置和舞美设计
--
第二节 服饰与造型
--
第三节 道具灯光与效果
第七章 演出场所·行话·艺诀·习俗
--
第一节 演出场所
----
皇后戏院
----
恒雅剧场
----
如意楼
----
皇宫剧场
----
大世界
----
瑞金剧场
----
中南饭店戏台
--
第二节 行话艺诀
--
第三节 习俗
第八章 出版物与音像制品
--
第一节 出版物
----
《东风吹春》
----
《半把剪刀》
--
第二节 录音录像
--
建国前甬剧唱片一览表
第九章 人物传记
--
金翠玉
--
孙翠娥
--
贺显民
--
王宝云
--
徐凤仙
--
傅彩霞
--
孙荣芳
--
金翠香
编后记
上海锡剧志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演出团体
----
红旗锡剧团
----
嘉定锡剧团
----
青浦锡剧团
----
金山锡剧团
--
第二节 学馆
----
上海市嘉定锡剧团学馆
--
第三节 群众组织
----
常锡文戏研究会
----
常锡戏改进协会
第二章 剧目
--
第一节 古装戏
----
《珍珠塔》
----
《周立春起义》
----
《海峰》
----
《龙宫舞缘》
--
第二节 现代剧
----
《六里桥》
----
《姑嫂练武》
----
《喇叭村》
----
《春兰》
第三章 表演
--
第一节 行档
--
第二节 表演艺术的特点
第四章 音乐
--
第一节 基本曲调
--
第二节 乐队的构成
--
第三节 建国后的音乐改革
--
第四节 唱腔选例
----
想起奴家终身事
----
莺啼绿柳弄春晴
----
优良传统大发扬
----
新仇旧恨全报销
----
表弟一去三年整
----
方卿吓得魂魄消
----
先发制人去较量
----
天高云淡洒金光
第五章 舞台美术
--
第一节 服饰装束
--
第二节 舞台装置
--
第三节 灯光音响
--
第四节 活络舞台
第六章 行话·艺诀·习俗
--
第一节 行话
--
第二节 艺诀
--
第三节 习俗
第七章 人物传记
--
袁仁仪
--
李廷秀
--
沈阿焕
--
周甫艺
--
过昭容
--
邢长发
--
周宝祥
--
陆文奎
--
濮阳
--
李如祥
--
张幸之
--
张洪林
--
赵振威
附录
--
上海山歌剧
--
绍剧发展与上海关系
--
苏剧形成于上海
--
粤剧在沪演出12年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