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载了重庆地区财政的变革与发展。包括财政体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12月
目录
封面
重庆市财政志
图片
--
局现任领导班子成员
--
局军代表王铁
--
局第一任局长汤化愚
--
编委会成员及修志办工作人员
--
重庆会计事务所
--
局办公大楼
--
市人民大礼堂
--
大田湾体育场
--
矗立在健康路的重庆急救中心
--
嘉陵江上的空中走廊——过江索道
--
国家重点钢铁基地——重庆钢铁公司
--
市机械化养鸡场一角
--
重庆渝州大学
--
重庆百货大楼营业厅一角
--
位居市中心的重庆百货大楼
--
牛角沱立交桥
--
重庆电池总厂厂貌
《重庆市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 录
概述
第一篇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章民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防区制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统一川政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特别市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中央和省对市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目“统收统支”到“划分收支,收入分类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目“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目“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超收分成、结余留用、一年一定”到“收入按固定比例
------
第四目“收支挂钩、超收分成”及“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五目“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即“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市对区县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目“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目“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超收分成,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四目划分收支范围,确定收支基数,实行“总额分成”或“定额补助”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二篇财政收入
--
第一章清代重庆府的财政收入
----
第一节田赋
----
第二节税课、厘金、捐款
------
第一目税课
------
第二目关税
------
第三目厘金
------
第四目捐款
--
第二章民国时期重庆市的财政收入
----
第一节田赋
----
第二节各种税收
----
第三节其他收入
------
重庆成立特别市后历年财政收入统计表(金额单位:万元)
--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市的财政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
------
(表1)重庆市解放后农业税负担情况统计表(单位:稻谷万斤)
------
(表2)重庆市解放后农业税负担情况统计表(单位:稻谷万斤)
------
(表3)重庆市解放后农业税负担情况统计表(单位:稻谷万斤)
------
(表4)重庆市解放后农业税负担情况统计表(单位:稻谷万斤)
------
(表5)重庆市解放后农业税负担情况统计表(单位:稻谷万斤)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节企业收入
------
1950-1985年重庆市市属企业收入统计表(单位:万元)
------
解放后重庆市财政收入统计表(金额单位:万元)
----
第四节其他收入
----
第五节债券、集资及能源交通建设基金收入
------
一、债券收入
--------
1954年至1959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重庆市完成的数额为:(单位:万元)
------
二、集资收入
------
三、能源、交通建设基金收入
--------
1950年-1985年重庆市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表(单位:万元)
第三篇财政支出
--
第一章清末重庆府的财政支出
----
第一节衙门经费支出
----
第二节教育文化经费支出
----
第三节驿站及邮政支出
----
第四节清末重庆府议事会经费
--
第二章民国时期重庆市的财政支出
----
民国25-37年(1936-1948)重庆市财政支出分项统计(单位:万元)
----
民国25-37年(1936-1948)重庆市财政支出分项统计(单位:万元)
----
第一节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一目行政支出
------
第二目保警支出
------
第三目财务支出
----
第二节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三节教育支出
----
第四节卫生支出
----
第五节救济及抚恤支出
------
第一目救济费支出
------
第二目抚恤费支出
----
第六节其他各项支出
--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市的财政支出
----
1950年-1985年重庆市历年财政支出统计表(包括原永川地区数字在内)(计算单位:人民币万元)
----
1950年-1985年重庆市历年财政支出决算增长速度(计算单位:人民币万元)
----
1950年-1985年重庆市历年财政支出决算的构成(计算单位:人民币万元)
----
第一节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一目基本建设支出
--------
1950-1985年重庆市财政拨款基本建设统计表(单位:万元)
--------
1950-1985年重庆市财政拨款基本建设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二目流动资金拨款
--------
1951-1982年流动资金拨款统计表(计算单位:万元)
------
第三目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资金拨款
--------
1962-1985年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资金拨款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四目科技三项费用拨款
--------
1967-1985年重庆市科技三项费用拨款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五目支援农业支出
--------
重庆市支农资金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
重庆市支农资金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
第六目城市维护费支出
--------
1981年至1985年城市维护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
第七目工交商事业支出
--------
重庆市1968-1985年工交商事业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
第八目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
--------
重庆市1969年-1978年知青经费支出表
----
第二节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
第一目科学事业费支出
--------
1958年-1971年科学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二目教育事业费支出
--------
重庆市历年教育支出情况表(单位:万元)
------
第三目卫生事业费支出
--------
历年医疗卫生支出表(单位:万元)
--------
历年重庆市公费医疗支出表
--------
重庆市1964年-1985年计划生育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四目文化事业费支出
--------
重庆市1958年-1958年文化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五目广播电视事业费支出
--------
重庆市1958年-1971年广播电视事业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六目体育事业费支出
--------
重庆市1958年-1971年体育事业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三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
重庆市1958年-1971年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一目抚恤事业费
------
第二目退休、离休费
------
第三目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第四目自然灾害救济费
--------
重庆市1970年-1985年自然灾害救济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四节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一目行政费支出
------
第二目公安安全支出
--------
重庆市1981年-1985年公安安全经费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三目司法检察支出
--------
重庆市1983年-1985年司法检察支出表(单位:万元)
----
第五节其他支出
------
第一目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
第二目地方外事费
------
第三目人民防空费
------
第四目其他支出
第四篇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
--
第一章预算管理
----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预算管理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预算管理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预算管理
------
第一目预算的编制
------
第二目预算的执行
------
第三目决算的编审
--
第二章会计管理
----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会计管理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会计管理
------
第一目创立新式簿记
------
第二目颁布会计法规
------
第三目民国时期重庆市的会计管理和主管机构的变迁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会计管理
------
第一目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
第二目贯彻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和试行总会计师制
------
第三目评定及授予会计干部技术职称
------
第四目《会计法》的颁布和执行
------
第五目会计学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
--
第三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一节基本建设拨款和监督
----
第二节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办法
----
第三节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
--
第四章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各个历史时期重大财务管理活动
------
第一目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1950-1957)
------
第二目“二五”时期及三年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
第三目“三五”——“四五”时期(1966-1975)
------
第四目“五五”——“六五”时期(1976-1985)
----
第二节固定资产管理
------
第一目固定资产的清理估价和管理
------
第二目基本折旧基金的计提、缴留、使用和管理
------
第三目大修理基金的计提、使用和管理
----
第三节流动资金管理
------
第一目清理资产、落实资金,处理多余积压和超支挪用
------
第二目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计划管理
------
第三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资金正确使用
----
第四节成本(费用)管理
----
第五节利润分配与管理
------
“一五”时期(1953-1957年)(单位:万元)
------
“二五”及三年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三五”时期(1966-1970年)
------
“四五”时期(1971-1975年)
------
“五五”时期(1975-1980年)
------
(表六)“六五”时期(1981-1985年)
--
第五章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第六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及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
第七章预算外资金管理
----
1982年全市统一办决算后,各年的收入情况是:(单位:万元)
--
第八章金库制度
----
第一节晚清时期的金库制度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金库制度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库制度
--
第九章财政监督
----
第一节财政监督
----
第二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三节财政驻厂员制度
第五篇财政机构和人员
--
第一章解放前重庆市的财政机构
----
第一节清末时期的财政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财政机构
----
第三节解放后重庆市的财政机构
------
第一目1957年以前的财政机构
--------
其人员结构如下:
------
第二目1958年-1965年的财政机构
--------
合并前重庆市财政局税务局内部机构
--------
合并后重庆市财政局内部机构
------
第三目1966年-1978年的财政机构
------
第四目1979年-1985年的财政机构
------
第五目原永川地区的财政机构
--------
民国时期重庆改为特别市后财政局历年职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
解放后重庆市财政局历年职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
解放后重庆市财政局历年职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
1958年-1982年永川地区行政公署财政局职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后记
附录:重庆市财政大事记(1843年-1985年)
版权页